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叶片黄化发生原因及科学有效预防和控制的对策

known 发布于 2025-08-24 阅读(347)

柑橘叶片黄化现已普遍危及河池镇的柑橘果园,对柑橘树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了严重影响。严重阻碍了河池镇柑橘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重点研讨柑橘叶片黄化的发生原因,包括土壤问题、根系问题、缺素症、温度及光照因素等,并探讨了相应的防治对策,通过采用改善土壤环境、合理施肥、科学环割、调节温度和光照等措施,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柑橘叶片黄化现象,提高柑橘树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柑橘作为河池镇广泛栽培的重要果树之一,其经济价值与社会意义不言而喻。但是在柑橘的种植过程中叶片黄化现象频发,不仅影响柑橘树势的健壮与稳定,还直接关联到果实的产量与品质,进而对果农的经济收益构成威胁。叶片黄化不仅导致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树势变差,还会引起抗病能力减弱、吸收水肥能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产量低、果实品质差,给果农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柑橘叶片黄化虽然看似是一种简单的生理反应,实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病因与机制,涉及土壤管理、营养供给、病虫害防治以及环境调控等多个方面。因此,研究柑橘叶片黄化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对于提高柑橘树的生长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柑橘叶片黄化的危害性分析

所谓“柑橘黄化”,是指柑橘树体生长过程中部分枝梢叶片或全株叶片出现失绿发黄的现象,严重时叶片脱落、枝梢枯死,甚至导致树体死亡,这种不正常的生长状态影响了柑橘树的光合作用能力和水肥吸收能力,导致了树势衰弱、产量降低和果实品质下降,产业收益期缩短,对柑橘产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了严重影响。具体而言,柑橘叶片黄化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叶片黄化导致光合作用能力降低。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柑橘叶片出现黄化现象后会叶绿体受损,叶绿素含量下降,光合作用效率显着降低,导致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减少,无法满足树体正常生长和果实发育的需要。②叶片黄化影响树体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柑橘树体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并通过输导组织将其输送到各个部位,叶片黄化后,叶片的输导组织可能受到破坏,导致水分和养分无法正常输送到树体各部位,进一步加剧了树势的衰弱。③叶片黄化还会导致树体抗性减弱。柑橘树体在生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生物和非生物侵害,如病虫害、干旱、寒冷等。叶片出现黄化的症状后,树体的抗性会大幅度地减弱,更容易受到各种侵害的影响而导致病害加重、树势进一步衰弱。从产量和品质的角度来看,柑橘叶片黄化会导致果实变小、畸形、味酸、可食性差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叶片出现黄化症状后,树体制造的有机物减少,无法满足果实正常发育的需要;叶片黄化会影响果实的色泽、口感和营养价值,降低果实的商品性和市场竞争力;柑橘叶片黄化会引发恶性循环,树体衰弱状况会加重柑橘黄化的发展程度,而黄化程度的加重又会进一步加剧树势的衰弱,最终可能导致“死树毁园”的严重后果。

二、柑橘叶片黄化的综合发生原因探究

1、土壤因素导致的柑橘叶片黄化

土壤问题作为影响柑橘叶片黄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容忽视。土壤板结、酸碱失衡、盐渍化等土壤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柑橘树体的生长状态,尤其是根系的活力及其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进而引发叶片黄化现象。土壤板结,即土壤颗粒间的空隙被压缩,导致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下降,是柑橘种植中常见的土壤问题。在板结土壤中,根系呼吸受限,氧气供应不足,导致根系活力显着减弱,根系活力是根系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包括养分吸收、水分运输和物质合成等,当根系活力减弱时,其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也会降低,无法满足地上部叶片正常生长的需要,进而引发叶片黄化。土壤酸碱失衡即土壤pH值偏离适宜范围,也是导致柑橘叶片黄化的重要原因。柑橘树体对土壤酸碱度有一定的适应性,过酸或过碱的土壤环境都会对根系造成不利影响,酸性土壤中的铝、锰等有害元素溶解度增加,对根系产生毒害;而在碱性土壤中,铁、锌等微量元素的有效性降低,根系难以吸收利用,而微量元素是叶绿素合成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缺乏时会导致柑橘的叶片黄化。土壤盐渍化即土壤中可溶性盐分含量过高,对柑橘树体的生长也极为不利。盐渍化土壤中的高盐分会导致土壤渗透压升高,根系吸水困难,同时还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一旦土壤结构出现变化的情况都会削弱根系的活力,影响其对养分的吸收利用。除了土壤板结、酸碱失衡和盐渍化外,土壤水分失调也是导致柑橘叶片黄化的重要因素。土壤水分过低时,养分难以移动扩散到根系表面供作物吸收利用;而水分过多时,则会使土壤里的空气显着减少,形成缺氧状况,在缺氧的环境下,柑橘根系的呼吸会受到阻碍、能量供应不足,无法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从而导致柑橘叶片出现黄化症状。

