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元化经营作为企业管理领域的重要话题,是否会对企业的资本市场表现产生影响?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多元化经营与股票流动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不同情形下的差异。研究表明: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会显著提高其股票流动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抑制多元化经营对股票流动性的正向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及信息披露质量较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中,多元化经营提升股票流动性的效果更佳。进一步研究发现,多元化经营和其他信息传递渠道具有替代关系:在媒体关注度和研报关注度较低的企业中,多元化经营对企业资本市场表现的正向影响较明显。本文从企业资本市场表现角度验证了信息多元化假设,拓展了多元化经营与信息传递的相关研究。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股票流动性;信息传递;媒体报道;研报关注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994(2025)01-0109-8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多维度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XJA070224314)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乌鲁木齐830046。买尔旦江·买买提为通讯作者
一、引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市场经济的存量和增量在发展中国家中遥遥领先。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新活动的最富有代表性的成果,其数量与规模的迅猛发展,正是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微观缩影。在上市公司高速发展的背后,作为其横向扩张、寻求新的收入增长渠道的重要方式——多元化经营,其决策动机与绩效曾一度是中外实务领域、学术领域热议的话题,但是尚未有统一结论,支持多元化溢价理论(Campa和Kedia,2002;朱江,1999;苏冬蔚,2005)与支持多元化折价理论(张翼等,2005;李善民和朱滔,2006;王峰娟和邹存良,2009)的相关研究不胜枚举。我国实体企业中开展多元化经营的上市公司总量越来越多,作为企业重大战略决策,多元化发展的实质是经营主体对其固有资产的重新分配,将投资、经营的生产单元从单一化转向多样化、从专业化转向多元化。那么,当企业这一内部经营决策发生巨大变化时,是否会引起融资需求的变化呢?内部资本市场理论认为,多元化经营的企业能更迅速地转移、配置资源,通过削减对某些低效用业务的资金配置,将其重新分配到更有前景的业务中,从而极大地缓解融资约束,降低对外部融资的依赖。但也有学者指出,内部资本市场无法取代外部资本市场(简称“资本市场”)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我国众多上市公司实施多元化发展的现实语境下,考察资本市场对于企业多元化经营决策的反馈,即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表现,对于检验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效能、判断多元化经营决策的利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股票流动性作为衡量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重要指标,一度被认为是股市的全部价值所在(Amihud和Mendelson,1988;Chordia等,2005),长期以来一直是金融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已有研究表明,股票流动性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持有资产的公允价值及对外信息传递效率密切相关(Fang等,2014;Amihud和Mendelson,1986;Huang和Huang,2003)。因此,该指标包含了资本市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预期、资本资产估值和信息传递效率等重要信息的感知与反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企业经营决策水平、资产配置能力的认可程度(吴璇等,2017),而多元化发展正是企业的重大经营战略和资产再分配决策。据此,使用股票流动性水平作为衡量多元化经营企业资本市场表现的指标恰如其分。那么,多元化经营是否存在提升企业资本市场表现的效能?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从多元化经营企业信息传递的相关理论假设出发,验证了企业多元化经营对于股票流动性的积极影响,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抑制这种积极影响。
