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棉花品种优势对比及绿色轻简高效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426)

棉花适用于种植在盐碱区域内,融合绿色轻简栽培方法,创建绿色棉花生产体系,有助于增加单位土地的棉花产量,获取较高的种植收益,更好地保持棉花种植区域的平稳性。在绿色轻简栽培思想的指导下,山东滨州地区引入了机械设备,开展棉花的各项农务活动。本地区特别创建了棉花栽培队伍,致力于研究绿色轻简栽培的技术方法,以此获取较高的种植收益。

一、土地处理

1、选地

①棉花种植选地,主要选择含盐较少的盐碱区域。多数情况下,土层含盐率在0.3%-0.5%以内,适宜棉花种子生长。较高的含盐量,将会降低棉花种子的早期生长质量,会出现发芽率不高、幼苗生长状态欠佳等问题。比如,在盐含量高于0.8%时,棉花种子发芽量会减少大约30%。

②优选地势高差较小的区域。地势平缓,有助于开展田间灌溉活动。如果地势高差较大,在灌溉期间会出现灌溉不全、高处不过水、盐分淋溶效果欠佳等问题。低洼位置会汇聚较多的水,致使棉花根部氧量不足。

③在棉花栽培期间,需水量较大。尤其在盐碱地的土层中,含水量较少,需要利用较多的淡水,调节含盐率。因此,不可选在污染源的较近位置,比如工厂附近。确保棉花种植区域的土质,引入清洁的灌溉水,以此保证棉花种植效果。

2、整地

①深耕深松。在盐碱区域深耕土地时,应耕至犁底层,改善土层结构的通风效果,使其能够蓄水保墒。盐碱区域的土层结构紧密性较强,深耕深松处理形式,有助于优化土壤条件。多数情况下,深耕深度至少为30cm,最深应达到40cm。深松深度相比深耕再多10cm。土地处理后,棉花根系长速相比未处理时提高至少20%。

②平整土地。运行平地机开展地层平整处理,确保棉花田块平整效果。平整处理后,田块地势高差应控制在3cm以内。平整土地后,有助于保持灌溉水分布的均衡性,减少部分位置出现较多积水的问题。

③引入灌溉设施。创建完整的灌溉体系,引入滴灌技术,确保灌溉精准,减少灌溉用水量,防止土层盐分增长。相比漫灌技术,利用滴灌技术能够节约用水至少30%。在棉花栽培田间建立排水系统,给予充分洗盐处理后,高效排水。该地区采取明沟、暗管联合的排水形式。明沟深度至少为60cm,最深位置不多于80cm。参照排水需求,综合确定暗管内径。该地区敷设的排水暗管,内径参数在5-10cm,以此保证排水顺畅,降低土壤返盐概率。

二、种子处理

1、选种方法

在确定棉花品种时,应从各类重要指标入手,兼顾棉花生产量、种植效果、抗病性能,使果枝始节位置高,植株密集,植株挺拔不倒伏,结铃吐絮点较多,吐絮顺利。依照纺织单位的棉花质量要求,选种应保证纤维长度至少为30mm,种子强度至少为30cN/tex。盐碱地具有含盐多、偏碱性、含水量少、土层薄等特点,栽种棉花表现出生长周期长、长势不强、单株产量不大等特征。为此,盐碱地适宜选择短熟的棉花种类,在鲁棉系列中,“532”“241”等品种,均为短熟型。

2、选种过程

①试种方案。选种试种田的盐碱级别不高,该田pH值为7.29。选择鲁棉532、鲁棉241、聊棉21号、鲁杂216,进行试种对比分析。单个种植单元为28m2,分别种植4种棉花。各个试种田内,均采取人工点播形式,每行植株间距为20cm,田间行距取80cm。播种时间定于4月28日,采取相同的田间管理方案,应用轻简种植方案。

②取样方法。各个试种田内,均选择1行开展取样,不选择两侧植株。在9月13日测量各类棉花的质量,棉铃内径高于2cm,记为1个大铃。内径不足2cm时,记为1个小铃。3个小铃能够组合后,记成1个大铃。在10月20日未到达霜降之前,收集籽棉。在11月初,霜降完成时,再开展1次籽棉采集活动。2次采集结果,作为本次棉种对比分析的关键数据。

