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known 发布于 2025-08-06 阅读(234)

摘 要: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作为现代企业金融服务架构的重要支撑,肩负着维护供应链完整稳定、提升供应链运营管理效能和助力实体经济的重要使命。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分别基于金融属性和供应链属性视角深入理解供应链金融内涵,分析以具体业务活动及供应链内占据主导地位的参与者为标准的两大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并对供应链金融产生的绩效效应等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金融属性;中小企业融资;可持续发展;科技赋能;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F259.22;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3(a)--04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石,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资金短缺、融资难、贵、慢等问题仍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中小企业“小、多、散、幼、弱”的自然特征,使其长期面临融资约束的发展瓶颈,难以从传统金融机构中获取贷款,而供应链金融作为创新型金融服务,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效方案。供应链金融衍生于供应链参与者间的运营管理、产品营销及财务管理决策,通过整合信息、资金、物流等资源,能够有效解决融资机构与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链上企业获得投资,从而有效降低供应链及核心企业的融资风险问题,提升供应链各成员的决策、运营协同性[1]。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日益成熟,供应链金融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活力。2023年,中国供应链金融数字化行业研究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规模为36.9万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将以10.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预计2027年将超过60万亿元。

目前,已有众多学者针对供应链金融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首先,从不同维度对供应链金融内涵进行界定;其次,对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进行梳理,介绍分类标准不同的两类运作模式;再次,对供应链金融产生的绩效效应进行归纳整理,发现供应链金融在融资、财务、运营、创新等方面均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影响;最后进行总结,对其研究提出未来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1 供应链金融内涵

供应链金融内涵提出后,已成为社会各界聚焦的热点话题。根据现有文献可知,多数学者在定义供应链金融时,大多从财务属性和供应链属性两个维度进行阐述。供应链金融通过联结各环节,展现其双重属性。在侧重金融属性的视角下,银行的地位被着重强调,表现为创新信贷方式;在侧重供应链属性的视角下,则将重心转移到供应链内部的运营商、核心企业及与核心企业相关的上下游中小企业。

(1)基于金融属性视角。在国际范围内,传统的金融顾问与咨询机构普遍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以企业间发生的实际交易活动为基础的融资解决方案,其核心目标在于有效缓解企业在日常运营中面临的短期资金周转压力。Timme(2000)将供应链金融定义为供应链上各参与主体与链外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即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供应链中各参与主体协调一致的新型融资模式[2];Pfohl(2001)发现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目标在于有效解决供应链成员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此种金融服务模式在促进供应链资金高效流转的同时,也为供应链各成员提供了更多增值机会[3];Gomm(2010)认为供应链金融旨在优化供应链财务架构和现金流管理,是一种创新的金融服务方式[4];胡跃飞等(2009)从财务供应链管理向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演变过程角度出发,对供应链金融内涵进行相应界定[5];夏雨等(2019)认为供应链金融是以供应链整体信用为支撑,以供应链上真实发生的交易活动为基础,借助中介机构优势将节点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化为整体的可控风险,再由金融机构、核心企业等关联方,为融资需求者设计、提供创新型金融产品的服务方案[6]。供应链金融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与资信捆绑机制,使融资服务跨越了面对单一企业的局限,降低了融资企业的信贷准入门槛。

(2)基于供应链属性视角。供应链金融的范畴已从单一节点企业扩展至覆盖整个供应链网络,其核心目标也从缓解融资难题转变为全面提升供应链整体资金流动效率及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产业链上各企业通过频繁的业务往来能够显著增强企业间的信任度和依存度,从而构建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供应链集成同盟。Hoffmann(2005)基于资金在产业网络系统中流转的视角,认为供应链金融可以被定义为供应链内外各关联方通过一系列战略性安排管理,实现金融资源跨组织流动及高效配置的融资方案[7];Wuttke(2013)等强调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在于通过计划、管理和调控,优化供应链现金流,以实现保障供应链稳定性的目的[8];宋华等(2016)发现供应链金融通过深度整合产业链内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从而为供应链各参与主体提供极具针对性的金融解决方案,此融资模式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优化财务资源和夯实产业供应链,实现价值创造[9];李娟等(2021)认为与一般信贷模式相比,供应链金融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产业价值链的深度渗透和对供应链组织结构的网络化整合。这种融资模式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还加强了供应链内部的协同合作,为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10]。

2 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

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具体业务活动作为标准,另一类是以供应链内占据主导地位的参与者作为标准[11]。此外,随着互联网、数字金融、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供应链金融也在积极探索多种新型运作模式。

