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羊养殖周期中,由于其相对较长的生产周期,一旦遭遇病虫害侵袭,将对牛羊的生长发育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甚至引发大量死亡事件。这不仅阻碍了养殖效益的提升,而且给养殖户带来了显着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牛羊的生产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上,特别是针对寄生虫病的防控措施,以防正寄生虫病的广泛传播,确保牛羊的健康成长以及饲料的有效消化和利用。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牛羊常见消化道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希望通过研究对牛消化道寄生虫病的防控成效,降低感染率有一定帮助。
一、牛羊常见消化道寄生虫病的危害
1、造成牛羊营养不良,身体消瘦,降低生产性能
消化道寄生虫病对牛羊造成的最直接危害就是营养不良,寄生虫在牛羊的消化道内繁殖,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导致牛羊身体消瘦,生产性能下降,再加上营养摄入不足,牛羊的生长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生长迟缓,体重增加缓慢。此外,消化道寄生虫病还会导致牛羊的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寄生虫在消化道内繁殖,会刺激消化道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影响牛羊的食欲和消化能力,导致牛羊的食欲减退,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降低,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的程度。同时,营养不良不仅影响牛羊的生长速度,还会降低其繁殖能力,母牛母羊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下,发情周期会延长,受孕率下降,胎儿发育不良,甚至导致流产。公牛公羊的营养不良则会导致精子质量下降,影响繁殖能力。
2、造成牛羊肠道堵塞,肠壁穿孔
消化道线虫病寄生虫在牛羊的肠道内繁殖导致肠道阻塞,影响牛羊的食欲和消化功能。肠道阻塞之后不仅阻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还导致肠道扩张、肠道黏膜损伤等问题,长期的肠道阻塞,还导致瘤胃积食、酸中毒等严重的代谢性疾病。除了肠道堵塞,消化道寄生虫病还导致肠壁穿孔。当寄生虫在肠道内大量繁殖时,寄生虫会侵蚀肠壁,造成肠壁薄弱处的穿孔。肠壁穿孔会导致消化液和内容物泄漏到腹腔,引发腹膜炎等严重的炎症反应,患病牛羊表现剧烈的腹痛、腹泻、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
二、常见牛羊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
1、蛔虫病的流行病学
① 蛔虫病的生活史
蛔虫是一种大型线虫,呈圆柱形,体表光滑,成虫长度一般为 2 0~3 0 c m ,直径约 3~5 m m ,雌虫尾部弯曲,而雄虫尾部直。牛羊蛔虫的生命周期相对简单,成虫在宿主体内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的条件下,虫卵发育为感染性虫卵,被中间宿主(如土壤中的微生物)摄取后,发育为幼虫,最后通过食物链或直接接触感染牛羊。成虫寄生在牛羊的肠道内,主要在小肠内,以宿主的消化食物为食,雌雄成虫在宿主体内交配,雌虫在宿主体内产卵,产出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外界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的发育,形成感染性虫卵,感染性虫卵被中间宿主(如土壤中的微生物)摄取后,发育为幼虫。幼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生长发育,直到成为感染性幼虫,感染性幼虫通过食物链或直接接触感染牛羊,进入宿主体内,继续发育为成虫,完成生命周期。
② 蛔虫病的流行特点
牛羊蛔虫病的唯一传染源是感染了虫卵的宿主,主要是牛和羊,虫卵可以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的条件下发育为感染性虫卵。虫卵主要通过食物和水源传播,特别是生食含有感染性虫卵的不洁蔬菜、瓜果和水。此外,虫卵也可以通过土壤传播,或者通过蝇类、鸡、犬等动物的机械携带或风力散播。蛔虫病的发生流行不存在典型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2、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病学
① 捻转血矛线虫病的生活史
捻转血矛线虫虫体呈红色,雄虫长 1 0~1 2 m m 雌虫长 1 4~1 6 m m ,虫体前端呈圆锥形,后端逐渐变细,形似矛头。雌虫尾部呈圆锥形,雄虫尾部呈螺旋状,虫体前端有口器,后端有肛门。捻转血矛线虫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外界适宜的条件下,虫卵孵化为幼虫。孵化出的幼虫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称为感染期幼虫,通过宿主的口、皮肤或黏膜侵入体内。在牛羊体内,幼虫穿过肠壁,经淋巴系统进入肠系膜淋巴结,然后随血流到达肝脏。在肝脏内,幼虫发育为成虫。成虫寄生于牛羊的小肠内,通过口器吸食宿主的血液。雌虫产卵,重复上述生活史。
② 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流行特点
