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3日,在重庆市川剧院剧场上演的由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和四川省川剧院联合出品、查明哲执导全新改版的川剧新作《草鞋县令》,作为第五届川剧节的压轴大戏受到重庆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之前,该剧由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和四川什邡市联袂创作推出,以反腐倡廉为宗旨,塑造了一个清廉正直、公正廉明的清官艺术形象。杨椽、郑瑞林两位作者新近改版之作虽然沿用了原剧名称,沿袭了前剧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但在故事情节与结局走向、全剧主旨取向等方面进行了重大增删调整。在舞台二度创作方面更可谓今非昔比,焕然一新。近年来,由于政策的引领,主旋律题材戏剧成为戏曲舞台的一道亮丽景观,全国如此,四川舞台也不例外。客观地说,较之20世纪同类题材剧目而言,当下创作演出的川剧剧目确实已实现了较大提升,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相当一部分剧目在演出质量与场次上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成绩,更没有进行持之以恒的改进与提升。《草鞋县令》则不然,在已经获得“四川文艺精品演出剧目”的前提下,仍然坚持“咬定青山”、精益求精的信念,在剧本二度创作时进行全面创新提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创作理念和实践成效值得发扬与借鉴。
哲理思考与艺术开掘
川剧《草鞋县令》题材源于清嘉庆年间四川什邡县令纪大奎事迹。县志记载,江西临川人纪大奎博学多才,善古文词,精于《易》理,于数学、地理、音乐、考据、占卜、地方志等皆有建树,著作等身。嘉庆十一年(1806)任什邡县知县十余载,办学校,兴教化,修水利,垦荒地,严惩盗匪,奖励耕织。在任十余年,政绩闻于朝,升任为重庆府合州(今四川合川)知州。可知其在川任职时间颇长,其间发生的故事不少。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回望这样一位在历史上颇有德政官声的什邡知县,在党中央号召反腐倡廉、执政为民的时代背景之下,什邡的剧作家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以此为原型依托,创作了川剧《草鞋县令》,塑造了一位关心民生疾苦、持守个人节操、清正廉洁而又有几分迂执的儒官形象。
故事主线围绕如何导流洛水、解除什邡县水旱交替之灾的方案选择而展开,副线则是请旨朝廷,为高景关五千罪民脱籍,让当年拒不削发、藏匿深山者的后裔、百年罪民成为正常的大清子民。原版其间历经旱情严重无粮救灾、山民以茶换粮被扣、县丞杨承祖藏匿《三农记》河道图、漆娃炸坟寻图、纪大奎升迁合州府、连夜上山查寻河道,在其赴任之前终于定下“水淹李冰陵,导流洛水”方略,造福后人。该剧主题鲜明而励志,剧情繁复而曲折、头绪繁多而清晰,人物形象、事件选取、剧情发展、结局走向基本上符合历史真实。编剧悉知史书记载、熟稔编剧技法,具有相当的文学功底,加之以“二度梅”获得者陈智林为主演的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创作团队的倾力出演,塑造了一个言行独慎,廉洁勤政、敢于担当的清官纪大奎形象,亦不失为一台高质量的主旋律优秀剧目。
然而,以更高的艺术标准来衡量,该剧大有可提升空间。作为第一主角的县令,在当地拥有一言九鼎之力,其矛盾的对立面是其同门学弟、县令的辅佐官吏县丞,这样不够均衡的对立面,虽然可以不断制造矛盾,行阻挠、为难之举,但是双方难以形成势均力敌之势,因此也削弱了戏剧矛盾冲突的紧张度和解决问题的疑难度。基本依据史实事件的创作方式,禁锢了作家想象的空间。
新版《草鞋县令》突破了史实的羁绊,本着历史真实与艺术创作互为补益的创作原则,在原剧基础上重新结构创作,在删减两场戏的同时,重新编写了两场至关重要的故事情节;改变了原版纪大奎因良好官声而异地升迁的结局;增加了成都府戈什哈这一代表朝廷的重要角色;以重要事件为支撑丰富了一、二号角色纪大奎和杨承祖的性格。