(1)以具体业务作为分类标准。在供应链金融发展初期,闫俊宏等(2007)基于供应链金融的特性对中小企业进行分析,针对应收款、预付款及存货分别提出了应收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和融通仓融资[12];而随着供应链金融在我国的不断发展,王占海等(2018)针对供应商、零售商和银行共同构建的网络体系,着重分析了在存货质押模式下如何实现供应链整体的协同合作,指出存货质押融资是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13];王阳军(2021)也指出质押融资已成为广大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并分析了存货质押融资的影响因素,以期帮助中小企业通过对物流和资金的合理运作来降低融资成本[14]。除对存货质押的研究外,部分学者也十分认可并重视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而预付账款融资是指企业以即将获取的商品或服务预付款为抵押,向银行或其他金融中介机构申请借款的融资模式。王晓燕等(2021)认为应收账款融资有别于传统信贷关注融资主体资信的情况,将关注重点放在了核心企业还款能力及供应链运作上,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15]。

(2)以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参与主体为标准。肖红霞(2019)对供应链金融的运营和融资方式进行了详尽探讨,并识别出两种主要模式:一种是基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模式,另一种是以物流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运作方式[16]。黄明田等(2019)从供应链管理和产业集成角度出发,详尽系统地提出了两大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一是围绕物流企业增值活动设计的结算服务模式;二是以上下游企业关联为依托构建的融资服务模式[17]。

此外,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概念的提出,薛小飞(2022)指出供应链金融将与绿色金融进行融合。目前,绿色供应链金融主要聚焦于产业,且“绿色供应链+供应链金融”的组合模式日益成熟[18]。鉴于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龚强等(2021)从数字化供应链金融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区块链技术会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数字化水平,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数字供应链金融的作用,使其在金融支持上更加快速有效,惠及面更广泛[19]。董兴林等(2021)认为区块链技术基于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及数据加密等特征,可以更有效地适应供应链金融发展需求。同时,企业凭借该技术可以将区块链和B2C相结合进而构建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20]。王惠等(2023)指出应完善数字金融顶层设计和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借助数字赋能促使融资模式不断变革创新,从而为众多下游企业提供优质多样的融资组合方案[21]。

3 供应链金融绩效效应

在供应链金融的实践应用中,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精准调控与优化供应链的资本配置结构,进而显著降低供应链整体的资金使用成本。因此,在开展供应链金融活动时,企业应审慎评估并确保其策略能够长期、稳定的支撑、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该策略不仅要求企业具备深厚的金融洞察力,还需深入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供应链金融策略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相契合。当前,有关供应链金融的绩效研究普遍集中于融资约束、运作方式和风险评价等方面,着眼于供应链金融后端即价值创造的研究相对较少。在供应链金融活动开展过程中,其核心作用及对企业经济成效的影响备受学者关注。根据现有文献所述,供应链金融在多个关键领域对企业绩效产生了显著影响。

供应链金融凭借其协同运作与信息流转机制,能够显著降低信息不对称,有效降低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极大提升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为其发展提供了更为灵活便捷的资金支持渠道。宋华等(2017)基于“网络-能力-绩效”的理论逻辑,发现中小企业参与供应链金融时其供应链网络中的强连接和弱连接对于融资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认为供应链金融能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和控制融资风险来提升中小企业融资绩效[22-24]。BOX等(2018)从短期融资视角出发,发现商业信用的提供是一种能够显著激发客户购买意愿和积极性的策略。该策略通过客户与企业间紧密的商务互动,能帮助企业获取更多的订单及市场份额,进而直接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水平[25]。宋华等(2021)从相同视角发现供应链金融能显著提升企业财务绩效[26]。

与此同时,供应链金融在影响企业运营绩效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产融结合的重要模式,供应链金融通过整合金融资源与供应链数据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结算及风险管理等金融服务,进而优化供应链资本循环过程、提升供应链整体运行效能及企业竞争力。Ali等(2019)进一步扩展了供应链金融的影响范畴,其研究不仅深入探究了供应链金融如何优化资本运营,而且进一步解释了其降低中小企业信贷交易成本及违约风险的机制,从而全面提升了供应链中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27]。伍光明(2021)以供应链金融、第三方物流和运营收益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为切入点,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对其运营效益和运作效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8]。周兰和吴慧君(2022)的研究揭示了供应链金融在促进企业产品性能提升方面的作用,其核心优势在于供应链金融能够提高链上的资金流动性,从而降低供应链整体成本。

此外,供应链金融还在减轻上下游企业融资压力、提升企业生产及购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能够使供应链生产处于供需平衡状态,进而优化供应链整体运行效能[29]。除此以外,还有部分学者认为稳定的供应链关系能够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作,形成金融活动推动整体创新的联动效应。凌润泽等(2021)发现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减轻核心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所面临的融资压力,并为其构建稳固的供应链网络关系,从而显著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30]。莫亚琳等(2023)认为供应链金融通过供应链集成管理,能够构建协同合作、互惠共赢的供应链集成关系,通过企业内部的知识互补、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可以帮助中小企业优化创新战略资源配置,把握市场创新需求变化,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以此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31]。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多个关键绩效指标均产生了显著影响,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在各主体间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赢机制是供应链金融研究领域的核心议题。

