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乐市位于太行山东侧,拥有丰富的沙质土壤资源。这里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平均日照率高达61%,并且具有显着的昼夜温差,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环境。得益于这样的气候条件,新乐市的西瓜糖分积累丰富,果肉沙质,多汁且口感爽脆,因此市场潜力巨大。为进一步提升西瓜品质,目前,新乐市大力推广和应用西瓜多膜覆盖早熟高产技术,很好的解决了因为气候因素对西瓜产量、品质和上市时间的限制,在生产中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地表温度,显着提高西瓜苗在定植后的成活率,在实现提高西瓜品质和产量的前提下达到增收的目的。本文详细的阐述了大棚西瓜多膜覆盖栽培过程以及技术要点,实现提高西瓜种植的科技含量,为从业人员提供技术参考。
一、前期准备
1、选址建棚
大棚西瓜栽培属于精细集约栽培,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建棚时,需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选择地块平整、背风向阳、无污染的地块,同时,考虑光照、土壤、水源、交通条件,就地取材,南北向构建,最大限度为西瓜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光、湿、气等环境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因秋、冬、春低温时间长,棚宽10-14m为宜,长度40-60m。
大棚要选在水源较近,排灌方便的地方,河水、井水、灌溉渠水均可。最好选择交通便利、离村庄、运输站近的地方,以便于日常管理。
2、 光照条件
光照是大棚西瓜栽培的主要能源,天气、纬度和时间等因素是影响棚内光照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大棚内温度的变化和西瓜的光合作用。一般情况下,棚内空间的光照强度自上而下减弱,棚内上部约为自然光照的61%,距地面1.5m处为自然光照的35%,近地面处为自然光照的25%。为保证西瓜栽培有足够的自然光照条件,棚址宜选择在四周没有高大建筑物及树木遮阴的地方,最好向南倾斜5-10°,以便采光。
3、 整地施肥
大棚早熟西瓜要求精细整地、栽培密度大,为促进西瓜根系下扎,发苗快,土壤首选沙壤土种植,冬前对大棚内土壤深翻晒干,深耕25cm为宜,再疏松土壤。棚内土壤温度通常比室外高,要注意调节和控制土壤温度和湿度,保持土壤通气性和透气性。
(1) 作畦
采用小高垄和高畦,按行距1-1.2m作畦。支架密植、嫁接栽培、双蔓整枝,按1m行距作小高垄,畦向与大棚纵向平行。
(2) 底肥
施用优质厩肥4500-5000kg/667m2,或者腐熟的鸡粪、猪粪3500-4000kg/667m2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配合施用过磷酸钙50kg/667m2、硫酸钾15-20kg/667m2、腐熟饼肥100kg/667m2、三元复合肥50kg/667m2、硼砂1kg/667m2。通常情况下,将一半的底肥撒施并翻入土中,整平土地后开沟,进行集中施肥、作畦和清茬。
4、品种选择
(1)选种
