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疾病,在规模猪场中呈现高发趋势,症状表现主要包括败血症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和淋巴炎型4种病型,其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危害性极大,常给养殖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现以辽宁省朝阳市为研究区域,就规模猪场猪链球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加以研究,以期为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饲草料资源,生猪养殖业是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近年来,随着政府部门对生猪产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效养殖技术的不断普及,当地生猪养殖产业逐渐朝着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及专业化方向发展。猪链球菌病是规模猪场的高发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人畜共患病,不仅影响生猪的生长发育、威胁其生命安全,且会给人类造成健康隐患,应高度重视该病的综合防控,降低发生率。文章介绍了朝阳市规模猪场猪链球菌病的致病因素、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诊断技术,并深入分析该病的综合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一、猪链球菌病的致病因素
1、猪场饲养管理因素
养殖场饲养管理不当是导致猪链球菌病发生与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饲养管理不规范,饲料营养不均衡,饲喂劣质饲料等均会降低生猪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此外,天气潮湿闷热,通风不良,猪舍温湿度调控不当,卫生条件差,不注重消毒管理等,均会给病原菌的滋生创造条件,增加链球菌病感染风险。
2、生猪引种不当
从外地引进来源不明的生猪,或检验检疫工作未做到位,均可能会引入带菌猪,引发本场猪链球菌病的发生。
3、猪群继发感染
生猪患有猪瘟、圆环病毒病、猪蓝耳病等病毒性疾病时,会导致生猪免疫力严重下降,极易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猪链球菌病,增加疾病复杂度与治疗难度。
4、应激刺激
天气突变,温度过高或过低,长途运输,突然换料,打耳号,暴力驱赶,噪声污染,饲养密度过大,疫苗接种等均会对生猪造成应激刺激,导致其身体机能下降,易感染猪链球菌病。
二、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特点
1、链球菌病的病原特征
猪链球菌病是由致病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疾病,属革兰氏阳性菌,无鞭毛,不能自由运动。链球菌血清型包括C、天、E、I、S、R、Q等群,其中E群分布最为广泛,R群对猪致病性最强,A、B、R群对人致病性最强。该菌在外界环境中抵抗力较强,可在潮湿、干燥或污染环境内长期生存,在水中可存活7~14d,但不耐高温,在 热水中10分钟即可被灭活,高锰酸钾、来苏尔、氢氧化钠等消毒剂均可将其快速灭杀。
2、猪链球菌病的易感群体
猪链球菌病可感染任何品种、年龄、性别的生猪,但尤其高发于妊娠期、哺乳期母猪和新生期、哺乳期、断奶期仔猪,在4\~6周龄断奶仔猪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年种猪、育肥猪抵抗力较强,感染该病后症状表现一般不明显,致死率较低。此外,马、羊、牛、犬、猫等动物以及与病猪密切接触的人类也会染上该病。
3、猪链球菌病的传播途径
