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的诊断及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的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209)

生猪养殖是基层畜禽养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殖规模较大,但是养殖过程中受到养殖户自身养殖技术落后、管控粗放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猪群已发多种疫病。其中猪链球菌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传染性较强,传播速度也比较快,一旦发病就会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还需要养殖人员能够做好该病的诊断工作并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便可以降低该病的不良影响。基于此,本文就猪链球菌病的诊断及其治疗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为猪群的健康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一、猪链球菌病概述

1、猪链球菌病原

猪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其形态特征为没有鞭毛,呈链状排列,且不具备芽孢结构,但具有荚膜,荚膜的存在不仅增强了细菌的抗吞噬能力,还可以保护细菌免受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猪链球菌的血清型较多,存在多种不同的表面抗原,这些抗原的差异使得细菌能够逃避宿主的免疫识别,增加了感染的复杂性和治疗的难度。其中,血清型2在感染过程中具有更强的致病性和传播能力,是国内最常见且毒力最强的血清型。

2、猪链球菌流行特点

①传染源。病猪和带菌猪是猪链球菌病的主要传染源,这些猪在感染后会通过粪便、尿液和鼻涕等体液排出大量病原体。特别是在养殖场中,感染的猪常常与其他动物密切接触,极易导致病原体的传播。另外,羊、马、鹿、鸟和鸡等也可以作为传染源,尤其是在共同的生态环境或养殖场中,它们会携带病源且并不表现出明显症状。②传播途径。猪链球菌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病猪之间的直接接触、通过飞沫传播以及接触被病菌污染的设备和环境。在养殖场的密集饲养条件下,猪之间的直接接触频繁,传播风险显着提高。特别是母猪,如果携带病菌,病原体在哺乳过程中容易传播给新生仔猪,导致这些仔猪出现感染。污染的饲料、水源以及养殖设备等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当健康猪接触这些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时,容易被感染。值得注意的是,猪链球菌的带菌率通常在20%—40%之间,这意味着相当一部分猪可能在未表现出症状的情况下仍然携带病菌,并为后续的感染和传播提供了机会。③发病特点。猪链球菌病通常以群体暴发的形式出现在养殖场,特别是在饲养密集的环境中,猪间的高度接触使得传播更加频繁。随着猪链球菌病的传播,疫病会迅速扩散,导致养殖场出现大量病例,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在疫病高发的地区,特别是那些季节变化较大的地方,病例数往往会有显着增加。

二、猪链球菌病的诊断方法

1、猪链球菌病临床诊断措施

①败血型。败血型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明显的急性和慢性阶段,每一阶段的特征都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首先,在最急性型中,病程进展迅速,甚至会突然发病,在没有明显临床表现的情况下突然死亡,而大多数病猪在染病初期会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猪对食物的兴趣降低,进食量明显减少,病猪的活动量也会显着下降,常常表现出精神萎靡的状态,这是由于病菌的侵袭和代谢的变化导致猪体整体能量水平下降,在观察病猪的眼睛和鼻腔等部位时,可以发现泡沫状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的颜色通常偏红,这是由于炎症反应导致血液成分的渗出;其次,在慢性型病猪中,症状较为持久且复杂,病猪常常表现为精神不振,体温迅速升高至43℃,并伴随呼吸急促的症状,干咳不止,鼻腔内有脓性或浆液样分泌物,且病猪的身体部位,如颈部、腹部以下、后背和四肢等出现浅紫红色,这些区域的皮肤可能会显示出出血性斑点,还有些病猪会出现无法活动的情况,最终导致病猪在3天内死亡。②淋巴结脓肿型。淋巴结脓肿型猪链球菌病在断奶初期的育肥仔猪中较为常见,这种类型的临床症状主要集中在病猪的淋巴结肿大和溃疡上。病猪首先会出现口鼻溃烂的情况,这会导致进食困难,严重影响猪的营养摄取和生活质量,溃烂的口鼻部分不仅给病猪带来疼痛和不适,还增加了感染的风险;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猪的颈部、咽部和下颌的不同部位淋巴结会发生明显的肿大和溃疡现象,淋巴结的免疫反应可能会失控,导致进一步的炎症和组织损伤;淋巴结脓肿型的病程通常为20—40天,在这段时间内,病猪可能会经历反复的炎症,病情可能会反复发作,延长病程并增加治疗的难度。③脑膜炎型。脑膜炎型猪链球菌病常表现在1—3月龄断奶仔猪群体中,其临床症状表现具有明显的神经性和迅速致死的特征。在这一年龄段的仔猪中,猪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在病程初期,病猪会出现体温升高,伴随体温升高的是食欲减退或完全拒绝饮食;病猪还可能出现排便不畅;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病猪会表现出明显的神经性症状,典型的神经性症状包括磨牙和原地转圈,这些行为异常直接反映了病猪脑部的炎症和损伤,这些神经性症状影响猪的觅食及饮水;最终病猪会出现呼吸受阻的情况,导致呼吸困难或呼吸不规则,病猪往往在几小时内就会因病情迅速恶化而死亡。④关节炎型。关节炎型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主要集中在病猪的关节和运动功能上,患病后会引起关节的严重炎症反应,导致关节肿大、疼痛和活动受限。观察病猪时,可以发现其躯干、特别是关节部位出现明显的肿胀,触摸这些肿胀的部位时,病猪会表现出强烈的疼痛反应;关节炎型的疫病持续时间通常较长,最长能够达到3周,这一慢性病程使得病猪长时间承受疼痛和不适,影响了日常的运动和活动能力,在这段时间内,病猪可能会经历反复的炎症和关节疼痛,导致体重减轻和营养不良,如果病症较轻,某些病猪可能存在自愈的可能,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某些情况下能够逐步控制感染,清除病原体,最终使得关节炎症消退,恢复正常功能;严重的关节炎型猪链球菌病可能导致病猪的机体功能逐渐衰退,最终因为多个器官的衰竭而死亡。

