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大棚西红柿种植中的应用管理策略阐述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277)

在农业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大棚种植技术已经成为提升作物产量与质量的重要途径。西红柿作为一种普通蔬菜作物,在大棚环境中种植有着生长周期可控制,产量稳定,质量好等显着优点,但大棚种植同样面临病虫害发生频繁,水肥管理繁杂的挑战。所以掌握科学栽培技术和有效水肥管理策略,对大棚西红柿高产优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了大棚西红柿的栽培技术及水肥管理策略,通过介绍选种育苗、整地施肥、移栽定植、整枝搭架、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科学治理等关键环节,为大棚西红柿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了全面指导。同时,重点探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大棚西红柿种植中的应用,分析了其提高水肥利用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优势,为大棚西红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大棚西红柿栽培技术

1、大棚西红柿选种育苗

大棚西红柿种植过程中选种和育苗是关键一环。在选种时,应结合本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来选择。例如,在温度波动较大的区域,可以选择一些耐寒性较强的品种,可以在低温环境下(夜间温度低至5~7℃)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坐果率可以达到85%以上。对于那些以满足高端市场需求为主要目标的种植者来说,可以选择那些口感出色且果型吸引人的品种,例如“普罗旺斯”,它的糖度可以达到7~9°,并且其市场价格比常规品种要高出30%~50%。

在处理种子的过程中,首要步骤是对种子进行晒干,通常需要在阳光下晾晒2~3d,这样可以使种子的发芽率增加10%~15%。接下来,将种子浸泡在温汤中,然后放入55℃的温水里,持续搅拌15~20min,这样可以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率大约20%~30%。将种子浸泡后,再用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30min,可以有效地预防病毒病,将病毒病的发病率从大约15%降低到5%以下。

2、大棚西红柿整地施肥

整地施肥对大棚西红柿生长发育具有深远意义,首先要对土壤进行深度翻耕,通常翻土的深度应在30~35cm之间。通过对土壤进行深度翻耕,其透气性能够增加30%~40%,这对西红柿的根系生长是有益的。在进行深度翻土后,建议晒垡的时间大约是7~10d,这样可以有效地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虫,从而使病虫害的发生率下降大约25%~35%。

施足底肥,一般施入腐熟的有机肥5000~6000kg/667m2、过磷酸钙50~70kg、硫酸钾20~30kg。在这其中,使用有机肥有助于优化土壤的构造,提高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从而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从原先的大约1.5%提升至2.5%~3%。土壤中的过磷酸钙有助于增加磷的浓度,从而刺激西红柿花芽的形成,并使得花芽的分化效率提高20%~30%。使用硫酸钾能够提高西红柿对逆境的抵抗力,特别是在干旱等不利环境中,与未使用硫酸钾相比,植株的存活率提高了15%~20%。除基肥外,追肥可根据土壤肥力及西红柿生长阶段而定,在种植西红柿后的10~15d内,应进行首次追肥,应追加尿素5~8kg/667m2,这样可以刺激幼苗生长,并使植株的高度比未施肥的提高5~8cm。在植物进入开花和结果的阶段时,建议每10~15d施加一次复合肥,施用量应为10~15kg/667m2,这样可以有效提升果实的结实率和品质。比如说,果实的单个重量可以增加10~15g,而维生素C的含量可以提高5%~8%。

3、大棚西红柿移栽定植

在大棚西红柿种植过程中,移栽和定植是关键环节之一,移栽前要炼苗,为了让幼苗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通常需要5~7d的炼苗时间,并通过逐步降低温度和减少浇水等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那些经历过炼苗过程的幼苗,在移栽之后,其存活率有可能提高15%~20%。移栽时应选择适当时机进行,通常是晴天早晨移栽,这时气温合适,利于缓苗。植株之间的行距应当设置得当,根据不同的品种和种植方法,通常的行距应在50~70cm之间,而株与株之间的距离应在30~40cm范围内。举例来说,对于那些具有无限生长能力的西红柿品种,可以将行间距设定为70cm,而株间距则为40cm,这样做能确保每一株西红柿都有充足的生长空间,从而使单株产量能够达到5~7kg的水平。定植时的深度也是至关重要的,通常推荐使用埋藏的土块,大约深度在2~3cm之间。定植太深和太浅,均会对植株生长造成影响。如果定植深度过大,根系的呼吸可能会受阻,这可能会导致缓苗的时间延长2~3d;如果植株种植得太浅,容易导致植株倒伏,从而使其抗风能力下降大约30%~40%。

在植物被定植之后,需要及时为其浇水,确保土壤充分湿润,通常每棵植物需要浇1~1.5L的水。浇定根水能使根系和土壤结合紧密,成活率高。同时,可以在定根水中加入适量的生根剂,如水中加入0.1~0.2g/L的萘乙酸,可促进根系的生长,使根系的数量比未加生根剂的增加20%~30%。

