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以情动人

known 发布于 2025-08-25 阅读(316)

本文以新春走基层新闻报道为核心,深度探究其叙事策略与社会价值。借助对一系列典型报道案例的分析,揭示出新春走基层新闻报道采用的丰富多元的叙事策略。这些叙事策略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价值。它在传承春节传统文化上发挥重要作用,激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喜爱;通过呈现民众春节期间的生活,增强了社会凝聚力,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情感桥梁;还为政府掌握民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政策提供了有力参考。本研究旨在为新媒体时代下新春走基层新闻报道进一步挖掘价值提供理论支撑,推动新闻报道质量的提高,助力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一、新春走基层新闻报道的叙事策略

(一)以小见大:微观叙事与宏观视角结合

在新春走基层新闻报道中,新闻记者往往会采取微观叙事与宏观视角结合的方式来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微观叙事方面,通过聚焦普通人在新春期间的具体生活故事、情感经历和个体奋斗等,以小见大,让受众产生共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宏观视角方面,将个体故事置于宏观的社会背景中,如国家的发展、政策的影响等,使故事更有深度和广度,提升报道的感染力。

例如,2025年2月11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在“新春走基层”栏目刊发的《龙里县:“点对点”返岗服务送老乡们回厂上班》报道,详细讲述春节期间,贵州省龙里县人社就业部门开展“点对点”(让劳动者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返岗服务行动,有序组织劳动者外出就业的故事。该故事中,龙里县兴龙广场100余名务工人员搭乘由龙里县人社就业部门“买单”的专列回浙江务工,出发前还收到了人社部门的温馨礼包,这让所有务工人员在寒冷的天气中感受到了政府的浓浓关怀。

报道聚焦“就业”这一民生之本,突出地方政府在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返岗复工方面的积极作为,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经验,助力各地优化就业服务。此外,春节是欢乐祥和的节日,节后返岗报道契合新春走基层主题,在寒冷时节讲述温暖故事,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增添节日氛围,也展现普通人在新一年的奋斗与希望。与此同时,从务工人员买车返乡、有序返岗等细节,侧面反映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提升以及就业市场的稳定,展现了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场景还原:细节描写与沉浸式叙事

在新春走基层新闻报道中,细节描写可以增强真实感,捕捉人物的细微表情、言行等,有助于让人物形象立体丰满,让受众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而沉浸式叙事则通过采用第一人称或多视角叙事,带领受众深入基层人物的生活,可以更直观地让受众感同身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例如,2025年1月24日,中国新闻网在“新春走基层”栏目刊登的《阿图什:社火展演闹新春鼓乐喧天年味浓》报道2,新闻分别通过沉浸式场景描写,以及社火表演的具体情况,讲述了1月22日,新疆阿图什市各乡镇(街道)、市直各单位和红旗农场组成的20个社火代表队参加展演,在震天的锣鼓声中,各族群众尽享年味十足的民俗文化“盛宴”,全市到处洋溢着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的景象。

该篇新春走基层报道中,关于阿图什市新春社火表演的内容格外引人注目。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这场热闹非凡的社火表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众眼前。在欢快的锣鼓声和绚丽的色彩交织中,阿图什市各族群众热情参与,共同演绎着一场文化盛宴,充分彰显出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一报道不仅丰富了市民的节日文化生活,让大家在欣赏传统艺术的同时,更深人地感受节日的欢乐氛围,还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为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添砖加瓦,在全社会营造出民族团结、欢乐祥和的新春氛围。

(三)对比叙事: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在新春走基层新闻报道中,对比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能为报道带来多方面的价值。传统习俗承载着过去的生活印记,现代生活展现当下风貌。通过对比,不仅能勾起不同年龄段受众的情感回忆,激发他们对时代变化的思考和对生活的热爱,而且可以丰富报道内容,使报道既有历史文化的深度,又涵盖社会生活的广度,全方位展现社会发展脉络,为受众提供更立体的认知。

2018年2月22日,齐鲁网在“潍坊民生”栏目刊发了一篇“新春走基层”报道——《乡村变迁记:与村民渐行渐远的自行车》3,该报道的作者在2018年春节回潍坊安丘市凌河镇张家庄子村过年,深刻感受到乡村交通工具的巨大变迁。自行车曾风靡一时,是走亲访友的重要工具,拥有自行车还是身份象征。如今村民基本不再骑自行车走亲访友,村里一百多户人家,每家至少一辆汽车,过年时村庄像车展,日常出行也多是电动车或摩托三轮。交通工具从步行、独轮车到自行车,再到如今的汽车等不断更选,出行方式发生巨变。同时,走亲访友的礼品也从馒头变为牛奶、酒水等,拿一个提包一锅馒头走亲戚的时代已过去。