本文可能的研究贡献在于:一是拓展了企业多元化经营效果的相关研究,同时丰富了微观视角下企业资本市场表现的影响因素研究;二是考虑了我国股市流动性变化同时受到经济政策的影响,将经济政策变动纳入研究框架中,并探索其产生的调节作用;三是检验了在不同情形下,多元化经营的信息传递效能的发挥情况;四是检验了多元化经营与媒体报道、研报关注这两种相对传统的企业对外信息传递机制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了它们的替代效应。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改善信息环境、降低信息不对称是增强投资者的交易动机、提升股票流动性的关键(Blankespoor等,2014;赵子铱和张紫红,2023;王良和熊贤艳,2022)。信息多元化假设认为,多元化经营会产生盈利预测偏差的抵消效应和融资约束的倒逼作用,从而能够缓解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首先,即使投资者对多元化经营企业各个部门的盈利预测偏差大于对专营企业的盈利预测偏差,但在这些偏差不具有完全相关性的情况下,正向偏差和负向偏差也会形成抵消作用,因此对多元化经营企业经营状况的预测偏差可能小于对专营企业的预测偏差,这反而提高了多元化经营企业的真实收益水平和经营情况的可预测性(Thomas,2002)。其次,多元化经营企业会面对多个经营部门的非相关的融资需求,资源和业务的分散性会促使投资者出于风险规避需求,对其偿债能力进行深入考察,这加剧了企业的融资难度。出于满足融资需求的考虑,多元化经营企业通常会更主动地进行信息披露,以缓解与资金供给方的信息不对称,这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性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有效性(Bentley等,2013)。综合以上两方面分析可见,信息多元化能够或主动或被动地缓解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强外界对多元化经营企业的预测能力,提高企业的股票流动性。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企业多元化经营增加了信息释放,可提高股票流动性。
经济政策作为重要的国家调控手段,对宏观经济的发展和微观企业的投融资决策都具有重大影响(饶品贵等,2017;郝颖等,2023)。然而,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对于多元化经营决策的信息传递效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一方面,企业在进行多元化发展,开拓新市场、研制新产品时,对于新领域的认知有限、经验不足,从而需要聘请该行业的专业咨询人员、管理人员对新部门的发展和运营进行规划,而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新行业的市场环境、经营准则会令企业更难以捉摸,跨领域经营的准入门槛会更高,这使得企业管理层对新行业的信息获取难度更大,从而被动依赖于该行业的长期经营者。可见,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了多元化经营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和内部信息不对称,增加了信息获取成本。另一方面,当宏观经济政策变动较为频繁时,由于多元化经营企业各部门在各自的经营领域内所面临的政策冲击并不总是均等的,部门之间的相对均衡很可能被打破,导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这会催生企业进行“交叉补贴”,即将资源从经营业绩好的部门转移到经营业绩差的部门。这种对各部门收入进行平滑处理的非道德行为,不仅会导致企业管理层自身投资决策的逆向选择(对业绩差的部门过度投资、对业绩好的部门投资不足),还会令外部投资者无法判断企业各部门的真实经营状况,也无从判断企业是否将资源运用在了最具潜力的项目上,进而导致投资者在面对多元化经营企业时的逆向选择风险更高。不难看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很可能通过助长“交叉补贴”行为而使得反映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信息失真。综上所述,多元化经营企业的信息获取成本会因受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不利影响而增加,其所释放信息的真实性也会因受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而降低。由此可见,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很可能抑制多元化经营的信息传递效能,从而不利于股票流动性的提高。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不利于多元化经营信息传递效能的发挥,会抑制其提升股票流动性的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以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对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①剔除当年被标记为ST、∗ST的样本;②剔除相关变量存在数据缺失的样本;③为减少异常值、极端值的影响,对所有微观层面的连续变量进行1%和99%的winsorize缩尾处理。最终得到34321个观察值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样本企业微观层面的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宏观层面的经济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官网。
(二)变量设定
