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景观绿化植物配置技术要点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353)

中图分类号:TU986.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5-0115-03

0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理念发生一系列改变,“吃饱穿暖”已不再成为当代大部分人群的生活目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精神追求。公园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承担着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职能,也是人们茶余饭后娱乐、消遣的好去处。因此,应明确绿化植物配置要点,营造更富有美感的公园景观,满足当代人们生活需求。

1植物配置在公园景观营造中的价值

1.1增强景观效果

植物配置是营造公园景观的重要手段,结合不同植物的形态、色彩、结构等因素对其进行合理搭配,能营造更富有层次感的公园景观。例如,凤凰木、木棉树、荔枝树等植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展现出不同色彩,能给城市居民带来更为丰富的视觉效果。同时,植物通常具有独特的生长形态,通过列植、群植等配置方式,能使公园景观更富有层次性。例如,柏树通体笔直,且树体较高,能起到延伸空间的作用;南天竺、蛇莓、花叶常春藤等地被植物具有独特的株型与叶型,大面积种植能使空间显得更为广阔无垠。高低植物的搭配,能使景观更为立体,从而产生更为强烈的游园体验。某岔路口植物搭配如图1所示。此条岔路口配置4种绿化植物,从地面到天空,植物高度逐渐上升,且颜色各不相同,肆意生长的树木与被地砖环绕起来的草皮形成强烈对比,在太阳光照射角度的影响下,左侧空间被压缩,给人一种“曲径幽深”之感,右侧空间则被放大,使人产生“豁然开朗”之感。此种植物配置方式使公园景观更富有意境,有利于激发人们游园欲望。此外,季节的变化也会使植物生长状态发生改变,花卉类通常会在春季开花,而阔叶类植物通常会在秋季落叶,通过对此类植物的合理配置,便能营造出具有季节特色的景观形象。

图1某岔路口植物搭配

1.2保护城市环境

公园自身就具有调节生态环境、营造城市空间的作用,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能使公园内部生态圈更为完整,在保护城市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存储着能量的有机物质,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所需,还能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使周边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明显降低,空气得到净化。通过植物配置的方式营造公园景观,植物的蒸腾作用能调节公园内部与周围的环境温度,减缓气温上升速度,从而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同时,植物配置能使公园中的植物数量与类型更为丰富,能通过营造生态空间的方式,吸引更多生物在公园内生存与繁衍,从而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城市生态平衡[3]。

1.3弘扬城市文化

公园在城市中扮演着多重角色,集生态、人文、经济等价值为一体。公园景观营造过程中,可通过绿化植物与雕塑搭配的方式,弘扬城市文化。例如,五华县长布镇元坑村为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是梅州市申报确认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广城市的代表项目之一。长乐公园以“世界球王李惠堂\"雕塑为中心,在其周围搭配了花卉、灌木、乔木等植物。从近处看,低矮植物、雕塑与高大树木呈“由低到高\"的层次状态,使空间环境更为立体;从远处看,低矮的花卉与灌木连成一片,高大的树木则成为雕塑的背景,景观仿佛“活过来”了,使人联想球王李惠堂在足球场上的矫健身姿,城市文化在此刻得到了传播与传承。同时,植物配置还能通过规划公园空间结构的方式,为城市居民提供举办文化活动的区域,使其能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开展交流、探索与学习,能给居民带来更为强烈的精神感受,有助于促进城市文化在传承与弘扬中实现进一步发展。

2长乐公园景观绿化植物配置

2.1植物配置情况

长乐公园位于梅州市五华县城中心,东临琴江河,西止沿江路,北起1号泵站,南至水寨大桥;东岸下坝堤开辟了一条“绿道”,将公园与琴江河东西两岸、华兴大桥、水寨大桥连成了一个整体。长乐公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总面积约为510亩(1亩 ≈ ,其中水域面积为330亩,绿化面积为80亩,于2015年建成开园,有亲水平台、健身场、沙地、绿色栈道等多个区域,旨在为居民提供休闲、健身、娱乐、学习的理想去处。作为新县城建设的有力保障,长乐公园有乔木、灌木、地被等绿化植物,如表1所示。

表1长乐公园乔木、灌木、地被植物配置情况

2.2植物配置要点

2.2.1突出景观层次性

在景观绿化植物的配置中突出景观的层次性,要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地被等景观绿化植物,以提升公园景观配置艺术性、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搭配景观绿化植物的高低层次,形成极具特色的景观空间。景观配置过程中,可参考长乐公园景观绿化植物配置情况,通过对比与衬托的方式,在公园内营造富有层次感的绿化景观,并以此为依托,对公园的空间结构进行合理划分,满足公园红色文化区、运动健身区、工匠文化区、侨乡文化区等各个区域的景观布置需求。

在高层景观设计中,应用高大的美人树、桃花心木、风铃木;中层景观设计则是以红车木、夹竹桃、非洲茉莉、三角梅等开花灌木为主;底层景观设计则是以金叶连翘、野牡丹、美人蕉、满天星等地被植物为主。通过高大乔木、开花灌木和底层地被植物的层次性设计,形成了立体化的公园景观。在增强视觉冲击力的同时,展现公园景观的自然美,也能形成极具观赏价值的韵律和节奏。