2、猪链球菌病理诊断方法

①败血型。表现为败血性的病猪解剖后发现其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心脏、肾脏、脾脏中。心包腔内积存有大量的宫腔积液,这些液体呈淡黄色,且在中心的内膜上常伴有出血性变化,表明感染情况相当严重;肾脏会出现出血现象;脾脏肿胀,即肿大及出血,会明显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病猪的表皮和黏膜上也会有充血和出血的现象,反映出全身性炎症反应。②淋巴结肿胀型。表现为淋巴结肿胀型的病猪解剖后发现其病变部位主要集中淋巴的位置,病猪的头颈、咽部以及上下颌区域的淋巴结均存在化脓,部分可能形成脓肿,这直接导致病猪的肌肉组织严重坏死,并且皮下组织也可能出现脓肿和脓液渗出。③脑膜炎型。脑膜炎型病猪在剖检中,主要病变集中于脑部。可以观察到病猪的脑脊髓液量增多,脑部表现为充血和严重出血;脑膜表面也分布有不同大小的出血点;脑膜存在化脓性症状,并且这种化脓性炎症通常会蔓延至脑室周围的组织。④关节炎型。关节炎型感染的猪链球菌病主要表现为关节部位的肿胀和充血。在检查蹄部时,可以清晰地看到关节充血和肿胀的情况,滑液的分泌物通常较为浑浊,显示出合并有脓性物质,这些脓性物质一般呈黄色,且在关节腔内部的渗出物质也较为明显;如果病猪的情况特别严重,关节软骨将可能出现坏死现象,周边的坏死组织则伴随多发性化脓灶。

3、猪链球菌实验室诊断策略

①涂片镜检。涂片镜检具有快速、简便且经济的特点,适用于疾病的初步筛查和现场快速诊断。选择新鲜的脏器组织样本,如肝脏、脾脏或关节液等,提取过程中需注意无菌操作,以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提取的病料需进行革兰氏染色,染色后的病料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染色特性及分布情况,如果观察到革兰氏阳性、成链状排列的球菌则可以初步判断为链球菌感染。②生化试验。使用含血琼脂或脑心浸液琼脂等营养丰富的培养基,将病死猪的脏器组织取样后,直接涂片于培养基表面,确保样本均匀分布;将培养基置于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其间需密切监控培养基中菌落的生长情况;通过生化反应观察菌株对木糖、果糖等特定糖类的利用情况,猪链球菌能够发酵木糖,而在果糖上表现为利用不良。③动物接种试验。从病死猪的病变组织中取出样本,如肝脏、脾脏等,进行精细的研磨处理,研磨过程中需使用离心机进行离心,以实现病原体与组织碎片的分离,取上清液作为接种材料;选择健康的小白鼠进行接种,这是因为小白鼠对许多细菌性病原体敏感,且生理特性相对稳定,便于进行对照试验;接种后需密切观察小白鼠的临床表现和死亡情况,记录其体温变化、食欲、活动能力以及是否出现与原发病猪类似的病理变化;猪链球菌接种后,小白鼠可能会表现出体温升高、关节肿胀、步态不稳等症状,这些症状有助于确认病原体的致病性。