1.被解释变量:股票流动性(Liquidity)。王东旋等(2014)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衡量股票流动性的间接指标,Amihud非流动性指标(Amihud,2002)优于其他测度股票流动性的低频指标,能够更好地衡量我国资本市场的股票流动性。因此,本文以Amihud非流动性指标(ILLIQ)作为股票流动性的代理指标,计算过程如式(1)所示。其中,ri,t,d表示企业i在第t年第d个交易天数的投资回报率,Vi,t,d表示企业i在第t年第d个交易天数的实际成交金额,Di,t表示企业i在第t年的交易日天数。为了便于回归结果的解读,对非流动性指标进行反向处理,如式(2)所示。经反向处理后,Liquidity的数值越大,表明股票流动性越强。
[ILLIQi"t=1Di"td=1Di"tri"t"dVi"t"d](1)
Liquidityi,t=-ILLIQi,t(2)
2.解释变量:多元化经营(DIV)。本文借鉴以往相关文献,以赫芬达尔指数(hhi)的相反数(HHI)和收入熵指数(EI)作为多元化经营的度量指标,计算公式见式(3)和式(4)。其中,Pi表示企业第i项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业务收入的比值。hhi越大,表示企业的经营收入项目越集中,为了便于理解和结果解读,本文如式(5)所示对hhi取反向指标,得到HHI。EI为收入多元化的正向指标,该指标数值越大,表明企业的收入来源渠道越多。
hhi=[P2i](3)
[EI=Pi×ln1Pi]""(4)
HHI=-hhi(5)
3.控制变量。企业的投资决策与其固有特征和治理水平高度相关,因此本文在回归模型中加入企业特征层面和治理层面的控制变量。企业特征层面的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市账比、总资产净利率、托宾Q值、现金流强度,企业治理层面的控制变量包括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占比、两职合一、产权性质。相关变量的定义见表1。
(三)模型设定
为研究A股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其股票流动性的影响,本文设定如下模型加以检验:
Liquidityi,t=α+β1DIVi,t+∑βCVs+∑Year+∑Ind+∑Firm+ε(6)
其中,股票流动性(Liquidity)为被解释变量,多元化经营(DIV)为解释变量,CVs为上述企业层面控制变量,ε为随机误差项。为提升实证结果的可靠性,加入时间层面(Year)、行业层面(Ind)和个体层面(Firm)的虚拟变量,以期尽可能地吸收固定效应。由于解释变量为企业个体层面的数据,因此在后续所有回归结果中,均默认采用cluster聚类稳健标准误,汇报了对企业个体层面标准误聚类调整后的t统计量。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为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股票流动性(Liquidity)的所有观测指标均为负数,且其平均值(-0.179)小于中位数(-0.036),说明样本企业的股票流动性数据呈现出一定的正偏态分布,即多数企业的股票流动性较弱,而少数企业的股票流动性水平大幅高于其他企业,这符合市场真实情形。各变量相关统计数据与以往研究基本一致,不再赘述。
(二)基准回归
在基准回归中,本文采用逐步回归法检验企业多元化经营对其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并分别用EI和HHI对股票流动性进行回归。表3中列(1)和列(2)展示了未加入企业层面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EI和HHI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59和0.272,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列(3)和列(4)中展示了进一步添加企业层面相关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EI和HHI的回归系数(0.096和0.166)收窄,这可能是因为基准模型在吸收了控制变量后,部分影响股票流动性的因素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可决系数由0.215提升至0.238),但t统计量的值仍然大于4。上述结果意味着企业多元化经营水平越高,其股票流动性越强,二者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此,H1得到了实证检验的支持。
(三)调节效应检验
在多元化经营提升企业的资本市场表现过程中,股票流动性除受到多元化经营信息传递效应带来的影响外,还可能受到经济政策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冲击。为了验证H2,本文构造以下模型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多元化经营与股票流动性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具体为:
Liquidityi,t=α+β1DIVi,t+β2DIVi,t×EPUt+β3EPUt+∑βCVs+∑Ind+∑Firm+ε(7)
其中,EPU表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目前关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研究,多采用Baker等(2016)构建的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月度指数对其进行衡量。该指数通过对我国香港地区的报纸《南华早报》进行关键词检索,识别出每月刊发的文章中与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有关的报道占比,计算出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由于该指标为月度数据,本文根据该数据所属年度进行求和,得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年度数据。但是EPU的数据类型为不随个体变化的时间序列,会导致本文回归模型中的时间固定效应产生共线性问题,使得回归模型无法正常吸收时间效应,因此本文参考已有相关文献,在检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时加入CPI指数、M2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和金融发展程度四个宏观层面控制变量对不随个体变化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刻画(张成思和刘贯春,2018)。
