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小虫子,其侵入松树后,在松树体内大量繁殖,并通过破坏树脂道薄壁细胞及上皮细胞,致使松树失去水分而整株枯萎死亡,故属于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一旦患有此病,虫害会迅速扩散,引起寄主松林的快速死亡,进而导致松林大面积减产,更有甚者可破坏该区域的生态系统,对松树而言,这无疑是一种毁灭性的虫害,故又有“松树癌症”之说。主要受害的松树树种为赤松、黑松、马尾松、油松、红松等20多种松科植物。
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传播:作为松材线虫媒介昆虫的松墨天牛在成虫取食松树时,把此虫传到健康松树上,造成虫害近距离传播。另外一种是人为传播:染疫松木及其制品跨区域远距离运输后引起远距离传播。松材患病后针叶由绿变黄,最后变成红褐色,挂在树枝上不易脱落,且松树树脂分泌急剧减少直至停止,木质部干枯,最终表现为整株枯死,而局部枝条枯死者较少见。如何能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故本文针对松材线虫的特性、传播方式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等方面作一综合分析探讨,以期对该虫害的防治有所帮助。
一、松材线虫病概述
1、松材线虫病的侵染循环
松褐天牛成虫是传播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媒介昆虫。根据相关数据,一头松褐天牛成虫可以携带多达28万条松材线虫。当这些成虫在健康的松树嫩枝上取食以补充养分时,会留下伤口。通过这些伤口,它们携带的松材线虫能够进入新的松树体内并开始大量繁殖。此外,补充营养后的松褐天牛会进入产卵期,并且通常会选择已经感染了松材线虫的树木产卵。当松褐天牛羽化后,它们再次将松材线虫传播到其他新的寄主植物中。因此,松材线虫(病原体)、松褐天牛(传播媒介)和松树(寄主)之间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关系链。
2、松材线虫病的发病机制
①酶学说:松树患有松材线虫病后,体内的松材线虫可分泌一种纤维酶,而此酶可分解松树细胞的细胞壁,给松树带来致命伤害,造成松树枯萎死亡。②毒素学说:松材线虫在患病松木中繁衍生息时,会产生一种致使松树枯萎死亡的毒素。③空洞学说:患病松木体内的萜烯(植物体内的一种碳氢化合物)与倍萜烯含量较健康状态时激增,此物质进入松树的管胞组织后,可形成空洞,进而对松树正常的水分输导造成障碍,致使患病松树枯萎死亡。
3、松材线虫病传播途径
松材线虫不会自行传播,主要通过媒介昆虫自然传播及人为调运松木及其木制品传播。①自然传播:前文已提到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的主要传播媒介昆虫,其从患木中羽化时携带大量松材线虫,后者通过褐天牛啃食松枝的伤口进入健康松树的枝梢后大量繁殖,并迅速遍布松树全株。②人为传播:人类在从事工程建设、造林绿化等建设活动中,无意中将患有松材线虫的松木或其木制品通过各种交通工具进行异地调运,导致此病患人为地传入新的区域。在我国,此种传播途径是引起松材线虫病扩散的主要原因。据报道,我国约80%的松材线虫病的暴发主要是由疫木及其松木制品的流入所造成的。因人为传播不受自然屏障限制,且因交通运输业的发达,其传播速度快,涉及领域宽,管理难度大,进而比自然传播带来的危害更大。
4、松材线虫病的发展阶段
松材线虫病发展一般经过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松木外观无明显异常,此时仅有树脂分泌减少或停止,蒸腾作用下降,在嫩枝上通常可发现树皮被啃食的痕迹。第二阶段,针叶部分变色,树脂分泌完全停止,除可发现被啃食外,亦可见松褐天牛产卵刻槽及其它蛀干性害虫的侵害痕迹。第三阶段,大部分针叶则呈黄褐色改变,松树萎蔫,可见到松褐天牛及其它蛀干性害虫的蛀屑。第四阶段,针叶全部呈黄褐色至红褐色改变,然而针叶并不脱落,此时通常会有许多弱寄生或腐生性害虫栖居在树体,但患树整株已干枯死亡。
二、松材线虫病的危害情况
1、松材线虫病的危害条件
松柏线虫的危害条件非单一性,而是相对多元化且易受以下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松树种类对虫害的抵抗能力不同,故其感染率亦不相同,其中褐松与柏松患松材线虫病的概率较大。气候条件与温湿度。媒介昆虫的不同发育时期对该病的传播速度有所影响。例如,松墨天牛羽化期时松材线虫会迅速传播。总之,松材线虫病的发病不同于其它一般植物,加上其危害条件的多元化因素,增大了松材线虫病的防治难度。
2、松材线虫病的危害表现
松材线虫进入松木后,除大量繁殖外,同时还到处移动,并逐渐遍及全株,破坏树脂道薄壁细胞和上皮细胞,引起细胞死亡进而造成患株失水、树脂分泌急剧减少直至停止。此时的针叶陆续呈黄褐色乃至红褐色改变,最后患株枯死。病死的木质部则因有蓝变菌的存在而表现为蓝灰色。具体表现如下:①当年枯死:大部分患株于当年秋季全株枯死。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从线虫入侵到枯死仅需约3个月,而从开始出现症状到死亡平均仅需30~45d。②越年枯死:地区温度常年较低时,约10%的患株在次年春或夏初才枯死。枝条枯死:在某些不利于致病的条件下,植株感染后的1~2年内,通常仅树冠上出现少量枝条枯死,而后枯死的枝条逐渐增多蔓延至全株。
