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护林防火工作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464)

摘" " 要:为应对新形势下护林防火工作面临的挑战,以护林防火工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新形势下护林防火工作的实际意义,包括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增长及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其次,指出当前护林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防火意识薄弱及管理不规范。最后,提出加强宣传增强防火意识、加强管理提升防火能力以及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等解决措施,以期为护林防火工作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共同推动护林防火事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护林;防火

中图分类号:S762.3"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3-0169-03

0" 引言

护林防火工作,作为保障森林资源安全、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日益凸显。面对新形势下的护林防火挑战,必须摒弃传统、单一的防火策略,积极探索创新、高效、可持续的防火模式。新形势下的护林防火工作不仅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预警与应急响应能力,更要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护林防火工作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协作。政府、企业、社区、个人等各方力量应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起防火责任。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防火意识和提高其参与度,形成“人人关心防火、人人参与防火”的良好氛围。

1" 新形势下护林防火工作的实际意义

1.1" 保护生态环境

森林资源作为地球上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其生态价值不可估量。森林如同地球的肺,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森林能够减缓洪水、旱灾、暴风、灰尘暴和冰雹等极端天气的影响,其茂密的植被能够降低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有效防止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同时,森林还能防风固沙,保护土壤不被风蚀,维护生态安全[1]。此外,森林还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对于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干旱、雷击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纵火、疏忽大意等人为因素,森林火灾频发,会导致大量树木被毁,土壤裸露,水源减少,生态链断裂,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给森林资源带来了巨大损失。因此,加强护林防火工作,减少火灾的发生,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障国家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2" 促进经济增长

森林资源具有极高的社会经济价值,其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木材、药材、果实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促进了林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然而,森林火灾的频发,使得这些宝贵的资源遭受严重损失,直接影响了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火灾过后,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旅游人数减少,旅游业收入大幅下降。同时,木材等资源的减少,也导致了林业产业的萎缩,影响了农户的收入和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因此,加强护林防火工作,保护森林资源,对于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具有深远的影响[2]。

1.3" 保障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森林火灾具有破坏力大、突发性强、危害范围广等特点,一旦发生,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国每年因森林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极为惨重。火灾不仅烧毁了大量的林木和植被,还威胁到了周边居民的生命安全,破坏了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火灾产生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还会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3]。因此,加强护林防火工作,提高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对于保障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新形势下护林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护林防火基础设施不完善

当前,尽管我国林区面积广阔,但护林防火的基础设施建设却相对滞后。高科技监控仪器在林区中的应用困难重重,由于通信信号的盲点问题,这些先进设备通常难以发挥即时通信和预警作用,使得火灾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变得尤为困难。此外,护林防火设备的研发也面临着经费不足和人才短缺的双重困境。科研经费的匮乏导致新型消防设备的研发进程缓慢,而专业人才的缺失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目前,许多林区仍然依赖传统的灭火器和人力进行防火,这在面对大规模森林火灾时显得力不从心。人工力量的不足和消防通道的不畅也严重制约了火灾的扑救效率[4]。林区范围广泛,护林员数量有限,难以做到全面监控和即时响应。同时,复杂的地形地势使得消防车辆和人员难以迅速进入火灾现场,导致火势的迅速蔓延。

2.2" 护林防火意识薄弱

在国家层面,虽然对森林资源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护林防火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仍有待提升。森林面积广阔且地形复杂,一旦发生火灾,责任追究难度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纵火或疏忽导致火灾的行为。对于管理不善导致的火灾,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通常不够大,难以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在社会层面,护林防火的关注度普遍较低。由于林区地处偏远,居民数量有限,火灾发生后通常难以被及时发现[5]。此外,社会媒体对森林火灾的报道较少,宣传教育工作也未能充分到位,导致公众的森林防火意识淡薄。在个人层面,林区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缺乏必要的护林防火知识和意识[6]。居民在林区活动时易忽视防火规定,随意携带和使用火源,这不仅增加了火灾发生的风险,还提高了火灾的扑救难度。在火灾发生后,由于缺乏灭火和逃生的常识,居民往往难以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导致火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2.3" 护林防火管理不规范

在护林防火管理方面,我国仍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严重制约了防火工作的有效开展。护林防火相关部门在预警和处置机制上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导致火灾预警难度大,火情发生后灭火效率低下。这种机制的不完善,使得火灾防控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专门的护林防火机构缺失,导致各部门在防火工作上缺乏统一领导和协调,存在互相推诿、各行其是的现象,防火工作难以形成合力。护林防火措施的老旧和单一也是一大问题。部分地区仍依赖传统的灭火器和隔离带等老旧设备,未能根据地区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火措施,导致防火效果大打折扣。林区管理人员的能力不足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7]。部分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巡查不到位,缺乏基本的防火灭火常识,使得林区防火工作存在严重隐患。

3" 新形势下做好护林防火工作的途径

3.1" 加强宣传,增强护林防火意识

在加强护林防火工作,增强全民护林防火意识的道路上,相关部门需采取多元化、创新性的宣传策略,以确保护林防火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首先,拓宽宣传渠道是增强宣传效果的关键一步[8]。传统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等仍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应充分利用其传播优势,在黄金时段和显眼位置投放护林防火公益广告和宣传标语,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向公众传递防火信息。同时,不应忽视社区宣传栏、公共场所海报等线下宣传阵地,通过制作精美的护林防火小板报和宣传手册,将防火知识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兴渠道也应成为护林防火宣传的重要阵地,通过创意短视频、互动问答等形式,吸引更多年轻群体的关注。