发病猪、隐性带菌猪是猪链球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其鼻腔、扁桃体、消化道内均含有大量病菌,经呼吸、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病菌排出体外,污染周边环境、工具、饲料及饮水等,健康猪接触后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及损伤的黏膜等多种途径染病。此外,犬、猫、鼠及吸血昆虫等也是该病的重要传播媒介。
4、猪链球菌病的发生季节
猪链球菌病的流行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均可能发生,但 尤其高发于每年高温、潮湿的夏、秋两季。
三、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
1、败血型
败血型猪链球菌病主要发生在体重 3 0~6 0 k g 的架子猪、新生仔猪、哺乳仔猪及妊娠母猪群体,根据病程的长短又分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两种病型。最急性型病猪通常会表现出突然死亡的情况,病程为6~24h,死亡率超过 8 0 % 。病猪死前体温升高至 ,呼吸急促,停正采食,其他症状不明显。急性型病猪发病初期体温升至
,呈稽留热,精神萎靡,结膜潮红,流泪,眼角积有脓性分泌物,鼻镜干燥,流脓性鼻涕。食欲减退或废绝,频繁饮水,咳嗽,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耳根、颈部、腹下及四肢下端可见紫红色出血点。被毛蓬乱干燥,皮肤无弹性,有皮屑,便秘,大便干结,部分病猪拉血便。四肢无力,肢体僵硬,常卧地不起,嗜睡,磨牙,共济失调,多于症状发生后的3~7d内因心力衰竭而亡,死亡率高于 5 0 % ,死后鼻腔流出暗红色泡沫状血液。
2、脑膜炎型
该病型主要发生在断奶仔猪、哺乳仔猪群体,病猪体温升至 ,食欲减退或废绝,机体消瘦,便秘严重,流黏性鼻液。同时表现出严重的神经症状,包括磨牙,无规律转圈,运动失调,四肢呈划水状,角弓反张,侧卧昏睡,后肢麻痹难以行走。病程多持续1~5d,部分病猪会机体衰竭而亡。
3、关节炎型
该病型多由败血型、脑膜炎型病猪转化而来,自然发病的多见于3日龄以下的新生仔猪群体。病猪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出现跛行,行走困难,被毛粗糙无光,食欲减退或废绝,机体消瘦,虚弱无力,病程2~3周,会对病猪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严重的造成瘫痪。
4、淋巴炎型
淋巴炎型多见于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群体。发病初期,病猪颈部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存在轻微脓肿症状,随着时间推移,脓肿逐渐扩大隆起,21d后脓肿部位质地坚硬、温度升高,有触痛感,病猪吞咽困难,出现呼吸障碍。脓肿部位成熟后表皮发生灰白色坏死,破溃后流出绿色浑浊脓汁,有恶臭味,将脓汁挤净后症状缓解,破溃部皮肤逐渐愈合。该病型病程多为3~5周或更久,若病部处理不及时易感染其他致病菌加重病情,增加致死率。
四、猪链球菌病的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猪,可见病变部位主要存在于肺脏、脑膜、淋巴结等处。
第一,败血型病死猪血液较难凝固,皮肤出现大量紫红色血斑,黏膜、浆膜皮下存在大量出血点,全身多个部位的淋巴结存在肿胀、出血现象;切开鼻腔流出大量黄色液体,鼻黏膜存在严重的充血、出血现象;切开喉头和气管,溢出血样泡沫;胸膜存在纤维素性病变;肺脏肿胀,呈紫红色,充血严重;心内膜内有出血现象,心包内积蓄有淡黄色液体;肾脏肿胀,存在程度不同的出血现象;脾脏呈紫红色,肿胀异常,质地变软;胃肠黏膜存在充血或出血现象,关节囊内积蓄有大量胶状液体。第二,脑膜炎型病死猪脑膜存在严重的充血、出血现象,脑膜下脑脊液增多,胸腔、腹腔及心包呈纤维素性炎性病变。第三,关节炎型病死猪滑膜血管扩张、充血严重,关节肿胀,部分关节软骨坏死,关节腔切开后可见大量脓性关节液,关节周围组织处存在化脓性出血性病灶。第四,淋巴炎型病死猪病理变化主要为全身淋巴结肿胀,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
五、猪链球菌病的实验室诊断
无菌采集病猪肺脏、心血、脾脏、淋巴结、关节液等病料,划线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和血液琼脂平板上,放置于 3 7 % 恒温箱内培养 结果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内未长出任何菌落,但血液琼脂平板上长出边缘整齐、半透明状、圆形或卵圆形的灰白色凸起细小菌落,周边存在β溶血环。