在各处籽棉采集期间,选择每个种植单元取样行的棉铃,各取30个,进行晾晒、称取质量等处理,分别称定棉铃质量。从籽棉内抽选100粒种子,测定种子质量,推算籽指质量的平均数。吐絮完成,各个试种单元内,选择100个棉铃,甄选处理后添加1kg籽棉,称取整体质量。运行纤维检测设备,获取各类棉样的指标参数。运用专业的数据处理程序,开展数据分析。

③各类棉种的生长情况,具体如下:

鲁棉532,株高有113.2cm,首个果枝节位为7.3cm,果枝数量为13.35个,单株结出棉铃19.85个,每个棉铃质量为6.48g,籽指数据为11.42g,生长时间为121d,籽棉产量为243.5kg/667m2;

鲁棉241,株高有106.5cm,首个果枝节位为6.82cm,果枝数量为12.46个,单株结出棉铃18.88个,每个棉铃质量为6.23g,籽指数据为11.58g,生长时间为120d,籽棉产量为233.5kg/667m2;

聊棉21号,株高有109.3cm,首个果枝节位为6.6cm,果枝数量为14.56个,单株结出棉铃20.52个,每个棉铃质量为5.96g,籽指数据为10.75g,生长时间为110d,籽棉产量为300.02kg/667m2;

鲁杂216,株高有111.6cm,首个果枝节位为6.58cm,果枝数量为13.42个,单株结出棉铃19.71个,每个棉铃质量为6.51g,籽指数据为9.56g,生长时间为113d,籽棉产量为252.8kg/667m2。

4个棉花品种的株高均在106.5-113.2cm之间,植株高度排序为:鲁棉532(113.2cm)gt;鲁杂216(111.6cm)gt;聊棉21号(109.3cm)gt;鲁棉241(106.5cm)。

4个棉花种类的首个果枝节位对比情况:鲁棉532(7.3cm)gt;鲁棉241(6.82cm)gt;聊棉21号(6.6cm)gt;鲁杂216(6.58cm)。

各个棉花种类的果枝数量对比情况:聊棉21号(14.56个)gt;鲁杂216(13.42个)gt;鲁棉532(13.35个)gt;鲁棉241(12.46个)。

各个棉花品种的单株结出棉铃对比情况:聊棉21号(20.52个)gt;鲁棉532(19.85个)gt;鲁杂216(19.71个)gt;鲁棉241(18.88个)。

各个棉花品种的棉铃质量对比情况:鲁杂216(6.51g)gt;鲁棉532(6.48g)gt;鲁棉241(6.23g)gt;聊棉21号(5.86g)。

各个棉花品种的籽指数据对比情况:鲁棉241(11.58g)gt;鲁棉532(11.42g)gt;聊棉21号(10.75g)gt;鲁杂216(9.56g)。

各个棉花品种的生长时间对比情况:鲁棉532(121d)gt;鲁棉241(120d)gt;鲁杂216(113d)gt;聊棉21号(110d)。

各个棉花品种的籽棉产量对比情况:聊棉21号(300.02kg)gt;鲁杂216(252.8kg)gt;鲁棉532(243.5kg)gt;鲁棉241(233.5kg)

综合对比各类棉花品种来看:鲁棉532,具有植株高,首个果枝节位高,生长时间长等特点;鲁棉241,具有植株小,产量小,籽指数高的特点;聊棉21号,具有果枝数量多,产量大,生长时间短等特点;鲁杂216,具有首个果枝节位矮,籽指数小,生长时间短,产量适中,棉铃质量好等特点。综合对比来看,聊棉21号的品种较好,能够保障种植产量,且所需种植时间不长。

