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技术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495)

摘" " 要:为提高林业营林造林质量,基于海南地区环境特点,重点探讨了营造速生丰产林、沿海防护带的主要方法,以及综合开展林区营林造林管理的有效方法。在营林造林中,应合理选择林木类型,丰富林区植被结构,应用现代科技进行多模式综合管理,促进林业发展。

关键词:造林技术;营林技术;林业资源管理;沿海防护带

中图分类号:S725"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3-0157-03

0" 引言

林业营林造林是生态管理的重要内容,具有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以及改善社会文化水平等多种功能。实际管理中,地域自然环境和树木种类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营林造林技术,应分析具体问题,合理应用生产和管理技术。

1" 速生丰产林营造技术

1.1" 树种选择要求

坚持适地适树的造林原则,严格把控树种来源。尤其是在大面积造林时,结合区域墒情、温湿度选择抗性较好的树种类型,通常优先选择无性系树种,保证品质优良。营造速生丰产林时,需要综合考虑林木生长要求,分析区域海拔高度、气候特点与土壤墒情等,结合地质水文条件等信息,选择容易存活、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种类。营林造林需要因地制宜,例如,林区位于沿海区域时,需要考虑树种抗风能力。在林木生长中需要考虑温度和光照是否适宜,结合当地的温度、光照条件选择存活率高的类型[1]。

海南地区全年温度较高,可以选择的树种类型较丰富。以桉树为例,桉树是常见经济树种,生长速度快,产量较高,可以快速成材,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速生树种,在南方多个地区被大量种植。桉树是木材、造纸原材料的主要供应树种,家具、船舶生产中会消耗大量桉树,培育桉树林区可以解决木材供应不足的问题,增加木材供应量。桉树树叶中含有一种油脂,可以提取桉叶醇,用于医药制造以及漱口水、食品等制造,经济价值高。桉树可以适应多种环境,生长周期短,可以保持土壤、改善区域气候,生态效益较好。

桉树分类较复杂,通常为高大乔木,具有尖塔状树冠,成年树木可以生长至20m高。正常情况下,15℃以上环境中桉树生长速度较快,具有一定抗寒能力,但是气温低于-5℃时桉树可能被冻伤冻死。桉树成材较快,短则5年长则7年,伐木之后较短时间内可以进行下一次轮伐,而且全年不会休眠,适合作为经济林树种,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桉树的缺点是耗水量大,尤其是大面积种植时,会加剧土壤水资源消耗,不适合干旱地区大量种植。桉树还会大量消耗土壤肥力,培育桉树林(图1)时需要及时施肥,补充土壤养分,预防土地沙化。

造林时间方面,每年2—6月适合进行桉树造林,可以提高树木成活率,且该时间段气候条件较适合桉树林生长,通常林木长势较好。施肥方面,需要观察桉树生长情况,针对生长时期的具体需求配置复合肥,平衡树木生长中的营养摄入。桉树种植第一年,施1次基肥再种植树苗,造林3个月,观察土壤营养状态,使用高氮复合肥追加肥1次。后续连续两年在春季追肥,每年施加1次高氮复合肥。铲草抚育方面,山地区域营造桉树林常见问题是杂草和灌木旺盛,繁育速度快,管理难度高。需要在林木种植后每年5—8月清理杂草杂灌,降低土地养分消耗,为桉树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重点清除林地芒蔸草头,当年立秋前尽量全铲草,长期铲草抚育直至桉树幼林郁闭。

1.2" 整地种植技术

种植前整地,根据树木对生产环境的要求,人工改善区域土壤物理结构,林木通常适合生长在持水性能良好、透气性适宜的土壤环境。在树木幼苗时期及时除草,避免杂草抢夺幼苗的水分、营养和生长空间。如果在山地造林,通常进行等高线定点,在合适位置挖坎,构建垦带结构。同时,确保林木与林木间距适宜,不要过度密集或者过于稀疏。例如,在种植桉树林时,一棵桉树通常需要长4m,宽2m的生长空间。当一片林区面积为10000m2时,通常可以种植约1250棵桉树。种树前清理土地,选择秋冬时节砍杂炼山。挖坑种植时,挖40cm深的树坑,长度与宽度均为0.5m。苗木定植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2个月,在此期间顺着种植林木行列垦带松土,垦带宽度短则1.5m,宽则2m,深度通常在20~25cm。以上的垦带宽度和深度要求是针对幼林进行的设计,如果是成熟型林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调整。合理的垦带结构主要是为了保证光照覆盖所有树苗,尽可能平均分配土壤营养成分和水分。

2" 沿海防护带营林造林技术

2.1" 沿海防护带造林要求

沿海防护带作为带状林区,维护难度较高,较易受到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影响。防护带可以延缓水土流失,固定边坡,形成保护隔离区,美化环境,调节局部气候,营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构建符合人类需要的生产空间,且可以提供林木资源和林业副产品,产生经济价值[2]。沿海防护带(图2)处于海陆交融地带,红树林和海草床等有机结合形成海岸带生态系统,是发展海洋渔业的基础,为滨海旅游发展营造良好条件。沿海防护林具有多元复合功能,在造林营林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平衡利用、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积极保护、适度开发,协调生态与经济的关系,使沿海防护带可以发挥最大价值。

2.2" 因地制宜改造林带

沿海防护带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延缓海水对海岸的侵蚀作用。以海南岛为例,该地区沿海广泛分布砂质海岸,较易受到海水侵蚀,导致岸段逐渐向海岛中心部位后退。海岸侵蚀灾害与过度采砂、破坏性海岸工程建设、风暴潮、海平面变化、海滩植被带受损等因素有关,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都可能造成危害。自然因素通常缺少可以立竿见影生效的措施,合理限制过度开采行为、保护海滩植被等方法可以延缓海岸侵蚀作用,保护人类生存空间。营造沿海防护带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地质地貌,分析生态条件,结合海岸实际分类设计造林营林方案。在海防林带营造中,通过断带合拢、窄带加宽、残带增强等改造措施,营造生态防护林带。