全剧立意与主旨追求也有重大改变,在原剧体现以清廉独慎为主旨的传统士子精神基础上,注入了当下社会强烈呼吁的为民为国之担当精神,沟通了历史人物与时代精神的审美契合,丰富、提升了该剧的人文境界与文化品位。导演巧妙地以当地传统民俗中的“载魂之舟”为灵魂象征,传递出中华民族世代倡扬的敢于为民请命、虽死而魂魄精神不朽的哲理思想。使新编剧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宣传反腐倡廉、勤政爱民的认识格局,而在一系列为灾民果腹、为罪民脱籍、消除水旱之患、为国家增添子民的行动展开过程中,折射出一位古代县令所秉持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无我的精神境界,从哲理层面开掘出对人生价值观和灵魂归属感的深层思考。
戏剧冲突与人物刻画
巧妙悬疑的戏剧冲突设置是该剧成功的因素之一。新增加角色戈什哈为纪大奎上司幕僚,因敢于实施工期久远的政绩工程——开工野河滩治理水患而升迁成都府。然此举显然是耗时费力、遥遥无期的烂尾工程。此人的出现明显增加了纪大奎重新选址古瀑口导洛治水方案的难度。就戏剧冲突的设置而言,纪大奎不仅要为钦定罪民脱籍请命,还要公然否定顶头上司、前任官员的政绩。这样尖锐的矛盾冲突直接将县令纪大奎推向了朝廷的对立面。同时,因山民要炸毁李冰陵墓开掘河道,进而引发了尊崇川主李冰为神灵的什邡百姓与山民的激烈冲突。重重矛盾的爆发为后续剧情发展和主人公的未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不可预测性,纪大奎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之中。而破解难题、化解矛盾的过程,纪大奎采用的都是老实人所用之笨办法——直言上书朝廷为罪民脱籍、将自己锁在即将爆破的巨石上阻止山民过激行为、以钻桌底来躲避乡绅的雅惠,以连夜登山勘察地形、脱衣、脱靴、脱皮的行动感化杨承祖拿出古人治水方略《三农纪》。由此塑造出一个不仅是清正廉洁而且恪守为官本分、品行端正、行事迂执的文官形象。
另一重要故事情节的巧妙设置发生在剧中二号人物县丞杨承祖身上。这是此剧中塑造的一个当下官场并不鲜见且极具共情感的角色。作为纪大奎同门后学,他佩服学长的道德文章,明了是非曲直,才35岁已位居县丞,提拔空间广阔。为自己前程计,他明知选址古瀑口、水淹李冰陵是治理河道最快最优方案,但却为逢迎上司幕僚戈什哈而隐匿张师古《三农纪》,支持为期5年的野河滩引水方案。当上司手谕:“纪私抚罪民,擅改引水方略,功过相抵,着其自省。县丞杨承祖主持什邡治水,十日后开工!”之时,他喜形于色,意满志得。然被停职自省的纪大奎却丝毫没有因“停职”而惧,他那股执拗的书生精神再次被激发出来,决定连夜上山,再探山形水势。而行事周密、擅长察言观色的杨承祖也尾随纪大奎上了山。一夜奔波,清晨登上山顶,纪大奎分明看到了李冰陵墓与金河故道就是最好的导流河道。同时,他还看到了远处河流中为逝者送葬的“载魂之舟”——当地民俗,伐木为棺,以棺为舟,以舟载魂而归。晨风徐徐之中他豁然通达,悟道人生真谛,百年之后唯有灵魂不灭,精神不朽。
尾随而至的杨承祖一路暗中观察,为师兄一路脱衣抛靴、穿草鞋、破血泡、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民之大道精神所感,更为河道中顺水漂流的“载魂之舟”所震撼,也为小女孩漆娃以命换书的贸然之举所警醒。在纪大奎的追问之下,他终于拿出了自己隐匿的张师古《三农纪》,坐实了“川主自把陵墓建,选址山坳保平安,水浅无用,水满则漫,若要刚好,九丈三。水淹李冰陵,万世享太平”的千古传言!由此,引水古瀑口,水淹李冰陵、根治水患的利民工程历经风波而最终可望得以实施。这一关键情节的改变,较之旧版中小女孩漆娃炸开张师古陵墓取出《三农纪》的情节,无论对于戏剧事件发生的逻辑想象还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性而言,高下优劣一目了然。
川剧审美品质的传承与发扬
作为一出新编戏曲剧目,衡量其二度创作的成功与否,不仅在于舞台呈现的美视、美听及美感,剧种风格、地域风情、川剧韵味等无一不是构成其美誉度评判的重要因素。对此,我们欣喜地看到,新版《草鞋县令》在把握剧种风格,坚守川剧品质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从全剧舞台呈现来看,以象征为主、虚实相间的表达方式与该剧写实与传奇相结合的风格十分契合,舞台上没有当下常见的舞美喧宾夺主的堆砌。比如第五场古瀑口的场景,象征性的巨石、山峰、李冰陵的墓碑,皆因其为重要事件的发生地而使用了象征性实景。而在书房、公堂以及上山路途中,皆以后场天幕制景为主,为演员表演留出宽阔空间。总之,野外景色以苍翠的山峰、怪石、碑阙为标志,古朴而厚重;室内置景却简洁、雅致,衬托出主人公的文人本色、廉洁品质。不得不提的是,为与剧情发展互为呼应,导演在该剧中极为成功地营造出旧时西蜀山川密林中那种朦胧而独特的神秘气氛。山民铤而走险,准备炸山导水淹没李冰陵,为此举行隆重的傩祭仪式,彰显出川西什邡民间古老的祭祀习俗,浓墨重彩地渲染出全剧的紧张气氛。第七场山川间“载魂之舟”的出现,更平添一重诡异而神秘莫测的巴蜀异域色彩。
