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林省长白县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因地制宜、优势开发、示范带动、扩大规模”的思路,以绿色转型为发展理念,大力应用及推广大棚有机蔬菜种植模式,实现了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开展大棚有机蔬菜种植工作,可以为蔬菜作物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而且可以方便对生长环境进行有效调控与优化,从而满足社会大众对绿色健康蔬菜的个性化需求。在实际开展大棚蔬菜种植环节,要围绕常见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应用好绿色防控技术手段,大大降低病虫害的侵扰,切实提高蔬菜的质量及产量。
一、大棚有机蔬菜的绿色防控技术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大众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对蔬菜作物安全问题提出更高要求与标准。针对大棚有机蔬菜种植开展深入研究,成为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特别是近年来,在开展大棚有机蔬菜种植过程中,越来越关注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及推广,不仅可以加强化学药剂的严格把控,而且可以降低病虫害对蔬菜的进一步危害,从而促进蔬菜产量的绿色化、有机化发展。结合当前的绿色防控技术来看,虽然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与有效提高,但还是难以满足绿色蔬菜生产需求,值得进一步加强分析与研究。
二、大棚有机蔬菜种植中的绿色防控技术的运用价值
在推进大棚有机蔬菜种植过程中,绿色防控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实现农业的稳定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
1、有利于保护环境友好与生态平衡
在实际种植环节,借助绿色防控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生态平衡与维护生物多样性。通过引入天敌、田间作物相互作用的关系,大大降低对化学药剂的使用频率,从而降低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通过这一技术手段可以维持好农田生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更好保障农产品质量。
2、有利于降低蔬菜农药残留量
传统蔬菜种植模式会导致蔬菜中残留较多的化学农药,在人类食用以后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加强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可以实现有机农药与生物防治的全面结合,从而保障蔬菜的健康绿色安全生产,明显降低蔬菜作物中的化学残留量。
3、有利于提高蔬菜作物质量
借助绿色防控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各类蔬菜病虫害的有效防治,而且可以提高蔬菜的食用口感。在实际种植环节,降低了化学药剂的使用量,促进蔬菜更好吸收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保障蔬菜口感更加鲜美,也大大提高蔬菜的抗病虫害能力。
4、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从绿色防控技术的前期投入成本来看,相对较高,但是长期来说可以实现农业生产成本的降低,进而有效缓解化学农药的依赖度。广大种植人员以更低成本进行采购与应用绿色防治设备设施,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生产的有机蔬菜,可以在蔬菜市场上获取更高的销量及利润,从而为种植人员创造更高经济收入。
三、大棚有机蔬菜的种植现状
1、蔬菜生产及流通环节信息不通畅、产量质量低
蔬菜作为季节性新鲜食品,其市场销售量及销售价格都会时刻进行变化,所以为了更好提高新鲜蔬菜的实际销售量,需要保障蔬菜市场需求情况及价格信息的畅通。特别是在一些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蔬菜作物的来源及渠道相对单一,与外界蔬菜市场的衔接不够及时有效,这也是直接影响到有机蔬菜产量不高的关键要素。在实际开展蔬菜生产及流通环节,要加强精细化的分析与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具体措施。少数地区的蔬菜生产模式相对比较粗放,部分种植人员并未意识到绿色高效栽培的重要性,虽然种植的蔬菜品种类型很多,但是质量方面还远远达不到现代化蔬菜种植的标准与要求,导致这类有机蔬菜缺乏市场核心竞争力。
2、大棚有机蔬菜种植规模小、资金来源单一
