摘 要:数字经济飞速发展并成为影响全球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的主要方向。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区,是我国为应对世界经济形势变化而建设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先行先试区,有责任承担探索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引领我国数字经济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研究表明,自贸试验区通过促进贸易便利化、增强区域创新力和提升监管服务效率发挥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尽管已取得显著成效,但自贸试验区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不足、法制建设尚需完善等。基于此,自贸试验区可以从数字治理和数字创新两方面进行探索,打造数字经济示范区域,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示范效应。
关键词:自贸试验区;数字经济;贸易便利;区域创新;监管服务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2(a)--04
1 引言
当今时代,数字经济正以其独特的创新性和渗透性,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数字经济不仅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孕育了诸多新兴产业和商业模式。在此背景下,自贸试验区承载着探索数字经济发展路径的重要使命。自贸试验区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构建具有特殊功能的先行先试区,以引领我国经济向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转型。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自贸试验区正在充分发挥其在政策创新、区域创新和监管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完善数字经济发展机制,为我国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旨在探究自贸试验区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同时对自贸试验区在数字治理、数字创新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和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参考。
2 自贸试验区概述与数字经济内涵
2.1 自贸试验区概述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为应对世界经济形式的变化而建设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先行先试区,是党中央在新时代影响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的提升战略,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区,也是我国为应对世界经济形式变化而建设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先行先试区,自贸试验区有责任承担探索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回顾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历程,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自贸试验区,接着中国先后批准建设6批共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初步形成“1+3+7+1+6+3”的开放格局。2023年11月,新疆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随着我国自贸试验区数量日益增多,已基本形成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沿海内陆城市统筹发展的全方位开放体系。
2.2 数字经济内涵
美国学者Tapscott(1996)第一次提出“数字经济”概念,并对信息时代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详细解释,但未精确界定数字经济的概念。在2016年的G20峰会上,我国首次官方提出数字经济这一概念。2017年,数字经济被加入政府工作报告,代表着数字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新时代正式开启。2018年,发改委出台以数字经济来促进就业及稳定就业的政策建议;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高达45.2万亿元,增速高于同期GDP的3.4%;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高达41.5%。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和高质量发展是自贸试验区的重要任务,例如,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速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从促进数字贸易便利化发展等多个维度出发大力影响当地数字经济发展。
3 自贸试验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机制分析
3.1 自贸试验区通过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贸易便利化是通过简化和标准化国际贸易流程,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在数字经济领域,贸易便利化尤为重要,因为数字产品和服务具有高度的国际化和网络化特征,需要快速、便捷、低成本的跨境流通环境。而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能通过制度型开放,改善营商环境并降低贸易成本,进而提高通关效率,促进贸易便利化(肖林,2023)。基于此,自贸试验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的重要平台,通过贸易便利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动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
一是简化通关流程。自贸试验区通过建设海关智慧管理系统、实行预裁定和提前申报等措施,简化通关流程,实现贸易信息的电子化和一体化,缩减通关时间,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二是创新负面清单制度。自贸试验区率先采取负面清单模式,将原先的核准制变更为备案制,放松贸易限制,扩大贸易总量,优化贸易结构,吸引更多的外资数字经济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为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和新产业发展提供“试验田”(崔日明,2021)。三是优化税收政策。自贸试验区在遵循避免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原则的基础上,实施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数字贸易发展。四是构建综合服务平台。自贸试验区将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推进对外贸易简政放权、放权让利、优化服务三方面改革的重点领域,通过构建一体化的服务支持平台,促进跨境电商贸易便利化发展。
3.2 自贸试验区通过增强区域创新力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区域创新效应是通过创新活动,包括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带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现象。在自贸试验区内,这一效应通过政策激励、环境优化和资源整合得到充分的发挥。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显著促进地区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的提升,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创业板上市企业区域创新水平,提升区域创新质量(徐洁香等,2020;方云龙和刘佳鑫,2021;任晓怡等,2022)。自贸试验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通过区域创新效应显著推动了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水平的发展(高国珍等,2023)。