4 结语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从金融属性和供应链属性两方面对供应链金融内涵进行阐述分析,并对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及其绩效效应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最后以当前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为背景,对供应链金融的未来发展进行以下展望。

第一,构建供应链网络生态系统。在数字经济时代浪潮下,商业银行、企业及第三方信息服务公司均直接参与到供应链运营管理之中,这些参与主体及其复杂的组织结构与相关制度和技术的关联创建了供应链网络生态系统。这种复杂的关系网络能够为各成员提供更加高效、透明的合作环境,从而提高供应链盈利潜能,推动供应链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实施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实施目标在于提升供应链金融流程的智能化、数字化和自动化水平,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征信不健全、货物监管成本高及上下游企业风险控制难等问题。例如,通过区块链和供应链金融相结合,能够使供应链各参与主体及时获取真实可靠的交易数据,提升业务交易效率,从而实现多主体高效协作与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王伟姣,陈姗姗.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理论发展与未来趋势[J].信息与管理研究,2022,7(1):67-80.

TIMME SG,C Williams-Timme. TheFinancial-SCM Connection [J].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2000,4(2):33-40.

Pfohl H C, Gomm M. Supply chain finance: Optimizing financial flows in supply chains[J]. Logistics Research,2009,1(3-4):149-161.

GOMM M L. Supply chain finance: Applying finance theory 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o enhance finance in supply chains[J]. International Gournal of Logistic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10,13(2):133-142

胡跃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财经问题研究,2009(8):76-82.

夏雨,方磊,魏明侠.供应链金融:理论演进及其内在逻辑[J].管理评论,2019,31(12):26-39.

E Hoffmann. Supply Chain Finance-some Conceptual Insights[J].Beitrage Zu Beschaffung Und Logistik,2005(1):213-214.

WUTTKE D A, BLOME C, FOERSTL K, et al. Managing the innovation adoption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six European case studies[J].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2013,34(2):148-166.

宋华,陈思洁.供应链金融的演进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一个理论框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30(5):95-104.

李娟,聂勇.供应链金融风险诱导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剖析: 基于扎根理论[J].财会月刊,2021(16):146-151.

柴正猛,黄轩.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管理现代化,2020,40(2):109-115.

闫俊宏,许祥秦.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7(2):14-16.

王占海,梁工谦.存货质押融资模式下的供应链协调[J].运筹与管理,2018,27(6):122-130.

王阳军.供应链金融环境下中小企业存货质押融资成本控制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J].供应链管理,2021,2(6):56-67.

王晓燕,师亚楠,史秀敏.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探析[J].财会通讯,2021(14):141-144.

肖红霞.供应链金融运作模式及融资模式探讨[J].财经界,2019(35):29-30.

黄明田,储雪俭.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运作模式梳理与发展对策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2):25-34.

薛小飞.商业银行绿色供应链金融的实践思考: 模式、问题及对策[J].新金融,2022(3):41-47

龚强,班铭媛,张一林.区块链、企业数字化与供应链金融创新[J].管理世界,2021,37(2):22-34+3.

董兴林,聂乐杰.区块链+B2B 线上供应链金融的运作模式及收益分配[J].财会月刊,2021(7):44-51.

王慧,郑英紫,刘鸿浩等.数字金融、供应链融资模式创新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16):11-21.

宋华,卢强,喻开.供应链金融与银行借贷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绩效的对比研究[J].管理学报,2017,14(6):897-907.

宋华,卢强.什么样的中小企业能够从供应链金融中获益: 基于网络和能力的视角[J].管理世界,2017(6):104-121.

宋华,李梦吟.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商如何帮助中小企业获得供应链融资: 基于手机通信行业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0,32(5):16-28.

BOX T, RYAN D, MATHEW H, ct al. Operating performance and aggressive trade credit policies[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18,89(4):192-208

宋华,黄千员,杨雨东.金融导向和供应链导向的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管理学报,2021,18(5):760-768.

Ali Z, Bi G, Mehreen A.Predicting supply chain effectiveness through supply chain finance: Evidence from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19,30(2):488-505.

伍光明.中小零售企业供应链金融、第三方物流与经营效益间作用机制[J].商业经济研究,2021(13):160-163.

周兰,吴慧君.供应链金融与产品市场表现[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2,37(6):99-112.

凌润泽,潘爱玲,李彬.供应链金融能否提升企业创新水平?[J].财经研究,2021,47(2):64-78.

莫亚琳,吴桂荣.供应链金融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创新绩效提升: 基于企业金融化和供应链集成视角[J].武汉金融,2023(7):33-42.

标签:  供应链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