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设施蔬菜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393)

设施蔬菜种植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工控制环境条件,有效突破了自然环境的限制,实现了蔬菜的周年生产和供应。然而,随着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增加,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设施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因此,研究设施蔬菜种植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策略,对于保障蔬菜产品的安全、提高设施蔬菜的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设施蔬菜种植技术

1、标准设施大棚的建设

标准设施大棚建设作为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它的设计和施工直接关系着蔬菜生长环境和产量品质。选址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要选择地势较高,平坦空旷的场地,以免积水伤害蔬菜根系,也方便大棚建设和管理作业。比如在平原地区选择排水较好的砂壤土或者壤土地块,这些地块的土壤透气性强,利于蔬菜根系呼吸和成长,同时保证光照条件充足,选好向阳无遮挡处,以保证棚内蔬菜能接受充分太阳辐射,满足光合作用需要。一般情况下大棚要向南倾斜,可向北倾斜,可使蔬菜每天得到较均匀的光照分配,增加光能利用率。

大棚结构设计同样关键,常用钢架结构、竹木结构等大棚,钢架大棚坚固耐用,承载能力大,空间宽敞明亮,适宜大面积、长时间种植蔬菜,骨架通常由热镀锌钢管制成,防锈性能好,能有效地延长大棚使用寿命。举例来说,空间的跨度可以设置在8~1 2 m ,而高度则可以控制在 2 . 5~3 . 5 m 的范围内,这样的空间设计有助于机械化作业和蔬菜的健康成长。且竹木结构大棚造价低廉,适用于小型农户的前期建设,但是需定期维修换料。该结构的跨度一般在 6~8 m ,高度则在 2~2 . 5 m 范围内,因此在建造过程中,必须确保竹子和木材的品质以及连接的稳固性。

覆盖材料选择对大棚保温、透光及其他特性有直接影响,塑料薄膜为常用覆盖材料,应选用透光率高,保温性和抗老化性能好的材料。以聚乙烯长寿无滴膜为例,具有超过 9 0 % 的透光率,这有助于显着降低水滴在薄膜上的凝结现象,从而增强了光线的透过性,并且这种膜的使用寿命相对较长,通常可以维持1-2年。

寒冷地区也可以用塑料薄膜外加保温被或者草苫以进一步提高大棚保温效果。保温被保温性能良好,轻便易收,能有效地提高大棚夜间气温,有利于低温季节蔬菜生长。另外,棚内通风系统是施工中的重点环节,应合理布置通风口位置和尺寸,确保棚内空气流通及时,对温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节,给蔬菜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气体环境。

2、土壤的配置

土壤准备作为设施蔬菜种植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前置工作,对蔬菜根系发育、养分吸收和生长健康有着直接影响。前期深耕和改良土壤。深耕可以破除土壤板结层、提高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建议的深耕深度为 3 0~4 0 c m ,可以采用深耕犁或其他农业工具来进行相关作业。深耕时结合土壤改良的措施,如增施有机肥料和生物菌肥。有机肥料能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例如,可以使用 的腐熟农家肥或500\~ 的商用有机肥,这样可以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有助于蔬菜根系的伸展和养分的吸收。生物菌肥有助于调整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构成,提升土壤的生物活性,并促使有益微生物更好地分解和转化土壤中的养分,从而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调整土壤酸碱度也是关键一步。不同蔬菜品种适应土壤酸碱度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如番茄和辣椒类蔬菜适于微酸性到中性土壤上生长,菠菜和芹菜比较耐碱性。在处理酸性土壤时,可以通过添加石灰来进行土壤改良,通常需要施用 5 0~1 0 0 k g / 的石灰,这样可以提升土壤的 值并减少土壤的酸性。对碱性土壤可以通过施硫磺粉或者酸性肥料来调整土壤酸碱度,以满足适合蔬菜种植的要求。与此同时,还要对土壤进行消毒,从而将土壤内的病原菌、害虫卵以及杂草种子等杀死,降低蔬菜种植期间病虫害的发生率。常见土壤消毒方法包括化学消毒与物理消毒两种。化学消毒可用福尔马林,并按一定浓度和方法处理土壤,但要在施用后注意药剂残留在蔬菜上的影响,需经一定时间通风散气后方可种菜。太阳能消毒等物理消毒方法,夏季气温较高时,先把土壤深耕灌透,再用塑料薄膜覆盖,借助太阳能高温提高土壤温度,为了实现消毒效果,通常需要连续覆盖王壤15~20d,这样可以有效地消灭土壤中的有害生物