④对比各类棉花品种的纤维质量。利用马克隆参数,综合评价棉花纤维质量。该参数含有3个分级:A级质量最佳,分值在3.7-4.2以内;B级为标准质量,分值有2个区间,一是3.5-3.6,二是4.3-4.9;C级表示质量不好,分值区间一是≤3.4,二是≥5。测定各个棉花品种的纤维质量:鲁棉532为4.8分,鲁棉241为5.1分,聊棉21号为4.6分,鲁杂216为5分。依照分值确定纤维级别:鲁棉532、聊棉21号为B级,鲁棉241、鲁杂216为C级。综合对比来看,聊棉21号与鲁棉532均能保障棉花的纤维质量,所需生长时间更短、产量更大,作为优选品种,开展高效种植生产。

三、田间管理

1、种植

①栽培形式。改进棉花种植方案,选用地膜覆盖工艺,确定种植行距均为76cm。在盐碱地级别不高的区域,采取一熟春季轻简平作形式,融合盖膜栽培方法。在盐碱地较为严重的区域,选择凹型覆膜形式,开展各项种植活动,达到一播全苗的种植效果。短季棉适用于采取晚播无膜栽培形式,行距参数有:小参数为10cm、大参数为66cm。利用大小行距合理设计,有助于增加种植量。

②播种时间。春季开展棉花种植活动,时间定于4月20日后,最晚不超过5月10日。晚春种植时间定于5月10日至月末。

③种子用量。运行播种机械设施,开展棉花播种活动,精准控制种植量,确保种植效果。采取单粒穴播的方法,精确把握种植深度,适当增加种植穴量。在种植各个环节中,有效整合播种、覆膜、回填土等操作,单次完成种植任务。针对一熟春棉开展的播种活动,每亩种子用量至少为1.5kg,最多控制在2kg以内。于5月10日后播种的短季棉,相比春棉的播种量每亩可增加0.5kg。各处播种完成,需要时刻观察田间出苗情况。若出现幼苗破土,应进行放苗、定苗等各类处理,保持棉花处于较好的长势。

2、密植化控

①密植。制定田间栽培综合管理方案,以此优化生长条件。创建集中型小个体的组合种植圈,防止叶枝徒长。配合使用化学措施,达到棉花免整枝的田间管理效果。采取密植栽培形式,每亩地内的春棉植株量至少为4500株,最多为5500株。短季棉的密植方案至少为每亩5500株,最多为每亩6000株。如果棉花栽培区域的土壤肥沃性不强,需要适当增加植株数量,获取较高产量。

②春棉化控。参照气候、棉花生长等各类因素,选择调节安进行化控处理。春棉的第1次化控时间是植株长出3-4叶的时间点,每亩地添加调节安0.5g。第2次化控时间为盛蕾期,每亩地使用调节安的量增加至1-1.5g。第3次化控定于初花期,每亩地添加调节安的用量为2-2.5g。第4次化控在打顶+5天的时间点,调节安用在棉花植株叶面,用量为每亩5-6g,有效控制叶枝长势。在必要情况下,给予化学封顶处理。

③短季棉化控。参照该种棉花的生长情况,首次化控时间定于盛蕾期前后。第2次化控时间在打顶前,缩节安的添加量在每亩5-6g之间;第3次化控在打顶后,相比打顶前用量每亩增加2g。

3、施肥

①施加氮肥。每亩地内的氮肥用量为12kg。利用2/5-1/2的氮肥,混合磷、钾肥料,制成棉花田间的基肥。剩余1/2-3/5的氮肥,可用于棉花植株盛蕾阶段。可选择缓释肥混合使用,以此增强施肥效果。

②秸秆还田。在田间补充有机肥时,选择成本小、操作轻简的方法:秸秆还田。在棉花采收完成时,需要及时进行还田处理。此时秸秆含水量较高,具有粉碎操作的便利性,更容易降解在土层中。还田期间,应将棉秆长度控制在5cm以内,尽量切碎棉秆。在处理棉秆后,尿素混合量为150kg/hm2,以此缩短棉秆降解腐熟速度,更好地优化土层碳氮比。

