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保证棉花栽培安全,玛纳斯县着力打造集棉花种植、加工、销售、经营、社会化服务为一体的优质棉产业化联合体,采用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等“六统一”模式,全程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优质棉,全力推动优质棉规模化经营,促进棉花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目前玛纳斯县机采比重不断提升,辐射面积内精量播种、卫星导航播种技术、全程调控、水肥一体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机械采收等技术覆盖率达到100%。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详细探讨了棉花的栽培技术和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借鉴和帮助。
一、棉花栽培技术要点
1、合理选择棉花品种
玛纳斯县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该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在5℃左右,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最低气温可达-20℃以下,全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在150~200mm之间,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属干旱地区,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年均日照时数在2800h以上。根据昌吉玛纳斯县的气候特征,在棉花品种选择过程中应该综合考量选择抗旱、抗病、抗逆性强、早熟、高产、优质、适应性强,选择适合当地土壤条件的棉花品种,以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当前当地推广应用较好的优质棉花品种主要涵盖了中棉113、新陆早82号、新陆早78号、新陆早77号、新陆早79号、中棉所125、惠远720、新石K18、中棉979等高产优质品种。
2、棉花种植地的选择与处理
①棉花种植地的选择
棉花喜肥,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肥力充足,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以壤土、沙壤土为宜,土壤结构良好,能保持水分和养分,土壤pH值在6.5~7.5之间,土壤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排水性。依据上述要求,应该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区,避免低洼易涝的地块,地形以缓坡为佳,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水分管理,确保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周边有充足的灌溉用水水质清洁,光热资源分布温差相对较大,同时还需要选择未种植过棉花的地区,避免土壤中残留病虫害和棉花根系分泌物对后续作物的影响,保障种植地远离工业污染源,大气、水、土壤未受污染的地区,避免与转基因作物相邻种植,以免影响棉花品质。
②棉花种植地的处理
棉花种植地的机械化翻耕整地通常在播种前进行,最佳时间是在秋末或冬初,即每年的10月~11月,或者是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大约在3月~4月之间,选择秋末或冬初翻耕整地,可以让土壤在冬季风化,有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在翻耕前,首先要清理田地的杂草、石块等杂物,使用大型拖拉机牵引的深耕犁进行深耕,深度通常在20~30cm,以打破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结构。在深耕后使用旋耕机进行松土,使土壤更加细腻,便于播种和根系生长,必要时使用人力或者机械对地面进行平整,最后使用镇压轮对土地进行镇压,增加土壤的紧密度,有利于种子发芽和根系发展。结合场地还需要做好底肥的施入,底肥主要以农家肥为主,辅以化学肥料,施用优质农家肥3000~4000kg/667m2,复合肥30~50kg/667m2,锌肥、硼肥各1~2kg/667m2,在翻耕整地前将农家肥均匀撒在土地表面,然后进行翻耕,或将化学肥料与农家肥混合均匀,然后撒在土地表面,再进行翻耕,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
3、棉花科学播种技术要点
选择当地平均气温稳定在15℃以上,且连续5d以上的气温不低于这个温度的时期进行播种,通常情况下新疆昌吉玛纳斯县的棉花播种日期在4月中旬~5月初之间。播种之前要做好机械设备的调整工作,使用装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播种机进行精量播种,播种机按照预先设定的播种线路进行作业,确保播种的均匀性和精确性,采用播种覆膜滴灌带铺设一体化操作模式,选择宽幅2.05m的地膜,按照68×9cm或者66×9cm的播种行株距进行覆膜播种作业,每穴播种1~2粒种子,用种量控制在4.5kg/667m2,播种1.9万~2.0万穴/667m2,棉花垄间铺设滴灌带,一膜铺设3条滴灌带。播种作业过程中要控制好行进速度,通常机械设备的行进速度控制在5~8kg/h,保持匀速前进,禁止频繁的加速,急转弯或者急刹车,保障播种行笔直,下籽均匀,地膜平展,两边用土壤将地膜压紧,每间隔3~5m压一条土腰带,播种深度控制在1.5~2.6cm,覆土厚度控制在1.6cm。