在大棚种植模式下,选择西瓜品种时应优先考虑其外观特性,如果形、果肉质地、口感以及含糖量等。此外,品种还应具备抗风、耐寒、抗病和高产的特性,确保西瓜能在低温环境中健康成长,适宜在大棚内栽培,易于管理,并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从而提升产量。例如,可选择的品种包括冰激凌秀兰、金派黑美人、金玲03、蜜天下等。
(2)催芽播种
温汤浸种,30-35℃的环境下催芽,当种子陆续露白,芽长0.5cm时,即可播种。播种时,选择在晴朗的上午进行。使用50孔穴盘进行育苗,并采用优质的商品育苗基质,每孔播种1粒种子,确保浇透水。白天的温度应保持在28-30℃,而夜间温度则维持在15-18℃。
二、中期管理
1、嫁接育苗
(1)培育砧木、接穗苗
在元旦前后,通过嫁接技术将西瓜种植于大棚内。嫁接完成后,相较于西瓜,普通葫芦的播种时间可以提前15-20天。选择在晴朗的日子里,播种前应进行为期3-5天的种子晒制工作,随后进行播种。可以使用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30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通过高温处理种子,可以有效达到杀菌的效果。
(2)嫁接方法
采用插接法进行嫁接,在叶片处于半展至完全张开状态,且砧木的第1片真叶初展时,是最佳的嫁接时机。嫁接前3天应为植株浇水,并覆盖小拱棚以提升植株温度。在嫁接过程中,首先使用竹签去除砧木的生长点,然后将竹签从子叶上方斜插至插条另一端,确保竹签与幼茎形成40°角。插好竹签后,将其留在插孔中,不要抽出。接着,将接穗放置在子叶正下方一侧0.8-1cm的位置,沿对角线方向切开0.5-0.8cm长的切口,切开后抽出竹签,并将接穗插入。
(3) 嫁接苗管理
嫁接后的前3天,务必确保进行适当的保湿和保温措施。在此基础上,维持环境温度在25-30℃,并保持空气湿度在90%以上。3天后,可以逐渐让嫁接苗接触光照,并适当通风以降低湿度。在第5-7天,观察苗期的生长状况,若无不良反应,可以开始撤去覆盖物。苗木成活后,应保持日间气温在25-28℃,夜间温度则维持在大约15℃。定植前的3-5天,日间气温应保持在约25℃,而夜间温度则调整至10-15℃之间。在苗期管理中,重点是控制温度而非水分,关键在于精准掌握温度。嫁接30天后,当苗龄达到3叶1心时,即可进行定植。
2、 多膜覆盖
西瓜多层覆盖技术,不需加温、繁育种苗。能可分为3膜形式,分别为外层大棚膜、中层小拱棚膜和地膜形式;也可分为4膜形式,分别为外层大棚膜、二膜、小拱棚膜和地膜;个别地区还有5层膜形式,分别为外层大棚膜、二模(大棚膜内15-20cm处增加1层)、2m和3m宽、小拱棚膜各1层以及地膜。膜形确定好以后,大棚外膜要预留腰风和顶风口,大棚外模与二模间距18cm左右,之间用铁丝作为横向支撑,在二层内设置1或2层小拱膜,小拱棚间和内部可用钢架作为支撑,在做好地畦上覆盖地膜,即完成大棚多膜覆盖工序。
3、 定植
(1)定植方法
①划穴栽苗。在扣膜的畦面按株距划出定植穴位,晴天定植,在上午9时-下午4点前栽完。定植穴的大小应与土坨或营养钵大小相适应。先向穴内浇适量底水,待水刚渗下时即栽苗。土坨表面与畦面平齐、摆正、填土、压实。当日不封窝,次日补浇小水,封窝,促进缓苗。
②插小拱架。清扫畦面,在垄面上插小拱架,扣小拱棚,为了便于补苗,棚内多栽一些后备苗。
(2) 种植密度
大棚内空间相对有限,种植密度要合理控制,避免密集,以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要根据品种和株型选择适当的种植方式,例如束植、双向爬架、单向爬架等。栽植密度要比拱棚双覆盖大些,支架栽培的要比地面匍匐栽培的密些。在2月中旬、2月下旬和3月上旬分别进行5膜、4膜和3膜栽培。每亩种植630-750株,株距保持在33-35cm,行距保持在3m,选择阳光充足的早晨进行定植。
4、温度管理
(1)定植前后