取无菌接种环小心挑取单个疑似菌落,制成涂片后在酒精灯上高温固定1~2次,滴加结晶紫染色液染色60s,将表面浮色冲干净,再用碘液媒染60s,水洗后用纸将水分吸干,再滴加9 5 % 酒精脱色处理20~40s,水洗后用纸将水分吸干,最后使用番红复染剂染色60s,水洗后干燥处理。放置于1000倍油镜下,可观察到大量无荚膜,无芽孢,不能自由移动,长短不一的单个、成对或多个呈链状排列的球菌,即可确诊。
六、猪链球菌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① 卫生保持
每日于清晨或傍晚清理1次圈舍内排泄物及其他垃圾,避免堆积发酵滋生病原菌,产生硫化氢、二氧化碳、氨气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增加猪链球菌发生风险。
② 通风换气
在晴朗天气条件下,建议每日分2次进行通风,即上午和下午各开启窗户1小时以促进空气流通。而在遇到降雨、降雪等不良气候时,应关闭门窗,并通过负压风机的使用来优化通风环境,确保养殖舍内部空气的持续流通性。
③ 温湿度控制
安装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将猪舍内温度调整为 相对湿度 5 5 % ~ 7 5 % ,为猪群创造温暖、舒适的生存环境。
④ 养殖密度控制
养殖密度对于预防猪群链球菌病至关重要,应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合理控制。断奶仔猪养殖密度宜控制为 头,保育猪
头,育肥猪
头,体重超过 1 0 0 k g 的育肥猪建议
头,种母猪
头,哺乳母猪
头,种公猪
头。
⑤ 定期消毒
建议养殖场每间隔15~20d全面消毒1次,消毒剂可交替选用 2 % ~ 3 % 氢氧化钠 , 3 % ~5 % 过氧乙酸 , 0 . 1 % 新洁尔灭等消毒剂,运输车辆及工作人员均需经彻底消毒后方可出入,无关人员未经同意禁止进入生产区。
⑥ 预防外伤
皮肤黏膜损伤是猪链球菌病的主要传染途径之一,对此,应积极预防外伤,用完的尖利工具、器械等及时收纳好,以防遗落在圈舍内伤及生猪。将墙角、舍栏等突出的部位打磨光滑,生猪相互咬斗时要及时制止,以防伤及猪体。仔猪哺乳多采取跪位,可在其膝盖上缠裹纱布或穿套柔软护膝,防止将皮肤磨破,增加感染风险。生猪体表出现创伤后应立即消毒处理,降低链球菌感染概率。
⑦ 平衡饲料营养
根据生猪不同生长阶段科学调整饲料配方,平衡饲料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如,体重 1 0~2 0 k g 的小猪,精料配方推荐:玉米 6 0 % 、豆饼 1 5 % 、麦麸 1 0 . 2 % 、鱼粉 1 0 % 、骨粉 1 % 、酵母粉 3 % 、复合益生菌 0 . 1 % 、复合维生素 0 . 1 % 、矿物质 0 . 1 %、食盐 0 . 5 % 。也可直接购全价日粮,为猪群提供均衡营养。
2、预防继发感染
生猪患有猪瘟、圆环病毒病、猪蓝耳病等病毒性疾病时应及时隔离治疗,以防继发感染猪链球菌病,增加致死率。
3、规范引种
养殖场尽量采用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预防外来病源侵入本场。因补栏确需从外引进生猪时,应避免从疫区引进病猪或带菌猪。购买时需经严格的检验检疫,卖场应提供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猪链球菌病阳性结果报告,保证猪群的健康。生猪拉回后应在养殖场外或养殖场内特定区域隔离观察25~30d,期间做好病原检测,确认健康后再放入本场统一管理。
4、减少刺激源
养殖环境应保持安静,日常管理时动作尽量轻柔,禁止暴力驱赶猪群,以防惊吓到猪群。有条件的猪场投喂饲料可安装塞片自动化喂料系统,喂料过程快速且安静,能大幅度减少猪群应激反应。尽量不要突然换料,长途运输、疫苗接种、打耳标前3~5d,每 1 0 k g 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 1 0 g 食盐 5 g 混饲,可有效减少猪群的应激反应。
5、疫苗接种
免疫接种是猪链球菌病最为经济有效的预防手段,应定期为猪群接种猪链球菌多价灭活苗,降低该病发生率。通常情况下,妊娠母猪可于生产前20~25d肌注链球菌多价灭活苗 5 m L 仔猪可于30日龄、40日龄时各肌肉注射1次,剂量均为
