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楝树在我国各地有着广泛的种植,也是常见的行道树种。苦楝树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在酸性土、中性土与石灰岩地区均能生长,且耐烟尘、抗二氧化硫,是城市及工矿区绿化的优选树种。苦楝树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其种子可制作优质饲料,树皮纤维可应用于人造棉和造纸产业,花可以提炼芳香油,根皮具有驱除蛔虫和钩虫的功效,其木材则广泛应用于家具制作、建筑以及其他领域。规范种植苦楝树对于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双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苦棘树的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地整地
1、选地
(1)光照条件
苦楝树是喜光的树种,阳光充足的地方有利于其生长和发育。因此,应避免选择低洼地或阴地,以免光照不足影响树木的生长。
(2)排水性能
苦楝树不喜欢积水环境,因此应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壤。若土壤排水不良会导致根部腐烂,进而影响树木的健康。在选择种植地点时,可以观察周围地形和土壤湿度,以确保选定的地点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
(3)土壤肥沃程度
苦楝树生长迅速,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沃的地块是种植苦楝树的理想选择。同时,土壤应为中性或微酸性,不宜过于碱性。如果土壤肥力不足,可以通过施肥和土壤改良来提高土壤肥力。
(4)土层深度
苦棘树的根系较为发达,因此应选择土层较深的土壤。土层深度应大于30厘米,以确保树木的根系能够充分扩展。
2、整地
(1)清理土地
在整地前,应先将土地上的碎石、枯枝、树根和杂草等清理干净。这些杂物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肥力,不利于树木的生长。清理土地时,可以使用工具或机械设备进行,确保土地表面平整。
(2)翻整土壤
在清理土地之后,应当进行土壤的翻整工作。翻整土壤的主要目的是优化土壤结构,提升其透气性和保水能力。在翻整过程中,应确保土壤被翻松至适宜的深度,通常这个深度应控制在50-80厘米之间。
(3)施肥
翻整土壤后需施肥,目的是补充养分,提升土壤肥力,确保苦楝树生长营养充足。主要施肥方式包括有机肥和基肥。选择肥沃、湿润、疏松、排水好的土壤,每亩施30担栏肥并混入适量过磷酸钙。施肥要均匀撒布并深耕混合,保证养分均匀分布,满足初期生长需求,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为健康成长打基础。
二、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1)种子采集与处理
苦楝树的种子成熟期为每年的11月-12月。当果实变黄,略有皱纹时,即可进行采集。采集时,应选择10-20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树。采集后的果实需进行脱粒处理。将果实放入缸中,用清水浸泡数天,期间需定期揉搓果实,以去除果肉和果皮。洗净后的种子需进行晾晒,待种子含水量降至适宜水平后,进行贮藏。贮藏期间,需定期翻动种子,防止种子发霉。同时,种子的贮藏环境应保持干燥、通风。
(2)种子催芽
苦楝树种子种皮坚硬,不易透水透气,自然条件下发芽率低。因此,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
① 方法一。将种子在阳光下暴晒2-3天,然后用 的热水浸泡种子,任其自然冷却。浸泡期间,需定期搅拌种子,确保种子受热均匀。浸泡1-2天后,捞出种子,混以3倍湿沙进行催芽。催芽过程中,需保持沙子的湿度适中,手握成团,松手即散。在温床上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催芽,约10天左右,种子开始萌动,当有1 0 % 的种子露白时,即可进行播种。
② 方法二。用 0 . 5 % 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种子2-3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将处理后的种子混以湿沙,置于背风向阳处进行催芽。催芽期间,需定期翻动种子,保持沙子的湿度和通气状态。待有1/3种子萌动时,即可进行播种。
(3)播种
春季温度达到 时,将发芽的种子取出,用 5 % 的高锰酸钾浸泡2-3分钟,用水洗净后播种。
2、扦插繁殖
(1)选择合适的扦插枝条苦楝树的扦插枝条一般选用直径为0.5厘米左右的苗根或枝条,这些枝条通常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易于生根成活。在每年的2月下旬-3月上旬,当气温逐渐回暖,土壤开始解冻时,是采集扞插枝条的最佳时机。采集时,应注意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枝条或苗根,并将其剪成15厘米左右的插条,插条的上口应平截,下口则斜截,以增加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提高生根率。
(2)扦插前处理技术
生根素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从而加速生根过程。将插条浸泡在生根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即可进行扦插。此外,还可以采用塑料薄膜沙坑催芽的方法,将插条放置在沙坑中,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促进插条萌芽生根。