表4中列(1)和列(2)汇报了不包含宏观层面控制变量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调节效应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到,EI和HHI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而多元化经营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交乘项(EI×EPU和HHI×EPU)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结果表明,企业通过实施多元化经营策略,可实现股票流动性的提升,但是多元化经营的信息传递效能会受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抑制。列(3)和列(4)中加入了宏观层面的控制变量,这使得回归模型更加稳健,可以看到回归结果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证明结论依然成立。由此,H2得到验证。
(四)异质性分析
1.产权性质。从社会分工的角度看,国有企业具有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往往承担着维护社会稳定、经济稳定的政治职能,通常也拥有更高的社会信任度和社会关注度。研究发现,国有企业通常具有更高的信息披露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张瑞纲和霍汉文,2022;刘运国等,2010)。因此,国有企业的信息传递水平一般更高,而非国有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信息传递效率相对较低,提升空间更大。本文按照产权性质将样本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然后对样本进行分组回归。表5显示,在国有企业样本中,多元化经营对于股票流动性的提升作用有限(系数绝对值小、t统计量小),而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多元化经营对于股票流动性的提升作用则更加明显。这说明在国有企业信息传递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多元化经营的信息增量效果有限,而在信息传递效率相对较低的非国有企业中,多元化经营的信息传递效能则十分明显。
2.信息披露质量。信息披露的“质”和信息传递的“量”是信息传递效能的一体两面。若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不高,则会降低企业透明度,从而不利于多元化经营发挥信息传递作用。一方面,信息披露质量不高会直接加剧资本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资本市场无法正确判断企业价值、隐含风险以及实际经营状况,从而诱发资本市场对信息透明度不高企业的逆向选择。另一方面,投资者也会因为企业披露的信息质量不高而抛售高价值的资产以规避风险,这使得投资者交易成本上升、交易意愿下降,从而导致股票流动性受损(刘维奇和李丹丰,2014)。本文采用深交所和上交所对A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评级来衡量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将得分为1(优秀)和2(良好)的样本企业作为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组,而评分为3(合格)和4(不合格)的样本企业作为信息披露质量较低组。表6展示了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组和较低组的分组回归结果。列(1)和列(2)的结果显示,在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组中,多元化经营可以显著提升股票流动性,而列(3)和列(4)的结果显示,在信息披露质量较低组中,多元化经营的信息传递效能无法发挥。这说明,企业多元化经营要发挥信息传递效能,信息披露的“量”和“质”都是必要的条件。
3.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相较于资本市场中的散户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作为专业的资本市场参与者,在捕获市场动态、获取企业信息方面通常更具专业化优势。然而,机构投资者亦可能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来制造更多的内幕交易,增加股票交易的信息摩擦,从而不利于股票流动性的提升(陈辉和汪前元,2012)。同时,机构投资者利用私有信息增持股份的消息可能会被其他投资者获取并产生羊群效应,反而使得股价有偏、信息传递效率降低(孔东民等,2015)。本文按照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中值将样本分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组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组,然后进行分组回归。通过比较表7中列(1)与列(3)、列(2)与列(4)的回归系数可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的样本企业中多元化经营的信息传递效能明显低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样本企业。这表明机构投资者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息摩擦,抑制了多元化经营的信息传递效能。
