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暖式大棚西红柿栽培管理创新策略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230)

西红柿是我国北方地区种植较为广泛的农作物,凭借良好的口感、丰富的营养而备受人们喜爱,日常需求也较多。山东冬暖式大棚栽培技术提升西红柿产量、品质,将极端自然天气对西红柿生长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本文对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冬暖式大棚西红柿栽培产业进行实证研究,对其栽培和水肥管理技术等进行了针对性地研究,从而为其冬季西红柿种植活动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蔬菜产业是农业经济产业中的重要部分,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作为我国传统农业大县,境内蔬菜种植产业较为成熟。当前,冬暖式大棚西红柿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西红柿增产、提升农民效益、改善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和渠道。

一、大棚选址及准备

1、棚体种类的选择

在我国北方地区,反季节栽培主要选择温室大棚或者连栋大棚,而春提前和秋延后种植选择温室大棚和小拱棚。在我国南方地区,反季节栽培主要选择连栋大棚和单栋大棚,而春提前和秋延后种植选择单栋大棚和小拱棚。

2、西红柿种植地的选择和处理

①西红柿种植地的选择

地块的选择很关键,西红柿的根部发达,需水量大,要检测土壤湿度和含水量,同时土壤中所含的养分要符合西红柿生长,土壤没有被污染,土壤pH值6.5左右,选择的种植地在5年之内没有种植过其他茄科类作物。

②西红柿种植田地翻耕,晾晒土壤

在选择好种植地后,要做好田地翻耕、晾晒工作,翻耕深度为3cm左右。晾晒完成后能够灭杀土壤中的病菌和虫卵,提高土壤松软度和透气性,为西红柿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要做好茬口安排工作,如果茬口安排频繁,直接影响晒土。为此,在前茬作物收获完成后,要做好土壤深耕工作,适当延长晒土时间。

③西红柿种植前闷棚消毒

在种植前应将大棚清理干净,同时密闭大棚,做好闷棚消毒处理工作。可以选择硫黄粉熏蒸,按照硫黄4g、80%敌敌畏0.1g、锯末8g的标准进行配制,经过24h熏蒸密闭后要放风处理。

④施足基肥,满足西红柿生长

充足的基肥有助于西红柿生长,可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7500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并在整地过程中将肥料翻入土壤中,深度25~30cm。西红柿栽培可选择高畦栽培模式,需要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45000kg/hm2或者草木灰3000kg/hm2。西红柿在生产过程中对N和K元素的需求量较大,约占总需求量的40%~50%,对P元素的需求量约占总需求量的20%左右。要做好氮肥补充工作,促进西红柿叶片和果实生长。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选择充分腐熟、发酵的肥料,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⑤西红柿作畦形式

西红柿作畦形式采用高畦,畦宽为1.3~1.7m,沟宽为0.3~0.5m,并且起向为南北向,保证光照均匀。

二、西红柿选种及处理

大棚西红柿栽培的光照条件没有露地栽培的条件好,要综合考虑种子抗病虫害的能力,选择适合在弱光环境下生长的品种,并且产量高和耐低温,要综合考虑西红柿的市场需求,保证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的冬暖式大棚种植过程中,选种极为关键,农民应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技术设备进行选种。当前,常见品种主要有罗拉、瑞星大宝、宝石捷、圣罗兰3689等多种。在购种时,应选择正规厂家以保证种苗质量。

三、西红柿播种育苗技术

为了提高西红柿的栽培产量,可以选择两茬播种,在每年2~3月和8~9月播种,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播种时间,主要包括以下播种育苗技术。

1、西红柿直接播种技术

为提升出苗率,播种前需充分灌溉,确保土壤湿透。随后,采用20g/m2的营养土,铺设厚度为2cm的覆盖层。播种完成后,再覆盖一层1cm厚的营养土,并对其进行平整处理。之后,撒上清洁的细沙以固定土壤。根据季节、气温等自然条件,合理采用覆膜措施,并辅以遮阳网以降低温度,确保气温维持在25~28℃之间。同时,需加强保湿工作,以保障作物正常生长。