3、松材线虫病的危害规律
松材线虫病一经发病,患株生命即进入倒计时阶段。因松材线虫旺盛的寄生力与强大的繁殖能力,可成倍的快速扩散,是一种顽固且不易消亡的天敌,影响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松材线虫病的主要危害规律如下:①寄生体范围较广,除松树品种外,还延伸至其它非松类的针叶树种;②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使其发病条件已突破地域限制,并为松材线虫的生存与繁殖提供了更加适宜的温度,致使松材线虫繁殖的区域更扩大化,为林业带来巨大的危害与损失;③除自然患病因素外,人类在某些利益的驱使下,不惜私自倒卖患木,阻碍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带来一定的阻碍;④因患病初期不易被发现识别,且进展迅速、恶化周期短,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受病树体的措施。
三、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措施
1、松线虫病的检疫管理
积极构建全面的松线虫病的检疫检验监管体制。相关林业部门与当地政府应将林区实时监控、木材贩运检疫及运输监管等方面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防虫害流程。具体流程如下:①早发现:林区范围内一旦发现患株,即刻进一步查找有无其它的患病树木,并详细记录患株所分布的区域,如患区分布相对较分散,覆盖面较广时,当地有关部门应启动林区紧急防虫害预案。②早处理:对林区范围内的所有树木严格检查消毒,并对患株做登记,本着“不可放过一棵患病树木”的原则,按照正规流程申请后,交由专业部门核实并统一焚烧销毁。③早规范管理:从小做起,对树木逐一进行身份认证,建立个体化“成长档案”,并对每棵小树的生长过程、运输及加工等均实施全程管控,使树木拥有类似于人类的“身份证”,可第一时间发现患株的来源,利于虫害的防控。④健康许可证:只有拥有林业部门颁发的健康证许可证的树木才能存活并流通于市场。另外,健康证许可证应设定合格期限,且定期采取年检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阻断该虫病的传播扩散。
2、 松疫木除治
对松树疫木进行采伐清理并无害化处理,其中以“集中除治”为主,“即死即清”为辅。在媒介昆虫的非羽化期内进行采伐与处理。对于集中除治后出现的零星死亡树木,应及时采伐并在当日完成无害化处理。采伐患株的伐桩高度应低于5cm,并对伐桩进行覆膜处理。所有松树疫木及直径超过1cm的枝丫要全部清除并粉碎,进行统一的无害化处理。“集中除治”应在每年4月底前全部完成。根据林分情况,可以采用“择伐”和“皆伐”两种方式落实松疫木采伐。其中,“择伐”指仅对死亡的松树进行采伐;而“皆伐”则是对所有患株进行彻底采伐。
3、松线虫病的化学防治
预防与治疗松材线虫病的高效措施为化学防治。该防治方法又分为2方面,其一:是针对树木本身,为其注入“强心剂”,增强其自身对虫害的抵抗力,从而降低发病率,即所谓“固本求源”。其二:阻断传播途径,对松墨天牛羽化期的快速繁殖进行有效干扰,削弱其传播能力。据报道,喷施防虫剂液(1∶500)可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其作用机制如下:①该药物可使树体本身对松墨天牛的食物链吸引力减低,②接触该药物后的墨天牛体内可形成排斥反应,进而引起成虫致死率大大升高,并使其失去传播虫害的能力。可通过增加具有喷洒范围广、作业效率高等优势的飞行器进行喷施,提高防治虫害的效果。
4、松线虫病的生物防治
众所周知,自然生态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相互制约平衡法则,而该法则亦适用于松材线虫病的防治领域。例如,投放松墨天牛的宿敌物种,致使传播媒介松墨天牛出生后即灭亡以阻断传播。此外,还可利用细菌培养基,人工培育出更多对松材线虫具有杀伤力的菌种,如引入线虫真菌。从根源上消灭松材线虫。另外,对于易患该病的松树种类及其它针叶树种进行种子杂交作业,通过改良种子的基因,从物种源头解决易患病问题,扩大改良强壮物种的种植面积,减少松材线虫的寄生植株。
5、松线虫病的物理防治
松材线虫病可通过松墨天牛进行传播扩散,因此,高精准化、广覆盖式的诱杀松墨天牛,有效控制松墨天牛的数量也可对虫害的防治起到一定的重要作用。此外,对树林中患病树木或已枯死的树木及时进行清除,进行彻底焚烧处理,根除松材线虫病致病源,也可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6、明确上层主导责任
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工作,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例如,因地制宜,合理构建混交林,利用生物隔离带弱化该病的传播力,禁止私下砍伐患病株,并明令禁止患病木材的流通等。