三、猪链球菌病的治疗方法

1、中医治疗措施

①中药方剂一。取黄连、柯子各40g,郁金、黄柏、黄芩各30g,白芍、栀子、双花各25g,蒲公英20g,甘草15g。方剂中的白芍具有止痛、镇静、抗炎作用,有助于减轻病猪因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柯子具有收敛止痛、止泻作用,通过收敛炎症面,防止组织液过度流失;甘草则具有调和药性、抗炎、抗过敏及免疫调节作用,对改善病猪体质有积极作用;郁金、黄连、黄柏、黄芩等中药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炎、清热解毒作用,对链球菌等病原菌有抑制作用;蒲公英和双花则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有助于减轻局部炎症及伴随的发热症状;栀子的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功效,有助于改善病猪全身的炎症反应和代谢状态。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所得药液与饲料混合,饲料混合有利于提高药物的接受度和使用效率,避免单独给药时可能出现的拒食或浪费问题,投喂时需确保病猪的正常饮食,不影响其食欲和营养状态。每天用药1次,连续饲喂5d即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②中药方剂二。取射干25g,金银花、麦冬各20g,大黄、地丁、连翘、蒲公英各10g,甘草5g。方剂中射干作为一种具有清热化痰、利咽解毒的中药,能够有效缓解因炎症产生的呼吸道症状,并且对链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大黄具有泻热解毒的功效,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改善因感染引起的消化不良状况,同时也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毒素;甘草则有调和药性的作用,并且对抗炎、止痛有一定的效果,有助于降低病猪因感染而引起的不适感;地丁是一种清热解毒药物,能够针对皮肤炎症及相关症状,增强整体的抗病能力;金银花和连翘作为经典的清热解毒药,具有抗菌消炎的效果,能够抑制多种病原菌的生长,并促进病猪的恢复;麦冬则对润肺、生津有帮助,可缓解因炎症引起的口干舌燥等不适,进一步优化病猪的生理状态;蒲公英同样具备清热解毒、消炎散结的特点,对于改善病猪的全身症状和局部炎症有显着的疗效。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所得药液与饲料混合,每天用药1次,连续饲喂5d即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西医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比较常见,临床中多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在具体的治疗中还需要结合病猪的实际症状表现,采用针对性的药物。比如针对发病早期的病猪,其各项症状并不明显,这时候可以使用卡那霉素注射液,按照为8—10mg/kg的剂量进行肌肉注射,或者是使用磺胺嘧啶钠注射液0.1mg/kg的剂量进行肌肉注射;针对体温升高比较异常的病猪,需要利用双黄连等药物进行退热处理,并肌肉注射头孢菌素2mg/kg;针对脑膜炎型猪链球菌病可采用“剪耳放血”的方式进行疾病控制,然后配合利用20%甘露醇溶液,按照2.5mL/kg的剂量以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用药;针对淋巴囊肿型猪链球菌病先要使用石脂软膏类药物涂抹囊肿部位,严重的需要切开囊肿部位排出脓液后,再使用碘酊进行涂抹;针对关节炎型猪链球菌病可使用磺胺-6-甲氧嘧啶钠,按照0.15mg/kg的剂量进行治疗,或者是使用,氨苄西林,用量为3万IU/kg。

3、做好卫生消毒

猪链球菌病的致病性较强,病猪在治疗期间也会不断地向外界环境释放病毒,为了保障治疗效果,必须要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以便可以创造一个健康、卫生的养殖环境,避免该病反复发作。比如可以在场地的门口设立消毒池,消毒池内盛放氢氧化钠等专用消毒液,该消毒池可用于消毒来往车辆的轮胎和底盘,确保外部环境的清洁,避免病原体通过车辆带入养殖场,车辆经过消毒池后,携带的病原体将大大减少,为养殖场内的猪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还需要注重猪舍内的消毒,可以使用5%的百毒杀、洁尔灭等低刺激性的消毒液进行带猪消毒,这些消毒剂不仅对猪的健康影响小,还能有效杀灭猪舍内的病原微生物,在实施带猪消毒时,应确保每一个区域都能均匀覆盖消毒液,特别是猪的接触面和可能滋生病原体的角落,消毒后的猪舍需要进行充分的通风,以确保残留的消毒剂能够得到有效挥发,保持空气的清新;猪舍外部,即养殖场其他地方也需要喷洒石灰乳进行消毒,石灰乳能够中和酸性物质,并具备杀菌消毒的功能,可以有效减少环境中的病原体数量,在使用石灰乳喷洒时,应特别注意喷洒的均匀性和覆盖范围,以确保每个角落都能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另外需要注意,猪链球菌病为人畜共患病,养殖户以及兽医人员在治疗护理期间还需要做好自身的防护工作,穿戴好防护设备,做好自身的消毒工作,以便可以保障自身健康,避免该病菌的侵入。

综上所述,猪链球菌病已经成为威胁现代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类型,其临床症状表现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养殖户应加强学习,强化与基层兽医站的联系,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以便可以大大降低损失。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猪链球菌病的认识和防控手段也在不断完善。未来,还需要整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开发出更加精准、高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便可以更好地控制猪链球菌病、减少其对猪类养殖业的影响。

(作者单位:257300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标签:  病猪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