2、西红柿育苗盘育苗技术

西红柿育苗主要依赖育苗盘技术。将配制好的营养物置于育苗钵或盘中,确保化肥与土壤均匀搅拌。播种时间需结合西红柿生长特性和市场需求。苗期长度因季节而异,冬季约45d,夏季约20d。播种后需关注苗床温湿度,采取措施维持适宜环境,并保持通风,确保幼苗健康生长。

3、西红柿培育壮苗

①苗期温度控制

在任何育苗方式下,自播种至出苗阶段,都要严格控制温度。具体而言,白天气温应维持在25~30℃之间,夜间调整至20℃。随后,从出苗至分苗的过程中,白天气温需保持在22~25℃,夜间在13~15℃之间。分苗之后,白天气温应控制在25~28℃,夜间15~18℃。进入缓苗期,白天气温控制在23~25℃,夜间12~13℃。

②苗期光照管理

西红柿喜温喜光,应该将育苗棚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有条件的可以尽早揭帘、晚盖帘,延长光照时间。

③培育壮苗

为了培育壮苗,在苗期要保证土壤湿润,保证每次浇透,选择在晴天上午浇水。另外,在幼苗4片叶时,采取叶面喷水的方式,可以选择0.3%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喷洒1次即可。

四、冬暖式大棚西红柿移栽

冬暖式大棚西红柿移栽日期应根据供应时间进行选定,通常在春节进行。种植移栽一般在每年八月下旬、十二月下旬进行,该阶段栽植的西红柿比越冬种植的西红柿口感更佳、品质更高。移栽过程中,应选择叶片肥厚、生长健壮、茎秆较粗、叶片浓绿、根系较为发达的壮苗进行移栽。在正式进行移栽前,首要的是确保土壤层含有足够营养成分,这是因为西红柿生长周期较长,对土壤肥力有较大的要求。所以,在进行移栽前,应施以6000~8000kg/667m2的农家肥、100kg/667m2的复合肥和100kg/667m2的豆饼以及一定量的锌肥、镁肥等;此外,根据选种特点、栽培季节、栽培习惯,可通过50~60cm等行距种植或60~90cm大小行进行种植,株距约35~40cm,定植密度通常约2100~3000株/667m2左右。

五、冬暖式大棚西红柿栽培管理方法

1、西红柿不同生长阶段的大棚温度管理

①开花至坐果初期

由于该阶段气候较为温和,因此必须通过覆盖方式对苗种进行保温,使其在自然环境下发育、成长。同时还要做好温度调控工作,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25~30℃左右,夜间18~22℃左右。如果夜温较低,应及时关闭放风口,以改善西红柿生长环境。

②冬季、早春寒冷阶段

每年十月到次年二月,温度逐步降低,应通过覆盖的方式提升棚内夜间温度。通常情况下,每天清晨8:00收起保温被,下午16:00覆盖保温被。此外,还应注意收放防风口的方式来控制棚温,确保白天棚内温度在25~30℃左右,夜温在15~16℃左右,并实时通风换气,以促进西红柿成长。

③天气变暖阶段

每年2~4月,天气温度逐步上升,应注重通风换气,适当延长风口开放时间,调节棚内温度。一般来说,白天棚温应在22~28℃左右,夜温应在13~15℃左右,昼夜温差应控制在10℃范围内。

④天气转热阶段

每年四月底起,逐渐进入高温天气,应持续通风并逐渐撤除保温被。白天棚温应控制在22~28℃左右,夜间棚温应控制在13~15℃左右。

2、大棚西红柿栽培光照管理

通过光照管理,可通过阳光来控制棚温,从而为西红柿光合作用提供足够光源。

首先,每年八月底到十月初,在安装保温被前应保证棚内有足够日光以避免出现日灼的情形。

其次,每年十月到次年四月,覆盖保温被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每天早晨八点(冬季以保温棚表面未结冰为准)收起保温被,保证光照充足。每天落日前收起保温被。②定时擦除棚膜表面泥尘,保持棚膜透光率,确保棚内光照充足。