4、大棚西红柿整枝搭架

选择整枝方式对西红柿生长及产量有明显影响,常用整枝方式包括单干整枝、双干整枝等,单干整枝就是仅留主枝而把侧枝都去掉。采用单干整枝方式,在每株西红柿保留4~5穗果的情况下,果实的大小较为均匀,单果重平均可达到200~250g。此外,采用这种整枝方法可以确保植株之间的通风和透光性都很好,与不进行整枝的情况相比,光照强度可以增加30%~40%,从而有效地降低病虫害的风险。如灰霉病的患病率有可能从大约15%下降到5%~8%的范围内。

整枝时间掌握得当,通常当侧枝的长度达到5~7cm时,我们会进行修剪。过早的修剪可能会妨碍植物的正常生长,而太晚的修剪可能会消耗过多的营养。比如,当侧枝的长度超过10cm时再进行修剪,可能会导致植物的营养损失在15%~20%之间。通常,西红柿种植后的20~30d是进行搭架的最佳时机,而当植株的高度达到30~40cm时,就可以开始搭建支架了。如果搭建支架太迟,植物容易发生倒伏,导致倒伏后的产量下降20%~30%。搭架时需注意架材是否结实,保证遇大风等不良天气架材不坍塌。例如,在风速介于10~12m/s的强风条件下,只要支架稳固,西红柿的植株基本上不会受到太大的损害;当使用的架材不够稳固时,植物的倒伏率可能会在30%~50%之间。

5、大棚西红柿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对大棚西红柿产量与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西红柿普遍发生的疾病是晚疫病、灰霉病和叶霉病。晚疫病在湿度较大(相对湿度85%以上)、温度在18~22℃的环境下容易发生。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应及时施用药物。例如,使用72.2%的普力克水剂稀释800~1000倍,每7~10d喷洒1次,连续喷洒3~4次,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扩散,从而将病株率从最初的30%~40%降低到10%以下。

①西红柿灰霉病

灰霉病多为害西红柿花、果实等处,在植物的开花时期,可以使用速克灵烟熏剂进行预防和治疗,用量是200~250g/667m2,烟熏的时间是4~6h,这样可以将灰霉病的发病率降低大约20%~30%。在进行日常的管理活动时,确保良好的通风和湿度控制,特别是将棚内的相对湿度维持在70%以下,有助于降低灰霉病的发病风险。叶霉病发生后在叶片上产生黄斑等症状,建议使用47%的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来进行喷雾防治,大约每7d喷1次,连续喷2~3次,这样可以达到80%~90%的防治效果。虫害,以蚜虫、白粉虱为多。为了有效地防治蚜虫,可以通过悬挂30~40块黄板进行诱杀,这样可以诱杀蚜虫的70%~80%。同时,也可以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进行喷雾,喷药后蚜虫的死亡率可达到90%以上。

②西红柿白粉虱

为了有效防治白粉虱,可以使用丽蚜小蜂作为生物防治手段。按照每株释放15~20头丽蚜小蜂的标准,可以使白粉虱的虫口密度下降60%~70%。另外,喷洒25%的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这样可以有效地抑制白粉虱的侵害,并将每棵白粉虱的数量从100~150头减少到30~50头。

病虫害防治工作过程中要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为辅的方针,建议定期对大棚进行消毒处理。例如,在种植前使用硫磺进行熏蒸消毒,使用4~5g/m3硫磺,这样可以有效消灭大多数的病原菌和害虫。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和合理施肥浇水以增强植株抗病虫害能力。举例来说,与不合理施肥的植株相比,合理施肥的植株在抵抗病虫害方面的能力提升了20%~30%。

二、大棚西红柿种植水肥管理的方法

1、大棚西红柿种植中常规管理

大棚西红柿种植过程中,要获得高产、优质,水肥管理要靠科学,在水分管理上,西红柿各生长阶段需水量存在显着差异,在植物定植之后进入缓苗阶段,需要确保土壤的湿度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其相对含水量应维持在大约80%~90%的范围内。例如,在西红柿种植后的一周时间里,如果土壤的相对水分含量低于70%,那么西红柿的缓苗周期可能会增加2~3d,而其存活率也可能下降大约10%~15%。

当植物进入开花和坐果的阶段时,土壤的相对含水量需要维持在70%~80%的范围内。这时若浇水过多,可使落花落果加剧。数据显示,当土壤的相对含水量超出85%时,与正常灌溉相比,落花和落果的比率会上升20%~30%。当西红柿进入果实膨大的阶段时,其对水分的需求达到顶峰,因此土壤的相对含水量应维持在85%~90%的范围内。确保果实膨大期水分供应充足,果实膨大速度将显着提高。例如,当土壤的相对含水量保持在85%~90%的范围内时,果实的每日膨大体积会比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5%~80%时增加大约0.5~1m3。

在施肥管理中,基肥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一般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kg/667m2、三元复合肥50~60kg。使用有机肥可以优化土壤的结构,使土壤中的团粒结构提高大约20%~30%,这对于根部的生长和营养的吸收都是有益的。