牛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了捻转血矛线虫的牛羊,虫卵随感染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虫卵会发育为感染性幼虫。病原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口摄入感染性幼虫,可以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进入易感动物的体内。易感群体包括大多数反刍动物,尤其是那些从未感染过捻转血矛线虫或免疫力较低的牛羊,幼年牛羊和免疫力低下的成年牛羊更容易感染此病。捻转血矛线虫病在温暖湿润的季节更为流行,特别是春季和秋季,不良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未能定期进行粪便检查和驱虫,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虫卵的发育和幼虫的存活,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3、球虫病的流行病学
① 球虫病的生活史
牛羊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球虫引起的疾病,球虫的生活史包括孢子生殖、裂殖生殖和配子生殖等几个阶段,这些阶段分别发生在不同的环境中。球虫的生命周期开始于含有成熟子孢子的卵囊,卵囊通过宿主的粪便排出到外界环境中。在外界卵囊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发育形成孢子囊和子孢子,这个环节被称为孢子生殖。子孢子是感染性的阶段,能够感染新的宿主,被牛羊摄入后会侵入肠道上皮细胞。在宿主肠道上皮细胞内,子孢子发育成裂殖体,通过裂殖生殖(无性生殖)产生大量的裂殖子,成熟的裂殖体释放出的裂殖子可以再次侵入新的上皮细胞,继续进行裂殖生殖。经过几代裂殖生殖后,球虫进入配子生殖阶段。最后一代裂殖体释放出的裂殖子侵入肠道上皮细胞,部分发育为小配子体,部分发育为大配子体。小配子体成熟后释放出小配子,小配子与大配子结合(受精)形成合子,合子进一步发育形成卵囊。成熟的卵囊随宿主的粪便排出到外界环境中,完成了球虫的生活史。在外界环境中,卵囊经过一定的发育过程形成孢子囊和子孢子,这样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活周期。
② 球虫病的流行特点
牛羊球虫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了球虫的牛羊,特别是那些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的带虫者,粪便中排出的卵囊是主要的传染源。寄生虫主要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饲料、水或土壤中的感染性卵囊而传播,另外卵囊在外界环境中发育成熟,成为感染性子孢子通过空气、雨水等传播给健康动物。所有牛羊都感染球虫病,但幼畜和免疫力低下的成年畜更易感。很多养殖场中牛羊球虫病在温暖湿润的季节更为流行,特别是在春末、夏季和秋初,此时环境条件有利于卵囊的生存和发育。
三、常见牛羊消化道寄生虫病的临床症状
1、蛔虫病的临床症状
牛羊蛔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4周,感染牛羊蛔虫后,患畜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严重时患畜食欲废绝、呕吐、磨牙、口腔流涎等现象。由于营养吸收不良,导致生长发育受阻,表现为体重增长缓慢、肉质差、奶产量下降,皮肤粗糙、被毛脱落、眼晴凹陷、贫血等症状。部分患畜出现胆道蛔虫病,表现为剧烈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在严重感染或治疗不及时的情况下牛羊蛔虫病导致患畜死亡。
2、捻转血矛线虫病的临床症状
捻转血矛线虫病的潜伏期根据感染虫体的数量、宿主的年龄、健康状况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有所不同,通常潜伏期为14~28d,但也可以短至7d或长达数月。急性型多见于幼畜,在感染后几天内就会突然死亡。线虫寄生在牛羊的皱胃内,刺破胃壁吸取血液,导致贫血,患病牛羊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腹泻、便秘或消化不完全,脸部、颈下或腹部可能出现水肿。由于贫血,眼结膜可能变得苍白。慢性型症状较急性型轻微,病程较长,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消瘦、被毛粗乱,畏光流泪,可视黏膜苍白,出现间歇性腹泻或消化不良。
3、球虫病的临床症状
牛羊球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0~20d,发病后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有时伴有血便,身体逐渐消瘦、贫血。部分感染牛羊可能会出现精神沉郁、行动迟缓等非特异性症状。母牛羊在怀孕期间感染球虫可能会影响胎儿发育,甚至导致流产。
四、常见牛羊消化道寄生虫病的病理学变化
1、蛔虫病的病理学变化
病死牛羊解剖之后能够发现肠道炎症和肠道痉挛,肠道出血、溃疡和穿孔,肝细胞炎症、坏死和纤维化,肺脏纤维化、实变和肺功能减退,心包积液、心脏功能不全,脾脏肿大、功能减退,肾脏纤维化、肾功能不全。
2、捻转血矛线虫病的病理学变化
剖检时,可以观察到真胃内存留有成团的淡红色线虫,真胃黏膜常常出现水肿、出血和溃疡,有时可见虫咬的痕迹和针尖大到粟粒大小的结节。全身淋巴结常出现苍白,切面呈灰色、湿润,由于线虫的感染,还会引起淋巴结的炎性反应。病死牛羊出现贫血症状,皮肤和可视黏膜苍白,消瘦、被毛粗乱。心脏冠状沟脂肪和肠系膜脂肪出现胶冻样变化,肝脏和肾脏的颜色可能变浅,表明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或脂肪变性。
3、球虫病的病理学变化