2.3" 综合建设局部生态系统

营林造林中需要构建适合林木生产和生态平衡的群落结构,解决林带退化和老化问题,选择多种树种,丰富林木种类和结构。结合区域生态位特点、演替规律、区域地带性特点,科学育苗、繁育、造林,改造次生低效林,配合不同树种营造良性生态循环。采用微生物菌肥培育等生物技术,帮助树苗存活生长,增强抗病虫害能力。选择适合当前树种的促生菌,设计高效混合菌群,针对树种类型研制专用微生物菌肥培育苗木。在原有林带基础上造林营林时,需要选择和基干林带可以有机耦合的防护林生态系统[3]。

3" 营林造林综合管理

3.1" 退化林养护管理

选择修复方式时,应综合应用多种修复方式。全面分析退化林分情况,针对其退化程度采取补救措施。在轻度或中度退化林分管理中,应加强养护和林木抚育,结合退化具体表现进行补播、补植等,促进林木复壮,开展多环节管理。对退化林分进行墒情监控,保证林木生长具有充足水分和养分。根据林区实际条件实施科学浇灌管理,根据林木需求选择适合的浇灌技术。常用浇灌模式分为渗灌和滴灌。当退化林分面积较大时,应采用封山育林等措施,或者进行飞播造林管理。除此之外,积极开展病虫害防治,通过综合性措施减缓林分退化[4]。

3.2" 封山育林管理

由于人类活动,污染物渗入土壤,造成土地污染、林区环境破坏,土壤中污染物不断累积,当累积量达到一定程度将引起质变,导致土壤环境恶化,进而影响林区生态系统平衡。此外,工程项目施工、乱砍滥伐是影响林木繁育的主要因素。缺乏限制的人类活动产生土地污染、林区退化等环境问题,影响自然生物、水体和空气质量,最终危害周围生物生存安全。必要时可以采取封山育林(图3)措施,针对发生土地污染或者林木损毁严重的林区,封闭管理后进行技术性改造,直至恢复良好的状态。例如,海南开展天保工程后,全省加强森林管护,进行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森林面积、蓄积量逐年增加,促进生境恢复,野生动植物种类、数量明显增加。

3.3" 优化资源配置

营林造林过程中需要综合多种科学技术手段,分析局部资源和环境优势,全方位评估水体环境、基础植物生态环境等,合理规划造林方案。科学营林造林有利于提高林区资源利用率和利用质量,通过科学、合理规划林区资源配置,最终协调生态空间中各主体关系,营造良好的林区生态,促进人与环境和谐发展。在造林后实际管理中,需要协调自然资源分配,科学管理林区环境。在速生经济林繁育和轮伐中,需要协调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保证生态平衡。通过造林营林合理利用、整治、复垦林区,必要时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减少建设用地,拓展林区面积,提高林区繁育质量,从而优化局部生态系统,构建优质的宏观生态环境。通过技术化土整治林区,修整和恢复林业资源,有利于激活相关行业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等,还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宜居环境。

3.4" 综合应用现代科技

根据当前林区整治政策,在营林造林和林区开发管理中应针对林区加强管理和规划,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以及无人机巡防系统等,宏观统筹管理林区,动态监控林木生长状态。高质量开发和改造林区,构建科技繁育体系,丰富地区林业资源,优化人居环境。营林造林中,需要科技与人工综合管理,合理布局林木繁育结构,高质量利用林地。加强工程技术应用,积极修复和建设林区生态。依法严格保护红线区域林业生态,针对此类林区,保证林区面积、生态功能和林区性质符合管理规定。针对生态严重退化的林区,在营林造林同时启动生态保护工程,技术干预辅助自然恢复过程,从而促进退化林区空间逐步恢复生态功能,为局部生态自我修复提供人工辅助和良好条件,改善林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促进林区生态建设[5]。

3.5" 采取个性化管理措施

以往粗放的造林方法需要投入的成本高,产能低,造林和后期发展维护难度高,回报率达不到预期。从当地环境相近区域的林业管理经验中汲取符合自身条件、成效较高的部分,特色化应用,形成符合本土实际的营林造林方案,包括合理选择林木种类、针对性种植和繁育管理以及防治病虫害等。实践过程中,主要思路是改变粗放的造林方法,根据当地具体条件,考虑温湿度、土壤墒情等各种自然因素以及林业管理团队的组织管理能力、知识和技术水平、营林造林实践水平等人为因素,综合分析自然因素方面的优势和劣势,评估人为因素的优势和短板,从技术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做出调整,统筹全局制定符合当地林业长效发展的战略性措施。

4" 结语

在林区营林造林中,速生丰产林和沿海防护带均为常见林区类型,在种植繁育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树种和科学整地种植,明确不同林区环境特点、林木繁育要求,综合应用现代化科技和多模式管理手段,对林区进行全方位造林营林管理,针对地区环境特点开展个性化管理,保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繁育管理。

参考文献

[1]" 肖顺江.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J].中国林副特产,2023(3):92-94.

[2]" 杨爱梅.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的有效策略和建议[J].种子世界,2024(10):195-197.

[3]" 梅立新.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探析[J].中国林业产业,2024(8):125-126.

[4]" 彭诗爽.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生产管理工作探析[J].农家参谋,2024(22):65-67.

[5]" 刘晓萍.现代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探析[J].中国林业产业,2024(3):22-24.

作者简介:钟婷婷(1988— ),女,汉族,海南东方人,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管理工作。

标签:  林区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