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进展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297)

摘" " 要:为增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效果,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影响和防治难点;其次,探讨了各种防治技术,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综合治理等多种方法;最后,阐述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具体应用,包括刺吸害虫防治、食叶害虫防治、蛀干害虫与地下害虫防治,以提高病虫害防治的能力,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促进城市绿化和生态平衡的发展。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8"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3-0187-03

0" 引言

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核心要素,其健康状态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园林植物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园林植物健康生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维护城市绿化成果、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综述当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最新进展,分析各种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效果。同时,本文还将关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

1"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特点、影响和防治难点

园林植物病虫害作为城市绿化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对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构成了严重威胁。深入了解园林植物的特点、影响、防治难点,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1.1" 特点

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繁多,结构复杂,这是由其生长环境和生态特性决定的。园林植物品种多样,从乔木、灌木到草本植物,形成了丰富的植物群落。这些植物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还为病虫害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源和栖息地。因此,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包括各种昆虫、病原微生物、线虫、软体动物等。在结构上,园林植物病虫害也呈现出复杂性。不同的病虫害对园林植物的危害方式和程度各不相同。例如,一些害虫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啃食叶片或果实来危害植物;而一些病原微生物则通过侵入植物体内,破坏植物组织,导致植物生病。此外,病虫害之间还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如竞争、共生、捕食等,这些关系进一步提高了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复杂性[1]。

1.2" 影响

园林植物病虫害对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一方面,病虫害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害虫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啃食叶片或果实等方式,直接削弱植物的生长势,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叶片枯黄、果实减产等。而病原微生物则通过侵入植物体内,破坏植物组织,导致植物生病,出现斑点、腐烂、枯萎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引起植物死亡。另一方面,病虫害破坏了园林植物的景观效果,病虫害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园林植物的外观,使其失去原有的观赏价值。例如,叶片被害虫啃食后变得残缺不全,花朵被病虫害侵袭后变得枯萎凋谢,这些都会大幅削弱园林植物的景观效果。病虫害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对园林生态系统造成更大的破坏。园林植物病虫害种类繁多,不同病虫害种类之间以及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一旦某种病虫害爆发,就可能引发其他病虫害的相继发生,形成恶性循环。这不仅会加剧对园林植物的危害,还可能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1.3" 防治难点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难度较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由于园林植物种类繁多,生长环境复杂,病虫害的发生通常难以预测。一旦病虫害爆发,就会对园林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②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不同的病虫害对不同的植物危害程度不同,防治方法也各不相同。③防治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问题。④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还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持续的监测。由于病虫害的发生具有周期性和反复性,防治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持续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才能确保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因此,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难度较大。

2"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是保护城市绿化成果、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针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目前已发展出了多种技术,主要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这些防治技术各有优缺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针对病虫害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技术,在确保防治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针对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具体如下。

2.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作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技术,充分利用了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原理,旨在用一种或一类生物来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进而达到降低病虫害密度的目的。此技术不仅环保无污染,还能有效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具有显著的优势。在生物防治中,植物源农药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农药源自植物中的天然活性成分,如苦参碱、印楝素、藜芦碱等,其对多种园林病虫害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极小。天敌昆虫也是生物防治技术的重要一环。通过捕食或寄生害虫,天敌昆虫能够显著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从而保护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寄生蜂、瓢虫、草蛉等天敌昆虫已成功应用于园林病虫害防治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作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一种传统技术,因其见效迅速和防治范围广而备受关注。然而,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化学农药的使用受到了更为严格的限制,在使用化学农药时需要严格控制用量和使用频率。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研发环保型化学农药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这些农药不仅具备高效、低毒的特性,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在化学防治过程中,合理用药同样至关重要。通过选择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并经常变换用药品种,可以有效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同时确保防治效果。尽管化学防治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仍占据重要地位,但应不断探索更加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技术,以实现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通过合理运用化学防治手段,可以更好地保护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为城市绿化事业贡献力量。

2.3"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作为一种环保、无污染的害虫防控技术,正逐渐在园林植物保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一种方法。例如,可以利用高温或低温来杀死害虫或病原菌,或者利用光、声、电等物理手段来驱赶害虫。此技术最大优点在于不产生抗药性,确保了害虫治理的长期有效性。诱捕器与诱杀剂的应用,是物理防治中的一大亮点。科研人员根据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巧妙地设计了各类诱捕装置,如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害虫的雄虫,从而有效降低害虫的繁殖能力,达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目的。此外,诱杀剂的使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特定的气味或颜色吸引害虫,进而将其消灭。防虫网的使用,则是物理防治中的另一项有效措施。通过在园林植物周围设置细密的防虫网,可以有效阻止害虫的侵入和传播,为园林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一道坚实的屏障。这种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效果显著,对多种害虫都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

