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思且行方致远

known 发布于 2025-09-16 阅读(479)

王斌

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所言禅意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有悟,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中华文化的精髓在于自然之道,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是从自然之道出发,演绎自然性情,抒发自然情感。刘熙载说:“笔墨性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崇尚自然书写,线条越是纯粹,越是自然,就越是有趣。自然生发是书法创作中重要的审美和书写要求,学习书法,继承只是手段,创新才是目的,意与古会。

书法是学出来的,不是练出来的,学习书法一定要有方向。学会临帖,善于临帖,懂得取舍,是一个必不可少且长期坚持的过程。学古人之法,会古人之意,识古人之美,得法明理,法为我用。临帖是为创作服务,创作就是运用和化解古法,心摹手追,逐步提高自己的书写格调和品相。要知道所学经典从哪里来再到哪里去,理清承接关系,先专后博,勿要三心二意。要知古、知今,更要知己,欲速则不达。

沈尹默先生言:“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书以载道,技法与审美并进,只讲技法是“小道”,赋予文化和情绪才是“大道”。“小道”炫技只能短暂吸引眼球,“大道”传神才能真正打动人的内心。书法创作不能离开继承传统的根基,任笔为体,随意而为,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同时也不能墨守成规,当古人的翻板,一个复印机,难出新意,创新就无从谈起。晁补之云:“学书在法,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

书法是一种视觉造形艺术,注重变化与造势,书法作品的创作离不开艺术想象力,艺术想象力是创作的动力,没有想象力,作品就缺乏新意。要善于在局部中制造矛盾,把书法元素与现代审美进行有机组合,在整体布局中去解决矛盾,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对立与统一的形式美是构成自然美的核心所在。李之仪云:“凡书精神为上,结密次之,位置又次之。”字字求生动,行行有灵气,从而去表达一种笔墨意趣和表现一种笔墨精神。

书写速度是相对的,因人而异,速度产生力度,不同的力度,线条的形态呈现和质量的高低也会不同,书体不同,速度的把握上也会有所不同。手由心使,笔跟手转,速度过快或速度过慢都不行。过快,线条会显得浮滑,过慢又像描字,书写性不强,字缺乏生机,失去应有的神韵。只有选择适合自己技术风格的经典练习才会学有所成,只有适合自己的书写速度才会产生一定的节奏性及旋律感。以笔达意、以笔传情,从而在经典碑帖的脉络里去写出自己的精神风貌。

书法创作要善于造势,一是笔势,二是字势。通过形态、气势等来呈现,但更多地表现在通篇气韵和章法上。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缀法第二十一》云“古人论书,以势为先”。势是书法审美的重要元素,加强字的对比关系和丰富线的形态以及提高线的质感,处理好字与字,行与行的空间关系,是完善势的重要手段。要善于制造矛盾和化解矛盾,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独巨匠心,丰富了势,作品的精彩度就会提高,韵味才足。

书法既是造形艺术也是线条艺术,线的练习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书法创作时由于书写者不同的笔触,不同的情绪,不同的审美,不同的动作等都会导致产生不同的线条形态,中侧锋的合理运用是长期练习的结果,加强线的练习,提高线的质量是学好书法的重要环节,线条质量的高低决定作品的精彩程度。

学习书法,初则有法,终则无法, 法无定法,法为我用。学书当悟刘熙载所云:“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优秀的书法作品境界应该为“古化为我也”。

标签:  书法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iidomino cupp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