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供应链数字化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解决方案来优化供应链管理的过程,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效率和响应能力。供应链数字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它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来改造和优化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所得文献为基础数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文献计量分。分析结果表明:国内供应链数字化研究自2000年起稳步增长,2018年后发展迅速;研究热点集中在数字化转型、供应链管理优化及社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揭示了研究的主要方向和跨学科融合;时间线分析预测供应链数字化将持续为活跃研究领域,关注技术和管理创新及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供应链;数字化;CiteSpace;热点;韧性;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24)20-0129-06
Research on the Digital Field of Domestic Supply Chain
—Bibliometric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Based on CiteSpace
SU Bo, LI Huijiao
(Business Schoo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255012, China)
Abstract: Supply chain digitalization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using digital technologies and solutions to optimiz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he transparency, efficiency, and responsiveness ability of the supply chain. Supply chain digitalization is a growing field that uses advanced digital technologies to transform and optimize all aspects of the supply chain to adapt to the rapidly changing market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n this study, the literature retrieved from th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database is used as the basic data, and the CiteSpace software is used to visualize for bibliometric scor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on supply chain digitalization in China has grown steadily since 2000 and has developed rapidly since 2018, and the research hotspots focus on three aspect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optimization, and socio-economic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keyword co-occurrence and cluster analysis reveal the main direction and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of the research, and timeline analysis predicts that supply chain digitalization will continue to be an active research field, focusing 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supply chain; digitalization; CiteSpace; hotspot; resilie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0 引 言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供应链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原材料短缺、生产中断、物流延误等。这些挑战要求企业必须提高供应链的韧性和灵活性。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动力。特别是在供应链管理领域,数字化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运作模式,也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透明度和响应市场变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其供应链数字化的发展态势对于国家的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供应链数字化发展态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显而易见。首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深,供应链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增加,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升级。其次,当前中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供应链数字化能够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最后,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及时准确地把握供应链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帮助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和战略规划,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增强供应链的韧性和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理解和推动中国供应链数字化的发展提供科学的分析和建议,有助于促进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力,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期刊文献为主要数据源。通过设定“供应链数字化”为核心检索词,并辅以同义词如“数字化供应链”等进行检索,以确保检索结果的全面性。研究时间跨度定为2000—2024年,初步检索得到3 338篇论文。经过筛选,排除不相关及低质量文献,最终保留2 500篇高质量论文,以“RefWorks”格式导出,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CiteSpace 6.3.R1版本软件,对2000—2024年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供应链数字化”相关文献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构建知识图谱,不仅揭示了国家、机构、作者和关键词的共现关系和聚类情况,还分析了这些元素随时间的演变趋势,以全面把握供应链数字化的发展态势。
在节点设置上,本研究创新性地引入了“时间切片”技术,将研究时间跨度划分为多个阶段,分别分析每个阶段内的关键节点和发展趋势,从而更精确地捕捉到供应链数字化的动态变化。此外,通过设置不同的参数阈值,筛选出具有较高影响力的节点,以便识别领域内的核心研究力量和关键技术。
为了进一步深化分析,本研究还引入了“突发性检测”功能,识别在特定时间段内研究热点的快速增长,从而预测未来可能的研究趋势。同时,结合文献的引用分析,评估各研究主题的影响力和持续性,为后续研究提供方向。
通过上述方法,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多维度、动态的供应链数字化研究全景,为学术界和实务界提供有价值的洞见和决策支持。
2 结果分析
2.1 年度发文量趋势分析
供应链数字化领域的年度发文量趋势标志着该领域的研究热度、行业发展动态、技术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可以为行业决策者、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战略规划。