3、大棚西红柿栽培中的水分管理

完成定植后,应减少浇水,在首穗有鸡蛋般大小前尽可能地减少浇水,以避免西红柿旺长的情形。首穗生长到鸡蛋大小后,随着果实不断长大,应逐步加大浇水量。相对来说,冬春季昼短夜长,气温极低,光照较少,导致植株、果实生长速度减缓,因此该阶段应减少浇水量,通常每20d浇水1次。次年2月起,天气逐渐转暖、气温回升,西红柿果实、植株进入快速生长阶段,需要加大浇水,同时还要逐步缩短浇水时间间隔并加大浇水频次。每年四月中旬,通常每10或15d施水1次。四月下旬起,每7d到10d施水1次。

4、大棚西红柿栽培中的施肥技术

完成定植后,可采用冲施水溶肥结合喷施叶面肥的施肥技术进行施肥。叶面施肥可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绿K激活酶、磷酸二氢钾、保姆菌(喷施型)以及浇水等进行施肥管理。首穗果实达到鸡蛋大小起,需逐步加大浇水频次,并随水冲施20~25kg/667m2高钾水溶肥,同时还要做好肥水管理工作。在温度较低的冬春季节,可冲施腐殖酸类肥料或生物肥料(用量为15~20kg/667m2)以及硫酸钾型水溶肥(用量为5~6kg/667m2),以促进西红柿生长。每年初春,可施以腐殖酸类肥料(10kg/667m2左右)以及硝酸钾型溶肥(10~15kg/667m2),从而促进果实生长。

5、大棚西红柿栽培中的植株管理

①吊蔓

当西红柿第1花序开花时,要做好吊蔓工作,可以将茎秆缠绕在上方的下垂吊绳上,也可以将茎秆绑在竹竿上,目的是促进西红柿茎秆直立生长。

②整枝

保留西红柿植株主干,将其他侧芽去除,提高田间通风透光性,防止西红柿秧苗徒长,减少水分流失量,促进果实生长。另外,晴天上午打杈,促进伤口愈合。

③摘心

当有5~6穗果实时,顶部要保留2片真叶打底,称为摘心处理,可将叶片营养物质输送给果实,促进果实生长。

④老叶去除

在西红柿生长后期,下部叶片逐渐黄化干枯,功能下降,影响植株通风透光性,选择晴天上午将老叶摘除,并且统一销毁处理。

6、大棚西红柿栽培中的果实管理

①保花保果

在西红柿生长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果实脱落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温度、湿度、水分和养分等因素造成的。在果实成长初期,温度过低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可以喷洒防落素,提高坐果率,保证西红柿产量。

②疏花蔬果

在坐果整齐后,要将畸形花和较小花摘除,每穗保留3~4朵即可,以提高果实质量和品质。

六、大棚西红柿栽培中的西红柿病虫害防治

1、西红柿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

由西红柿花叶病毒及黄化曲叶病毒等病原体会引发多种病害。这些病害的主要表现形式涵盖花叶型、蕨叶型及条斑型,它们的共同特征为植株生长受阻,表现出矮化趋势,叶片颜色变黄,并伴有轻微的卷曲现象。防控措施:喷施5%氨基寡糖300倍液2~3次,间隔7~10d;选用1%香菇多糖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每隔7d喷施2~3次;使用0.5%甲壳素水溶液150~300倍,每5~7d喷施2~3次;宁南霉素可湿性粉剂150~300倍,施用2~3次,间隔7~10d。

2、西红柿立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立枯丝核菌为一种真菌感染,其病害主要发生在苗期。在病害的初始阶段,病苗的茎部会逐渐由原本的颜色转变为褐色,并随后出现缩窄缢缩的现象,导致茎叶逐渐萎蔫并最终死亡,但通常不会出现倒伏情况。防治措施:使用2g/L吡唑醚菌酯,以3500~6500mL/667m2浓度兑水喷洒,播种前进行,每7~10d喷1~2次。选用3亿CFU/g哈茨木霉菌,以300倍液浓度配制。出苗后喷洒茎基一次,定植后再喷一次巩固防治。