五、稳健性检验
(一)解决内生性问题
前文的回归结果表明,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会显著提高其股票流动性,但研究结果可能受到内生性问题的影响。本文参考吴非等(2021)的研究设计,在此部分对研究样本进行如下处理:①仅保留具有五年连续数据的样本;②删除一直处于多元化经营下的样本;③将观测期内由单一化经营转型为多元化经营的企业设置为处理组(du=1),将观测期内一直处于单一化经营状态的企业设置为对照组(du=0);④设置时期处理效应虚拟变量dt,如果企业当年和之后年份进行多元化经营则将dt赋值为1,否则为0;⑤双重差分法的使用需要处理效应发生后年份中有足够数量的观测值,为此本文将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不足三年的样本不认定为处理组样本。
1.倾向得分匹配(PSM)法。本文参考Atawnah等(2024)的单变量研究法,对处理前后的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对比,比较了处理组和对照组公司特征之间的单变量平均值以及相应的t统计量。为了估计倾向得分,本文对虚拟变量du进行logit回归,选择最近邻匹配法进行结果匹配。表8的结果表明,企业层面的控制变量基本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而有两组之间的股票流动性在1%的水平上是显著存在差异的。总的来说,单变量比较结果表明,除与多元化经营相关的差异外,匹配过程成功地消除了这两组之间可观察到的差异,这证实了企业的股票流动性差异受到多元化经营的影响。
2.双重差分法(多期DID)。双重差分模型估计无偏的重要前提是满足平行趋势假设,即在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之前,处理组企业和对照组企业在股票流动性上的变动存在共同趋势。为了验证DID识别策略的可靠性,本文构建如下模型来进行平行趋势检验:
Liquidityi,t=α+""""""""βtDIVi,t+∑βCVs+∑Year+∑Ind+∑Firm+ε"(8)
根据式(8)检验平行趋势假设是否成立。平行趋势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在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之前的年份,多元化经营的结果在统计上不显著,说明该模型满足平行趋势假设。从动态效应的结果看,多元化经营对信息传递的赋能作用在战略实施后的多数年份中显著,产生了长期稳定的作用。
在满足平行趋势检验的前提下,本文选择多期双重差分法来克服模型中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通过对处理组(du=1)和对照组(du=0)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前后进行两次差分,进而消除企业个体之间的禀赋差异以及时间趋势导致的偏误,可得到企业多元化经营对于股票流动性的净效应。据此,本文构建如下模型检验企业多元化经营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
Liquidityi,t=α+αdu×dt+∑βCVs+∑Year+∑Ind+""∑Firm+ε"(9)
表9中列(1)显示,在不添加控制变量的情况下du×dt的回归系数为0.266。列(2)显示,在添加企业层面控制变量后du×dt的回归系数为0.197,数值有所收窄,但是t统计量仍然大于5。这表明采用双重差分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的核心结论仍然成立。
3.增加宏观变量。在我国资本市场中,股票流动性的提升很可能受到宏观因素如经济发展形势和经济政策等的影响。因此,本文在模型中进一步加入宏观层面控制变量,以考察多元化经营对于股票流动性的影响。表9中列(3)和列(4)的结果表明,在增加宏观变量后本文的结论依然成立。
(二)其他稳健性检验
除解决内生性问题外,本文还进行了多种稳健性检验以提高结论的可靠性:①删除观测期内股市大幅振荡年份(2015~2016年)的样本,对剩余观测样本进行回归;②在删除2015~2016年样本的基础上,再剔除受疫情影响年份(2020~2022年)的样本,并对剩余观测样本再次进行回归;③在基准回归模型基础上加入年份与行业交乘的高维固定效应;④在加入年份与行业交乘的高维固定效应基础上,进一步加入地区(城市)固定效应后进行回归;⑤以收入熵指数为基础,构建指标“多元化经营虚拟变量”,收入熵指数等于0意味着企业收入来源单一,没有多重收入来源,如果该指标值大于0、小于1则令多元化经营虚拟变量取值为1,表示收入来源具有多样性,以该指标对股票流动性进行回归,结果依然显著。由于篇幅所限,以上稳健性检验结果留存备索。
六、进一步研究
(一)媒体报道的替代效应