肠道上皮细胞损伤,肠壁炎症渗出物堆积,肠道出血,粪便中可能带有血液,尤其是盲肠、结肠和回肠后段等处的肠黏膜充血、水肿,有出血斑和弥散性出血点,肠腔中可能含有大量血液。
五、常见牛羊消化道寄生虫病的实验室诊断
1、蛔虫病的实验室诊断
病死动物解剖之后可以观察成虫形态,一般蛔虫雄虫平均长度约为 1 0~2 0 c m ,呈淡黄色,尾部卷曲,雌虫平均长度约为2 0~2 5 c m ,呈乳白色,尾部直。虫卵呈椭圆形,大小约为0.089~0 . 0 6 7 m m ,受精卵在外观上可见明显的双层卵壳,而未受精卵卵壳较薄,受精蛔虫卵内含一个卵细胞,呈无色微细颗粒状物集于一团,卵细胞周围有透明的卵黄膜。结合上述形态和寄生虫图谱可以判定病原为蛔虫。
2、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实验室诊断
病死牛羊解剖同样可以观察成虫形态和寄生虫虫卵来判定病情成虫体呈毛发状,纤细而柔软,因吸血而呈现淡红色,头端尖细,口囊小,内部有一矛形齿,雄虫体长约为 1 8 ~2 2 m m ,雌虫体长约为 2 6~3 2 m m ,雌虫白色的生殖器官与含血的红色肠管相互环绕,形成红白相间的“麻花样\"外观,阴门开口于虫体的后半部,具有一个显着的瓣状阴门盖。虫卵呈短椭圆形,大小为(75~9 5 ) μ m× ( 4 0~5 0 ) μ m ,卵壳薄、光滑,灰白色或无色,卵内几乎为胚细胞所充满,但两端常有空隙,胚细胞数量约为16~32个。
3、球虫的实验室诊断
在进行牛羊球虫病减脂过程中,可以采集患病牛羊排出的新鲜粪便进行虫卵检测,能够观察到卵囊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大小约为 5~1 0μm ,卵囊内有子孢子,子孢子在卵囊内发育成熟,新鲜粪便中的卵囊颜色较浅,陈旧粪便中颜色可能会加深。
六、常见牛羊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治疗措施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在判定寄生虫种类的基础上,选择对症药物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于牛羊蛔虫病以及捻转血矛线虫病可以选择使用左旋咪唑注射液进行治疗,使用剂量为0 . 1 5 m L / k g ⋅ b w ,一次用量,间隔5~7d之后可以额外进行一次驱虫处理。球虫病推荐使用磺胺氯吡嗪钠可溶粉(使用时用生理盐水配制成 1 0 % 的水溶液) 1 . 2 m l / k g bw口服,进行肌肉注射治疗,使用剂量为 0 . 1 5 m L/ k g⋅ b w, 2 次/d连续使用3d一个疗程,在进行驱虫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营养补充,患病牛羊可以肌肉注射维生素 C( 1 0 m L:0 . 5 g ,羔羊和犊牛分别使用 4~1 0 m L ,成年羊和成年牛分别使用 1 6~4 0 m L ,一次注射。此外为了更好地缓解患病牛羊的贫血症状,还可以选择使用右旋糖酐铁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治疗,年龄较小的羔羊和犊牛,每次使用 1 . 3 3 ~4 m L ,成年的牛羊每次使用 1 0~1 5 m L ,一次用量缓慢肌内注射。通过采用上述的综合治疗方案,对牛羊进行为期1~2个疗程的驱虫处理和3~5d的对症辅助治疗之后,病情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
七、常见牛羊消化道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
按照当地寄生虫病的发生规律和季节变化,定期对牛羊进行驱虫,通常每年至少进行两次驱虫,分别在秋末冬初和春末夏初,对于幼畜可在成熟期前进行驱虫,以防止虫体在体内发育成熟。保持牛羊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每天清理粪便,避免粪便污染饲料和饮水,清理出来的粪便进行堆肥处理,利用生物热处理杀灭虫卵和幼虫。针对消化道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如扁虫的中间宿主蜗牛和吸虫的中间宿主螺蛳,可以选择使用5万倍液的硫酸铜溶液,进行喷洒处理。另外,还需要严格检查饲料来源,避免寄生虫卵或幼虫通过饲料传播,对水源进行定期检查和处理,防正寄生虫通过水源传播。通过合理饲养,保证牛羊营养需求,增强其抵抗力, 1 % ~ 2 % 的复合维生素以及 0 . 1 %~0 . 2 % 的微量元素。定期对牛羊进行寄生虫检测,及时发现和隔离寄生虫感染者,对新引进的牛羊进行检疫,确保无寄生虫感染后方可混群饲养。注重提高饲养员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加强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饲养习惯,降低寄生虫病的传播风险。
综上所述,在牛羊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牛羊养殖对肉制品的科学供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养殖户经济效益的获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饲养管理人员,应该高度重视消化道寄生虫病的针对性预防和科学治疗,促进牛羊的健康生长发育,确保为大众提供更多安全高效的牛羊肉制品。同时在疾病防控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加强工作经验的有效总结,明确常见寄生虫病的发生流行特点、流行趋势,做到早发现、早诊断、科学治疗,确保在短时间内缓解患病牛羊的临床症状,提高养殖效益和养殖质量。
(作者单位:122638辽宁省朝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西五家子动物卫生监督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