4、棉花田间科学管理
①滴水、引苗技术要点
棉花一般采用干播湿出地膜覆盖种植方式,棉花机械化播种3d之内要及时滴出苗水,滴灌量一般控制在15~20m3/667m2,确保湿润土层深度能够达到10~15cm。一般播种5~7d之后,棉花逐渐进入出苗期,棉花出苗后,当苗高达到2~3cm时,开始破孔引苗。在棉花苗两侧的地膜上,用小刀或剪刀在距苗心10~15cm处,沿苗心方向破1个小孔,孔径约为1~2cm,将破孔处的地膜轻轻拉起,使苗心露出,然后将地膜覆盖在苗心周围,使苗心位于地膜下方,确保苗心周围土壤紧实。破孔引苗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棉苗,破孔后要及时将地膜覆盖在苗心周围,防止水分蒸发和杂草生长。
②间苗、定苗、移栽补种技术要点
棉花齐苗后长出1片真叶前进行间苗,条播棉田在棉苗出现1片真叶前后按预定株距定苗,拔除弱苗、病苗、虫害苗,做到叶不搭叶,每穴留苗1~2棵,选留匀苗壮苗。对于盐碱涝洼棉田,定苗时间不宜过晚,应在棉苗出现2片真叶前完成定苗。在棉苗长出2~3片真叶时进行定苗,按预定密度规定的株距进行留苗,选留匀苗壮苗,对于穴播棉田,每钵下子2~3粒,大多出来2苗,也要根据情况及早定苗,操作过程中根据品种特性间小留大,去弱留壮,去病留健,形成长势一致、密度合理的棉田,确保定苗结束之后,每穴保留1株健壮的幼苗。结合间苗操作,还需要做好大田的移栽补助工作,从稠密地区移栽多余的幼苗补种到缺苗位置,这样能够缩短播种出苗时间,提高田间秧苗整齐度。一般使用移栽器从稠密地区移栽幼苗,先在缺苗位置打孔,打孔控制在3~5cm,然后带土拓将秧苗补种到缺苗位置,用土壤将孔覆盖然后灌溉1次透水。
③棉花出全苗后的化学调控
当棉花出全苗之后,立即进行第1次化学调控,通常使用缩节胺2g兑水30kg/667m2进行秧苗喷洒,在第1次化学调控15d之后进行第2次化学调控,使用同等剂量的药物进行秧苗喷洒。棉花的蕾铃期一般进行化学调控2~3次,正常生长或者生长较弱的棉田在灌溉之后可以进行2次化学调控,缩节胺使用量控制在3g/667m2,旺盛生长的棉田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1g,打顶后5~7d使用缩减按7~10g/667m2,在化学调控过程中,兑水量控制在20~30kg/667m2,最终将棉花植株的高度控制在75cm左右。
④棉花水肥管理
棉花栽培管理过程中,除了滴施出苗水之外,其他生育阶段需要滴灌7~10次,第1次主要选择在6月上旬,滴灌量控制在15~20m3/667m2,生长较弱的棉花可以选择使用磷酸二氢钾1.5kg或者尿素2kg施入到大田当中。第2次在6月中旬滴灌量控制在20~25m3/667m2,其间搭配使用尿素2kg或者磷酸二氢钾1.5kg,6月下旬、7月上旬、7月中旬和7月下旬以及7月底分别进行第3次~第7次滴灌,滴灌量分别控制在25~30m3/667m2,其间施入尿素2~3kg/667m2、4~5kg/667m2、6kg/667m2并搭配使用磷酸二氢钾2kg、4~6kg搭配磷酸二氢钾2kg、4~6kg搭配磷酸二氢钾1kg,8月初8月中旬~8月下旬进行第8~10次的滴灌,滴灌量控制在25m3、25m3和25~30m3,其间搭配使用尿素3kg、3kg和2kg。
⑤棉花精准打顶技术
在打顶整枝前,要对棉田进行全面观察,了解棉株的生长状况、密度、地力等,以便制定合适的整枝方案,在天气晴朗、风力较小的天气进行,避免在雨天或风力较大时进行,以免影响整枝效果。根据棉花品种、生长状况、地力、密度等因素确定在7月中旬打顶,操作过程中人工打顶主要在棉株顶端出现1叶1心时,用手或剪刀将顶心剪掉,剪口要平整,避免撕裂,对于大面积棉田,可采用机械打顶,但要确保打顶均匀,避免损伤棉株。在棉株出现第1果枝后,及时去除第1果枝以下的叶枝,保留主茎叶片,以利于根系吸收养分,对于株型紧凑的早熟品种,可以不进行去叶枝操作。在棉株出现第2果枝后,及时去除第2果枝以下的叶枝,保留主茎叶片,对于长势较弱的棉田,可以适当推迟打边心时间。棉株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抹去赘芽,以减少养分消耗,提高棉花产量。
⑥喷洒脱叶剂
棉花收获前18~25d,可以选择使用托洛宝30g/667m2、乙烯利100g/667m2,5~7d内气温连续控制在20℃以上及时进行喷洒作业,禁止大风天气作业,兑水量控制在30kg/667m2,促进年龄开放,方便机械化采收。
5、棉花机械化采收要点
在正常天气条件下,一般在喷洒脱叶剂20d左右,棉花脱叶率达到90%、吐絮率达到95%以上时,就可以进行机械化采收作业了通常在每天上午的11点开始进行机械化作业,下午8点之前停止采收。正常情况下机械化采收收获率控制在90%~95%,剩余5%~10%的遗漏棉花可以在第1遍采收之后的10d左右人工采收或者使用机械化进行第2遍采收作业。
二、棉花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
