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规模养牛场导致犊牛腹泻的病因及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455)

犊牛腹泻是中小规模养牛场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在1月龄以下的犊牛中发病率较高。究其发病原因主要集中于病原微生物感染、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三方面。腹泻不仅会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还可能致使病原在牛群中传播,如果救护不及时,还将带来高死亡率,使养牛场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养牛人员应高度重视犊牛腹泻,一旦发现病牛,应立即隔离,防止疾病传播,通过强化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控等工作,力求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2023年,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的中小型养殖企业在犊牛养殖过程中,频繁遭遇犊牛腹泻的问题,给养殖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以此为背景,经深入调研剖析,对犊牛腹泻的多种病因,包括病原微生物感染、饲养管理、环境条件等进行探讨,旨在为同类养殖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有助于降低犊牛腹泻的发生率,保障犊牛健康生长。

一、病因分析

1、病原微生物感染

①对发病犊牛的粪便样本进行检测,发现大肠杆菌的感染率较高。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受环境条件影响容易侵入肠道并大量繁殖,产生的肠毒素刺激肠道黏膜,破坏了犊牛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肠道炎症和腹泻。②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的检出率也不容小觑。这些病毒主要侵害犊牛的小肠上皮细胞,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导致肠道内渗透压改变,从而引起腹泻。③在粪便检查中,技术人员还发现部分犊牛感染了球虫,球虫在肠道内寄生并破坏肠道正常结构,干扰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引发炎症,造成腹泻。

2、饲养管理因素

经过实地走访和深入调查,我们发现养牛企业在饲养管理方面普遍面临几个关键问题:①初乳管理不当:部分养殖户未能确保犊牛在出生后1小时内摄入足量的优质初乳,这导致犊牛无法获得足够的母源抗体,免疫力因而受到影响。②常乳质量波动:一些养牛企业在常乳的储存和饲喂环节存在问题,例如,储存时间过长或温度控制不当,这些因素导致常乳变质,进而影响犊牛的消化系统。③饲料营养不均衡:在一些养牛企业中,饲料的纤维素含量过高,或者蛋白质、能量等关键营养成分比例失衡,同时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这些都可能导致犊牛肠道发育不全,消化功能减弱。④饲喂方式不合理:许多养殖户存在过度饲喂或饲喂量不足、突然更换饲料种类等问题,这些不当做法扰乱了犊牛的正常消化节律。⑤如果犊牛饮用了受污染或变质的牛奶、代乳粉,或者奶温不适宜、喂奶时间不规律、喂奶量过多或过少,以及未严格消毒脐带、初乳饲喂不及时或质量不佳、饲喂未消毒的牛奶、代乳粉调配不合理、饲喂器具不洁等,都可能引起消化问题,导致腹泻。

3、环境因素

在遭遇犊牛腹泻问题的养牛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对牛舍环境的忽视。问题的核心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关键方面:①圈舍卫生状况不佳:例如,粪便清理不及时,导致圈舍潮湿、泥泞,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理想的环境。②通风条件差:随着北方冬季的到来,一些养牛企业为了保暖,为牛群搭建了暖棚,却忽视了通风的重要性。这导致圈舍内空气污浊,有害气体浓度升高,刺激了犊牛的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从而削弱了它们的免疫力。③环境温度不适宜:东北地区在11月份,正值秋季向冬季过渡,如果牛舍的保温措施不足,犊牛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从而引发应激性腹泻。

二、犊牛发生腹泻后的危害

1、腹泻会导致犊牛脱水和电解质失衡

健康的犊牛粪便中包含大量水分、钠、钾、氯等电解质成分。然而,随着腹泻次数的增加和持续时间的延长,犊牛体内的水分储备会迅速耗竭,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的丧失。例如,在严重腹泻的情况下,犊牛可能在短时间内丧失体内10%-20%的水分,这会表现为皮肤弹性降低、眼窝凹陷等明显的脱水迹象。此外,电解质失衡会干扰其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生理功能,钠、钾离子的不平衡可能会引起犊牛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严重问题。

2、腹泻会导致犊牛的酸碱平衡失调

在正常情况下,肠道会分泌含有碳酸氢根离子的碱性液体以助消化,但腹泻会导致这些液体的过度流失,使得体内酸性物质相对增加,从而引发代谢性酸中毒。此外,腹泻还会干扰犊牛体内酶的活性,抑制其新陈代谢。犊牛可能会出现呼吸加深加快的代偿性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精神萎靡、昏迷乃至死亡。