一是打造创新环境。自贸试验区将制度创新作为核心,积极探索符合国际高标准的制度体系,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自贸试验区加速促进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发展数字平台。自贸试验区建设正推动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通过构建创新的数字平台,为数字产业的繁荣提供坚实基础。以天津自贸试验区为例,该区域正致力于建设一个新型的贸易产业集聚区,积极探求数字产品贸易监管的创新模式,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在数字金融领域,上海临港新片区致力于创新,推动跨境支付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以引领金融科技的未来趋势。自贸试验区通过建设新型数字平台和推动关键技术的研发,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全球数字贸易和金融创新树立新的标杆。三是优化资源配置。自贸试验区的设立有利于促进试点区域对外开放,带动区域经济增长,进而合理配置区域创新资源,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基于此,形成更多数字科技创新成果,提升区域数字发展水平。四是提供人才支撑。自贸试验区通过实施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为数字领域的创新活动注入资金动力。同时,通过改进技术人才的出入境管理措施,为数字科技的创新提供人才保障,提升数字创新水平,进而推动地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增长(王明益和姚清仿,2022)。
3.3 自贸试验区通过提升监管服务效率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
监管服务不仅涉及政策制定、市场监管,还包括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和支持,这些都是数字经济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自贸试验区作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其监管服务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监管领域,自由贸易试验区采纳包容性监管策略,降低政府干预程度,为新兴数字产业营造一个更为宽松的市场氛围,推动地区数字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增长(蒋灵多等,2021)。
一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财产权利保护制度。自贸试验区加强对数字经济领域知识产权和财产权利的保护,有利于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法律保障,激发企业的数字创新活力,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建立风险防控机制。自贸试验区建立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通过实时监控、数据分析等手段,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并处置数字经济领域的风险。三是优化行政审批流程。自贸试验区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流程,缩短企业办事时间,提高行政效率,优化办事流程,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使企业投资创业、取得经营许可更为简单便捷。自贸试验区基于全周期提升服务、全链条优化等理念,借鉴国际经贸规则,启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举措,致力于营造公开且透明的法治环境。以往企业在办理手续时,需要准备大量繁琐的材料,在各个部门间进行对接。自“单一窗口”推出,通过互联网将各个部门业务网点及服务平台进行连结,实现信息共享与互通,打破信息隔绝,整合数据和功能,企业申报流程大大简化。广东自贸试验区通过“单一窗口”的应用,跨境电商申报使用率达100%,推动线上商业发展,带动区内数字经济的发展。浙江自贸试验区推出全流程“无纸化”措施,实行电子化通关模式,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4 自贸试验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4.1 数字经济核心竞争力有待加强
数字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信息技术等核心数字科技的攻关。我国在计算机芯片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尚显不足,智能制造领域的工业机器人等企业数量有限,这些技术和产品与我国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李嘉美和韩建雨,2022)。
数字基础核心技术构成了数字经济的坚实基础,只有掌握自主的数字经济底层生态系统,才能有效促进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增长。然而,我国在数字经济的关键技术环节,如高端芯片、工业控制软件、核心组件和基础算法等方面,对外依赖度较高,这不仅带来潜在的制约风险,也对国家数字经济的竞争力和安全性构成了直接挑战。同时,尽管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数实融合的程度仍然较低,尤其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速度较慢,不利于提升劳动生产率。此外,我国在数据所有权界定、数据交易规范、数据流通机制以及数据安全监管等制度建设方面仍有待完善。这种不完善导致了数据的连通性、整合度和共享性不足,形成了所谓的“数据孤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潜力。同时,在数字经济的国际治理领域,我国的影响力相对有限,面对由发达国家主导的数字规则体系,我国的数字治理体系正面临挑战,这可能威胁到数据主权的安全。因此,为了改善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迫切需要加强数字核心技术的创新力度,探索并建立能够迅速实现技术突破和超越的创新体系和机制。
自贸试验区通常位于国家高新区或开发区,这些区域汇集了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科技企业,例如上海、昆明等自贸区就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些区域具备条件和优势,可以通过发挥区域创新的集聚效应,探索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以解决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为有效激发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自贸试验区可以利用其“试验田”的优势,探索和尝试新的体制机制,以促进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实现数字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持续领先。
4.2 数字经济法制建设有待完善
数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既需要推动其快速成长,也离不开严格的规范和监管。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诸如大数据价格歧视、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逐渐显现。而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我国数字经济法制建设有待完善,监管机制有待健全。
数据驱动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特点,即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和应用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决策优化。基于此,数据安全问题及隐私保护问题成为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降低数据滥用风险、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和避免信息安全漏洞等问题有待解决。因而,寻找数据开发利用和数据隐私保护间的平衡点成为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同时,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通常领先于法律的制定和更新,导致现有治理体系和监管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的现象,较难适应当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需要加快构建。此外,尽管已有相关基础性立法,但数字经济领域技术迭代快,复杂度高,法律法规建设仍存在诸多空白。例如,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深度伪造等问题不断出现,亟须法律加以规制。