3、确定种植茬口

种植茬口决定了设施蔬菜的种植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决定种植茬口应首先考虑本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不同区域气候特点,决定着在不同季节适宜栽培的蔬菜品种。以北方地区为例,冬季严寒,设施大棚多栽培耐寒性强的蔬菜如菠菜、生菜和韭菜;春季气温渐高,可种黄瓜、番茄、辣椒等喜温性蔬菜;夏季气温高,雨水多,有些耐热蔬菜,如豇豆、苦瓜、丝瓜等为宜;秋高气爽的天气也适宜种白菜、萝卜和西兰花。同时应根据市场需求季节性变化合理安排种植茬口,才能保证蔬菜在上市时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比如春节期间市场对于新鲜蔬菜需求较多,可以事先安排一些适宜冬季生长并且节日消费较多的蔬菜品种进行栽培,比如草莓和樱桃番茄这些特色蔬菜来增加栽培收益。

设施类型和蔬菜生长周期,亦是决定种植茬口选择的重要依据。不同设施大棚在保温和采光方面表现各异,可供蔬菜生长的环境亦不相同。如保温性能比较好的冬暖式大棚,冬季可以越冬种植蔬菜,一般春秋棚多用于春秋季节。蔬菜生长周期有长有短,短则数十天、长则几个月乃至半年多。安排种植茬口时应合理安排不同生长周期的蔬菜品种,避免茬口衔接不到位造成土地空闲或蔬菜供应中断。比如,可以采取长短结合,一边种一茬黄瓜等生长周期长的蔬菜,一边在其行间或四周空地种一茬小白菜等速生蔬菜,黄瓜生长初期,可以采收小白菜上市,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另外,还需兼顾轮作倒茬,以免发生连作障碍。连作可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和病虫害加重,应采取合理轮作和倒茬方式,如茄果类蔬菜和叶菜类蔬菜、瓜类蔬菜和豆类蔬菜轮作,能改善土壤环境、减轻病虫害,确保蔬菜连续高产优质。

二、设施蔬菜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策略

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作为设施蔬菜害虫防治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战略,采取一系列农业生产措施,创造出不利于害虫发生和发展的环境,提高蔬菜本身抗害虫能力,其中选择抗病虫品种为农业防治重点,不同蔬菜品种在病虫害抗性上有明显区别。以番茄品种为例,有些新品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和叶霉病抗性较强。栽植前要根据本地病虫害发生规律和栽植环境选用合适的抗病虫品种。可以通过调阅有关品种审定资料,请教农业科研机构或者向经验丰富的种植户学习等方式,选择抗病虫性能较好的品种用于栽培,从根本上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植株管理,在病虫害防治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适的种植密度可确保蔬菜植株通风透光条件较好,湿度较低,病害滋生蔓延较少。以黄瓜的种植为例,通常种植3000\~3500株 是比较适宜的,但如果种植过于密集,可能会导致棚内通风不佳和湿度上升,从而增加霜霉病、白粉病等疾病的风险。在植株管理上,适时整枝打权,清除病叶和老叶。整枝打权能调节植株生长态势、促进通风透光、降低养分消耗。如番茄植株在生长期间及时摘除侧枝和顶芽并留取适量果穗,能使植株长势喜人,果实得到很好发育。去除病叶和老叶,可及时消除病虫害滋生场所和传染源,避免病害传播。当发现黄瓜叶片出现霜霉病斑时,要及时将病叶清除,带离大棚深埋或焚烧,以免病菌蔓延至大棚。

轮作倒茬和土壤改良,在农业防治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轮作倒茬可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养分状况,降低土壤病虫害累积。前面已经说过,合理地安排不同科属蔬菜轮作顺序可以有效地防止因连作障碍而加重病虫害的发生。土壤改良措施中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既可提高土壤肥力又可增加土壤生物活性,有利于有益微生物拮抗病原菌和抑制病虫害。如施用含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和其他有益微生物的生物菌肥可在土壤中定植并和病原菌争夺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同时分泌部分抗菌物质对土传病害根腐病和枯萎病有良好防效。

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对设施蔬菜病虫害的控制具有环保、高效、无残留等优点,是实现绿色防治的重要途径,比如防虫网的使用,防虫网在物理防治中应用效果较好,设施大棚通风口和进出口处设置防虫网可有效地防止害虫侵入大棚。在选择防虫网的自数时,应依据需要防治的主要害虫种类来决定。对于小型害虫如蚜虫、白粉虱,40~60自防虫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对于大型害虫如棉铃虫、菜青虫等,20~40目防虫网则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比如夏季蔬菜种植中,大棚通风口设置50目防虫网可以有效地阻隔外界蚜虫和蓟马的侵袭,降低害虫对蔬菜造成的伤害,还可以降低由于害虫而导致病毒病扩散的可能性。