2、根系问题引发的柑橘叶片黄化

根系蜕皮、腐烂以及失去再生根能力等根系问题,严重阻碍了树体对营养和水分的吸收,进而引发了柑橘叶片黄化现象。根系问题在果园中的表现并非大面积统一,而是呈现出分散、不定区域的特征,且以小树居多,给果园管理带来了不小的挑战。①蜕皮后的根系其保护层和吸收功能受到破坏,导致根系对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显着下降,同时,蜕皮还可能引发根系感染病害的风险,进一步加剧根系的受损程度,当根系蜕皮严重时,树体因无法获取足够的营养和水分,柑橘叶片便会出现黄化现象。②根系腐烂是柑橘种植过程中的常见根系问题,主要原因是根系组织因受到病害或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坏死,腐烂的根系不仅失去了吸收功能,还可能成为病害的传播源,对树体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在根系腐烂的情况下,树体对营养和水分的吸收能力大幅减弱,无法满足叶片正常生长的需要而导致的叶片黄化。值得注意的是,根系腐烂引起的黄化现象在果园中往往呈现出分散、不定区域的特点,增加了果园管理的难度。③根系失去再生根能力也是导致柑橘叶片黄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再生根能力是根系在受损后重新生长新根的能力,对于维持树体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当根系失去再生能力时,树体对营养和水分的吸收能力将受到严重限制,叶片因缺乏足够的营养支持而出现黄化现象。此类型的黄化现象通常表现为叶片均匀黄化,叶脉先黄,然后扩展到整个叶片,最终整体脱落。

3、缺素症对柑橘叶片黄化的影响

缺素症作为影响柑橘叶片黄化的核心因素之一,其发生机制及其对柑橘树体生长的影响,始终是植物营养学和果树栽培学领域研究的重点。缺素症,简而言之,是指植物因缺乏某种或多种必需营养元素而导致的生长障碍。在柑橘种植的过程中,缺素症不仅影响树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直接导致叶片黄化,对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严重威胁。①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缺失是引发柑橘缺素症的主要原因。由于长期耕作、不合理施肥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许多柑橘种植地的土壤普遍存在中微量元素缺乏的问题,如铁、镁、钙、锰、锌等中微量元素,虽然在土壤中的含量不高,但对柑橘树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却至关重要,其主要参与植物体内的多种生理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转运和酶促反应等,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②缺铁症在柑橘种植中尤为常见。铁是叶绿素合成的关键元素之一,缺铁会导致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片呈现黄化现象,缺铁黄化通常表现为叶脉保持绿色,而叶肉部分变黄,形成明显的“网状”黄化。最后,镁是叶绿素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吸收和能量转换过程。在镁元素缺失的情况下,柑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会逐渐减少、光合作用效率降低。相较于铁元素的缺失而言,缺镁黄化通常表现为整个叶片均匀黄化,叶脉和叶肉部分均变黄,严重时柑橘叶片会整体脱落。

4、温度与光照条件对柑橘叶片黄化的作用

柑橘作为一种亚热带果树,对温度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当温度过低时,柑橘树体的生理代谢活动会受到显着抑制,根系生长受阻、活力下降。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营养的主要器官,其活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在低温条件下,根系细胞膜的流动性降低、酶活性减弱,导致根系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显着下降,使得柑橘树体无法获取足够的营养物质供给叶片,进而导致叶片黄化。特别是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由于冬季气温较低,且设施内的温度调控相对困难,因此更容易出现因温度过低而导致的叶片黄化现象。与此同时,光照不足会导致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降低,从而影响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合成和积累。在柑橘生长的过程中若遇连阴雨天气、光照条件不好的情况,叶片的光合作用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此时植物不仅无法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足够的营养物质,还会因为光照不足而导致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下降,进而影响叶片的绿色和光合能力。除此以外,在光照不足且根系水分过大的情况下,植物的根系吸收能力也会进一步下降,其主要原因在于光照不足会导致植物体内的光合作用产物减少,从而影响根系对营养物质的主动吸收和转运。