如图1所示,从2000—2017年,供应链数字化领域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期。然而,自2018年起,尤其是2019—2023年间,该领域学术产出显著增长,初步推测主要由于疫情后全球供应链面临的挑战推动了对提高透明度、优化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的研究。数字化技术成为关键解决方案,促进了学术界对供应链改进和创新的深入探讨。
然而,2021—2022年间,学术产出增长放缓,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疫情持续导致研究资源受限和合作困难,技术成熟度提高使得突破性研究减少。同时,学术和行业关注转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兴领域,这些领域吸引了更多的研究机会和资金。此外,市场对供应链数字化的初步需求已部分满足,研究重心转向深化和完善现有技术。尽管如此,供应链数字化研究仍活跃,预计将持续推动行业创新。
2.2 关键词词频分析
为了更加直观的了解供应链数字化的关键词,通过CiteSpace来进行关键词的提取,对供应链数字化领域的关键词词频和中心度进行分析,得到关键词词频前10位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通过分析表1可知,“数字化”以227次位居第一,“数字化”的高频次和中心度表明,学者们非常关注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来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性能。其次就是以224次的“供应链”,供应链作为核心关键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高频词于高中心度表明供应链的优化和创新一直是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同时数字经济、中小型企业等都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同时由年份可知数字经济、数字技术、产业链等都是近几年开始发展的,由此也可以得出数字化是供应链发展和进步的关键驱动力。
2.3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对文献研究主题和核心内容的高度概括[1],通过统计关键词在文献中出现的频次和位置[2],以及它们与其他关键词的共现情况,可以了解某一领域不同研究热点的分布及发展情况,来揭示文献主题和内容的特征。本研究使用CiteSpace对关键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共得到290个节点,646条连线连接这些节点。这些连线揭示了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即它们在文献中共同出现的频率和模式。特别地,一些关键词如供应链、数字化、数字经济等被标记为热点关键词,它们在共现图谱中的节点大小较大,表明这些词汇出现的频次较高,是该领域内的研究重点。
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圆圈代表关键词,节点的大小表示关键词的频次[3]即出现频率。通过图2可以得出供应链、数字化、数字经济这三个关键词圆圈最大,且它们之间的线条较粗,说明它们对该领域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学术贡献越巨大。
2.4 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可以将具有相似或相关主题的关键词组织在一起,形成不同的聚类。这些聚类代表了研究领域中的主要研究方向或主题。通过观察哪些关键词被归入同一个聚类,我们可以识别出领域内的主要研究议题和子领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CiteSpace我们得到了关键词聚类分析图,如图3所示,把相近的同一主题的关键词进行归类。
本文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前9个聚类,分别是数字化、数字经济、供应链、乡村振兴、电子商务、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其中Q值 = 0.429>0.4,表明聚类结构显著;S值 = 0.791 2>0.7,说明聚类中的关键词之间的关联程度较高,聚类可信度高。图3聚类的形状呈椭圆形,表示主题内部紧密相关,同时聚类结果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和差异性。因此识别出的这9个聚类在供应链数字化领域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区分度,可以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供应链数字化是一个跨学科领域,涉及管理学、信息技术、物流工程等多个学科。关键词共现图谱能够展示不同学科间如何相互作用和融合。例如,“电子商务”与“信息化”“信息技术”等关键词形成紧密的共现网络,这可能意味着信息化、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且两者之间的交叉研究正在形成新的研究子领域。这有助于研究者发现跨学科合作的机会,促进不同领域知识的交流和创新。
根据表1和图1所揭示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综合推断,在该研究领域内,目前存在三个显著的研究焦点。
1)数字化转型与经济发展,包括数字化、数字经济、信息化和信息技术。这一热点集中关注于数字化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数字化转型不仅涉及技术的引入和应用,还包括组织结构、流程和文化的变革。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供应链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和创新成为研究的重点。
2)供应链管理与优化,包括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第二个热点则偏重于供应链本身的管理和优化。供应链管理是确保物资、信息和资金流动高效顺畅的关键,而电子商务的兴起为供应链带来了新的模式和渠道。研究者们探讨如何通过创新的管理策略和技术手段,提升供应链的透明度、响应速度和整体性能。
3)社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包括乡村振兴、电子商务、信息化和管理。第三个热点结合了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通过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手段,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同时,管理的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包括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产品供应链、促进农村与城市市场的对接等。
通过这三个热点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出当前供应链数字化领域的研究不仅关注技术和管理层面的创新,也关注社会经济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2.5 关键词时间线分析
从时间维度对关键词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各个年份中关键词的关注度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如图4所示的关键词时间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直观的视角,用以观察和分析供应链数字化领域的关键词演变轨迹和发展趋势。
在2000—2003年期间,供应链管理领域开始出现“数字化”这一关键词,标志着数字化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这一时期的研究集中在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传统的供应链流程中,以提高效率和透明度。自2003—2017年:“数字化”和“供应链”成为研究的热点,表明学者和业界开始更加关注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供应链管理。这一时期见证了数字化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广泛应用,如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和集成。在2017年左右,随着“数字经济”关键词的出现和关注度的提升,可以推断出供应链数字化的研究开始与更广泛的经济形态相结合,探讨数字化如何推动经济模式的转变和增长。这可能涉及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融合与创新。在2019—2024年间,供应链数字化领域的发文数量显著增加,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峰期(疫情严重冲击了全球供应链,迫切需要对该领域进行革新与强化)。这意味着学者和实践者在这一时期对供应链数字化的理解和应用达到了新的高度,研究内容包括供应链的智能化、自动化以及与全球供应链网络的整合等。