这篇新春走基层报道以对比式的描写,反映了时代的巨大变迁。通过对潍坊安丘市凌河镇张家庄子村春节期间交通工具和走亲访友礼品变化的记录,以小见大,展现出中国乡村在时代浪潮下经历的物质层面飞速发展,为研究社会变迁提供了生动的基层样本。同时,聚焦民生改善,直观呈现村民生活水平的显着提升,从自行车到汽车的转变,以及礼品的升级换代,都是民生改善的有力例证,彰显国家发展成果在乡村的具体体现。这样细腻接地气的表述,能够唤起读者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和对时代发展的感慨,使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与自己生活的关联点,凝聚社会情感。与此同时,也改变了大众对乡村落后、传统的刻板印象,传播乡村现代化发展的新形象,为乡村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吸引更多关注和资源投向乡村。

(四)多维度叙事:融合经济、文化、社会等多角度

新春走基层新闻报道中,融合经济、文化、社会等多角度进行报道能多维度展现基层春节的全貌,避免单一视角,可以呈现各地新春消费市场的繁荣景象、产业发展的新动态,也可以展现丰富多彩的新春民俗文化活动、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凸显文化的多样性和活力。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受众关注到基层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情况,从而反映社会的和谐与温暖。

央视《新闻联播》2025年2月2日,在“新春走基层乡村新画卷”栏目刊播了《村里颁发“年终奖”积分制推动乡村治理》报道,讲述贵州省雷山县南猛村这个古老的苗族村寨,近年来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全村发展,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积累,村干部通过征求村民意见和建议,在春节来临之前颁发年终奖的故事。有意思的是,年终奖的发放需要看村民的日常表现,这些表现主要看家风建设、环境卫生、参与村集体活动等方面。表现优异的村民能获得丰厚奖励,反之则可能与奖金失之交臂。

该报道具有多维度意义,首先,为其他乡村提供了可借鉴的治理模式,以积分制连接年终奖与村民日常表现,将家风、环境、集体活动参与度纳入考核,让更多乡村看到激发村民自治活力、提升治理效能的新路径。其次,呈现南猛村从产业发展到经济积累,再到创新乡村治理的全过程,彰显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让观众直观感受乡村的巨大变化。值得一提的是,此报道突出家风建设、环境卫生等考核指标,传播重视家庭美德、爱护环境、积极参与集体事务的价值观,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二、新春走基层新闻报道的社会价值

(一)记录社会变迁,展现时代主题

记者通过深入到社会各基层,包括偏远乡村、厂矿车间、边境哨所等,可以捕捉到社会最真实的变化。通过报道基层群众的春节故事,能以小见大地展现时代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以及个人在时代浪潮中的奋斗与成长。比如报道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他们带回了新的理念和技术,在家乡创办企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反映了时代背景下人才回流和乡村振兴的主题。

2025年2月6日,《河南日报》在“新春走基层”栏目中刊发的《“90后”女孩返乡创业致富一方丝瓜络一年卖出3700多万元》报道[5],讲述了“90后”新农人杨淑娟的返乡创业故事。故事中,记者探访信阳丝瓜络加工厂,了解到“90后”新农人杨淑娟来自大别山革命老区商城县,当地农产品曾销路不畅。2016年,她发现海外对丝瓜络的需求,成立公司试种丝瓜,大获成功后不断扩大规模。2023年,她投资建厂、组建团队,开发60余种产品远销海外,团队发展到102人。她通过“互联网 + 合作社 + 农户”模式,带动12个乡镇建万亩丝瓜种植基地。除丝瓜络外,她和团队还售卖大米、预制菜,2024年销售额达1.2亿元。杨淑娟立志将大别山区更多优质农产品推向海内外,彰显了新农人发展潜力。

文章通过讲述杨淑娟的创业故事,展现了深刻的社会变迁与时代主题,呈现了商城县从农产品滞销到形成以丝瓜络产业为特色、多品类协同发展的经济转型,体现乡村经济从传统模式向多元化、产业化、国际化迈进的进程,为研究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现实样本。体现了新时代青年对乡村发展的新选择,反映出乡村从人才流出到吸引人才回流的转变,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激励更多青年投身乡村建设。从发现丝瓜络商机,到成立公司、建厂、开发60余种产品,体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产业、创意设计的融合,为乡村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借鉴。而“互联网 + 合作社 + 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12个乡镇建万亩丝瓜种植基地,促进农民增收,展现了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这样的报道有利于改变大众对大别山革命老区贫穷落后的刻板印象,让外界看到老区发展的新成果,吸引更多资源关注老区建设。

(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春节习俗和文化活动各具特色,通过新闻报道能让人们了解到中华文化的丰富多样,认识到每种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增强对整个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2018年2月19日,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称,去云南少数民族村寨体验新年或能感受最浓“年味儿”6,云南聚居51个少数民族,各有独特节日庆祝方式。2018年是西双版纳州建州65周年,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太阳鼓文化广场上,基诺族同胞与各地宾客在基诺大鼓声中欢庆传统佳节,通过歌舞展示幸福生活。新世纪以来,在政府帮扶下,基诺山基础设施、农业经济和村民生活发生巨变。村民乌优家借助政策发展多种种植业,收入稳步提高,还盖了新房,成立茶业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增收。