三、柑橘叶片黄化的有效防治对策研究

1、优化土壤环境以防治柑橘叶片黄化

①深翻土壤是打破土壤板结、增强土壤透气性的有效手段。每年至少应在秋季或冬季进行1次深度为30~40cm的土壤深翻,结合中耕除草,以减少杂草竞争、促进根系向下生长、增加土壤根系活动层,为树体提供更广阔的养分吸收空间。②增施有机肥,建议施用腐熟有机肥 2000~3000kg/667m2,如牛粪、羊粪等优质资源,有机肥应均匀撒施于树冠投影范围内,随后深翻入土,确保与土壤充分混合,避免地表撒施导致的养分流失。针对土壤酸碱失衡问题,需根据土壤测试结果进行精准调节。柑橘树体适宜生长的土壤pH值范围为5.5~6.5,若土壤过酸可适量施用石灰,用量约为50~100kg/667m2 ;若土壤过碱则可施用石膏进行调节,用量约为100~200kg/667m2,调节土壤酸碱度时应分次施用,避免一次性用量过大对树体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与有机肥配合施用,以提高调节效果、维持土壤酸碱平衡,为柑橘树体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③在施肥的过程中,应注重施肥的均匀性和深度,确保肥料能够充分接触根系,以此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有机肥应深翻入土,化肥则可根据树体生长阶段和土壤测试结果,合理确定施肥量和施肥种类,采用沟施或穴施方法,将肥料施于根系集中分布区。

2、合理补充微量元素缓解柑橘叶片黄化

针对缺素症而导致柑橘叶片出现的黄化现象而言,如缺铁、镁、钙、锰、锌等中微量元素,应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叶片症状的具体表现。例如,对于缺铁症状明显的柑橘树,可施用硫酸亚铁10~20kg/667m2,采用叶面喷施或根部追施的方式,快速补充铁元素,缓解叶片黄化现象。对于缺镁症状,可施用硫酸镁30~50kg/667m2,同样采用根部追施或叶面喷施的方式,确保镁元素的充足供应。针对缺钙、锰、锌等元素的缺乏,也应根据检测结果,选择相应的钙肥、锰肥、锌肥进行合理补充,施肥量需根据土壤缺素程度和树体生长需求进行科学计算,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3、科学调节温度与光照条件改善柑橘叶片黄化

在冬季设施栽培中,保温措施是首要任务。为确保柑橘树体安全越冬,通常需将设施内温度维持在适宜范围内,一般夜间最低温度不应低于10℃,白天则可控制在20~25℃之间。为实现这一目标,可采取多种保温手段:①加盖保温棚,选用透光性好、保温性能强的多功能薄膜,如聚氯乙烯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薄膜,以减少热量散失;②铺设地膜,利用黑色或银色地膜覆盖地表,既能抑制杂草生长,又能通过反射太阳光增加设施内光照强度,同时减少土壤热量散失。冬季日照时间短、强度弱,易导致光合作用减弱,进而影响养分合成与积累而加剧叶片黄化。因此,补光措施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可选用LED补光灯,因其能效高、光谱可调,能精准模拟自然光、促进光合作用。补光灯的安装应遵循均匀分布原则,确保每株柑橘树都能获得足够的光照,一般建议每10m2安装一盏功率为50W左右的LED灯,每天补充光照4~6h,特别是在阴雨天或日照不足时段。除此之外,为提高光能的利用率,还需定期清洁棚膜,去除灰尘、雾滴等遮挡物,保持较高的透光率;合理修剪枝条,改善树冠内部光照条件,减少无效叶面积,使光能更多地作用于功能叶片上。

4、采用科学环割技术防治柑橘叶片黄化

科学环割作为一种精细的园艺管理手段,是防治柑橘叶片黄化、优化树体营养分配、提升果实品质与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环割技术通过阻断韧皮部中的筛管组织,暂时中止光合产物向根部的输送,迫使树体将更多养分分配至地上部,特别是叶片和果实,从而缓解因营养分配不均导致的叶片黄化现象。①环割程度需依据树体生长状况、树龄、品种特性及产量目标综合考量。一般而言,环割深度应控制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宽度则建议为树干直径的1/10~1/5,避免环割过深伤及木质部或环割过宽导致伤口愈合困难。②环割的时间通常在柑橘树生长旺盛期进行,如春梢停长后至夏梢萌发前,此时树体营养需求旺盛,环割能有效促进养分向果实集中,避免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进行环割,如高温干旱或低温阴雨,以免加重树体负担,影响伤口愈合。③在环割后应密切关注树体反应,定期检查伤口愈合情况,对愈合不良或出现异常症状的树体,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如再次涂抹愈合剂、调整水肥管理策略等,确保树体健康恢复。

综上所述,柑橘叶片黄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壤因素、根系因素、缺素症因素以及温度光照因素,可以通过采取改善土壤环境、合理施肥、调节温度与光照、科学环割的方式,来有效预防和控制柑橘叶片黄化现象,提高柑橘树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作者单位:547013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河池镇农业服务中心)

标签:  柑橘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