其次,在创新宣传方式上,应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趣味性。除了传统的文字宣传,可以探索利用画报、漫画、动画等视觉艺术形式,以及文艺演出等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护林防火的重要性、具体措施及法律法规等内容进行生动演绎。邀请知名明星担任护林防火宣传大使,借助其社会影响力,通过明星效应吸引公众关注,提高护林防火工作的知名度。同时,在护林防火知识中融入地方戏曲、快板、小品等艺术形式,在林区进行巡回演出,不仅能够丰富林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其的防火意识。提高林区护林防火提示频次同样重要。在林区入口、主要道路、关键节点设置醒目的宣传标语和警示牌,如“您已进入林区,请遵守防火规定,切勿携带火种”等,以直观的视觉形式提醒公众注意防火安全。利用林区广播系统,定时巡回播放护林防火小知识、典型案例剖析等内容,提高公众的防火警觉性和自我保护能力[9]。

最后,扩大护林防火宣传覆盖面,实现防火教育的全民普及。从中小学生抓起,将护林防火知识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通过开设专门的护林防火课程,组织学生参观护林防火教育基地,开展防火知识竞赛等活动,从小培养学生的防火意识和责任感。对于林区居民,应定期组织森林防火安全知识培训,邀请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讲解和演示,提升其的防火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10]。同时,鼓励林区居民参与护林防火志愿服务,形成“人人关心防火、人人参与防火”的良好风尚,共同守护绿色家园。

3.2" 加强管理,提升护林防火能力

在护林防火工作中,强化管理是提升防火能力的核心环节,完善的护林防火管理制度和体系是基石。这不仅包括制定详尽的防火规章制度,明确各级防火责任,还应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无论是因个人疏忽还是管理不善导致的森林火灾,都应依法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通过建立健全的问责机制,确保每一环节、每一岗位都能尽职尽责,共同维护森林资源安全。成立专门的护林防火机构,实现防火工作的统一领导和高效协调。该机构应作为防火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各项防火措施的实施。在机构内部,各部门应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各司其职、协同作战的良好局面,确保防火工作有序、高效地推进。护林员作为防火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其专业素养和应急能力直接关系到防火工作的成效。因此,必须加大对护林员的培训力度,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涵盖防火知识、火情监测、应急处置等多个方面。同时,完善护林员考评机制,通过定期考核和奖励激励,激发护林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不断提升其防火能力和水平。此外,建立一支完备的护林防火队伍是防火工作的重要保障。这支队伍应由熟悉当地地形地貌、了解林区情况的健康居民组成,其不仅是日常的护林防火员,更是火灾发生时的应急救援力量。通过定期开展森林灭火救援培训,提高队员们的专业技能和实战能力。建议为护林防火员提供充足的生活补贴和全面的保障措施,以解除其后顾之忧,激励其全身心投入防火工作。这不仅关乎护林防火员的切身利益,更是提升防火队伍应急响应能力的关键。在火灾突发时,只有确保队伍能够迅速集结、即刻出发,才能有效缩短救援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森林火灾对生态和经济造成的双重损失。

3.3" 加大投入,完善护林防火基础设施

针对林区火情预警与通信能力的薄弱环节,应加大护林防火基础设施投入。这包括在林区内广泛部署先进的森林火情预警装置,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监测、智能识别等,实现对林区火情的全天候、全方位监控;消除林区通信盲区,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火情能够第一时间被发现并上报,为后续救援赢得宝贵时间。此外,在林区设立专门的消防站,并配备充足的灭火装备,如消防车、水泵、灭火器等,确保一旦发生火灾,消防员和装备能够迅速到位,有效控制火势,缩小火灾影响范围。管理人员应设立专项科研经费,用于支持护林防火设备的研发与实验。这不仅包括对现有设备的升级改进,更包括对新型、高效、环保的防火设备的探索与研发。同时,提高护林防火科研人员的待遇,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其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护林防火工作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林区应聘请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担任护林防火指导员,这些指导员应根据林区的实际情况,精心制定森林防火预警和处置机制,确保机制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类型的火情,无论是小火苗还是大规模火灾,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应对。指导员还需深入一线,监督防火措施的落实情况,确保每项措施都能发挥实效,真正筑起护林防火的坚固防线。指导员还应定期评估防火工作的效果,依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策略,不断优化防火方案,确保防火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为林区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4" 结语

护林防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新的形势下,要不断创新防火理念和方法,提升防火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同时,也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共同应对全球森林火灾的挑战。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护林防火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共同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更加美丽、宜居的地球家园。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将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应以实际行动为护林防火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谢丽琼.新形势下护林防火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浅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1,27(4):100-101,106.

[2]" 张金博.新形势下做好护林防火工作的策略分析[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4):44-45.

[3]" 毛金明.新形势下做好护林防火工作探讨[J].南方农业,2020,14(5):61-62.

[4]" 胡彩萍.基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护林防火工作[J].现代园艺,2018(22):231-232.

[5]" 候海潮.探讨新形势下怎样做好护林防火工作[J].林业勘查设计,2018(4):119-120.

[6]" 柳士东,齐亚兰.基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护林防火工作[J].农业与技术,2018,38(10):203.

[7]" 果生.林业资源保护中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J].花卉,2024(6):154-156.

[8]" 廖克力.林业资源保护中护林防火技术应用[J].吉林蔬菜,2024(1):317.

[9]" 彭晓晨.林业资源保护与护林防火技术的应用[J].农业灾害研究,2024,14(8):85-87.

[10] 刘卫平.浅谈护林防火技术在林业资源保护中的应用[J].农业灾害研究,2024,14(2):235-237.

作者简介:李秀军(1969— ),男,汉族,北京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森林防火。

标签:  林区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