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7品种肉鸡常见疾病诊断方法与科学防治技术详细论述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220)

817肉鸡是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肉鸡品种,肉鸡体型中等、肉质较好,在消费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在817肉鸡的饲养过程中,受饲养环境不良、气候变化、防疫措施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使肉鸡经常发生各种疾病,导致肉鸡品质下降,甚至会造成大量肉鸡死亡,给鸡场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对817肉鸡饲养中常见的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法氏囊炎、传染性腺胃炎、禽流感以及球虫病的诊断方法进行详细论述,并提出各种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期望对提高鸡场的疾病防控与治疗水平有所帮助。

一、新城疫的诊断与防治

1、疾病诊断

(1)流行特征

817肉鸡新城疫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此病,其中春季和秋季的发病率较高。20-60日龄的肉鸡更容易发生新城疫,病死率偏高。病鸡和携带病毒的肉鸡粪便、口腔黏液是此病的主要传染源,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饮水、饲料传播病毒。

(2) 临床症状

在发病时,病鸡精神不振,鸡冠为暗红色或紫红色。排便较为稀薄,颜色为黄白色或是黄绿色,随着病情的发展,粪便呈蛋清状。病鸡呼吸困难,部分病鸡有严重气喘和咳嗽,黏膜和浆膜出血,摄食量减少,逐步脱水消瘦,直到死亡。

(3) 剖检

剖检后可见气管充血,有黏液,鼻腔有渗出物堵塞,腺胃、食管、心冠脂肪、小肠等部位有出血点。其中,小肠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肠内容物为稀薄状物质,黏膜脱落,肠壁较薄,伴有毛细血管充血,丧失正常的弹性。

(4) 实验室诊断

在确诊新城疫时需进行病毒分离或血清学诊断,包括免疫荧光试验、病毒中和试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ELISA试验等,为保证试验效率和准确性,可以采用血凝抑制试验。

2、防治技术

(1)预防技术

①加强鸡场管理,实施全进全出制度,任何进入鸡场内的人员和车辆都要进行消毒。

②按照免疫程序对肉仔鸡进行免疫,7-8日龄肉鸡使用新支二联免疫,免疫方法为点眼或滴鼻。21-22日龄肉鸡使用新城疫IV苗免疫,免疫方法为2-3倍量饮水。

(2) 治疗技术

①当发生新城疫时对病死鸡、羽毛、粪便、垫草等焚烧或深埋,切断传染源。对鸡群注射感康多肽,同时将刀豆素投入鸡群的饮水中,对病情严重的鸡群连续用药2-3d。

②先对无症状鸡群肌注抗新城疫高免蛋黄抗体,每只鸡注射2mL,再对剩余鸡注射。或者,使用金刚乙胺、黄芪多糖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为预防病鸡继发感染其他疾病,还应配合使用维生素、电解质等饮水。

③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辅助治疗,用金银花、桔梗、连翘、辛夷各100g,知母、细辛、黄柏各80g,研磨成细末,按照1.5%的比例掺入到饲料中,连续投喂5d,能够达到良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与防治

1、疾病诊断

(1)流行特征

817肉鸡的各个年龄都可能发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这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冬季和春季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多发季节,雏鸡发病率较高,此病的传播速度快,在同一时间内接触到传染源的肉鸡都可能发病。

(2) 临床症状

此病的临床病症表现为以下两种:

①呼吸型病症。病鸡呼吸困难,经常甩头、伸颈,伴有咳嗽,晚上频繁发出“咕噜”。病鸡羽毛凌乱,精神不振,常聚在一起取暖。

②肾型病症。病鸡鼻腔内有黏性分泌物,出现打喷嚏、咳嗽,食欲减退,粪便为灰白色石灰渣状,肛门部位的羽毛粘住白色粪便。

(3) 剖检

①呼吸型病死鸡剖检后可见气管出血点,气管和鼻腔内部聚集黄色黏性物质,肺部有水肿现象,伴有出血点。

②肾型病死鸡剖检后可见肿大的肾脏,沉积大量尿酸盐,肾脏整体为苍白色。输尿管内充满尿酸盐,比正常输尿管有所扩张。腹腔脏器和心包表面沉积尿酸盐,肺胀为桃红色,受失水影响肌肉为干燥状态。

(4) 实验室诊断

采用反转录PCR(RT-PCR)并基因测序、荧光定量PCR进行快速诊断,其中RT-PCR是常用的诊断方法,根据气管拭子测试结果进行确诊。如果需要确定病毒基因型,则需要对PCR阳性样品进行测序比对;也可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清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血清学诊断方法进行确诊。

2、防治技术

(1)预防技术

①鸡场加强饲养管理,落实检疫、隔离、消毒等防疫措施,控制好饲养密度和环境温度,强化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工作。

②控制肉鸡饲养密度,科学搭配饲料,在饲料和饮水中补充多种维生素,以提高肉鸡机体抵抗力。

(2) 治疗技术

①对发生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病的肉鸡使用强力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泰乐菌素进行治疗。对发生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病的肉鸡使用碳酸氢钠、乌洛托品饮水治疗,用于消除沉积在肾部尿酸盐。