3、腹泻会导致犊牛肠道受损及功能紊乱

肠道黏膜是营养物质吸收的关键区域,一旦受损,其完整性遭到破坏,微绒毛可能萎缩或脱落。持续的腹泻会对犊牛肠道黏膜造成严重损害。以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为例,病毒会破坏肠道黏膜的上皮细胞,减少肠道的吸收面积。这将显着降低犊牛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等,从而导致营养不良。此外,肠道屏障功能的损害使得细菌和毒素更易侵入体内,增加了全身性感染的风险。

4、腹泻会对犊牛的生长发育造成阻碍

由于腹泻导致营养物质吸收不足,犊牛的体重增长可能会变得缓慢甚至停滞,正常的生长发育进程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与健康的犊牛相比,腹泻的犊牛在骨骼发育和肌肉生长方面明显落后。从长远来看,腹泻还可能影响犊牛的生殖系统发育,对其成年后的繁殖性能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

三、犊牛发生腹泻的主要症状

1、粪便变化

当犊牛出现腹泻时,其粪便的形态会发生显着变化。通常情况下,健康的犊牛粪便呈黄褐色、成型且质地较软。然而,一旦腹泻发生,粪便将变得稀薄,从软便逐渐演变为水样便。例如,感染了大肠杆菌的犊牛,其粪便往往呈现粥状或水样,严重时几乎如流水般倾泻。腹泻时,粪便的颜色亦会随之改变。若呈现黄绿色,这往往表明肠道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胆汁代谢异常,胆汁未能被正常吸收而随粪便排出;若呈现灰白色,则通常是因为肠道内脂肪消化吸收出现了障碍,如胰液分泌不足等问题。犊牛腹泻后的粪便气味通常会变得更加浓烈和刺鼻,这是因为肠道内的微生物平衡被扰乱,未完全消化的物质在肠道内异常发酵,产生比平时更多的有气味的代谢产物。

2、胃肠道症状

犊牛在出现腹泻后,通常会表现出食欲减退、采食量降低,对母乳或代乳粉的兴趣显着减少。这归因于腹泻引起的胃肠功能失调,胃肠蠕动的异常,导致犊牛感到饱腹或不适,从而影响其进食的欲望。一些犊牛在腹泻的同时,还会出现呕吐现象,这可能是由于肠道逆蠕动的增加,或是胃部受到刺激后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例如,当犊牛摄入了变质的食物或受到病毒感染时,胃部和食管的肌肉会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腹泻有时还会引起肠道痉挛,炎症刺激肠道神经,将疼痛信号传递至大脑,可见犊牛表现出不安、踢腹、频繁起卧等行为,这说明犊牛正在遭受腹痛。

3、全身症状

由于大量水分随着粪便排出体外,犊牛可能会遭受脱水的困扰。在轻度脱水的情况下,可以观察到犊牛的口腔黏膜略显干燥,眼窝有轻微的凹陷;当中度脱水发生时,皮肤的弹性会降低,如果用手捏起犊牛的颈部或背部皮肤,皮肤恢复原状的时间会变长,眼窝的凹陷也会变得更为明显;在重度脱水的情况下,犊牛会表现出极度的精神萎靡,甚至可能陷入昏迷,身体严重消瘦,皮肤紧贴骨骼,四肢冰冷。腹泻中的犊牛通常会伴随体温升高,这是因为感染后机体启动了免疫反应。一般情况下,体温会上升至39.5℃-40.5℃左右。然而,在某些病毒感染的初期阶段或犊牛体质较弱的情况下,体温可能会下降,低于38℃,这暗示着犊牛的身体状况可能处于危险之中。通常,健康的犊牛是活泼好动的,但腹泻后它们会变得精神沉郁,反应迟钝,不愿活动,经常卧地,嗜睡,并且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度显着降低。这是由于身体不适和营养物质流失导致的虚弱。在疾病的后期阶段,犊牛可能会因为肛门松弛而出现排便失禁。

四、犊牛发生腹泻后的防控对策

1、病牛立即隔离

一旦发现犊牛出现腹泻症状,应立即将其转移到单独的隔离区域。这能有效防止病牛与舍内其他健康牛接触,避免病原体的传播扩散。目前,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养牛场中,都设有专门的隔离舍。病牛在隔离期间,舍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与卫生条件,并安排专人负责照料病牛。需要注意的是,照料人员在接触病牛后必须彻底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2、查找发病原因

通过分析过往案例,我们了解到犊牛腹泻的成因复杂多样,因此在诊断时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①应检查初乳和常乳的状况,包括确保犊牛在出生后1小时内获得足量的初乳,以及评估常乳的储存时间、温度和质量。②对饲料进行细致分析,确保其营养成分均衡,满足犊牛生长所需,包括纤维素、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并检查饲料是否有变质现象。③深入了解饲喂方法,是否存在过度饲喂、不足饲喂或突然更换饲料种类等问题。还需检查犊牛饮用的奶或代乳粉是否受到污染或变质,以及奶温、喂奶时间、喂奶量是否适宜。④要关注脐带消毒、初乳质量、牛奶消毒、代乳粉调配以及饲喂器具的卫生状况等细节,通过这些综合信息来判断病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及时救护