3、西红柿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由瓜果腐霉菌引起的苗期病害。初期,受害部位现水渍状病斑,绕茎干一圈后缢缩,植株倒伏而叶仍绿。病株残茬及邻近苗床表面可见白色絮状菌丝。防治措施:使用2亿孢子/g木霉菌可湿性粉剂,按300倍液的比例进行稀释,于播种后在苗床上均匀喷洒两次,每次喷洒的间隔时间为3~5d。在播种前,对西红柿的茎基部进行预防性喷洒。具体操作为,采用3亿CFU/g的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同样按300倍液的比例进行稀释后喷洒一次。

4、西红柿早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该病害由茄链格孢菌侵染所致,属于真菌性病害范畴。其主要攻击对象为果实、叶片及主茎,特征表现为受害部位均伴有明显的叶脉受损现象,故亦称轮纹病。防控措施:喷施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每茬作物喷施3次,间隔7~10d。病害初期,喷施50%啶酰菌胺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连续3次,间隔7~10d。另可选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0倍液,喷施2次,间隔7~10d。或采用30%醚菌胺悬浮剂600倍液,喷施2~3次,间隔约10d。

5、西红柿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病害由疫霉菌引起,危害叶片和果实。幼苗期,叶片变深绿、水浸状病斑,后蔓延至主干,茎秆变薄弱、水渍状,整株或倒伏。高湿环境下,感染部位现灰白色霉层,为猝倒病典型症状。病害常始于叶顶或叶缘,向上扩展至叶片及果实,成不规则水渍状病斑。湿润条件下,病斑恶化,叶背现灰白色霉层;干燥环境中,病斑由浅棕变深棕,最终干枯。此外,茎部受感染后会出现深棕色的凹陷病斑,导致植物枯萎。对于绿果,病害多发生在近果柄部位,初期表现为黑褐色的病斑,周围伴有白色霉菌生长,随后果实开始腐烂。防治措施:使用1.250g/L的嘧霉胺悬浮剂,按照500倍液的比例进行配制。在病害发生的初期阶段,应每隔7~10d进行一次喷雾处理,连续进行1~2次。若病害已处于早期阶段,则需每隔7~10d连续喷雾2~3次,以确保有效控制病害的蔓延。

6、西红柿蚜虫的发生与防治

成蚜与若蚜主要集中分布在叶片背面、嫩茎及嫩梢区域,它们通过取食并分泌蜜液,引发“煤污病”,对植物造成显着危害,表现为叶片卷曲、生长受阻,乃至枯萎死亡。此外,这些昆虫还能传播多种病毒,包括但不限于CMV和PVY等。针对其防治,建议在蚜虫初盛阶段,采用5%高氯·啶虫脒乳油进行喷雾处理,浓度为1000倍液,需连续喷洒两次,每次间隔10d。若害虫已出现,同样可采用此方法,但需将两次施药间隔缩短至7d,并确保连续实施两次,以有效控制虫害。

7、西红柿斑潜蝇的发生与防治

雌成虫利用其产卵器穿透叶表皮,进行取食及产卵活动,对植物造成危害。其蛀道以叶片背面的叶背为起点,沿着叶脉方向逐渐扩展,最终显着增大,并在叶片表面形成若隐若现的痕迹。防控措施:在苗期首次出现时,使用2.5%氯氰菊酯乳油600倍液进行喷施,之后每隔7~10d重复一次。当害虫开始出现时,采用10%溴氰虫胺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进行喷洒,连续施用两次,每次间隔7d。

综上所述,农业产业振兴是实现农村经济振兴的前提基础,而发展设施农业是优化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推广冬暖式大棚技术,是提升西红柿产量、品质、提升农民收入、实现生态农业的主要措施。

标签:  西红柿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