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科学化精细化分析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499)

杨树作为山东菏泽地区普遍种植的速生树种,在林业生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在生态修复、环境改善以及木材供应等多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社会对木材需求的增长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对杨树栽培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研究变得尤为关键。然而,随着杨树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张和种植年限的增长,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限制杨树生产效益和生态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病虫害不仅阻碍了杨树的正常生长、降低了木材品质,还可能引起大范围的林木死亡,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

一、杨树的栽培技术

1、科学选地

杨树作为一种适应性较强的树种,在很多栽培环境下,均能够较好的生长。尽管菏泽的气候条件适宜杨树生长,但若是想要保障栽培的质量,栽培地的选择不能过于随意,以免影响杨树的成活率,或是引发严重的病虫害问题。杨树对于水分的需求较高,尤其是在幼苗期。所以,在选择栽培地时,还应优先考虑地下水位适宜、排水良好的地块。避免选择常年积水或排水不畅的区域,以防止根系因水涝而腐烂;杨树喜光,充足的光照是杨树健康生长的基础。应选择日照时间较长、光照充足的地块。避免选择阴暗、遮蔽严重的区域,以确保杨树能够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杨树适宜生长在沙壤土中,这是由于沙壤土有着良好的透气性以及排水性,有助于根系的呼吸和生长。此外,沙壤土的养分含量适中,能够满足杨树生长的基本需求。避免选择粘土或重盐碱地,这些土壤类型不仅透气性差,还会影响杨树的生长和健康。并且杨树根系相对较为发达,呼吸能力强。所以,种植地的土壤还需保证良好的通透性,以便根系能够自由呼吸,并吸收养分和水分。

2、科学整地

选好种植地后,要提前进行科学整地。整地可结合种植实际,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具体可选择以下几种:

(1)全垦整地

该整地方式即对整个地块进行全面翻耕,深度一般控制在 35-50cm,整地后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的密实度,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使养分和水分更容易到达根部,促进杨树的生长。

(2)带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指对地块进行带状翻耕,宽度一般为1-2m,深度与全垦整地相同。该整地方式适合在地块较大的情况下使用,可以在保证土壤通透性的同时,减少整地的劳动强度。

(3)块状整地

块状整地也称为挖塘,是指在种植点周围挖出一定深度的坑塘,深度同样控制在 35-50cm,即可以显着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通透性,适合在土壤条件较差的地块使用。

3、合理选择苗木

科学挑选苗木是确保杨树栽培成功的关键步骤。在选择苗木时,首要的是遵循适地适树原则,考虑苗木的适应性,挑选那些在当地表现出色的品种,以确保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例如,在菏泽地区,可以挑选那些生长迅速、病虫害较少的杨树品种,如95、895、35等,这些品种在当地展现出了良好的生长性能,种植效益相对有保障。因此,在挑选苗木时,应优先考虑那些生长速度快、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广泛的品种。此外,在选择苗木时,苗木的规格也应引起重视。比如,选择高度在4.5m以上、胸径超过3.5cm的黑杨苗木,可以有效缩短苗木的生长周期,增强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应优先选择树干粗壮、木质坚实的苗木,这样的苗木具有更强的抗风能力和抵御机械损伤的能力。根系发达、根须完整,有助于苗木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确保苗木健康生长。还应选择顶芽饱满、生长健壮的苗木,以保证苗木在移栽后能迅速恢复生长。最后,选择无病虫害的苗木是确保栽培成功的基础。挑选无病虫害迹象的苗木,可以减少后期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提高栽培效率。

4、栽植的时间

杨树的栽培时间要选择得当,一般春季是杨树栽培的常见时期,最佳的种植时间为3月中下旬。这一时期,外界的气温以及地温相对较高,适合杨树生根发芽。可以在苗木的芽开始萌动但还未展叶时进行栽植,即能够充分的利用春季的气候条件促进苗木的生长。另外,在春季栽植时,由于光照较强,水分蒸发较快,苗木容易失去水分。因此,在栽植过程中应注重及时供给水分,确保苗木根部保持湿润,防止因缺水而导致苗木枯萎或死亡。可以及时通过灌溉、覆盖地膜等方式,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若是选择秋末冬初栽植,则可以选择11月中旬-12月上旬展开。这一时期,地温仍然能够满足苗木的生长需要,适宜进行栽植。具体可以在叶片脱落2/3时开始栽植,并在土壤封冻之前结束栽植工作。