7、普及宣传指导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传媒手段,制作林区防虫害科普视频,或采用直播方式进行宣传,发起全民总动员行动,让群众也积极参与虫害的防范工作。此外,对相关从业人员还需加强松材线虫病的发病源、发病条件、发展阶段、早期识别及防范措施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防治水平。
8、开展病情普查工作
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立足于“防患于未然”,故针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工作应以预防为主,建立树木“档案”,认真执行树木的定期检查与记录工作,及时发现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有无异常问题。如发现患株,需及时采取封闭式处理措施,避免扩散。另还需对进口木材进行严格质检以防治外来物种的侵入。
四、济宁市松材线虫病防治探索
济宁市松林资源丰富,其中,松树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曲阜市、泗水县、邹城市等位于山区的县市区,其他县市(区)均有零星分布,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为及时、迅速、有序、高效地防控松材线虫病,控制疫情扩散蔓延,确保济宁市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济宁市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
1、坚决落实防治责任
全面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济宁市有关会议精神和工作部署,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积极主动认领责任,组织专家研究制定《济宁市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济宁市松材线虫病防控应急预案》等文件,明确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总体目标、工作任务及进度安排、工作措施和相关要求,坚持常抓真管,明确工作专班、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2、深入开展督导检查
为确保工作见成效,真见效,济宁市林业主管部门成立由领导带队的督导检查组,多次深入疫区开展督导检查,督促松材线虫病防治重点县市区认真做好疫病防治处理和检疫管理执法等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下达督办通知,要求立即整改到位,强力推动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成立专班直接抓的工作格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年度各项目标任务顺利推进。
3、积极开展疫病防治
济宁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积极采取飞机防治、打孔注药等综合防控措施,全面开展松墨天牛防治,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扩散危害。严格按照松材线虫病疫木清理技术标准,聘请疫木采伐清理的专业队伍,严格按照疫木采伐作业技术规程,及时完成全部的濒死木、枯死木、疫木的伐除、根桩处理、枝丫清除等疫木清理任务,对整个清理处置过程中的各类文字资料、工作台账、图片资料、声像资料等全部收集整理,及时分类归档,妥善保管备查。
4、积极举办专题培训
为持续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巩固防治成果,济宁市林业主管部门联合省级疫病防治专家,举办松材线虫病防治视频专题培训,印发宣传手册,制作宣传版面,积极宣传普及松材线虫病危害和防治知识。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媒体播报等形式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组织乡镇村、基层林业站、防治专业队、施工人员开展相关法律条例学习和防治业务技能培训。
综上所述,松材线虫病对我国林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危害,通过普及宣传该虫害的相关特点以及采取早识别、早处理、规范化管理、生物化学防治等多种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防止甚至杜绝松材线虫病的发生。
(作者单位:272000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林业保护和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