当前,在开展大棚有机蔬菜种植过程中,尚未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的种植趋势,还存在大量种植人员开展蔬菜种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自身的蔬菜食用需求。近年来,政府层面也在着力推进建设一批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但是由于基地相对分散、缺乏有效管理、基础设施不足等多方面要素的影响,未能形成特色化、集约化的发展新模式。除此以外,在大棚有机蔬菜种植过程中,不仅需要适宜的土地来源,而且还需要保障合适的温湿度条件,上述各方面均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来源于支持,一旦出现资金支持不到位等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有机蔬菜的产量、质量,难以形成品牌化的蔬菜种植效益。
3、大棚蔬菜种植病虫害频繁发生
从大棚内部环境来看,由于内部空间比较封闭,温湿度条件适合多种虫害的孵化与生长,为它们营造了良好的生存条件。与此同时,由于大棚内部通风效果差,内部湿气越来越大无法及时排除,导致大棚内部的有害气体含量越来越高。此外,虽然进行种植多种蔬菜品种,但是并未针对不同蔬菜品种进行科学轮作,久而久之就出现土壤严重板结的状况,这为病原菌及害虫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大大提高了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而且不同蔬菜品种所侵染的病虫害种类存在差异性,这在后续开展防治环节带来更大难度。当前比较常见的蔬菜虫害为蚜虫,这类虫害已经逐渐表现出世代期变短甚至重叠等情况,严重影响到大棚内部蔬菜的生存状况。
四、大棚有机蔬菜种植中的绿色防控技术
1、有机蔬菜种植的农业防控
当前,在开展有机蔬菜种植前期,要尽量挑选优质的蔬菜品种,可以采用抽样、实验检测等多种方式进行筛选出具有较强抗病虫害能力的蔬菜品种。通过加强培育与施加有机肥料的形式,来提高蔬菜种子的抗病能力,最后采用间作的方式来降低病虫害的侵染程度。
(1)完善配套管理模式
新形势下,在蔬菜种植环节,为了切实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力度,要提前构建完善的配套管理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涵盖从播种前期到收获后期的全阶段、全过程,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有序发展。因此,在具体种植前期要科学合理制定大棚有机蔬菜的种植方案,针对一些常见病虫害进行有效分析,有效抵制病虫害的侵扰情况,保障土壤处于健康状况。与此同时,还要提前制定引入天敌的计划,通过引入益生菌或天敌昆虫等多种形式,推进自然生态的平衡与稳定,进而实现病虫害数量的有效控制,降低对化学药剂喷洒的依赖性。此外,还要构建定期监测工作体系,借助病虫害监控,及时发现存在的各类隐患问题,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为后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选择优良蔬菜品种
在具体开展优质蔬菜种子的挑选过程中,要尽量满足颗粒饱满、外表完整、无明显病害等条件,这样种子的实际发芽率更高,而且具备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比如,通过进行人工选育或具备较强天然抗性的蔬菜种子,可以大大减缓病虫害的传播与扩散速度,切实提高蔬菜作物的实际生存率。此外,所选择的蔬菜品种要适宜大棚种植环境条件,更好应对大棚内部温湿度变化情况,从而避免出现适应性不强而诱发各类病虫害威胁。在此过程中,还要避免出现单一品种种植而出现大面积、大范围的病虫害爆发情况。通过轮作与间作多种蔬菜品种,切实提高有机蔬菜种植的整体抗病能力。在蔬菜生长期间,还要及时开展好田间管理工作,及时进行消毒与补充营养液等各项工作,这样可以促进蔬菜幼苗健壮成长,而且可以直接灭杀所携带的虫卵与病菌,从而降低病虫害的侵染。
(3)加强大棚有机蔬菜种植的日常管理
在开展日常管理环节,还进行定期清理地块的污染物质,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浇灌施肥,为促进蔬菜的更好生长补充水分与养分。还要注重加强肥料的腐熟与发酵处理,这样可以直接灭杀病虫害。借助间作、轮作等多种形式,可以降低蔬菜产生病虫害的概率。在实际种植环节,还要及时做好标记工作,认真记录蔬菜生长的全过程,一旦发现异常状况,要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病虫害的诊断与灭杀工作,避免出现病虫害大规模扩散的情况。
(4)沼渣沼液代替化肥
在开展大棚有机蔬菜种植过程中,绿色防控技术的创新要点是利用沼渣沼液来替代传统化学肥料,可以保障蔬菜种植土壤有机质含量更高。在沼气工程中,沼渣作为其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其中蕴含着丰富的N、P、J等各类营养物质,将沼渣作为有机物质直接施加到土壤中,可以大大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通过加强沼气沼液的科学配备与合理处理,将其作为生态有机肥料进行施加,从而促进蔬菜更好生长与发育。通过加强沼渣沼液的广泛应用,可以切实降低对化学合成肥料的实际依赖性,从而确保土壤具备较强的通气性与保水性,降低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的威胁。
(5)不同蔬菜作物开展轮作或间作