5、合理控制栽培密度

合理控制杨树的栽培密度,是实现高效栽培和最大化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栽培密度的科学控制,还应综合考虑杨树的品种特性、栽培环境、栽培目的以及土壤条件等多方面因素,以最大程度提高栽培的科学性。若是生长速度快、树冠较大的品种,其往往有着较强的生长能力和较大的树冠,因此在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块,可以选择较小的栽培密度。例如,在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可以选择2m×3m、3m×3m或3m×4m的栽培密度,以便树冠能够充分展开,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树冠大、树干通直的品种在土壤条件较差的地块中表现较好,适合较大的栽培密度。若是在土壤贫瘠、排水不良的地块,可以选择5m×6m、6m×6m或5m×8m的栽培密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壤资源,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可以选择生长速度较快、树冠较大的品种,并采用较小的栽培密度,以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和生长空间,促进杨树的健康生长;反之,在土壤贫瘠、排水不良的地块,可以选择树冠大、树干通直的品种,并采用较大的栽培密度,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确保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6、栽培要点

科学的栽培方法对于提高杨树的成活率和生长效率至关重要,杨树栽培时,具体可遵循以下步骤展开相关工作:准备好树苗后,要挖孔穴,之后不要立即进行栽培,可在孔穴底部进行基础肥处理,以提供足够的养分支持杨树的生长。同时还应在孔穴底部添加适量的农家肥或土杂肥,这些有机肥料能够为杨树提供丰富的养分,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施入肥料后,可在肥料的上方再覆盖一层土,以防止直接与肥料接触的苗木根系受到灼伤,同时更好地满足杨树生长对肥力的需求,提升苗木的成活率。在栽培过程中,应确保苗木扶正,使其根系能够均匀分布,后期苗木可以更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促进健康生长。同时还应在苗木周边覆盖上一层土,当土壤覆盖的深度达到孔穴的1/3时,轻轻地将苗木向上提一下,以确保苗木根系能够自然生长,避免根系卷曲或扭曲。接着继续回填土壤,并在覆盖的同时将土壤压实。压实土壤可以确保苗木稳固,防止因风吹或机械损伤而导致苗木倾斜或倒伏。在完成栽植之后,应立即进行浇水,为苗木提供充足的水分,帮助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促进苗木的快速生根。同时,充足的水分有助于苗木抵御干旱,提高成活率。

7、施肥与灌溉

恰当的施肥和灌溉管理对于确保杨树的健康成长和产量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树木在生长后期需要丰富的营养和水分,因此及时补充这些要素是必要的。造林前,应彻底进行土壤肥力的优化。建议施用不少于22,500kg/hm2的土杂肥,并加入约750kg的过磷酸钙。土杂肥富含有机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过磷酸钙则能补充土壤中的磷元素,促进根系的生长与发育。施肥时,应将土杂肥和过磷酸钙均匀混合后施于造林地的土壤表层,并进行深翻,确保与土壤充分融合。杨树在种植后的3-4个月内进入快速生长期,此时应进行2次氮素化肥的追肥。氮素化肥是促进杨树快速生长的关键营养素,能显着提升木材产量。追肥时,可在杨树根系周围挖沟或穴施,均匀施入氮素化肥后覆土。每次追肥的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杨树生长状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施肥适量,避免过量。灌溉工作应根据实际气候条件来安排。在4-6月干旱季节,应适时灌溉,确保杨树有足够的水分以支持生长。干旱季节气温高,土壤水分蒸发快,及时灌溉有助于满足杨树的水分需求,防止生长受阻。秋季若遇严重干旱,也应进行灌溉,以助杨树在冬季来临前储存足够的水分和养分,增强其抵御冻害的能力。在降水量适中的年份,每年至少应进行2次灌溉。春季的首次灌溉旨在促进杨树迅速恢复生长;夏季的灌溉则满足杨树在高温季节的水分需求。此外,若遇到长期阴雨天气,应及时排水,以防洪涝影响根系呼吸或引发病虫害。

8、后期管控

杨树在生长后期需要进行适当的修剪工作,以促进其快速生长,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并提升木材的产量与品质。在杨树的生长过程中,保持树冠的完整性至关重要。树冠不仅负责光合作用,为树木提供必要的能量,还协助调节水分平衡,增强树木的抗逆性。树木的修剪工作通常在树木生长的1-3年进行,目的是及时移除受病害影响的枝条和叶片,以防止病害蔓延。在这一阶段,修剪应以轻度为主,主要任务是去除病弱枝和过于密集的枝条,确保树冠的通风和透光性。当树干直径达到12-14cm时,可以进行第2次修剪。这次修剪的重点是调整树冠的形态,去除多余的侧枝,以促进主干的生长。树冠的高度应保持在3-4m,以确保树冠能够充分展开,从而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对于大型枝干的修剪,建议在秋冬季节进行,因为此时树木处于休眠状态,修剪后的伤口不易感染,有利于树木的恢复。在进行修剪时,应使用锋利的工具以减少对树木的损伤。当杨树生长至9-10m的高度时,应停止修剪。此时,树木已形成较为稳定的树形,继续修剪可能会对木材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二、杨树病虫害防治措施