1、棉花黄萎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棉花黄萎病的发生与温湿度、土壤类型、耕作制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发病最为严重,当温度超过35℃时,病害发生受到抑制,高湿度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因此雨季或连续阴雨天气发病较重。成株期叶片叶缘和叶脉间出现浅黄色斑块,逐渐扩展,叶色失绿变浅,主脉及其四周仍保持绿色,病叶出现掌状斑驳,叶肉变厚,叶缘向下卷曲,叶片由下而上逐渐脱落,蕾铃稀少,棉铃提前开裂,后期病株基部生出细小新枝。茎秆纵剖病茎,木质部上产生浅褐色变色条纹,可见维管束变为淡褐色,病株矮缩,叶片深绿变厚,叶缘向下卷曲,夏季高温病株抽出新枝叶,暴雨后出现急性型萎蔫症状,棉株突然萎垂,叶片大量脱落。对于重病田块可以采用土壤消毒剂进行土壤处理,如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使用300~500g/667m2,兑水80kg对土壤进行喷洒消毒。发病初期,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悬浮剂1000倍液进行灌根,每株灌药液500mL,对于发病严重的田块,可以在灌根的同时进行喷施,使用5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2、棉花枯萎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棉花枯萎病是一种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严重病害,主要在苗期和成株期发生,特别是在棉花生长的中后期。症状表现多种多样,黄色网纹型表现为叶片叶脉局部或全部褪绿变黄,叶肉保持绿色,叶片呈黄色网纹状;黄化型主要是叶片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局部或全部褪绿变黄,随后逐渐变褐枯死或脱落;紫红型主要是叶片变紫红色或呈紫红色斑块,逐渐萎蔫、枯死、脱落;凋萎型叶片突然失水褪色,植株叶片全部或先从一边自下而上萎蔫下垂,全株凋萎死亡;矮缩型病株节间缩短,植株矮化,顶叶常发生皱缩、畸形。发病初期,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者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者5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3、棉铃虫的生长特点及防治措施
棉花棉铃虫是棉花生产中常见的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棉花的蕾、花、铃,也会取食嫩叶和茎。花蕾被害后,苞叶张开变成黄绿色,2~3d即脱落,幼果受到危害常被吃空,或引起腐烂、脱落,成果期被蛀食蛀孔多在蒂部,常因雨水流入和病菌侵入而引起腐烂,导致果实腐烂脱落。棉铃虫对棉花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严重时会造成严重减产。棉铃虫为害初期可以选择使用1.8%的阿维菌素20~30mL/667m2,或者50%的毒死蜱50~70mL,或者2.5%的高效氯氰菊酯10~15mL,兑水30kg进行田间喷洒,最佳施药时间为早晨或傍晚,避免在高温时段施药,每隔7~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4、棉花蚜虫的生长特点及防治措施
棉花蚜虫是一种常见的棉花害虫,在棉花幼苗期、蕾铃期和吐絮期均有发生,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主要侵害棉花的叶片、嫩头和蕾铃,棉蚜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植物体内的汁液,受害叶片会向背面卷曲,叶表出现蚜虫排泄的蜜露,易滋生霉菌,受害植株会变得矮小,叶片变小,叶数减少,现蕾迟,蕾铃减少,严重时会导致蕾铃脱落,棉花吐絮期受到污染,降低棉花品质。发生初期可以使用40%氧化乐果乳剂或40%久效磷或50%甲胺磷乳剂稀释80~100倍,用喷雾器滴在棉苗顶部,也可以配制涂茎剂,使用40%氧化乐果乳剂或40%久效磷或50%甲胺磷乳剂与聚乙烯醇和水按1∶0.1∶5的比例混合,用类似毛笔的器具涂在棉花茎上紫绿相间部位。棉花蚜虫发病初期可以使用10%的吡虫啉10~15g/667m2,或者5%的啶虫脒15~20g,或者50%的马拉硫磷50~70mL,或者2.5%的高效氯氰菊酯10~15mL/667m2,兑水30kg,每隔7~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5、棉花烟粉虱的生长特点及防治措施
棉花烟粉虱以成虫和若虫刺吸植物汁液为食,导致叶片黄化、皱缩、卷曲,植株生长缓慢,甚至枯萎死亡。烟粉虱在取食过程中自身会分泌大量蜜露,导致叶片表面出现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针对该种害虫一般选择在低龄若虫阶段进行防治,使用2.5%的氯氰菊酯10~15g/667m2,或者30%的氟啶虫胺腈6~10g,或者25%的哒螨灵10~15g,或者10%的吡虫啉10~15g,兑水30kg喷雾,每隔7~10d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综上所述,棉花生长周期较长,在栽培管理过程中需要从科学选种、种植地的有效选择与处理、合理播种、大田管理等几方面入手,营造一个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的环境,同时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将关注重点放置在病虫害的有效防范方面、要注重掌握常见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加强常见病虫害的科学治理,最大程度的降低棉花病虫害对植株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促进棉花产量品质的有效提升,从根本上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益,最终为推动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832200 新疆昌吉玛纳斯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