大棚里的温度保持在12℃以上,土壤地温覆盖10cm位置最低达到10℃时进行定植。定植后5-7天内,要提高地温,促进缓苗。若白天温度gt;35℃,要遮光降温。缓苗后要通风,调节棚内温度,白天温度要lt;32℃,夜间gt;15℃,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开闭天窗来控制棚温。当瓜蔓长31cm左右时,撤除小拱棚。
(2) 西瓜盛花期
要保持光照充足和较高夜温,避免人工授粉后夜温过低,造成落果和影响果实肥大。当外界温度gt;18℃时,要加大通风,最好天窗和大棚两侧同时通风,白天温度gt;30℃,减少日夜温差。
(3) 膨瓜期和成熟期
高昼温和日温差过大会导致果实肉质变劣,品质下降。也要按照上面方法进行降温。
5、湿度管理
在大棚环境中,由于地膜的覆盖,空气湿度得以显着降低。特别是在西瓜生长的初期,棚内的空气湿度较低。然而,随着植株的生长,蔓叶覆盖整个支架,或当作物封行后,蒸腾作用增强,灌溉量也随之增加。因此,在白天,通常将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而夜间则调整至80%-90%。为了进一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并减少病害的发生,可以采取在晴朗温暖的白天适当延迟关闭大棚,增加空气流通,以及在行间铺设草料以减少土壤表面蒸发等措施。到了生长的中后期,维持相对湿度在60%-70%是最为适宜的。
6、 光照管理
(1) 大棚套小棚
一些地区会在大棚内再建小棚,待棚内温度稳定后再及时撤除,保温效果会有改善,但多层膜的透光量较单膜减少率为40%-50%,会影响棚内的光照强度。
(2) 选用无滴膜、银灰色地膜
在多层覆盖的情况下,避免用旧薄膜或因棚膜表面结露珠和不洁净,影响透光率和反射光强度。要保持棚膜清洁,避免灰尘、泥土附着棚膜上面,减少光照强度。若棚内光强过低时,要增设人工辅助光源,加装反光板,确保西瓜光合作用正常进行。使架顶叶片距棚顶薄膜有30-40cm的距离,防止行间、顶部和侧面郁闭。
(3) 严格整枝,及时打顶
必须严格进行修剪、去除侧枝和顶端剪切,以确保大棚顶部和两侧的光线能够畅通无阻地照射进来,尤其是对于搭架栽培,要确保架顶的叶片与棚顶之间保持至少30cm的空间距离。在绑蔓过程中,应保持叶片层之间20-30cm的间隔,以避免叶片相互重叠。
7、 棚内气体调节
在西瓜的生育盛期和果实发育阶段,由于大棚内的密闭环境,二氧化碳的含量往往不足,这会限制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可以通过释放二氧化碳来提升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最佳的施放时间是上午10时左右,这是因为此时植物的光合作用最为活跃。可在棚内堆积新鲜马粪,在发酵过程中可释放二氧化碳,堆放量为5-6kg/m3。或在100m2面积的大棚内,燃烧丙烷0.5-0.8kg,来提高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还可应用焦炭二氧化碳发生器,在焦炭充分燃烧时可释放出二氧化碳。或选不容易被腐蚀的容器中放入浓盐酸,再放入少量碳酸钙,通过化学反应可产生二氧化碳。
三、中后期管理
1、肥水管理
(1)水分管理
总的来说,要控制灌水,西瓜前期浇水不宜过大,若缓苗后水分湿润,可不浇水,过干时,沟灌1次即可。始终保持“见湿见干”的原则即可,以此强壮瓜秧。
①定植后,大棚内由于通风不畅和湿度较高,需特别注意控制浇水量和浇水时间。初期适宜进行小水灌溉以帮助缓苗,随后应根据植株状况和土壤湿度适时进行充分浇水。在藤蔓生长的关键时期,通过施用5-8kg/667m2的平衡肥料,结合适量灌溉,有效促进秧苗健康成长。
