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5-0100-03
0引言
作为绿色园林的一种典型形式,节约型园林在满足人们各类精神需求的同时,提供给城市居民更多的休闲场地。从实际建设与运行情况来看,相较于常规园林,节药型园林在资源节药与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方面的优势较为显著,可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从这一点来看,此类园林紧扣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理念,为城市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较多助力。为此,开展对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与养护管理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基本概念
1.1定义
节约型园林绿化不仅是一种技术或方法,更是一种全面考虑生态平衡、资源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园林绿化模式。该模式倡导在保持和提升城市绿化水平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确保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强调在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阶段,都应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生态平衡的原则。
1.2核心要素
(1)节地。通过创新设计,如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最大化利用有限的城市空间,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同时提升城市绿化的三维覆盖,增强城市生态功能。
②)节土。在园林建设中,尽量保持原有地形地貌,避免大规模的地形改造,回收利用场地内的表土作为种植土,减少对自然土壤资源的开采。
(3)节水。采用雨水收集与循环利用系统,结合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灌等,降低水资源消耗,提高灌溉效率2]。
(4)节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为园林照明、喷泉等提供动力,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绿色运营。
1.3目的
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更加绿色、健康、宜居的城市环境,不仅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节约型园林绿化有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减少城市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此外,节约型园林绿化还能带动相关绿色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社会经济的绿色转型。
2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与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2.1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迫切需求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自然资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节约型园林绿化通过创新设计与实践,如立体绿化、屋顶绿化等高效利用空间的策略,有效缓解了这一压力。同时,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有效减少了碳排放和环境污染,为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2.2生态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通过科学配置植物群落、优化绿地结构,增强了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如净化空气、调节微气候、减少噪声污染等,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节约型园林绿化还促进了相关绿色产业,如绿色建材、节能环保技术等的兴起与发展,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2.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节约型园林绿化通过合理规划设计与养护管理,有效降低了建设与养护成本。选用适应性强、易于养护的植物品种,结合先进的节水灌溉、智能化管理等技术,不仅提高了养护效率,还显著降低了长期运营成本。
从社会效益的角度看,优美的城市环境作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吸引力、增强城市竞争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不仅能够吸引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的聚集,推动城市经济发展,还能够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3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要点
3.1采取合适的节水灌溉方式
在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革新与应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核心策略。传统的灌溉方式,如地面漫灌,由于缺乏精准控制,导致大量宝贵的水资源被浪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代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引入高科技手段,实现了对灌溉量和灌溉时间的精确调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3.1.1低压管道输水技术
通过将管材埋入地下,利用低压暗管进行输水,这一技术有效减少了蒸发和渗漏损失,确保了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低压管道输水还避免了地面管道占用空间的问题,为园林绿地的美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3.1.2喷灌技术
该技术可通过专业设备将有压力的水喷射到空中,形成均匀的水雾洒落在土壤表面。喷灌技术不仅提高了灌溉效率,还增强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能力。此外,喷灌系统还能够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进行智能调节,实现精准灌溉。
3.1.3滴灌和微灌技术
该技术通过管道将水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土壤,减少了水分蒸发和地表径流,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率。滴灌和微灌技术尤其适用于干旱地区或水资源贵乏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其能够帮助植物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健康成长。
3.2植物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
3.2.1物理防治方法
相关人员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通过安装黑光灯、高压汞灯等诱虫灯,吸引并灭杀夜间活动的害虫,如蛾类、金龟子等。同时,黄板诱蚜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物理防治手段,利用黄色对蚜虫的强烈吸引力,将害虫诱集到粘虫板上,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3.2.2生物防治方法
该方法的核心在于利用自然界中的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子来控制害虫的数量。例如,可以保护和利用瓢虫、草等来捕食蚜虫、壳虫等害虫;也可以利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病原微生物来防治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
3.2.3化学农药
此方法的应用需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并尽量选用低毒、高效、环保的生物药剂。在施药过程中,应采用局部施药或点施的方式,避免大面积喷洒,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天敌昆虫的杀伤。同时,还应注意轮换用药,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3.2.4加强预防预警工作
通过定期检查园林植物的生长情况和病虫害发生动态,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防止其蔓延和扩散。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远程监控、智能识别等,提高预防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3使用更多的新能源技术
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在节药型园林绿化建设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其不仅是推动园林绿化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在园林绿化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优势和潜力愈发显著。
3.3.1太阳能