6、治疗措施
① 西药治疗
病猪及时隔离,西药以对症治疗为原则。针对持续高热、便秘、食欲不振的病猪,可肌注 1 0 % 盐酸林可霉素 0 . 1 2 m L / k g 、bw与复方氨基比林 0 . 2 m g / k g ·bw的混合液,1次/d,连用 气喘、咳嗽严重的病猪,肌内注射 3 0 % 氟苯尼考液 3 m g / k g ⋅ b w, 1 次/d,连用
存在出血症状的病猪,可1次性静脉滴注 5 0 % 葡萄糖液1 8 0 0 m L, 0 . 9 % 氯化钠液 3 0 0 m L 、维生素 C 1 2 0 0 m L 和 1 0 % 安钠咖1 0 m L , 1 次/d,连用3d,同时肌注庆大霉素 2 m g/ k g⋅ b w, 2 次/d,连用
针对表现出神经症状的病猪,上午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 与磺胺嘧啶钠 1 5 0 m g / k g ⋅ b w 的混合液,下午静脉注射恩诺沙星 3 m g / k g ⋅ b w, 1 次/d,连用
针对关节肿大的病猪,将樟脑酒精-松节油均匀涂抹在关节肿胀部位。同时,肌注硫酸镁 1 5 m L 与青霉素钠4万 I U / k g bw的混合液,2次/d,连用3~5d,或肌注氨苄西林 1 8~2 0 m g / k g ·bw、磺胺嘧啶钠 1 5 0~2 0 0 m g / k g bw。
针对存在淋巴脓肿的病猪,首先应用无菌手术刀切开脓肿组织,将其剥离后挤净内里脓汁,用 3 % 双氧水溶液或 0 . 1 % 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干净,涂抹 5 % 碘酊后再撒敷一层头孢噻呋粉(约5~8 g ),最后用纱布包扎好。同时,每 1 0 k g 饲料中加入青霉素粉剂 2 g 饲喂,1次/d,连喂4d。
针对病情危重的病猪,需肌注青霉素钠盐160 万 I U, 3 0 m i n 后将 5 % 葡萄糖盐水液 5 0 0 m L 、青霉素钠盐160万IU混合后静脉滴注,1次/d,连用 病情缓解后再对症用药。
对于未表现出任何疑似猪链球菌病症状的猪群,可在每1 0 0 k g 饲料中添加 1 0 %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可溶性粉剂 1 8 0 g 混饲,1次/d,连用3~5d,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② 中药治疗
猪链球菌病在中兽医学中被归为“瘟疫\"范畴,认为该病主要是受外界暑湿疫毒影响,疫之气经口腔、鼻腔进入机体,邪入营血,热毒炽盛,从而表现出高热、便秘、皮肤发红及神昏似醉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凉血扶阴、消肿散结、利水通淋为原则。
方剂一:取蒲公英 1 0 0 g 天葵子 4 0 g 金银花 1 0 0 g 、紫花地丁1 0 0 g 野菊花 7 0 g ,加清水3L,文火煎煮至 4 0 0 m L ,除渣候温后内服,1剂/d,连用
方剂二:取黄连 3 0 g 玄参 2 0 g, 地黄 3 0 g, 黄芩 2 0 g 连翘3 0 g 、栀子 2 0 g 桔梗 2 0 g 牡丹皮 3 0 g 淡竹叶 2 0 g 知母 3 0 g 甘草1 5 g 、赤芍 2 0 g 石膏 1 2 0 g ,以上药物混合后研磨成细粉,加沸水5 0 0 m L 搅拌均匀,候温后连汤带渣1次性内服,1剂d,连用
方剂三:取连翘 6 0 g 、牛蒡子 4 0 g 桔梗 5 0 g 玄参 4 0 g 紫草6 0 g 黄连 4 0 g 、板蓝根 6 0 g 、薄荷 4 0 g 、升麻 4 0 g 、栀子 4 0 g 、甘草2 0 g 生姜 1 5 g 、大枣12枚,加水3L,文火熬煮,至 5 0 0 m L 时停火,除渣候温1次性内服,1剂/d,连用5~7d。
猪链球菌病是朝阳地区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发生率较高的细菌性传染疾病,危害性极大。日常养殖中,应加强饲养管理、规范引种、做好疫苗接种工作,疾病发生后及时予以西药或中药治疗,通过综合手段实现该病的有效防控,保障养殖效益。
(作者单位:122000辽宁省龙城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122000辽宁省朝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