一般情况下,病虫害往往对固定蔬菜作物具有一定偏好,通过开展轮作或间作在绿色防控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合理进行搭配不同蔬菜作物种植工作,可以大大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切实提高整体的生产经济效益。轮作主要指的是在同一片地块上按照固定周期与顺序进行种植不同蔬菜作物,进而实现常见病虫害的有效控制,间作指的是在同一地块上进行种植两种以上类型的蔬菜作物,借助这一种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的传播速度,借助不同作物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切实维护好生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
2、有机蔬菜种植的物理防控
物理防控主要指的是借助人工操作手段定期开展清理工作,从而可以实现田间病虫害及杂草的全面灭杀处理工作,破坏虫害与病菌的生存环境,抑制病虫害的蔓延与繁衍。在实际采用物理防治技术环节,要定期加强对蔬菜及土壤的化验与检测工作,可以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消毒处理,从而大大提高消毒成效。如果蔬菜感染叶螨病或白粉病,可以采用硫黄进行熏蒸消毒;如果蔬菜感染细菌病或真菌,可以选择蔬菜根部灌入辣根素,这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消毒效果。此外,要结合病虫害的具体类型,针对蔬菜发病原因进行有效分析,采用针对性、有效性的清理与消毒工作,有效实现病虫害的快速治疗,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风险。
(1)借助害虫的生物学特征诱捕害虫
在开展绿色防控过程中,诱捕害虫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手段,主要借助害虫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吸引、捕捉与灭杀害虫,从而实现防治的根本目标。具体操作方式如下:①运用诱虫灯,少数害虫对特定波长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借助适宜波长的诱虫灯可以将害虫引入陷阱中,借助人工手段进行集中灭杀,一般适用于夜行性害虫。②设置黄色板,绝大多数害虫对黄色具有较强的吸引力,通过在大棚内部进行设置黄色板块,等到害虫被引诱到黄色板块上就被粘住无法离开,从而实现对害虫的及时捕捉,这一方式适用于白蝶、飞虱等飞行性害虫的防治。③引入天敌,针对蔬菜种植过程中常见病虫害类型进行引入蜘蛛或捕食性昆虫等天敌,从而实现害虫与天敌两者生态均衡的趋势,实现对害虫数量及规模的有效控制。
(2)有机蔬菜种植的棚内消毒
在实际开展有机蔬菜种植环节,棚内消毒作为常见物理防控技术手段,选择适当时间开展大棚内部种植环境的全面消毒,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害虫与病原微生物滋生状况,促进蔬菜实现健康生长。①火热蒸汽消毒,在大棚内部通过高温蒸汽消毒,这样可以快速灭杀干净土壤中残留的虫卵、病菌及微生物,保障土壤卫生环境良好。②紫外线辐射消毒,通过紫外线灯加强对大棚内部工具、设施进行辐射消毒,这样可以灭杀干净其中携带的各类害虫及病原微生物。③覆盖有机物料,在完成蔬菜种子播种工作以后,可以选择在播种地面上进行覆盖有机膜、有机纸,这样可以阻隔害虫与病原体的入侵。
3、大棚有机蔬菜种植的生物防控
当前,结合不同防控原理来看,生物防控主要可以划分为病原微生物防治、捕食性生物防治及生物制剂防治等多种类型。其中病原微生物防治,主要指的是借助病原微生物实现有效防治目标。比如,可以借助特定细菌或真菌等进行玉米螟或马尾松毛虫的防控,还可以通过引入赤小蜂进行蔗螟的防治。捕食性生物防治主要指的是借助不同生物链关系实现有效防治。比如,可以借助啄木鸟、山雀等生物进行捕杀蜘蛛或蟑螂等。此外,还可以借助生物激素进行有效防治。例如,可以使用昆虫激素进行捕杀虫害,或者将性外激素直接注射到蔬菜体内,从而实现良好的虫害预防与消杀效果。
此外,在实际防治环节,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制剂作为常用生物药剂类型,主要通过提取绿色植物中的有益微生物,从而实现对病虫害的全面防治,有效降低对化学药剂的依赖程度。在具体使用植物源农药过程中,通过开展大棚四周特定蔬菜作物进行提取具有杀虫、杀菌或抗病特点的活性成分,以苦菜碱、辣椒素等最为常见,将其提取物制作成生物药剂直接喷洒到蔬菜作物上,从而形成保护膜,发挥出杀菌、杀虫等良好功效。在具体使用微生物制剂过程中,要重点筛选针对病原微生物、害虫等具备较强抵抗能力的有益微生物,以木霉、枯草芽孢杆菌等最为常见。通过有益微生物进行制作成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微生物制剂,这样可以大大增加蔬菜作物的抵抗能力。在实际施用环节,要降低对同一种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制剂的使用频率,这样可以避免病虫害出现较强的抗性,从而大大提高防治效果。
4、施加绿色肥料
绿色肥料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与传统肥料存在较大差异性。在施加绿色肥料过程中,可以实现土壤环境的有效改善。当前,绿色肥料种类偏多,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有机物质,可以满足蔬菜生长发育的现实需求。在开展施肥绿肥环节,要将其直接施加在土壤表面,避免出现高温蒸腾现象,可以大大优化与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切实提高整体种植效益。
(作者单位:134400 吉林省白山市长白县马鹿沟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