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水稻种植环节中的具体应用探讨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420)

在科学技术创新应用的大背景之下,农业生产环节现代化生产技术的有效地推行和应用,切实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将农民群众从繁重的农业劳作中解脱出来,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科技化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项新型的施肥技术手段,对更好地改善农田的生产环境,提高土壤养分的供给能力,保障肥效利用率有很大帮助。通过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到水稻种植中,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增加水稻的种植效益。所以在水稻栽培管理过程中,应该明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的价值,并掌握相应的关键操作技术要点,在水稻栽培管理过程中,要依据土壤养分的稀缺情况做到科学搭配肥料,合理使用肥料,并不断落实相应的栽培技术方案,确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在水稻种植环节得以充分有效的应用,更好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为推动水稻施肥方案的科学化合理化奠定坚实基础。本次研究探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水稻种植环节的具体应用,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借鉴和帮助。

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概述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一种基于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的施肥方法。该技术通过科学分析土壤养分含量,结合作物生长需求和肥料特性,制定出合理的施肥方案,以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原理是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了解土壤养分的供应状况,掌握土壤稀缺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需肥高峰期和需肥量,确定施肥时间和施肥量,施肥结束之后分析不同肥料在土壤中的转化、移动和利用率,选择适宜的肥料品种和施肥方式。

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水稻种植中应用的优势

1、合理施肥,提高水稻种植效益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水稻种植中应用的优势不仅体现在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上,还在于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通过精确测土分析农民能够根据土壤的实际养分状况,合理制定施肥方案,这种因地制宜的施肥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因盲目施肥导致的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农业生产过程中传统施肥方式往往依赖经验和习惯,容易造成某些养分过量施用,而其他养分不足,从而导致水稻生长不均衡,影响最终产量和品质。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民可以根据土壤的养分缺失与过剩情况,科学调整施肥种类和用量,从根本上提高施肥的精准度。当时,合理施肥不仅能提升水稻的产量,还能降低生产成本,以往农民在施肥时往往会过量购买肥料,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而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后,农民可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精准购买所需肥料,实现“用多少买多少”,从而有效减少费用支出,并进一步降低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农药的使用,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2、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农民群众的科学种植意识

首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传统的高投入、高排放的农业生产模式已难以为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提升施肥效率,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种技术的实施,不仅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保持土壤的健康状态,还能有效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保护水资源,促进生态平衡。其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民的科学种植意识和参与度。在实践中,农民通过参与土壤检测、学习施肥知识,增强了对农业生产的理解和掌控,这种知识的普及,促进了农民在生产中更加注重科学的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农田管理习惯,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

3、为精准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与遥感技术、土壤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结合,实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监测和管理,通过对土壤养分的实时监测,农民可以动态调整施肥方案,以适应不同生长阶段水稻的需求,这种实时监控与反馈机制,不仅提高了施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为水稻种植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测土配方施肥的关键技术

1、地力分区法

地力分区法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其核心在于根据土壤的理化性质、生物特性以及作物需肥规律,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的地力等级,从而实现针对不同地力等级的精准施肥。在进行操作处理过程中,首先要对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pH值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价,可以了解土壤的基本肥力状况。然后进一步探究土壤生物特性,包括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土壤动物等,评估土壤的生物活性,为施肥提供依据。在施肥之前要明确不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存在差异,地力分区法需要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确定适宜的施肥量,包括了解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养分吸收特点,以及不同养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紧接着根据土壤理化性质、生物特性和作物需肥规律,将土壤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或者更细的等级划分。地力等级划分的目的是实现精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在地力分区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力等级的土壤特性和作物需肥规律,明确肥料种类、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等。在实际施肥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土壤养分变化和作物生长状况,根据监测结果对配方施肥方案进行调整,确保施肥效果。地力分区法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施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也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土壤养分平衡法

土壤养分平衡法是通过分析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作物吸收养分的规律以及肥料施用效果,对土壤养分进行科学管理和调控。该种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主要涉及到土壤养分循环、养分平衡方程的制定以及养分转化和利用,土壤中的养分通过植物吸收、土壤微生物分解、肥料施用等途径进行循环,维持土壤养分的动态平衡;土壤养分平衡方程表示土壤中某种养分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平衡关系,即输入量=输出量+积累量;土壤养分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通过转化和利用,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土壤养分平衡法在测土配方施肥中的应用能够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量,实现科学施肥、平衡施肥,可以减少肥料施用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3、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

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是一种基于土壤养分含量与作物需求关系,通过分析土壤养分状况,确定施肥量的技术方法,该方法主要依据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和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结合土壤、气候、作物品种等因素,科学制定施肥方案。其技术原理是对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土壤中的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含量,以及钙、镁、硫等中量元素和铁、锰、硼、锌等微量元素含量。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结合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等因素,评价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再评价处理过程中通常采用有效养分占全养分的比例来表示,然后研究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养分需求规律,明确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需求量及比例,紧接着根据土壤养分含量、作物需肥规律和养分有效性,计算作物所需养分的总量,以及土壤中可供作物吸收的养分总量,结合土壤养分释放规律和作物生长特点,确定施肥量。施肥量应满足作物生长需求,避免过量施肥和养分流失。根据施肥量,结合土壤养分释放规律、作物生长特点、施肥方式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该种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主要基于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肥规律,能够科学地确定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能够适用于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作物品种和不同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通过合理施肥,减少肥料用量,降低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水稻栽培中的具体应用