大俗大雅、寓庄于谐,追求戏剧的娱乐精神,以出人意料之外的绝活技巧手段来丰富舞台表现,增加舞台的观赏性、趣味性和戏剧性,这一川剧艺术形态特征,是构成剧种审美品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川剧的这一剧种品质特征在新版《草鞋县令》第六场中得以精彩发挥,妙趣横生。一群乡间绅士、学究、商贾听闻县令要动土李冰陵,十分担忧。在杨承祖的怂恿下,他们欲以行“雅贿”的方式来劝阻纪大奎。对这些角色,导演采用了非个性化而是程式化、符号化的喜剧性处理。六位头戴瓜皮帽、留长辫、穿长衫的老者,拿着雕版、匾额等,推着一张可以滑动、变形的方形几案上场。随着剧情的发展,方形几案当场拉开,变成了公堂上的长方形案桌,书房由此变成县令公堂,实现了舞台场景巧妙灵活的现场转换。公堂上,众人三次一拥而上为纪大奎著书立说献雕版、献功德碑、求墨宝,纪大奎则推着案桌前后躲避,形成了舞台方位不断的视角转换。最后被逼到墙角、无处躲藏的纪大奎只好钻到案桌下面,凸显其难以招架、措手不及的狼狈滑稽相。不仅生动地表现出阿谀逢迎、雅惠丑行的可怕可笑,也带来了剧场的喜剧效果。这一案桌的巧妙运用,既有利于舞台的观赏性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也倡扬了川剧的喜剧精神,丰富了川剧的表现手段。
精心塑造崭新的舞台艺术形象
一出戏的成功与否,最终离不开演员的舞台发挥。四川省艺术职业学院和四川省川剧院派出了最强的演出阵容。“二度梅”获得者陈智林担纲第一主角县令纪大奎,梅花奖得主肖德美饰二号人物杨承祖,县令夫人的扮演者是梅花奖得主刘谊,山民首领由著名花脸李乔松担任,川剧中不可或缺的丑行角色、纪大奎之老家人雍奴由名丑苏明德扮演。满台名角,生旦净末丑各展才艺,烘托出一台好听好看的好戏。
从艺40余年的陈智林,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也是该剧的题材发现、项目策划和演出者。他扮相英俊、身材魁伟、嗓音明亮、基功扎实。草鞋县令一角,让陈智林的多才多艺得以充分发挥。古瀑口炸陵一场,情势危急,纪大奎与吴首领一段老生与花脸的对手戏,二人唇枪舌剑的对唱,激越高亢,字句铿锵、气韵贯通、声情迸发,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百姓让纪大奎留下墨宝,他在台上从容淡定、一挥而就,写下了“离微不二”的人生格言,笔法饱满,大气端庄。月夜登山一场,纪大奎获得了与以往被抬轿上山的不同感受,他先脱掉官袍,后脱掉官靴,穿上草鞋,踏破脚底血泡,感觉到来之不易的一身轻松。这一场登山跑路的表演,陈智林与苏明德、老生与老丑相互配合,时而一个前面跑一个后面跟,时而一个腿难抬,一个后面推,通过不断变化的跑圆场表演,跑出了上坡爬坎、穿林涉水的场景转换,跑出了不同角色的身份和性格特征,也跑出了川剧功法技艺的审美范式。
肖德美扮演的县丞杨承祖是一个性格复杂的艺术形象,扮相文静俊美,举止言谈儒雅,颇有几分年轻官吏的拘谨而又跃跃欲试之气。在塑造杨承祖这一个外形稳重端正、内心纠结彷徨的人物时,肖德美多以细腻的眼神、微妙之情态表达人物内心情绪的变化,将其从随波逐流、明哲自保到犹豫观望、内心焦灼,再到幡然感悟、拿出治水图的内心活动转化过程拿捏得恰如其分,成功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川剧舞台艺术形象。刘谊扮演的县令夫人虽然戏份不多,但其娴静、雅致、秀丽中带有几许无奈委屈的形象,也给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目前,川剧《草鞋县令》已入围文化部公示的文华大奖终评作品公示名单,今年9月将参加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参与中国文华大奖的角逐。征途漫漫,任重道远。陈智林表示,在不断的舞台演出磨砺中,全剧将会作进一步完善提升,力争为中国戏曲艺术殿堂留下一部经典之作。
杜建华: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二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