1、病害防治

(1)杨树灰斑病

杨树灰斑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杨树病害,对杨树的叶片和幼茎危害极大。病害的发生部位不同,所表现的症状具有差异性。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传播,所以应加强防控。苗木栽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容易导致杨树灰斑病的发生。

防治工作进行时,还应及时清除杨树上的枯枝败叶,并集中处理,焚烧或深埋,既能够减少病原菌的来源,又可以防止病害的扩散。并且在杨树苗栽植过程中,应合理设置行距与株距,确保苗木之间的通风透光,减少病害的发生。育苗地还应采用轮作方式,避免在同一块土地连续种植杨树,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在病害高发期,可以采用药剂喷洒的方式进行防治。常用的药剂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根据病情及时喷洒,降低病害对杨树生长的影响。

(2)杨树溃疡病

杨树溃疡病是一种常见的高发病害。该疫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是该病的高发期,病害首先表现为水泡和褐色病斑;夏季则表现为黄褐色黏液和腥臭味。同时杨树溃疡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高温高湿、土壤贫瘠、树木生长势弱等因素,可能导致病害的发生几率增加。

防治时,应注意在造林过程中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选择优质树种进行种植。选择抗病性强的树种可以有效降低杨树溃疡病的发生。尽量避免树苗的长途运输,以减少运输过程中对树苗的伤害,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后期还应加强杨树的抚育管控,包括合理的施肥、灌溉和修剪,可以提高树木的生长势,增强其抗病能力。如果发生杨树溃疡病,可以利用500倍液波尔多液和400倍液石硫合剂进行喷施防治,上述药剂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能够有效控制病害的进一步发展。

2、虫害防治

(1)杨树舟蛾类害虫

杨树舟蛾类害虫在23℃-32℃之间的温度下最适宜其生长,这个温度范围内,害虫的生长和繁殖速度极快,因此在这一时期需要特别注意防治。高湿度(75%-95%)有利于杨树舟蛾类害虫的滋生与蔓延。高湿度条件下,害虫的卵和幼虫的存活率较高,因此更容易造成大面积的危害。另外温度的变化对杨树舟蛾类害虫的越冬成活率有重要影响。高温条件下,如夏季,能够有效抑制害虫的生长,降低其越冬成活率。因此,夏季是防治此类害虫的关键时期。

在防治时,可利用生物防治措施:①利用天敌昆虫,如寄生蜂、瓢虫等,进行生物防治。这些天敌昆虫能有效控制杨树舟蛾类害虫的数量,减少其对杨树的危害,并减少药物的使用量;②害虫大量发生时,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常用的药物有敌百虫、辛硫磷等,喷洒时应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以提高防治效果;③可以展开物理防治:通过设置诱捕器、粘虫板等物理手段,诱捕和捕捉杨树舟蛾类害虫,减少其数量。

(2)食叶类害虫

防治时,可在入冬前,及时清除杨树上的枯枝败叶,并集中处理,焚烧或深埋,以减少越冬害虫的滋生环境,降低来年害虫的发生几率。在杨树生长过程中,定期观察杨树的生长情况,特别是叶片的生长状况。一旦发现食叶害虫,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害虫的进一步扩散。在食叶害虫大量发生时,可以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草履蚧可喷施氧化乐果进行防治。三氯杀螨醇是一种高效的杀螨剂,能够有效控制红蜘蛛等害虫的数量,减少其对杨树叶片的危害。使用敌百虫和敌敌畏溶液进行喷施防治可降低叶蝉等虫害的影响。

(3)蛀干类害虫

蛀干类害虫是杨树生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类害虫,特别是在幼林期阶段,蛀干类害虫的危害更为严重。在蛀干类害虫大量发生时,可以根据害虫的种类,科学地使用相关药剂进行防治。例如,在防治天牛幼虫时可使用辛硫磷等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天牛幼虫的数量,减少其对杨树树干的危害。并在杨树生长季节,特别是春夏两季,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定期观察杨树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和防治食叶害虫。

综上所述,杨树作为一种重要树种,其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提高林业生产效益、保障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栽培管控工作进行时,通过做好科学的育苗、造林和抚育管控以及病虫害防控等工作,即可以显着提高杨树的生长速度和木材质量,从而满足社会对木材需求的同时,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新时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林业管控水平提升,杨树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广大种植人员应加强种植栽培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推动杨树产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274300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国有林场)

标签:  杨树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