报道聚焦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新年庆祝方式,对基诺族文化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呈现。从传统服饰的精致纹理,到节日歌舞的独特韵律;从古老仪式的庄重肃穆,到特色美食的制作工艺,全方位地展现了基诺族文化的魅力,让大众得以深人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精髓。这种深度的文化展示,不仅是对基诺族文化的有力保护和传承,而且在促进文化多元共生的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机会接触和欣赏基诺族文化,在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与认同感,让每一个基诺族同胞都能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也让其他民族对基诺族文化心生尊重与向往。

在呈现文化特色的同时,该报道还着重展示了西双版纳州建州65周年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尤其是基诺山在政府持续帮扶下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的基诺山,如今道路宽平坦,水电供应稳定,通信网络全覆盖。农业经济蓬勃发展,村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一幢幢崭新的房屋拔地而起,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报道中对村民乌优家及当地产业发展历程的阐述,更是为其他地区乡村经济转型和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乌优家借助政策东风,天力发展橡胶、茶叶、李子、柚子等种植业,从单一的农业生产走向多元化经营。不仅如此,乌优还积极成立茶业合作社,规范茶叶生产加工,拓宽销售渠道,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增收致富。这一系列举措展示了乡村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从产业选择、技术支持到市场拓展,都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参考,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人了强大动力。

(三)促进社会共识,凝聚社会力量

新春走基层新闻报道中,对默默奉献的平凡工作者的报道,能引导社会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使人们明白个人的价值不仅在于自我实现,更在于为社会做出贡献,促使整个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氛围。

2025年1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在“新春走基层”栏自刊发的《开山岛上的守岛人》报道,讲述了1月14至15日,记者在开山岛上的见闻。那两天,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黄海海域的开山岛海风刺骨,在恶劣的天气下,民兵梁登高、常发栋依然迎着寒风登高了望。开山岛面积小,却是战略岛屿,1986年后由民兵值守。本篇报道讲述了守岛人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艰苦的光辉事迹,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细节描写,让一群可爱的人跃然眼前。

报道以王继才守岛32年的事迹为切入点,着重展现新一代守岛民兵对其爱国奉献精神的传承。在当下物质丰富、选择多样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年轻守岛人甘愿坚守在平凡却至关重要的岗位上。他们的行为为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培养了人们深厚的爱国情怀与担当精神,让社会领略到坚守平凡岗位所蕴含的时代价值,鼓励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积极奉献、发光发热。同时,报道对守岛人工作的详细描述,使大众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国防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有效地强化大众的国防意识。这种意识的提升,将引导更多人关注和支持国防事业,为国家的安全与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

新春走基层新闻报道通过独特的叙事策略,以小见大、以情动人,既展现了基层春节的丰富多彩,又反映了社会变迁与时代主题。其社会价值在于反映民生、记录变迁、弘扬文化、促进共识和推动治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舆论支持和文化动力。未来,媒体应继续深化基层报道,创新叙事方式,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金艾.龙里县:“点对点”返岗服务送老乡 们回厂上班 [EB/OL].(2025-02-11)[2025-02-13]. https://share.eyesnews.cn/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6883368.html.

[2]温晶,马占齐.阿图什:社火展演闹 新春鼓乐喧天年味浓[EB/OL].(2025-01-24) [2025-02-10]. https://www.xj.chinanews.com.cn/ dizhou/2025-01-24/detail-ihemzqzq6446089.shtml.

[3]李涛.乡村变迁记:与村民渐行渐远的自行 车[EB/OL].(2018-02-22)[2025-02-10].https:// weifang.iqilu.com/wfminsheng/2018/0222/3841464. shtml.

[4]村里颁发“年终奖”积分制推动乡村治 理[EB/OL].(2025-02-02)[2025-02-10].https:// 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 html?item_id=12430938662777929598amp;toc_style_ d= feeds_defaultamp;module=ccnews%3A%2F%2Fap pclient%2Fpage%2Ffeeds%2Fdetail%3Furl%3Dhttp s%253A%252F%252F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 com%252Fsnow-book%252Fin.

[5]刁良梓.“90后”女孩返乡创业致富一方丝瓜络一年卖出3700多万元[N].河南日报,2025-02-06(04).

[6]邢斯嘉.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山寨里的年味 [EB/OL].(2018-02-19)[2025-02-10].https://www. sohu.com/a/223188713_362042.

[7]王圣志,朱程.开山岛上的守岛人[N].新华每日电讯,2025-01-22(01).

标签:  乡村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