尽管时间线图分析只能提供到2024年的数据,但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供应链数字化将继续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更加关注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应对全球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供应链的目标[4]。
2.6 关键词突现分析
红线在突现图(如图5所示)中一般用来表示关键词的突现趋势,如“整合”在2006—2011年的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这个关键词就被认为是“突现”的,表示“整合”在学术界或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性正在上升,或者它代表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趋势。蓝线表示那些在长时间内保持一定讨论频率的关键词,“信息化”(2018—2023年)在学术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是研究领域中长期关注的焦点[5]。分析近三年新突现强度较高的关键词,发现大数据、新零售、区块链、零售业、新基建等轻度较高,尤其是新零售,强度达到了10.38。因此近几年大数据、新零售、区块链、零售业、新基建将成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2.7 作者分析
图6展示了一个包含N = 293个网络节点和E=94条边的网络结构,其Density值为0.002 2,表面该网络图谱较为稀疏。节点间连线粗细代表作者间的合作紧密度,连线越粗表明合作越紧密[6]。此外,节点上的环形大小表示了特定年份的发文数量,环形越大,意味着那一年的研究成果产出越丰富。从图中可以观察到,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不频繁,缺乏明显的学术团体形成。整体网络呈现出较多的孤立节点,这表明在供应链领域内研究主题具有多样性,但研究者间的协作并不频繁。
3 思考与建议
技术整合难题主要体现在不同系统、平台和标准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往往需要集成多个供应商的技术、软件和服务,而这些技术可能因为标准不统一、接口不兼容等原因,难以实现无缝对接。行业内应推动建立统一的数据和服务接口标准,以便不同系统之间能够更容易地进行集成和通信。如使用中间件或API网关等技术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信息转换和集成,降低技术整合的复杂性。同时在选择技术平台时,优先考虑那些具有高度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解决方案,以便未来能够更容易地进行技术升级和扩展。
研究者之间的合作较少可能导致知识共享不足,创新速度减慢,以及解决方案的局限性。创建行业联盟或研究网络,可以促进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共同研究项目和资金支持,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团队合作,共同攻关供应链数字化的关键问题。最后还应该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共享机制,鼓励研究成果的公开和共享,加速创新的传播和应用[7]。
在供应链管理的高端策略中,提升供应链的内在韧性与适应性是至关重要的。供应链的韧性和灵活性体现在其面对市场波动、自然灾害、政治动荡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时,能够迅速调整并维持有效运作的能力。为了增强这种能力,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首先,数字化双胞胎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构建供应链的精确虚拟模型[8],通过模拟各种可能的情景,预测潜在风险,并提前制定应对策略,从而提高供应链的韧性和灵活性[9]。其次,建立一个多元化的供应商网络也是提升供应链韧性的有效途径。通过与多个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我们可以降低因单一供应商出现问题而导致整个供应链中断的风险。此外,引入先进的库存管理系统和预测工具对于实现动态库存优化至关重要[10]。这些系统和工具能够帮助企业更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库存水平,以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最后,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是提升整体供应链适应性的另一个关键点。通过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各企业可以更好地协调行动,提高响应速度,共同应对外部挑战。
4 结 论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供应链数字化已成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力量。本研究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与可视化,揭示了供应链数字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学术焦点。未来,供应链数字化将继续面临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数据安全等多方面的挑战。企业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同时,政府和研究机构也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共同推动供应链数字化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方向发展。本研究的成果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供应链数字化领域的研究概览,也为业界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我们期待供应链数字化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效的管理、更优质的客户服务、以及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贡献力量。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供应链数字化将在未来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
参考文献:
[1] 吴雨凌,马雨辰,邓胡雪,等.基于CiteSpace的食品和肠道微生物研究的计量分析 [J].食品工业科技,2022,43(23):1-10.
[2] 吴静静,任献青,苏杭,等.基于CiteSpace对雷公藤多苷研究趋势及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J].中国药事,2022,36(2):170-178.
[3] 孙丽萍,王锋,刘西允.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智慧农业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J].智慧农业导刊,2021,1(5):23-26.
[4] 朱洪滨.基于供应商绿色评价的能源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设计 [J].物流科技,2024,47(6):123-129.
[5] 金铁峰,朴俊杰,杨洋,等.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共词分析 [J].医学与哲学,2024,45(2):72-75.
[6] 肖畅,彭婷,刘继红.基于WOS和CiteSpace分析我国近10年柑橘研究热点与前沿 [J].果树学报,2020,37(10):1573-1583.
[7] 吴江.读秀促进图书馆资源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平衡机制研究 [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33(1):82-84.
[8] 朱国良.数字化双胞胎之虚拟调试技术应用 [J].中国仪器仪表,2020(6):19-23.
[9] 石大千,李雪琴,李丹丹.智慧供应链建设如何提升企业绩效?——基于供应链韧性优化视角的分析 [J/OL].中国管理科学,2024:1-13[2024-03-31].https://doi.org/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3.0482.
[10] 帅苏萍,穆红.基于RFID技术的服装企业库存管理研究 [J].辽宁丝绸,2024(1):84-85.
作者简介:苏博(2004—),男,汉族,山东菏泽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供应链数字化;李惠娇(2002—),女,汉族,山东济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化与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