(3)扦插操作
扞插时,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育苗地。在育苗地上开沟,沟深要均匀,沟底要平,行距控制在30-40厘米之间。将处理好的插条按照15-20厘米的株距插入沟中,插条深度为长度的1/3左右。扦插后,应将周围的土壤按实,以确保插条与土壤的紧密接触。为了提高土壤的温度和湿度,促进插条生根,还可以在扦插后覆盖地膜。
(4)扦插后的管理
① 要保持土壤湿润,定期浇水,但避免积水,以免造成插条腐烂。 ② 要做好除草、松土等工作,保持苗床的整洁和松软,有利于插条的生长。 ③ 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定期检查苗床,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以免对插条的生长造成影响。 ④ 在插条生长过程中,还需要进行适时的修剪和整形。当插条长到5-8厘米时,应只保留1个粗壮的萌蘖作为主干,将其余的萌蘖抹去,以避免养分分散,促进主干的健壮生长。
三、移栽定植
1、时间
幼苗生长到一定高度后需要进行移栽,通常在苦楝幼苗生长到35-50厘米左右时进行移栽定植。定植的密度一般是每亩为55-110株左右。一般来说,春季和秋季是移栽的最佳时机。这两个季节气温适中,湿度较高,有利于苦楝树的萌发和生长。在春季,树木开始进入生长期,移栽后能够迅速恢复;而在秋季,树木进入休眠期前,移栽有助于其根系在冬季前得到恢复。
2、移栽地点的选择
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壤土或腐殖质土壤。这样的土壤条件有助于树木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此外,移栽地点应避免与其他树木或建筑物过于接近,以减少竞争和干扰,确保苦楝树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3、预处理与挖掘
移栽前需要对苦栋树进行预处理,包括修剪枝叶和根部。修剪枝叶可以减少移栽时营养的流失,修剪根部则有助于新根的长出。修剪时应使用锋利的工具,避免对树木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挖掘时,应小心谨慎,不要损伤根系。对于较粗的侧根,应使用锯或剪将根剪断,而不是硬挖。切断处应用利刀削平,以减少伤口面积,促进愈合。挖掘过程中,应将土球挖成陀螺形,并用草绳扎紧,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松散。
4、栽植过程
到达移栽地点后,应根据土球大小挖好相应的坑。坑的大小应与土球相匹配,以确保树木能够平稳放入。在填入土壤时,应先倒入一部分肥料混合好的土壤,填充土壤并压实,确保根部与土壤之间没有空隙。
5、移栽后管理
移栽后需要保证土壤与根部密接,覆土压实,并浇水。此外,还需要进行适当的修剪,去除干枯、密集、有病虫害及不健康的枝条,以保证苦栋的健康生长。
四、栽培管理
1、定植后成活检查与补苗
苦栋树定植后,首要任务是检查其成活情况。通常在定植后的初期阶段,应仔细观察树木的叶片颜色、枝条状态以及整体生长态势。叶片鲜绿、枝条挺拔、生长旺盛的树木,通常表示其已经适应了新的生长环境,成活率较高。相反,叶片枯黄、枝条下垂、生长缓慢的树木,则可能存在成活问题,需要密切关注。补苗时,应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优质苗木,并按照与定植时相同的标准进行栽植。补苗后,同样需要密切关注其生长情况,确保新苗能够顺利成活。
2、施肥管理
苦棘树在栽培后的前3年,是其生长的关键时期。为了保证树木的健壮生长,每年需要施肥3次。施肥时间通常选择在春季萌芽前、夏季生长旺盛期和秋季落叶前。春季萌芽前的施肥,主要以氮肥为主,目的是促进树木的萌芽和生长。夏季生长旺盛期的施肥,则以复合肥为主,提供全面的营养元素,满足树木快速生长的需求。秋季落叶前的施肥,则以磷肥和钾肥为主,增强树木的抗寒能力,为来年的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施肥时,应注意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的控制。施肥量应根据树木的大小、生长状况以及土壤条件来确定,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污染和树木生长不良。施肥方法则应采用环状沟施或穴施等方式,将肥料均匀撒在树木根系周围,并覆盖土壤,以促进肥料的吸收和利用。
3、浇水管理
苦楝树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活动。特别是在干旱季节或土壤水分不足的情况下,更需要及时进行浇水。一般来说,苦楝树在栽培后的前3年,每年需要浇水5次左右。浇水时,应根据天气状况、土壤湿度以及树木的生长需求来确定浇水时间和浇水量。在干旱季节或土壤水分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应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以满足树木的生长需求。同时,也应注意避免浇水过多导致土壤积水,造成树木根部腐烂。为了提高浇水的效率和效果,可以采用滴灌、喷灌等现代化的灌溉方式。这些灌溉方式不仅能够精准地控制浇水量和浇水时间,还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土壤的侵蚀。
4、修剪