除此之外,长乐公园也结合景观绿化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形状与色彩,做好动势与均衡之间的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季节时间段的景观布置需求,也能提升公园景观的生态服务价值。例如,在春季,以各种花期的花木和树种进行层次搭配和混栽,其中,在层次搭配各种花期的花木时,将具有相对稳定花期的花木分层搭配在一起,并以颜色为划分,使景观绿化植物在同一时间内的颜色变化更加丰富;将各种花期的树种进行混栽时,将花期较长的花卉进行大量栽植,而花期较短的则少量搭配栽植使得同一片花丛中能够盛开多种花卉。例如,将春季盛开的鸡冠刺桐,和夏季盛开的细叶紫薇等混栽,以延长景观的观赏期。

2.2.2合理规划空间布局

结合公园的功能分区合理规划景观植物的空间布局。长乐公园设置了4个功能区,包括红色文化区、侨乡文化区、运动健身区和工匠文化区,在不同的功能区域采用了差异化的植物空间布局策略。

其中,在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功能区,以遮阴效果较好的高大乔木,如美人树、红花紫荆、桃花心木等为主,并搭配低矮灌木和地被植物,如红绒球、罗汉松、金叶连翘、子花等。通过高中低多层次的植物配置,营造更为舒适的休憩环境。

而在连接型空间,如长乐公园的道路两侧,需要将道路与景观融合起来,通过增强景观纵深感,提升公园景观绿化植物的观赏价值,如图2所示。在长乐公园中使用高大乔木进行道路和景观的有机融合,同时在道路沿途配置灌木丛,远远望去,植物、雕塑、公园设施等融为一体,起到延伸空间的作用。同时,上层天空、中层植物与下层道路紧密结合,无疑会使人们产生“一望无垠\"之感。

2.2.3明确空间环境需求

景观绿化植物配置要明确公园空间环境需求,分析公园不同空间对环境的需求不同,结合光照、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配置相应的景观绿化植物,并考虑不同区域的环境特点,优化景观绿化植物的配置[4]。

图2连接型空间的景观绿化植物设计

明确空间环境需求配置景观绿化植物,要结合该区域的气候特点。分析长乐公园的气候能够发现,长乐公园所处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时长适中。该区域的气候特点为景观绿化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长乐公园结合公园场地不同空间的日照时长,配置相应的景观绿化植物类型。例如,在日照时间较长的空间区域搭配偏阳植物,如落羽杉、桃花心木、海南红豆、凤凰木等。同时结合公园分区原则,应用片林加草皮、片林加地被等植物配置模式,长乐公园的片林由胸径达 以上的红花紫荆构成,错落有致地矗立在草皮上,看似独立的乔木却又因繁茂的枝叶而紧密联系在一起,有效分割了空间。远处看去,乔木、草地、小路连绵成一片,在地理因素的影响下,通往远处的小路受到高大乔木的遮挡,给空间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2.2.4利用植物自身特点

发挥植物自身特点,要结合每一种景观绿色植物的独特形态色彩和生态习性,应用每一种景观绿色植物的特点,进行景观绿化植物的配置,进而形成独特的景观效果。

首先,分析植物的生态适应性,了解不同景观绿化植物对土壤、气候、水分等方面的适应能力。在土壤条件较好的空间区域选择具有强大适应能力的植物。其次,考虑景观绿化植物的观赏效果,选择能够提升公园景观观赏性的特色植物。这就需要分析植物的形态、颜色、花期、芬芳等特点,选择具有鲜艳花朵的花卉、生长速度较快的乔木,进而营造具有层次感的公园景观效果。再次,分析景观绿化植物的经济效益。景观绿化植物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选择适应性较强的景观绿化植物,降低维护成本,提升景观价值,同时将植物的生态功能转化为生态效益。例如,选择适应性较强的景观绿化植物,如沿阶草、阴香、香樟等植物,不仅能够降低植物的长期养护成本,也能减少人力和水资源投入。最后,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增强地域文化。例如,在公园入口处设置凤凰木作为主景树,选择象征英雄气概的木棉树作为公园广场标志树,选择象征繁荣的榕树作为休闲观赏功能区域的遮阴树。通过此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景观绿色植物,提升公园的文化价值,彰显文化特色。

此外,绿化植物与雕塑搭配,可以提升公园景观的人文价值,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与友善。绿化植物与雕塑搭配效果如图3所示。花卉、雕塑与草皮浑然一体,在鲜艳颜色的点缀下,雕塑形象更加生动,仿佛此刻他们正在研究花卉的种类,加之身旁树木与身后河水的交相辉映,营造出了“闲暇时光,人们在大自然中相互交流与互动”的场景。

图3绿化植物与雕塑搭配效果

3结语

公园不仅能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的空间,还能为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载体,在城市空间结构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应不断提升公园景观绿化植物配置的合理性,把握公园不同空间的环境营造需求,充分利用绿化植物的自身特点,营造更富有层次感与审美价值的公园景观,以此在增强人们游园体验的同时,构建更为和谐的公园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学飞,蔡盛林.基于弹性理念的城市山地公园设计:以西丽生态公园景观设计为例[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9):133-136.

[2]胡阁.基于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红树林公园景观设计方法探析:以汕头红树林公园景观设计为例[J]匠心,2024(4):126-128.

[3]陈桂媚,崔鑫龙,陈玉瑜.触景观视角下的江门市白沙公园景观体验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3,44(12):80-82.

[4]黄林辉.广东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营造中乡土景观的应用[J]南方农业,2023,17(16):97-99.

[5]何敏.城市湿地公园景观绿化施工问题及措施:以广东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19):220-222.

作者简介:陈利标(1989—),男,汉族,广东梅州人,本科,主要从事风景园林施工养护管理工作。

标签:  植物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