目前,自贸试验区在推动数字经济法治创新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虽然有极少数自贸试验区,如上海,在数据的跨境交流中提出了“安全”概念,但自贸试验区在数据的资源管理制度构建上仍存在空白。此外,在数字经济的市场竞争和反垄断领域,自贸试验区需要在传统经济尚未覆盖的新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实践。自贸试验区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法治建设、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市场监管等方面的挑战。通过加强制度创新和改革探索,自贸试验区将为我国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 对策建议
5.1 攻克数字经济核心技术
数字经济为全行业带来了颠覆式变革,迭代发展速度较快。随着美国对我国数字技术封堵和限制的不断升级,数字技术的“卡脖子”风险和数据资本的金融化风险陡然提升(张杨和范迪,2023)。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必须以技术创新为抓手,攻克数字经济核心技术,把握技术主动权。
面对国外在高端芯片和关键设备等领域的技术垄断,自贸试验区需要发挥引领作用,依托集聚优势加强科技创新的总体规划和布局。
一是集中攻克核心技术。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依托自贸试验区区域创新的力量,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摆脱我国数字经济在核心技术方面的“卡脖子”风险。同时,通过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吸引和集聚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此外,借鉴浙江自贸试验区与浙江大学等高校展开合作,加强数字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实现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二是保护技术成果。加强保障政策的实施,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体系。同时,围绕立法推进等方面,对知识产权司法鉴定制度进一步完善,提升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保护质效,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马治国和赵世桥,2023)。三是加强国际交流。自贸试验区可以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研究,吸收借鉴国际经验,提升我国科技创新影响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合作,推动资源共享和科技成果的互惠互利。基于此,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和数字经济领域中取得领先地位提供坚实的基础。
5.2 完善数字经济法规体系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利用大数据进行的价格歧视、虚假交易、网络版权侵犯等问题日益显现。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数字经济领域法律体系的不完善以及政府在数字治理方面的滞后。确保数字经济的健康成长,既需要鼓励创新,也需要加强规范和监管。
自贸试验区在改革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为我国包括《外商投资法》在内的多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基于此,我们应更加重视中国自贸试验区的独特发展定位和目标,集中力量推进完善数字经济法律制度建设(郭德香,2021)。
一是培养数字经济立法人才。自贸试验区可以利用自身区位优势,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培养数字经济方面的立法人才,增强学生的实操水平及理论研究能力,以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节奏,及时处理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法规体系,为全国数字经济法规体系建设献计献策,提升我国在数字贸易等领域的话语权。二是推动数字经济立法平衡发展。东部自贸试验区应针对数字经济新特点和新要求,在数据保护、数据交易、知识产权等方面进行先行探索。同时,中西部自贸试验区应积极借鉴东部自贸试验区的数字经济立法经验,结合本地特色,利用后发优势,补齐数字经济立法短板,构建完整的数据安全保护法律法规体制体系。三是设立数据开放的先行试验区。制定公共部门数据开放的标准和共享机制,打破信息数据共享障碍,允许商业机构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共享公共数据资源,从而建立一个能够确保公共信息资源实时共享的体系和流程。
参考文献
Tapscott D. The digital economy: Promise and peril in the age of networked intelligence[M]. New York: Mc Graw-Hill,1996.
肖林,常亚杰,沈敏奇.自贸试验区对城市贸易活动的影响: 基于贸易便利化和城市空间效应的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23 (11):129-143.
崔日明,陈永胜,李丹.自贸试验区设立与区域经济增长: 基于动力机制与空间带动效应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21(11): 1-20.
徐洁香,雷颖飞,邢孝兵.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创新质量效应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0(4):17-31.
方云龙,刘佳鑫.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能促进企业创新吗: 来自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国际金融研究,2021(9): 25-33.
任晓怡,苏雪莎,常曦,等.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企业数字化转型[J].中国软科学,2022(9):130-140.
高国珍,胡金淼,常裕琦.自由贸易试验区促进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吗: 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3,39 (7):28-41.
王明益,姚清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如何影响城市资源配置效率[J].国际贸易问题,2022(6):38-54.
蒋灵多,陆毅,张国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中国出口行为[J].中国工业经济,2021(8):75-93.
李嘉美,韩建雨.自贸试验区推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路径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22(7):28-35.
张杨,范迪.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发展模式探究[J].管理学刊,2023,36(4):146-158.
马治国,赵世桥.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司法鉴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3(5):66-77.
郭德香.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法制建设问题研究[J].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1,36(2):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