1、技术实施要点分析

①土壤样品采集

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时,土壤样品采集是关键环节之一,主要选择在水稻生长季节的初期和中期进行土壤样品采集,以了解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稻田,考虑田块的位置、土壤类型、产量水平、施肥情况等因素,在田块的中心和边缘设置采样点,以反映不同区域土壤养分状况的差异。在采样处理过程中,采样深度为0-20cm,这样能够了解表层土壤养分状况,对于稻田可以在水稻生长过程中进行多次采样,以了解不同生长阶段土壤养分的变化。常用的采样方法主要包括了梅花形或平行线法,这样能够确保样品的代表性,采样过程中尽量避免扰动土壤,以免影响土壤养分的测定结果。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风干,然后进行研磨,过筛,保证样品的一致性,对于不便于运输和测定的样品,可以采用现场快速测定方法,如便携式土壤养分测定仪。

②土壤样品调查测试

样品采集完成之后去除土壤中的杂物和根系,风干土壤至松散程度,过2mm筛(或研磨),然后开展样品测试,重点测试土壤中有机质含量(SOM)、全氮(TN)、速效磷(P)、速效钾(K),然后开展土壤养分平衡测试,掌握土壤养分平衡系数(NSI)、速效养分与全氮的比例(ANR、APR、AKR)、有机质与速效钾的比例(HOK)。土壤基础性质标准分别是有机质含量(SOM)>18 g/kg、全氮(TN)>1.5 g/kg、速效磷(P)>70 mg/kg、速效钾(K)>120 mg/kg,土壤养分平衡标准分别是土壤养分平衡系数(NSI)gt;1、速效养分与全氮的比例(ANR、APR、AKR)lt;1、有机质与速效钾的比例(HOK)lt;10,其他标准(可选)涵盖了土壤水分含量50%-60%、土壤pH值5.5-7.0、土壤电导率小于1 mS/cm、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③配方肥设计

在测图配方设计过程中根据品种、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确定预期产量目标,根据土壤检测结果、目标产量和养分需求计算配方肥的养分含量,选择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等合适的肥料类型,计算每公顷配方肥的施用量,确保满足水稻的养分需求,其中氮目标产量×N需求量×(1-土壤速效氮含量/目标速效氮含量)、磷目标产量×P需求量×(1-土壤速效磷含量/目标速效磷含量)、钾目标产量×K需求量×(1-土壤速效钾含量/目标速效钾含量)。

④肥料运用控制

水稻栽培管理过程中根据配方肥设计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常见的有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优先选择高浓度、低盐分的肥料。在大田施肥管理过程中根据水稻生育阶段分次施肥,分别在播种前、分蘖期、穗期进行施肥,底肥全田撒施或穴施,分蘖肥和穗肥条施或追施,施肥处理过程中严格按照配方肥设计的施肥量施用肥料,根据田间情况适时调整施肥量,如需追肥时可补充氮肥,施肥时注意均匀撒施或条施,避免局部施肥过量或不足。在大田施肥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实施要点和数据标准相结合,有助于确保肥料的合理运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不同肥料混合施用时,应注意其配伍性,避免产生化学反应或沉淀,影响肥料肥效,施肥后及时灌水,有助于肥料溶解和吸收。通常情况下底肥氮、磷、钾各占 50% 左右,分蘖肥各占 30% 左右。穗肥氮占20%左右,施肥之后要确保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如氮20-40 mg/kg、磷10-20mg/kg、钾50-100 mg/kg,目标速效养分含量标准分别是氮120-160 mg/kg、磷30-40 mg/kg、钾120-160 mg/kg,根据田间缺肥症状、叶片养分含量或产量目标调整施肥量,施肥量可上下浮动 10%-20%。

2、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水稻栽培中的具体应用

①优选水稻品种的选择

台江县年均气温在14-16℃,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在1200-1500mm。由于地处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水稻品种的选择和推广应用需要考虑耐湿抗病、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特性。目前,在当地推广应用较好的优质水稻品种有华浙优210、泰丰优79、黔香优302等几种。

②水稻大田水肥管理

水稻大田的水层管理和追肥方案是确保水稻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同时也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成效的具体展现。插秧至返青期保持床畦沟里不断水,床面始终保持2cm深的水层,阴雨天保持半沟水,晴天保持满沟水。当水稻返青后,逐渐减少水层,保持床面湿润,不宜过深,以免漂膜浮苗,地面干燥时,应及时补水。分蘖期保持2-3cm的浅水层,促进分蘖,水层过深,应及时排水,提高地温,当单位面积茎数达到高产所应构成的群体指标后,排水晒田5d,稻叶深绿应重晒,黄绿轻晒,黄色不晒。始穗期、灌浆期保持3-4cm的水层,确保水稻正常生长。在科学水层管理的基础上,还需要做好针对性的施肥处理,插秧后5-10d及时施入反清肥,进入穗期之后看天看苗施用,积温低的年份,根据已用肥量酌情少施,叶色过淡,可适当早施,叶色深绿,可适当晚施;底叶枯萎,应撤水通气壮根后施肥;叶片有病斑,应先喷药治病再施肥;茎数不足,应提早追肥。在水稻进入孕穗期后,根据实际情况施用叶面肥,选用谷粒饱或谷大壮等微肥喷施,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在施肥处理过程中应该坚持“前促、适控、后补”施肥法,保障养分供给充足,满足水稻生长需求。

综上所述,在水稻大田栽培管理过程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显着提高水稻的施肥效果,促进水稻植株健康生长发育。目前水稻栽培管理过程中,用于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要点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了地理分区法、养分平衡法、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法,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应该重点把控田间的土壤养分稀缺情况,严格按照土壤样品的采集、样品调查、样品分析以此来设计相应的配方肥,并保证肥料能够得到科学应用。在具体的水稻栽培管理过程中,还需要从优选水稻品种,适时追肥等几方面加强保障,合理控制肥料的用量,明确最佳的使用时机,展现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应用优势,从而为推动水稻种植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单位:556305 贵州省台江县台盘乡农业服务中心)

标签:  土壤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