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涛 谭莉
摘要:2022年1月1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以下简称新国发2号文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又一关键布局,这对贵州及相关省市区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具有重大意义。为了宣传新国发2号文件,2022年3月,多彩贵州网策划推出新媒体作品《东南西北一句话,春风万里寄深情》,以地域、方言、文化为纽带,融合图、音、视频,将贵州与全国30个省市区联结在一起,形成东、南、西、北媒体同频共鸣,成为融媒体拓面广传的典型案例。
关键词:新国发2号文件 融媒体 拓面广传
一、一腔一调一句话,同屏同志共春风
新国发2号文件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更大力量。新国发2号文件明确了贵州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等战略定位,提出了到2025年、2035年的发展目标。
为了宣传新国发2号文件,2022年3月,多彩贵州网策划推出新媒体作品《东南西北一句话,春风万里寄深情》,以地域、方言、文化为纽带,融合图、音、视频,将贵州与全国30个省市区联结在一起,形成东、南、西、北媒体同频共鸣。30幅海报图文并茂,声画兼备,感染力强、传播力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相辉映,有全国31省市区的互动,又有用户与媒体的互动,用户在点击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有很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文案精彩纷呈,特色鲜明。如陕西与贵州的互动:“我是长征胜利落脚点,你是中国革命转折点,我是大地圆心,你是中国天眼。我将荒漠沙地变绿洲,你让贫瘠土地变果园,秦腔吼出了美好生活,苗舞跳出了幸福日子。”纯正的陕西方言,道出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风貌新气象、新成果新成效;“一腔豪情粤过山海雄关,双肩并行黔路繁花似锦。白云山花鸟鸣春,黄果树飞流映日,同饮珠江水,共叙兄弟情。”颇具韵味又接地气的粤语架起了广东与贵州的“声波大桥”,表达了粤黔协手共进,共创未来的信心。“东西联通,共展新篇。沪助黔行,鹏程万里。”满怀深情的沪语祝福,道出了沪黔共迎数字化挑战的底气和勇气。“南域发端务本堂,回首北望紫禁城”“我有黄河入海奔腾壮阔,你有黄果树瀑布壮美磅礴”京黔、鲁黔等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元素结合的纽带,通过音频海报的呈现,“心动”刷屏。
大时政的“硬”传播,向来是难活儿,作品紧扣新国发2号文件,具有全局大局意识,联动协作意识,全国一网意识,用户受众意识。“陈酿装新瓶”,把重大题材的主旋律“玩”出了贴地气、有人气的“热”度,横跨大江南北,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出当天,31省市区联动宣传,网上传播量突破1000万。
“一腔一调一句话,同屏同志共春风”,多姿多彩的效果传播让人印象深刻。
(一)题材的转场与出圈
作品的亮点在于“转场”,巧妙将原本贵州省的区域题材转换“出圈”为东、南、西、北31家省市区媒体同频共鸣的全国题材,着眼全国,聚力30家主流新媒体打造,形成不同视角联动,突破了区域媒体对重大题材报道内容、形式、传播的局限,作品信息量、传播量均呈几何级数增长。
年轻化语态表达、新时代元素融合,深情祝福声声入耳,“好声音”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响彻全国31个省市区,实现了“1+30”、“30+1”的拓面广传,掀起了宣传新国发2号文件的最强音,以立体传播理念唱响了“多彩贵州之声”。
(二)文化的对话与交汇
瞬间引发无尽乡愁的城市地标、山水大川、方言俗语……文化卖点天然的情感触角、用户粘度、普适性,是话题互动的优选。这是一次黔字品牌的成功输出,也是贵州地域形象的塑造和新名片IP的再造,更是全国31个省市区域文化一次有趣对话与家底互动的展示。五湖四海的乡音,不远万里迢迢,来祝“黔”程似锦,也契合了彼此志同道合的目标追求。
这不仅是对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深情告白、兄弟省份一起向未来的互动拉力,也是贵州新媒体与全国地方主流新媒体的一次融媒大集合、大合唱,彰显了全国地方新媒体最蓬勃的力量。
(三)传播的融合与创新
低成本的小互动,弄出了广覆盖的大声浪。在以新国发2号文件颁发,“一对一”为贵州新发展新规划加油鼓劲、送祝福的主题下,策采编发、运营均考量了形式、手段的创新融合,适配了可视化生产、交互式体验、年轻态体验,以及社交化分发的便利。海报、H5、音频、视频、文图……系列海报界面颇具设计感,又同工异曲,题文与配图、语音与意趣相应,尤其海报间声声相和、乡音连听,愈觉成趣,亦是“圈粉”、“心动”刷屏之道。
(四)策划的维度与温度
春风万里,不如你网路一线牵,乡音切切寄语今夕未来。宏大主题、严肃议题,选了个“乡音共话”的小切口,滴水见太阳,也是活动发起者、参与者、阅读者、分发者们公信力的携手与互勉。一石激起千层浪,触动用户需要有温度的策划。这一互动策划,是黔字招牌的借船出海、搭台唱戏,作品是贵州的,也是31家兄弟省市区的,是为共享共赢之道。
(五)主题的升华与穿透
作品结语混剪了31省市区地标航拍视频,配以《我爱你中国》背景音乐,穿透力强,画龙点睛,升华主题,声情并茂地表达了一个共同心声——这是春天的中国,欣欣向荣、勃勃生机;这是奋进的中国,高质量发展足音铿锵;这是团结的中国,勠力同心,一起向未来。也传达出这样的信息,新国发2号文件不只是给贵州再一次提供发展机会,同时也为每一个相关省市区提供新机遇,在支持贵州和发展贵州的同时也给自己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主题宣传可谓入脑入心。
《东南西北一句话,春风万里寄深情》的策略和实践,给了我们重新定义移动互联网媒体内容、生产、传播、价值的思考,互联网技术深刻改写了媒体行业的基因库,视角宽泛、体系重构、动力变革与范式转换给媒体带来星辰大海。