针对腹泻的犊牛,救护措施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对于轻度腹泻,首先应减少饲料摄入量,提供适量的清洁饮水,并补充电解质溶液以预防脱水,如通过口服补液盐。在腹泻严重,伴有发热、精神不振等症状的情况下,必须根据腹泻的类型,在兽医的指导下及时进行药物治疗。若腹泻由大肠杆菌引起,犊牛会排出黄色、白色或绿色的水样粪便,病情发展迅速,数小时内就可能出现脱水。此时,应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感染,并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产生耐药性。同时,使用益生菌可以帮助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恢复犊牛的肠道正常功能。若腹泻由轮状病毒等病毒引起,犊牛的粪便呈黄绿色,伴随肠黏膜损伤、脱水和体温下降等症状。尽管目前针对病毒性腹泻的特效药物不多,但及时使用免疫调节剂或干扰素可以增强犊牛的免疫力。配合使用收敛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并补充有益菌群,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减轻腹泻症状,帮助犊牛抵御病毒感染。对于由球虫、隐孢子虫等寄生虫引起的腹泻,犊牛会排出带血的粪便,并伴有逐渐消瘦、贫血等症状。球虫感染可采用磺胺二甲氧嘧啶或氨丙啉治疗,而隐孢子虫感染则可选用硝唑尼特或常山酮。治疗后,应定期复查,确保寄生虫感染得到彻底有效控制,消除潜在风险。

4、控制病情扩散

制定周密的病情扩散防控方案。例如,在牛舍内设立隔离区、观察区和健康区,对这些区域的牛只实施严格管理,限制人员和设备的无序流动。对病牛接触过的牛舍、饲喂器具、运动场等进行彻底消毒,推荐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如过氧乙酸等,并定期对整个养殖场进行消毒,以避免病原微生物的残留。同时,鼓励养牛企业建立疫病报告机制,确保饲养人员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情况能够立即上报,以便迅速采取措施控制病情的传播。

5、优化饲养管理

重视初乳的饲喂,从初乳管理开始,确保新生犊牛在出生后的1小时内摄入2-4L高品质的初乳,并在接下来的6小时内再补充2L。通过采集初乳样本检测抗体含量,可以确保其质量。对于常乳的储存,必须严格控制温度通常4℃-6℃和时间不超过48小时,在饲喂前进行检查,以确保常乳的品质。科学地配制饲料,根据犊牛的不同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合理地搭配纤维素、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建议咨询专业畜牧师,以制定出科学的饲料配方。规范饲喂方式,遵循定时、定量、定温的原则,并根据犊牛的生长情况逐步增加饲喂量。同时,应避免饲料的突然更换,如果必须更换,应采取逐渐过渡的方式。

6、改善养殖环境

确保牛舍的清洁与干燥至关重要,粪便和污水应每日至少清理2-3次,并定期更换垫料。使用生石灰等消毒剂对圈舍进行定期消毒。安装并使用通风设备,合理进行通风换气,以降低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浓度,确保圈舍内空气清新。在寒冷季节,应增设保暖设施,将牛舍温度维持在15℃-20℃之间。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暖措施,而夏季则需做好防暑降温工作。提供充足且干净的饮水,并确保有适宜的运动场地。运动场地也应定期清理和消毒,以保证犊牛的生活环境舒适、卫生,减少应激因素,从而增强犊牛的抵抗力。

7、加强病原监控提前做好预防

在养殖场内构建疾病监控体系,定期对犊牛执行健康检查,涵盖体重测量、体温监测、粪便检查等项目,以便及时识别潜在的健康隐患。新引进的犊牛需经过隔离观察,确认无健康问题后方可与其它牛只共同饲养。同时,对养殖环境和犊牛粪便进行采样检测,以实时掌握病原微生物的流行趋势。合理施用抗菌药物,依据药敏试验结果,精确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止滥用导致耐药性的发展。根据养殖场所在地区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季节性变化,预先制定预防措施,例如,在易感季节到来前进行疫苗接种以预防传染病,以及添加预防性药物如中草药制剂,调节犊牛机体功能,提升免疫力。

综上所述 ,犊牛腹泻是养牛场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成因复杂且多样,涵盖了病原微生物感染、饲养管理不善、饲料品质不佳等因素。针对这些成因,养牛场应实施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包括加强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确保饲料和饮水的卫生安全,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及时隔离病牛,并执行科学的免疫程序。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犊牛腹泻的发生,从而保障养牛场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122313 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南公营子动物卫生监督所)

标签:  犊牛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