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太阳能在园林绿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太阳能灯具利用先进的光电转换技术,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为园林绿地提供照明和动力。这种灯具不仅节能环保,减少了对传统电力的依赖,而且具有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等优点。在夜晚或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太阳能灯具能够自动亮起,为游客提供安全的照明环境,同时也为园林绿地增添了一份温馨。
3.3.2风能
作为一种同样清洁且可再生的能源,其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风力发电机等设备,可以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或机械能,为园林绿化建设提供动力支持。这不仅能够降低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碳排放量,还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绿色发展。在园林设计中,可以巧妙地融入风力发电设施,使其既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又实现了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3.3.3生物质能
园林废弃物,如枯枝落叶、修剪下来的枝条等,原本可能被视为无用之物,但通过生物质能转化技术,可以将其转化为热能、电能或生物燃料等有价值的能源。这种资源的循环利用不仅减少了垃圾填埋和焚烧对环境的污染,还促进了园林绿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生物质能的利用也为园林绿化行业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3.4绿化生产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绿化生产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在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不仅是实现园林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关键途径,还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科学分类收集与高效处理园林废弃物,不仅能够将其转化为宝贵的资源,还能有效减轻环境负担,促进生态平衡。
3.4.1枯枝落叶
作为园林废弃物中的一大类,枯枝落叶的资源化利用价值尤为突出。这些看似无用的废弃物,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是制作生物性肥料或堆肥材料的理想原料。通过堆肥化处理,枯枝落叶中的有机物质可以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腐殖质,进而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此外,堆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还能杀灭部分病菌和虫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进一步促进园林植物的健康成长。
3.4.2修剪下来的枝条
这些枝条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制成木屑、木片等材料,广泛应用于园艺领域。例如,木屑可以作为园艺覆盖物,覆盖在土壤表面,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同时抑制杂草生长,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木片则可以作为生物质燃料,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用于供暖、发电等领域,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实现了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3.4.3其他废弃物
除了枯枝落叶和修剪下来的枝条外,园林废弃物还包括草坪修剪物、花卉残体等。这些废弃物同样可以通过资源化利用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例如,草坪修剪物可以经过粉碎、发酵等处理后,可以制成有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花卉残体则可以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用于制作花卉精油、香料等产品,实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3.5推行长效科学建设与养护管理模式
为了推动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的持续发展,构建一个长效科学建设与养护管理模式至关重要。这一模式旨在确保园林绿化项目既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又能高效利用资源,同时满足城市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3.5.1合理规划与设计
在项目启动之初,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水文状况等自然因素,以及工商业布局、文化背景等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确保园林绿化项自既能适应城市环境,又能发挥最佳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例如,可以选择耐旱、耐寒、抗病虫害的植物品种,以降低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的成本。同时,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提升园林绿地的观赏性和功能性。
3.5.2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园林绿化技术和设备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设备被应用于园林绿化领域。例如,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植物的实际需水量进行精准灌溉,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无人机技术可以用于园林绿地的监测和管理,提高养护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通过引进这些先进技术和设备,可以有效提升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的效率和水平。
3.5.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养护标准
通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养护流程,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可确保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应持续加强对园林绿地的日常巡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确保园林绿地的健康生长和良好景观效果。
4节约型园林养护管理要点
在节约型园林的规划与设计中,地域适应性被视为首要原则。这意味着需要充分考虑园林所在地域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精心挑选能够适应这些环境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同时,生态优先的理念也贯穿于规划与设计的全过程。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构建出稳定的生态系统,提高园林的自我调节能力。
4.2科学施肥与精准修剪
相关人员应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和需求,制订科学的施肥计划,选择适宜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可以避免过度施肥导致的土壤污染和植物生长异常。同时,精准修剪则能去除病弱枝、徒长枝等,保持植物的美观和健康。此外,修剪工具需保持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病虫害的传播,确保园林植物的健康成长。
4.3管理制度的完善与人员培训
制度应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确保养护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同时,加强人员培训也是提高养护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定期对园林养护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培训,可以提升其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使其更好地满足节约型园林养护管理的需求。
5结语
构建节约型园林的相关工作具有综合性较强的特征,覆盖了多类内容。作为建设者,在考虑其绿色建设要点的同时,也应掌握后续绿化养护管理的相关知识,从制度、施肥、人员等角度出发,配合各类绿化建设技术,以充分发挥节约型园林优势。如此,方可为园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尹向培.节约型养护技术在风景园林绿化中的综合应用探析[]南方农业,2022,16(24):62-64.
[2]樊尔思.节约型园林建设在城市公园绿化养护管理中的应用[]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4(9):83-85.
[3]陈培航.浅谈节约型园林建设的要点:以福州市园林绿化建设为例[J]四川水泥,2023(9):110-112.
[4]刘芳艳.节约型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与养护探讨[J].科技资讯,2023,21(13):101-104.
[5]陈娟.基于生态环保理念的节约型园林绿化构建途径[J]热带农业工程,2023,47(3):140-142.
作者简介:刘斌(1981—),男,汉族,北京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园林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