为了考察多元化经营和媒体报道两种不同的增强信息传递效能的方式对股票流动性的赋能效果,本文在模型中引入收入熵指数和媒体关注度的交乘项(EI×MEDIA)。借鉴已有文献的做法,采用全年网络媒体报道的新闻标题中出现特定企业的次数作为企业的媒体关注度(MEDIA)的代理指标(余艳等,2023;王福胜等,2022)。表10中列(1)的结果显示,媒体关注度对股票流动性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这表明,网络媒体报道发挥了信息传递效能,显著提高了股票流动性。进一步地,列(2)中交乘项EI×MEDIA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这意味着多元化经营和媒体报道这两种提高股票流动性的渠道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即当媒体关注度比较低时,企业多元化经营对股票流动性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为了更深入地检验媒体报道在提高股票流动性中的替代效应,本文按照媒体关注度的中位数将研究样本分为媒体关注度较低组和媒体关注度较高组,并进行分组回归。表10中列(3)与列(4)的结果显示,在媒体关注度较低的样本中收入熵指数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而在媒体关注度较高的样本中收入熵指数的回归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这表明,在媒体关注度较高组,企业对外信息释放程度高,媒体报道对多元化经营的信息传递效能产生了挤出作用,此时多元化经营产生的信息传递效能并不明显。相反,在媒体关注度较低的样本中,多元化经营产生的信息传递效能十分明显。
(二)研报关注的替代效应
为了考察多元化经营和研报关注在企业信息传递方面的共同作用,本文在模型中引入收入熵指数和研报关注度的交乘项(EI×RESEARCH)。研报关注度(RESEARCH)反映了在一年中有多少份研报对企业进行了跟踪分析,体现了专业投资机构对于目标企业的关注程度。表11中列(1)的结果显示,企业被研报关注的程度越高,股票流动性越强。这表明专业的投资机构对于企业的关注可以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知名度,进而吸引其他投资者进行公司股票交易,提高股票流动性。观察列(2)的回归结果可见,交乘项EI×RESEARCH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而研报关注度和多元化经营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这说明多元化经营和研报关注带来的信息传递效能具有相互替代关系。
为了进一步验证以上结论,本文按照研报关注度的中位数将研究样本分为研报关注度较低组和研报关注度较高组,并进行分组回归。表11中列(3)与列(4)的结果显示,在研报关注度较低的样本中收入熵指数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而在研报关注度较高的样本中收入熵指数的回归系数为负且不显著。这表明,研报关注同样具有释放企业经营信息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和多元化经营的信息传递效能具有相互替代性。因此,当企业处在高研报关注度情形下时多元化经营带来的信息传递效能并不明显,而在研报关注度较低的情形下,企业多元化经营带来的信息传递效能十分显著。
七、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建立实证模型检验了企业多元化经营对其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多元化经营可以提高企业股票流动性,对企业的资本市场表现具有正向影响;第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于企业多元化经营对股票流动性的正向影响具有抑制作用;第三,在非国有企业及信息披露质量较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中,多元化经营对股票流动性的提高作用更为明显;第四,多元化经营的信息传递效能与媒体报道、研报关注的信息传递作用具有替代关系,在媒体关注度和研报关注度较低的情形下多元化经营提高股票流动性的效果更明显。
(二)建议
本文的研究拓展了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微观行为及其结果的影响研究,同时为研究企业经营决策对资本市场反应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丰富了股票流动性的相关研究。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一是鼓励企业实施兼并战略和多元化升级,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政府重视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尽可能避免过多地发布宏观政策,以减少对企业投资决策的负面影响,让经济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三是企业重视信息披露质量,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四是监管机构重视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有效性,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打通多样化的信息传递渠道,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营造更优质的公共信息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陈辉,汪前元.机构投资者如何影响股票流动性?交易假说抑或信息假说[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6):71~80.
郝颖,李雪轶,张喻雯等.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风投类型与企业创新[J].统计与决策,2023(8):168~172.
孔东民,孔高文,刘莎莎.机构投资者、流动性与信息效率[J].管理科学学报,2015(3):1~15.
李善民,朱滔.多元化并购能给股东创造价值吗?——兼论影响多元化并购长期绩效的因素[J].管理世界,2006(3):129~137.