关于追加肥料,当第一穗的果实开始膨大时,应进行首次施肥,应追加尿素10~15kg/667m2和硫酸钾8~10kg/667m2。这次的追肥可以使果实的单个重量比不进行追肥的果实增加10~15g。在第二穗果与第三穗果的膨大阶段,建议每10~15d施加一次肥料,每一次都应追加15~20kg/667m2的高钾复合肥。合理的追肥能使西红柿的产量显着提高,比如在整个果实膨大期按要求追肥的,产量可达到6000~7000kg/667m2,而不进行合理追肥的产量可能只有4000~5000kg/667m2。补充微量元素除大量元素外。

2、大棚西红柿栽培中智能化管理

大棚西红柿栽培中,水肥管理问题是决定产量和质量的关键之一。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的管理方式已经变成了提高大棚种植西红柿的效率和收益的关键途径。智能管理技术能够精确地调控灌溉和施肥的时机与量,同时根据西红柿的实际生长需求进行动态调整,旨在最大程度地优化资源利用并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大棚西红柿栽培水肥管理首先要靠高精度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一般由土壤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照强度传感器及EC(电导率),pH值传感器组成,可对大棚环境条件和土壤营养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将这些数据实时地传送到中央控制系统中,以便于后续决策。该智能控制系统根据监测数据可对灌溉系统进行自动调整,以保证西红柿根系得到适量水分。传统灌溉方式通常是凭经验或者是固定时间表进行灌溉,智能化管理可以根据土壤湿度,天气预报及西红柿不同生长阶段特定要求对灌溉频率及水量进行准确的控制。这种方法不仅避免了因水分过多引发的根部疾病,还避免了因水分不足导致的生长障碍,确保了西红柿健康地成长。从施肥管理的角度来看,智能化系统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优越性。通过对土壤养分含量及西红柿生长情况进行分析,该系统可以统计出所需要肥料的种类及用量,并且通过准确施肥设备对根系四周均匀地进行施肥。该按需施肥方法既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养分损失与浪费,又能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土壤与环境污染。另外智能化管理涉及对大棚内环境进行全面调控。比如,该系统可根据西红柿生长所需的光照要求,自动调整遮阳网或者补光灯启闭来创造最佳光照条件。

3、差异化管理

大棚西红柿栽培中水肥差异化管理,是提高西红柿产量与质量至关重要的环节。这一差异表现在西红柿各方面的生长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土壤条件和不同品种特性等。

就生长阶段而言,幼苗期至结果期需要对水肥管理进行精细地调节。幼苗期西红柿株型细嫩,耐水耐肥能力差。这时水肥供应应适度而平稳。施肥要以有机肥为基础,例如完全腐熟农家肥等,其可以为苗木生长提供持久温和的营养,有利于培育壮苗。浇水应保持土壤稍湿,以免浇水过多而引起根部腐烂。这一时期的重点是建立良好的根系基础,为后续生长做准备。

进入花期的水肥管理需更加慎重。这个时候西红柿对于磷和钾元素需求量加大。适量增施磷钾肥可促进花芽分化开花结果,可通过增施磷酸二氢钾和其他肥料满足这种需要。浇水时则应注意切忌直接浇在花的身上,以防花损坏而影响授粉。与此同时,还要确保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来保持植株生长开花的需要,但是又不能够出现积水的情况,避免引起落花的现象。

结果期正是西红柿生长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水肥需求量达峰值。这时需有足够钾肥供给,钾肥能帮助果实膨大,颜色艳丽,改善风味,可施用硫酸钾和其他钾肥。同时搭配适量氮肥保持植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浇水要足而匀,以保证果实在潮湿的条件下充分发育。但是还应注意排水和避免土壤过湿而诱发病虫害。

水肥管理在不同土壤中亦有差异。对肥沃土壤保水保肥效果较好,施肥可适当降低施肥量及次数,以免养分过剩,对于土壤较为贫瘠的情况,有必要增加施肥的量,并配合使用一些可以改善土壤结构的物质,例如腐叶土、泥炭土等,以提升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在浇水方面,沙质土壤快速排水,需较经常地浇水;对于黏质的土壤,需要特别注意防止水积聚,并适当调整浇水的频次。不同种类西红柿需水需肥量亦有差别,部分早熟品种长势较快,养分需求主要集中于早期,需确保早期有足够的水肥补给。晚熟品种对水肥管理要求较持久、平衡。对果实大的品种在结果期需较多钾肥及足够水分支持果实发育,果实越小,对其需求量相对就越少。通过根据不同品种特性精细化水肥管理,可发挥各品种优势达到优质高产。

总之,大棚西红柿种植技术与水肥管理既复杂又精细,这就要求种植者在种植过程中必须掌握科学栽培技术与有效管理方法,才能够获得高产、优质种植效果。种植者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经验积累中,能够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助力大棚西红柿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041500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标签:  西红柿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