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究纪实摄影,关乎摄影本体论,从命名到内涵众说纷纭,这里不予置喙,仅作为一种具备现代科技含量的视觉手段而已。
人类社会能有今天的进步,得益于不懈地探寻事实、学习知识和追求真理。常言道:有图有真相。但“图”未必一定是真相,取决于对“真相”的认知和获取“真相”的方式。然“有图有真相”一说,却是对纪实摄影最高的评价和期许。因为纪实摄影以记录事实、揭示真相为己任,以追求真理为目的。这就是纪实摄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其实,无论哪种类型的摄影,都是人类用以认识世界和认识自身的一种视觉手段。这种视觉手段都是借光得以实施并呈现,即“以光显相”。因此,摄影作品又被称为“光画”,摄影艺术是“光的艺术”。光作为造型语言,是摄影相较于其他视觉手段最值得炫耀的特征。
用好“光”这一奇妙的造型语言,是纪实摄影作品成功与否的首要条件。“光”本是一个物理学名词,考究起来极其复杂。简单讲,光是一种电磁波,人肉眼可见的电磁波叫光波,光波的传播也是有速度的,称光速。光速可用时间来度量,大约每秒钟30万千米,以太阳与地球的距离计算(平均值为14960万千米),我们在某个瞬间看到的太阳光,其实是8分钟前从太阳表面发出的。推之,距地球更遥远的星球所发出的光波,能被地球人看见,需要穿行更长的时间。当我们用天文望远镜观测遥远的天体,距离地球越远的星球,其光波传播的时间就越长,看到它的影像就越古老——远处即是过去;因此,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将天文望远镜称作“时间机器”。
同理,照相机也是一部“时间机器”,无论它是通过天文望远镜摄取遥远的天体,还是用普通镜头记录眼前的事物,按下快门那一瞬,其影像都是“过去”。也就是说,无论拍摄对象或远或近,在照相机快门的开合之际,“时间”被定格,事物永恒的律动于瞬间凝固,当下已成过往。这是摄影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它有别于其他视觉手段的最大魅力。
摄影艺术是光的艺术,更是“时间的艺术”。“时间”是纪实摄影的精髓。
寿安镇本不算大,虽然逢上了赶场的日子,因正值农忙时节,前来做买卖的人不多,已经不够热闹的石板街越发显得寥落了。但寿安街上的茶铺子却一如既往的热闹:十来张茶桌,打川牌(又称“长牌”,现多见于四川农村)的,搓麻将的,摆龙门阵的,还有吃闲茶的……座无虚席;老虎灶上蒸腾起白色的水雾,矮个子幺师提一把铜壶夹一摞茶碗,敏捷地穿梭在茶客们之间,整个堂子里弥漫着浓烈的叶子烟(四川本土产的旱烟)味和浓厚而嘈杂的乡音,不知谁的画眉鸟打起嘹亮的响曲,让原本十分热闹的茶铺更有了十二分热闹。突然间,镇口上传来一阵荡荡悠悠的哀乐声,并渐渐地由远及近,是一列由百十人组成的送葬队伍吹吹打打地行了过来。当队伍来到茶铺门前,停下,茶铺幺师搬出一张茶桌和一把茶椅,置于街的中央,然后泡上一杯热滚滚的茉莉花茶,端着灵牌的孝子们齐刷刷地跪倒在茶桌前……围观者告知,是一位故去的老茶客入土为安之前,家人带他来茶铺喝阳世间的最后一碗茶了。
陈锦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四川美术出版社原高级编辑、编审。20世纪80年代开始摄影,出版《市井中国》《市井》《茶铺》《四川茶铺》《川人茶事》《消逝中的风情感怀成都》等专著;曾荣获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以及中国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巴蜀文艺奖等重要奖项;曾任中国摄影家协会纪实摄影委员会委员,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特聘教授,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