②采用中药治疗,金银花、蒲公英、鱼腥草、板蓝根各250g,穿心莲200g,大叶青、地榆各100g,干草、薄荷各50g,用开水浸泡后拌入饲料,可供1000只肉鸡1d用量。

三、传染性法氏囊炎的诊断与防治

1、疾病诊断

(1)流行特征

817肉鸡中的2-6周龄雏鸡是传染性法氏囊炎的易感鸡群,每年5-7月份的发病率较高,一般无继发性感染。在鸡场饲养管理中,被污染的垫草、饲料、饮水是此病的传播媒介,当鸡群初次暴发传染性法氏囊炎时,通常表现为明显的急性症状,当此病流行后转变为无明显症状的隐性感染。

(2) 临床症状

817肉鸡发生法氏囊炎后,羽毛暗淡无光泽、无行动力、经常卧地不动、嘴插入羽毛。病鸡排出的粪便为白色奶油状,饮水量突然增加,但采食量减退,部分病鸡啄肛。当病鸡出现症状后2-3d便可死亡,鸡群发生此病后,病程一般不超过7d。

(3) 剖检

剖检可见法氏囊肿大、充血,体积是正常法氏囊的3倍左右,在病情严重时,法氏囊为紫葡萄状。浆膜覆盖胶冻状渗出物,腺胃与肌胃处可见明显的出血带,肾脏处沉积尿酸盐。肝脏变脆,呈现出黄色条纹状,肝部表面有出血点。根据法氏囊的病理变化可以初步诊断为传染性法氏囊炎。

(4) 实验室诊断

取病鸡的法氏囊进行病毒学诊断或血清学诊断,可以采用琼脂扩散试验进行确诊。

2、防治技术

(1)预防技术

①对14日龄鸡接种法氏囊疫苗,选用中等毒力疫苗,通过点眼或滴鼻的方式免疫。对28日龄鸡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将药物投入饮水中。为提高肉鸡机体免疫力,可以配合2.5%紫锥菊提取物和0.2%黄芪进行免疫。

②加强鸡场卫生管理,定期清理、消毒鸡场,减少鸡群的应激反应。

(2) 治疗技术

①在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炎后对病鸡注射高免卵黄抗体或高免血清。如果发生鸡群感染此病,可用抗病毒药物,头孢曲松和利巴韦林的配合药剂肌注,每只鸡注射2mL。在治疗过程中补充液盐,以防止病鸡脱水症状。同时,在饮水中加入抗生素,用于预防病鸡继发感染球虫或大肠杆菌。

②在中药治疗中,用蒲公英、板蓝根、大青叶各200g,黄柏、黄芪、双花、甘草各100g,生石膏、藿香各50g,加水煎熬成为5000mL,每只肉鸡灌服10mL,每日服4次,连续用药3d。

四、传染性腺胃炎的诊断与防治

1、疾病诊断

(1)流行特征

817肉鸡15-50日龄为传染性腺胃炎的多发期,80日龄之后较少发生此病。此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秋季、冬季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传播速度较快。病鸡发病后可能会继发新城疫、大肠杆菌、球虫病等多种疾病。在饲养条件良好的情况下,病鸡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者发病症状较轻。在饲养条件不良的情况下,病鸡的临床症状较重。

(2) 临床症状

817肉鸡发生传染性腺胃炎后精神不振、翅膀下垂、羽毛凌乱、采食量和饮水量明显减少,整体生长速度减缓,病鸡体重逐步下降。病鸡的体表苍白,排出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食物,呈稀便状,且颜色为绿色或白色。病鸡有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症状,部分病鸡流泪。

(3) 剖检

对病死鸡剖检后可见腺胃肿大,呈灰白色半透明格状,腺胃壁增厚,可挤压出液体。肌肉萎缩,边缘处苍白,容易剥离肌筋。肾部肿胀,沉积大量尿酸盐;气管黏膜上有恶臭味的伪膜,伪膜为干酪样物。

(4) 实验室诊断

取病鸡腺胃处理后接种10日龄SPF鸡胚,经过分离得到1株病毒,用病毒对25日龄雏鸡进行攻毒试验,查看试验鸡是否与自然发病的鸡有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2、防治技术

(1)预防技术

①在1日龄时对雏鸡注射禽利高和泰芪强,在1-10日龄用美清美净掺入饲料中,在10-35日龄期间需要控料,吃料过多易引发肠胃问题。

②对4-7日龄雏鸡免疫,当雏鸡出现鱼肠稀便时用阿莫西林及时防治。

③对雏鸡使用泰芪强、优质黄芪多糖提高免疫力。

④夏季加强鸡舍通风,降低舍内温度和湿度,不得投喂霉变的饲料,保证饮水清洁。

(2) 治疗技术

①用西咪替丁或雷米替丁拌入饲料中,连续用药4-6d。或者,用急救干扰素投入饮水中,连续用药2d。

②采用中药治疗方案,用苍术、石膏各50g,黄芩30g,枳壳、陈皮各25g,甘草20g,将药材煎汤取汁,连续服3d。

五、禽流感的诊断与防治

1、疾病诊断

(1)流行特征

817肉鸡的禽流感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其中冬季、春季发病率较高。当鸡舍通风量过大、舍内降温过快时,鸡群容易出现冷应激,引发禽流感。病鸡的粪便中会排出大量的病毒,成为禽流感的传染源,当健康肉鸡接触到被污染的物品后容易发生此病。