刘维奇,李丹丰.信息披露质量对股票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分析[J].经济问题,2014(11):25~32.
刘运国,吴小蒙,蒋涛.产权性质、债务融资与会计稳健性——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10(1):43~50+95.
饶品贵,岳衡,姜国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研究[J].世界经济,2017(2):27~51.
苏冬蔚.多元化经营与企业价值: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溢价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5(S1):135~158.
王东旋,张峥,殷先军.股市流动性与宏观经济——有关中国股市的新证据[J].经济科学,2014(3):61~71.
王峰娟,邹存良.多元化程度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基于分部数据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9(4):153~161.
王福胜,王也,刘仕煜.媒体关注、管理者过度自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22(6):832~840.
王良,熊贤艳.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股价信息含量与股票流动性[J].财会月刊,2022(10):98~107.
吴非,胡慧芷,林慧妍等.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来自股票流动性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1(7):130~144+10.
吴璇,田高良,司毅等.网络舆情管理与股票流动性[J].管理科学,2017(6):51~64.
余艳,王雪莹,郝金星等.酒香还怕巷子深?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信号与资本市场定价[J/OL].南开管理评论,1~27[2024-12-09].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2.1288.f.20230801.1031.002.html.
张成思,刘贯春.中国实业部门投融资决策机制研究——基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融资约束异质性视角[J].经济研究,2018(12):51~67.
张瑞纲,霍汉文.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产权性质与会计信息质量——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J].金融发展研究,2022(9):77~85.
张翼,李习,许德音.代理问题、股权结构与公司多元化[J].经济科学,2005(3):90~99.
赵子铱,张紫红.企业ESG表现与股票流动性——基于监督的视角[J].财会月刊,2023(23):120~127.
朱江.我国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战略和经营业绩[J].经济研究,1999(11):54~61.
AmihudY.,MendelsonH..Liquidity,VolatilityandExchangeAutomation[J].JournalofAccountingamp;Finance,1988(3):369~395.
AmihudY..IlliquidityandStockReturns:Cross-sectionandTime-seriesEffects[J].JournalofFinancialMarkets,2002(5):31~56.
AmihudY.,MendelsonH..LiquidityandStockReturns[J].FinancialAnalystsJournal,1986(3):43~48.
AtawnahN.,EshraghiA.,BaghdadiG.A.,etal..ManagerialAbilityandFirmValue:ANewPerspective[J].ResearchinInternationalBusinessandFinance,2024(67):102133.
BakerS.R.,BloomN.,DavisS.J..MeasuringEconomicPolicyUncertainty[J].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2016(4):1593~1636.
BentleyK.A.,OmerT.C.,SharpN.Y..BusinessStrategy,FinancialReportingIrregularities,andAuditEffort[J].ContemporaryAccountingResearch,2013(30):780~817.
BlankespoorE.,MillerG.S.,WhiteH.D..TheRoleofDisseminationinMarketLiquidity:EvidencefromFirmsUseofTwitter™[J].TheAccountingReview,2014(1):79~112.
CampaJ.M.,KediaS..ExplainingtheDiversificationDiscount[J].TheJournalofFinance,2002(4):1731~1762.
ChordiaT.,SarkarA.,SubrahmanyamA..AnEmpiricalAnalysisofStockandBondMarketLiquidity[J].TheReviewofFinancialStudies,2005(1):85~129.
FangV.W.,TianX.,TiceS..DoesStockLiquidityEnhanceorImpedeFirmInnovation?[J].TheJournalofFinance,2014(5):2085~2125.
HuangC.,HuangH..MediaCoverageandStockLiquidity[J].AvailableatSSRN,2003(1):4387322.
ThomasS..FirmDiversificationandAsymmetricInformation:EvidencefromAnalystsForecastsandEarningsAnnouncement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2002(64):373~396.
(责任编辑·校对:许春玲"刘钰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