二、大视角打开传播新路径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新闻信息的传播不再局限于一地一域,通过传输,高质量的图片、文字、声音、画面、视频等快速分发直达用户,而且成本越来越低,便捷度越来越高,甚至可以帮用户滤掉不想看的内容,想看的、关注的精准送达。全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们都可以同时、平等、便捷、快速获取热点信息。比如俄乌战争,原本是一场局部战争,却在很短时间里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因为这场战争将重组世界秩序,促成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甚至关系到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每天最新战况消息,在用户关系构成的全媒体网络中自然扩散,影响力跨区域全球传递。由此可见,互联网技术传输已经解构了传统的集中式、地域式传播方式,信息内容只要备受关注,就可以传播得更宽泛、辽阔,乃至成为全球热点焦点,新闻事件再无地域,再无边界。
互联网特质不仅拓宽了传播渠道,重构了信息关联方式,也革新了内容形态,为生产、制作融媒体产品提供更多手段、更大空间。当技术运用手段旗鼓相当时,主题新闻策划就显得更为重要。对区域媒体而言,最首要的就是革新视野和站位,不再局限地域,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远站位对内容进行全局思考、谋定而后动。新国发2号文件颁发,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从国家战略层面赋予了贵州“四区一高地”的全新战略定位,极大拓展了贵州省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巨大空间。这不仅是贵州高质量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更是党中央、国务院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确保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重大举措的国家战略。倘若不与文件的高度同频共振,不以国家层面的宏观视角统领报道全局,只当作区域政策文件常规解读,就不可能达到与多数人相关、为多数人关心,影响力覆盖面大、影响全局,作用时间长、影响进程的宣传效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互联网技术背景下,信息形成了一种网状交互的共建与分享。互联网所创造的环境是一个更能发挥集体智慧的环境,它不但让信息共建共享成为了可能,也使得信息能够更快更广地进行众传共推。在此背景下,集众兄弟媒体的智慧创意,围绕一个主题策划,聚力打造,从细小角度着手,兼具思想的渗透式体现,丰富了共创内容的维度与体量。其次,共享内容,形成近身连接推送,让超级传播成为可能。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相互认可,共建共享,是互联网时代媒体视角转变,内容生产、优化、创新的一种探索与尝试。
三、碎片化与系统化体系的解构
传统认知中碎片化和体系化是两个不同方向的认知方式。其实,获取信息、知识的过程通常是从碎片、局部到整体、系统化的过程,再以系统化的思维去审视、判断认知,所以碎片化与系统化认知是并行不悖的。新闻主题的策划过程,就是将信息解构成碎片化,让用户易于接受的过程,将人认识的一般规律,解构成传播一般规律的过程。传播,需要重构,而策划,就是为了让信息更好地重构。所以,作品是否有流量,是否广传,重在策划。
四、融合、整合、联合,拓面广传的必然选择
“融”生产 互联网技术通过延伸时空触觉、优化生产效应、实现情感赋能、塑造沉浸场景等应用效果,助推融媒体产品生产创新。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新闻融媒生产创造了更多互动空间和可能,让内容形态呈现更多元、更丰富,提高了信息量,提升了信息广度,从而取得良好的互动传播效果,为媒体融合开辟了更加丰富的新场景、新轨道。
“融”平台 媒体深度融合仅凭媒体自身的资源与行动难以跨越发展鸿沟。随着互联网与数字经济的发展,为新媒体平台边界消融弥合,呈现“液态”融合提供了可能。继《东西南北一句话,春风万里送深情》出品后,媒体跨平台合作获得持续关注和推崇,各地媒体纷纷推出策划,如广西云的“三月三活动”全国主流媒体联动、吉林网的“吉林必有吉时”抗疫跨省联动等。相继接续的探索,为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实践又贡献了新路径。
“融”用户 新媒体环境下,流量成为数字时代通用的量化评价指数。流量即网络传输的数据量,包括新媒体平台独立用户数量、总用户数量、页面浏览数量、用户平均停留时间等多个层级的统计指标。这就要求作品需巧妙实现新闻产品技术与内容的融合,包括界面交互、文本互动,媒体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多重互动成为提高新闻全媒体传播效能的“核心环”。这种系统性的融合提升大大提高了用户的认同感和接受度,产生了放大、叠加、倍增的传播效果。此外,该作品还通过两种传播实践方式融合用户,一次生成,全媒体传播。作品借助31省市区新媒体平台终端同时推发,通过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扩大传播效果发挥了显着的作用力与影响力。多次生成,跨媒体叙事。31个省市区新媒体又以不同平台的受众群体作为切入点,打造不同的表达与理解方式,二次包装推送,达到了拓面广传的传播效果。
融合、整合、联合是互联网时代媒体的大势所趋。“特大喜事,特别策划”的《东西南北一句话,春风万里送深情》推出当天,传播量突破1000万,以其全局大局意识、联动协作意识、全国一网意识、用户受众意识等独特创新性得到中国记协网站的关注并阅评转载。
弱流量乃至无流量的传播实践活动无法实现主流舆论的构建以及主流价值的宣传,让“大流量”成为好的流量、正向的流量,用正能量引领大流量,用大流量营造正能量舆论场,实现正能量和大流量天然契合,是新闻媒体引领和塑造网络空间文明的重要举措,也是生产优秀融媒体作品的理念指引。
(胡涛,多彩贵州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编辑;谭莉,众望新闻中心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