2.4" 综合治理

综合治理策略在园林病虫害管理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其强调生物、化学、物理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确保对病虫害进行全方位、多层次且长期稳定的控制。通过精心调整园林植物的种类和布局,不仅能够增强植物的自身抵抗力,还能创造出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的微环境。这种策略旨在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减少对外部干预的依赖。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园林病虫害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借助物联网、大数据、无人机等前沿技术,我们能够实现对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和精准定位,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案。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防治的效率和准确性,还极大地减少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推动了园林病虫害管理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迈进[3]。

2.5nbsp; 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科技的进步,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趋势。一方面,环保型防治技术将成为未来园林病虫害防治的重点。例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病虫害的实时监测和精准防治,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新兴技术也将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4]。这些新技术具有高效、环保、可持续等优点,有望在未来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园林植物病虫害对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需要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综合运用多种防治方法,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防治体系。同时,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3"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具体应用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针对不同害虫的特点和危害程度,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技术。以下是对刺吸害虫、食叶害虫、蛀干害虫与地下害虫等主要害虫防治技术的具体应用分析。

3.1" 刺吸害虫防治

刺吸害虫,如蚧壳虫、蓟马、蚜虫、红蜘蛛、烟粉虱、叶蝉等,通过刺吸植物汁液来危害植物。这些害虫数量多,繁殖快,对植物的危害极大。因此,防治工作要及时有效。

首先,可以采取人工剪除的方法,对于受害较轻的植物,可以人工剪除受害部位,并集中收集深埋处理,以减少害虫的扩散和危害。其次,也可以利用树干涂抹粘虫胶或粘虫带的方法,粘住爬行的害虫,有效阻止其危害植物。再次,安装诱虫灯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安装诱虫灯进行诱杀,可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但需要注意的是,诱虫灯应设置在远离植物的地方,避免对植物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最后,药剂防治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使用吡丙醚、噻嗪酮、烯啶虫胺等药剂进行全株喷施。这些药剂具有高效、低毒、环保的特点,可以有效控制害虫的危害。但需要注意的是,药剂的使用浓度和频率要适中,避免对植物和环境造成污染。

3.2" 食叶害虫防治

食叶害虫,如美国白蛾、松毛虫、柳毒蛾、斜纹夜蛾等,以植物的叶片为食,对植物的危害极大。因此,防治工作要尽早进行。

首先,需要加强监测预报工作。通过定期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害虫的危害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可以采取人工摘除网幕的方法。美国白蛾等害虫,其幼虫在危害初期会吐丝结网,形成网幕。可以人工摘除网幕,并集中收集深埋处理。

再次,施放天敌也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利用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例如,周氏啮小蜂可以寄生在美国白蛾等害虫体内,有效控制其危害。这种方法具有环保、无污染的特点,是未来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方向。

最后,药剂防治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使用灭幼脲、除虫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进行全株喷施。但需要注意的是,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要科学合理,避免对植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5]。

3.3" 蛀干害虫与地下害虫防治

蛀干害虫,如天牛、木蠹蛾等,常潜藏并破坏植物枝干内部,引发枝干中空、断裂甚至植株死亡。为了有效应对这类害虫,可以采取安装诱虫灯的策略,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同时,生物防治方法同样有效,如释放管氏肿腿蜂等天敌,其能够寄生在害虫体内,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地下害虫,如蛴螬等,主要危害植物根部,阻碍植物正常生长,严重时甚至导致植物死亡。针对这类害虫,土壤处理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通过将药剂均匀撒布在植物根部周围的土壤中,可以有效降低害虫的存活率,从而减轻其对植物的危害[6]。然而,在使用药剂时,必须严格控制使用浓度和频率,以防止对植物和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4" 结语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维护城市绿化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综合治理等环保型防治技术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未来园林病虫害防治的主流趋势。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病虫害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防治技术,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防治体系。同时,加强园林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推广,提高病虫害防治的能力,这是确保园林植物健康生长的关键。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将更加完善,为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静.生物技术应用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上的方法及有效性[J].河北农机,2022(3):163-165.

[2]" 赵筱菲.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特点与生物防治技术[J].花卉,2021(20):185-186.

[3]" 王艳霞.园林树木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探讨[J].科技风,2021(21):134-135.

[4]" 李海艳.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花卉,2022(4):171-173.

[5]" 梁方方,邢卓.谈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控措施[J].农村科学实验,2022(10):164-166.

[6]" 张田园,段栓成,陈新中.我国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现代园艺,2020,43(1):48-49,52.

作者简介:张明(1983— ),男,汉族,山东泰安人,大专,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

标签:  植物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