4、灌水

①在添加肥料后,进行深翻处理,翻土深度至少为26cm。耕翻处理后,及时灌水,每公顷的灌水用量在1500-1800m3之间。

②在盐碱区域开展棉花种植活动,需进行压碱、造墒等处理,以此有效控制耕层含盐率,创建较好的棉花出苗条件。多数情况下,选在种植前15d,进行春灌处理,每公顷的春灌用量在900-1200m3以内。土质黏重特征明显的情况下,适用于棉田耕作的时间不长,春灌可能会降低整地效果。为此,改为冬灌,取消春灌。在春季时节,应进行顶凌耙地处理,以此保持田间棉花长势,有效控制含盐量。

四、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

①防治苗期立枯、猝倒的病害。在棉花种植中,苗期阶段出现立枯、猝倒的病害概率较高。形成病害的病菌有立枯丝核菌和瓜果腐霉菌。苗期棉花植株染病后,会出现幼苗基部腐烂、倒伏等情况,无法继续健康生长。应对此病害问题,需要进行种子包衣处理,利用各类杀菌剂,以此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在播种前期,使用精甲霜灵药剂与种子混合,混合量等于种子质量的0.5%。关注苗床通风效果,合理调节苗床湿度,防止出现高湿条件。

②防治棉花植株的中后期病害问题。在棉花植株生长至中后期阶段,主要的病害问题为枯黄萎病,该病会引起棉花叶片变色发黄、逐渐失去生命力、枯萎败落。盐碱区域的环境条件特殊,将会增大枯黄萎病的出现概率。应对此病害,需要选择抗病性较好的品种,配合倒茬措施,减少连作生产,防止病菌积累。进行小麦、玉米与棉花建立轮作方案。单个轮作周期为36-48个月。在出现枯黄萎病时,可选择恶霉灵、多菌灵各类药剂,兑水灌根除病。单个棉花植株的灌药量在200-300mL以内。

2、虫害防治

①棉蚜防治。借助瓢虫、草蛉等各类生物,开展天敌防控处理,以此有效减少棉蚜量。在盐碱地四周栽植蜜源植物,可选择油菜花,以此增加田间的瓢虫数量。配合粘黄板,有效控制棉蚜危害。每亩地需要设立30个粘黄板,设立在离地50cm的位置。虫害严重时,利用低毒杀虫剂,高效除虫。

②棉铃虫防治。采取整枝打杈形式,高效去除棉花植株表面的病弱老枝,打破棉铃虫的生存条件。选择赤眼蜂,每亩地内放出1-2万头,能够有效灭杀棉铃虫卵。在虫害问题严重时,可选择多种药剂轮换使用,防止形成抗药性。

五、收获

1、揭膜收获

种植添加的地膜厚度至少为0.01mm。在棉花植株长至盛蕾阶段,运行机械设备,单次高效推进中耕、除草等各项处理。棉花采收完成,进行拔柴、耕翻等活动,及时查看棉花田地内的地膜余片,确保棉花后续长势,降低地膜形成田间污染的可能性。

2、集中收获

脱叶催熟时间一般在9月20日后,最晚在10月10日,此时段天气温度平稳,温度均能高于20℃,棉花田地的吐絮率不少于50%。使用吊杆喷药设备,联合无人机的形式,在田间喷洒脱叶催熟剂。运行无人机喷洒药剂时,采取前后两侧喷药的形式。在田间脱叶率高于95%且吐絮率不低于90%时,可采取人工与机械联合的形式,进行采收活动。

综上所述,在开展棉花种植的过程中,考虑到该地区的盐碱特性,我们需从种子选择、水肥管理等多个方面细致梳理栽种技术的关键点,以确保棉花种植的成效。通过棉秆还田的方式,建立了一种绿色施肥的理念,有效补充了棉田所需的营养。同时,合理运用农业机械设备,展现了播种和采收过程的简便性,从而高效推进了棉花田间生产活动。经过实践试种和分析,该地区最终确定聊棉21号为首选品种,其棉花纤维质量被评为B级,产量最高可达300.02kg/667m2,生产周期最短为110天。

(作者单位:256655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标签:  棉花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