②授粉期间。避免浇水,当50%的幼瓜直径达到8cm时,进行膨瓜水的浇灌,并适量的追施膨瓜肥料,施用量为8-10kg/667m2高钾肥。当幼瓜直径约达到15cm时,再次进行灌溉,并施用5-10kg/667m2硫酸钾。
③伸蔓期(插支架前)。此时要灌2次水,水量适中。
④开花坐果期。不浇水,避免徒长。
⑤实膨大期。当幼瓜直径4-5cm左右时,可3-4天浇1次水,促进幼瓜膨大。
⑥采收前。距离采收前7-10天时,禁止浇水。
(2) 施肥管理
遵循氮、磷、钾吸收比例(3.3︰1︰4.3)确定施肥用量。
①藤蔓期。小拱棚撤除后,在瓜垄两侧开浅沟,施复合肥或磷酸二铵70-100kg/667m2、配氮、磷复合肥20kg/667m2、硫酸钾kg/667m2,促进伸根发棵。
②花果期(果实膨大期)。钾肥要充足,有助于提高果实品质和糖度。可选用氯化钾,用量为20-25kg/667m2。或使用0.2%磷酸二氢钾或者高钾叶面肥进行2-3次喷施。促进幼瓜膨大。
③成熟期。不宜再施肥,以免影响果实品质。
2、整枝绑蔓
(1)整枝
在密植环境下,西瓜的整枝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当西瓜的主蔓在拱棚内生长至30-50cm时,侧蔓便开始萌发。此时,应撤除中拱棚和小拱棚的塑料薄膜及支架。从主蔓20cm处开始,选择1条健壮的侧蔓保留,并在坐瓜节位上方保留10-15片叶子后进行打顶。整枝工作主要集中在西瓜坐果之前完成,而在支架栽培的情况下,打杈和打顶的工作将持续至植株完全覆盖支架。
(2) 搭架
在大棚支架栽培情况下,用立架、竹竿吊绳,当主蔓长至30cm左右时,去掉大棚内小拱棚,插架,每株瓜秧插2根竹竿,在植株两侧,距植株根部10cm以上,插竹竿、引蔓、绑蔓。当蔓长30-40cm时,将瓜蔓引上立竿,每蔓1竿。
(3) 蔓整枝法
其中1个为主蔓,另外2个为副蔓,向2个方向生长。为了利于授粉与方便采摘,主蔓作为结果枝,在主蔓的第3个雌花节点处选择留果,留果的节点位于15-20节之间,在坐瓜节点的前面留下10-15片叶片来打尖。一旦西瓜定型后,不再进行整枝。
3、授粉
(1)人工授粉
人工授粉通常安排在上午进行。结合西瓜的开花习性,上午8-10时进行授粉。此时,雌花柱头和雄花花粉生理活性比较旺盛,用化妆棉棒轻轻地在花朵中心收集花粉。授粉时,托起雌花花柄,涂抹在雌蕊柱头上。一般情况下,1朵雄花能授2-4朵雌花。若阴天,雄花开花和散粉会晚,可适当延后。可在前1天下午将次日能开放的雄花取回,放在室内干燥温暖条件下,次日上午按时给雌花授粉、受精。
(2) 蜜蜂授粉
适宜蜜蜂授粉的温度为18-30℃之间,在西瓜植株的第3朵雌花开放前2天的傍晚,将蜜蜂箱放置在温室内,等待蜜蜂安静下来后打开巢门,让蜜蜂开始活动。在幼瓜直径达到约10cm时进行瓜果的定形,1株留1瓜。优先选留瓜胎周正的瓜,并确保幼瓜没有受到病虫害的影响。
4、 选瓜吊瓜
授粉后,留瓜过早则瓜小、瓜形不正,过晚不利于上市。为最大限度提高瓜重、瓜形端正,可选留第2雌花上坐的瓜,授粉3-5天后,瓜胎逐渐长大,要优先在主蔓上留瓜。支架栽培的西瓜,瓜重约0.5kg左右时,及时吊瓜,以防幼瓜坠落。拱棚栽培时,要做好选瓜、垫瓜工作。
综上所述,通过大力发展西瓜大棚多膜覆盖种植,可实现提早育苗,提早定植,有效预防早春西瓜各种病虫害侵袭,可形成特色西瓜产业化布局,以此推动现代农业创新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助推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050700河北省新乐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