利用诱捕器和诱虫板,也是一种常用的物理防治手段,诱捕器多利用害虫趋性,例如糖醋液诱捕器就能引诱许多害虫,制造方法是把糖、醋、酒和水按一定配比搅拌,将敌百虫等杀虫剂加入一个较大开口的容器中,然后将其悬挂在离地面大约 1 m 高的树枝上,放置5~10个 ,这样可以诱杀果蝇、夜蛾类害虫等。诱虫板的设计是基于害虫对颜色的偏好,其中黄色粘虫板和蓝色粘虫板是比较常见的。黄色粘虫板以引诱蚜虫、粉虱和潜叶蝇为主,蓝色粘虫板引诱蓟马效果更佳。通常情况下,大棚需要悬挂20\~30张 诱虫板,这些板的悬挂高度应与蔬菜植株的顶部保持一致或稍微高一些,并且需要定期更换粘虫板,以确保诱捕效果达到预期。如在黄瓜栽培大棚里,挂上黄色粘虫板,能有效地防治蚜虫,减少蚜虫传播病毒病的机会和化学农药用量。另外,高温闷棚和低温冻棚的物理处理方法对病虫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高温闷棚通常在夏季的休闲时间进行,通过密封大棚并利用太阳能将棚内温度提升至 6 0~7 0 % ,并持续7~10d,这样可以有效地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害虫卵和杂草种子。低温冻棚则适用于北方冬季寒冷地区,在蔬菜收获后,开大棚,让棚内土壤自然冻结,利用低温冻死部分病虫害,降低来年病虫害的基数。但是在高温闷棚和低温冻棚作业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以免对土壤的结构和肥力产生不利影响。

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设施蔬菜病虫害控制中使用频率高、见效快的方法,但是需科学合理应用才能保证防治效果,尽量减少对蔬菜品质、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准确诊断病虫害是做好化学防治工作的先决条件,不同病虫害症状表现不一样,当检测到蔬菜异常后,需认真观察植株叶片、茎秆和果实病变特点。例如,叶片上病斑的形状、色泽、大小及有无霉层和粉状物,还有害虫种类、形态和数量。选用适当的化学药剂非常关键。药剂的选择应根据病虫害种类、蔬菜品种和防治时期而定。例如,为了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可以选择使用 5 0 % 的腐霉利可湿性粉剂稀释1000~1500倍,或者使用40%的嘧霉胺悬浮剂稀释800~1200倍;为了有效防治菜青虫,可以采用 2 . 5 % 的溴氰菊酯乳油稀释2000~3000倍,或者 5 % 的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稀释1500~2000倍等方法。同时应重视药剂安全性,忌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优先选择低毒、低残留和对天敌有安全性的农药品种才能满足绿色蔬菜的生产需要。蔬菜苗期、花期和结果期各生长阶段对药剂耐受性不一,要选择适宜药剂浓度和剂型以防药害发生。如番茄苗期施用药剂,要适当减少浓度,以免影响幼苗生长发育。

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属于环境友好型病虫害防治战略,通过有益生物或其代谢产物防治蔬菜病虫害符合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思路,比如释放天敌昆虫是生物防治中最主要的方法,很多害虫具有天然天敌,例如赤眼蜂就能寄生于各种害虫卵中,并抑制害虫滋生。设施蔬菜种植时可以根据不同害虫种类投放对应天敌昆虫。例如,在对抗菜青虫的过程中,可以根据10000~15000头 的数量释放赤眼蜂,每7~10d释放1次,连续释放3~4次,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菜青虫的数量。瓢虫被认为是蚜虫的天然敌人,通过释放如七星瓢虫或异色瓢虫等昆虫,可以有效地捕食蚜虫,通常会释放大约1000~2000只 瓢虫,在蚜虫出现的早期即可释放,能明显降低蚜虫的密度。

有益微生物的利用,对生物防治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部分微生物菌剂能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也能诱导蔬菜抗病性。例如,芽孢杆菌属的微生物具有生成抗菌物质的能力,这对于多种由土壤传播的疾病,如枯萎病和根腐病,都显示出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可用稀释的芽孢杆菌菌剂灌根,也可以喷洒于蔬菜植株,通常于蔬菜定植之前或发病初期施用,并根据产品说明决定施用浓度和用量。木霉菌还是常见的有益微生物之一,可寄生于病原菌体内,对病原菌有抑制作用,而对蔬菜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此外,利用植物源农药也是生物防治的一种方式。植物源农药是指来源于植物并有杀虫和杀菌作用的物质,例如印楝素和苦参碱。印楝素具有对多种害虫的拒食、胃毒和触杀效果,可以用来防治蚜虫、菜青虫等害虫,通常的使用浓度是 0 . 3 %~0 . 5 % 印楝素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苦参碱能有效地防治霜霉病和白粉病,可以配制成水剂或者可溶性粉剂喷雾防治。综合应用生物防治方法,可以建设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降低化学农药用量,同时防治病虫害,提升设施蔬菜质量和安全性,推动设施蔬菜栽培可持续发展

设施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研究对提高设施蔬菜产量与品质,确保蔬菜产品安全,推动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后,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对于健康饮食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设施蔬菜种植技术以及其病虫害防治策略也会不断得到创新与改进,从而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024222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人民政府)

标签:  蔬菜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