(2) 临床症状

①高致病性禽流感。病鸡发病后快速死亡,发病时精神沉闷,鸡冠为紫黑色,继而出血坏死,腿部从表皮处渗出血丝,胸腹部表皮出血。个别病鸡有转圈、扭头或头颈后仰症状。

②低致病性禽流感。病鸡体温升高到42℃以上,活动量减少,经常卧地不起,眼为半闭状态,采集量明显减少,排出黄绿色稀便。病鸡有打喷嚏、呼吸困难、张口喘气等呼吸道症状,个别病鸡运动失调、全身抽搐。

(3) 剖检

①高致病性禽流感。剖检后可见心冠脂肪、心内膜有出血点,心肌出现条纹状坏死;气管环有出血点,管腔内出现血凝块;腺胃肿大,肺胀、肠黏膜、盲肠扁桃体出血。

②低致病性禽流感。剖检后可见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等病变。

(4) 实验室诊断

采用禽流感琼脂扩散试验、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血凝抑制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血清学诊断技术进行确诊。

2、防治技术

(1)预防技术

①加强饲养管理,重点控制鸡舍内的温湿度,尽量避免肉鸡产生冷应激。鸡舍内的温度尽量不低于16℃,昼夜温差控制在4℃以内。

②任何人员进入饲养区时都需对衣服、鞋子进行消毒,或者更换工作服才能进入,做好防疫工作。

(2) 治疗技术

①对病鸡用0.01%环丙沙星、强力霉素或安普霉素投入饮水中,连续用药4-5d。或者,将氟苯尼考拌入饲料中投喂,并且在饲料中拌入0.05%赖氨酸、0.18%蛋氨酸和0.03%维生素C,以快速恢复病鸡体质。

②采用中药治疗方案,用大青叶、黄连、黄芪、板蓝根磨碎后拌料,或者用黄芪多糖饮水4-5d。

六、球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1、疾病诊断

(1)流行特征

在817肉鸡饲养期间,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和致死率偏高,成年鸡对球虫病的抵抗力较强。带虫病鸡是主要传播源,当健康鸡吃了感染性卵囊后会引发球虫病。如果饲料不良,遇到高温梅雨季节会加重球虫病。

(2) 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萎靡,嗉囊内积聚较多液体,鸡冠苍白无血色,全身羽毛蓬松凌乱。病鸡逐渐消瘦,排出红色粪便,如果感染的是柔嫩艾美耳球虫,前期排出咖啡色粪便,后期排出血粪。如果感染多种球虫,则会在粪便中出现大量脱落的肠黏膜。

(3) 剖检

病鸡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后主要侵害盲肠,剖检可见2支盲肠肿大,为健康肉鸡盲肠的4倍左右,肠内充满血液,肠壁皮增厚,出现糜烂现象;病鸡感染毒害艾美耳球虫后主要侵害小肠中段位置,肠壁出现严重坏死,肠黏膜上可见出血点,肠内有血色内容物。

(4) 实验室诊断

对病鸡活体采用粪便涂片法或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是否有球虫卵囊。对病死鸡刮取肠黏膜,制作成涂片,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裂殖体或配子体。

2、防治技术

(1)预防技术

①加强鸡舍管理,保持鸡舍干燥,定期消毒笼具、料槽和水槽,消毒液选用球杀灵,能够有效杀灭球虫卵囊。

②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硒,用量为0.25-0.5mg/kg,以提高肉鸡对球虫的抵抗力。

③在预防球虫病时用磺胺间二甲氧嘧啶,按照125-250mg/kg的用量将磺胺间二甲氧嘧啶拌入饲料中,或者按照500-600mg/kg的用量投入饮水中,连续用药5-6d。

④采用氯苯胍、氨丙啉、硝苯酰胺、莫能霉素、地克珠利、马杜拉霉素等药物预防球虫病。如,按照30-33mg/kg的用量在饲料中混入氯苯胍,连续饲喂30-60d。按照100-125mg/kg的用量在饲料中混入氨丙啉,连续投喂14-21d。

(2) 治疗技术

①对病鸡用妥曲珠利溶液投入饮水中,每日用药1次,连续用药2-3日。或者,用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拌入饲料中,按照0.03%的比例拌料,连续用药5-7d。

②用磺胺间六甲氧嘧啶按照1000-2000mg/kg的用量拌入饲料中,连续用药4-6d。

综上所述,在817肉鸡饲养中要加强常见疾病防控,当肉鸡发生疾病时,要根据流行特征、临床病状、剖检进行初步诊断,再通过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确诊,以保证疾病诊断准确。在诊断后第一时间用药治疗病鸡,可以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疾病,这样可促使病鸡快速恢复体质,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从而减小疾病对鸡场带来的经济损失。

(作者单位:239050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标签:  肉鸡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