修剪是苦楝树养护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修剪,可以调整树木的树形和树冠结构,提高树木的通风透光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同时,也可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开花结果。苦楝树最佳的修剪时间是在晚秋到早春之间,即树木处于休眠状态时。此时修剪可以促进春季新芽的发展,并有利于树木的健康快速成长。修剪时移除死亡、病变或交叉生长的枝条,以保持树冠的通风透光,这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也可以适当进行整形修剪,以保持树木的美观性。这不仅可以提升观赏价值,还有助于树木的生长调节。
5、土壤管理
通过松土、除草、施肥等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状况,为树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同时,也应注意保持土壤的酸碱度和水分状况在适宜的范围内,以满足树木的生长需求。
五、病虫害防治
在苦棘树的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威胁始终存在,严重影响其健康生长和产量。因此,掌握苦楝树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至关重要。苦楝树常见的病害包括溃疡病、叶斑病、花叶病、丛枝病等。
1、苦楝树病害类型及防治
(1)溃疡病
① 病症及危害。发病初期在皮孔边缘生出灰色小泡,病斑发软并有褐色液体流出,后期逐步干缩下陷,着生小黑点。发病严重时,病斑相连,绕枝条一周,上部即可枯死。溃疡病一般在主干上发病严重,每年4-5月侵染,5-6月和8-9月是两个高发期。
② 防治。应在秋季清园时刷禾林道树木涂白剂,早春3月喷1次禾林道清园,4-5月每月喷1次禾林道腐烂病套装。同时,入冬时可用刀刮除溃疡病斑,并喷 7 0 % 托布津200倍液进行防治。
(2)叶斑病
① 病症及危害。叶片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病斑,病斑呈灰白色或褐色,后期出现穿孔或深褐色,着生黑色小颗粒。每年5-9月,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严重。
② 叶斑病防治。可使用光合素 + 扫斑,或光合素 + 禾林道叶斑清喷雾进行防治。
(3)花叶病
① 病症及危害。幼苗期染病后幼苗变黄枯萎,幼叶为深浅绿色相间的花叶,植株矮小。成株期染病,新叶为黄绿相间的花叶,病叶小、皱缩,严重时叶反卷变硬发脆,常有角形坏死斑,簇生小叶。病果表面出现深浅绿色镶嵌的花斑,凹凸不平或畸形,停止生长,严重时病株节间缩短,不结果,萎缩枯死。
② 花叶病的防治。可喷施光合素 + 八方尚猛或禾林道蚜虱清进行防治。
(4)丛枝病
① 病症及危害。发病后顶芽枯死,腋芽不断发生,节间明显缩短,腋芽形成的侧枝继续抽出侧芽,形成典型的黄化型丛枝状。植株自上而下干枯,最后整株枯死。每年3月开始,4-5月为发病高峰期,叶蝉是传染丛枝病的媒介。
② 丛枝病的防治。首先应喷施光合素 + 八方尚猛 + 禾林道病菌清800倍液进行防治,同时防叶蝉是防治此病的关键,可在叶蝉的初孵若虫期喷洒 4 0 % 乐果或 5 0 % 的马拉硫磷2000倍液进行喷洒。
2、苦楝树的虫害类型及防治
(1)大袋蛾
① 病症及危害。大袋蛾是一种食叶害虫,主要危害苦楝树的叶片。它们通常在春季开始活动,夏季达到危害高峰,严重时会导致叶片被吃光,影响树木生长和观赏价值。
② 防治。在幼虫期,可以组织人力摘除虫袋,集中销毁;释放大袋蛾的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控制其种群数量;在幼虫期喷洒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如敌敌畏或马拉硫磷,按照说明书使用,注意安全防护。
(2)金龟子
① 病症及危害。金龟子是鞘翅目昆虫,以成虫啃食叶片,严重时会导致叶片被吃光,影响树木生长。它们通常在夜间活动,具有假死性。
② 防治。利用金龟子的趋光性,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在成虫活动期,组织人力捕捉成虫;在成虫活动期喷洒触杀性强的杀虫剂,如敌百虫或乐果,注意安全使用。
(3)红蜘蛛
① 病症及危害。红蜘蛛是一种小型蜘蛛类害虫,主要危害叶片,导致叶片出现黄化、枯焦现象,严重时导致树木死亡。它们在高温干燥的环境中繁殖迅速。
② 防治。将苦楝油按照1:50-1:200的比例稀释后,使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植物叶片的正反面和茎部。建议在红蜘蛛发生初期进行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使用 5 % 阿维哒螨灵1500倍液、2 0 % 螨死尽3000倍液或 2 0 % 螺螨酯2000倍液,每隔10-15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6-7次;释放红蜘蛛的天敌,如捕食螨等,控制其种群数量。
综上所述,苦楝树是一种常见的乔木植物,因其独特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备受青睐。相关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积极为种植者提供苦楝树的土地整治、繁殖、种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服务,从而提升苦楝树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274000山东省菏泽市单县国有林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