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S7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5)05-0178-03
0引言
森林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以往过度注重森林资源的利益,缺乏合理的开发与保护,一些地区的森林环境遭受破坏,不利于地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我国森林资源的总量位于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较低。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为 ,不到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的1/4,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61.52% ,居世界第134位,而且森林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同时,我国森林资源近年来也面临巨大挑战。例如,海南岛的热带雨林在过去40年中由1300多万亩(1亩
减至367万亩,森林覆盖率也由 26% 降至 7.2% 。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森林资源的保护重视,大量、长期的垦荒和种植橡胶等,降低了相关地区的森林资源总量。除了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外,还有森林火灾、病虫害等危害。例如,2022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709起,受害森林面积约为
,因灾死亡17人。从各种数据来看,我国森林资源保护情况不容乐观,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国家开始推行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森林培育与森林资源保护受到关注。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为2.08亿 森林覆盖率为 21.63% ,森林蓄积为151.37亿
。人工林面积为0.69亿
,蓄积为24.83亿
。从数据分析来看,森林总量开始增加,人工林业快速发展,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因此,本文从森林资源保护角度对森林培育工作进行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一方面能解决森林培育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另一方面能提升森林资源保护水平,助力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1森林培育工作概述
1.1内容和目的
森林培育工作包括良种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目的是为森林苗木营造良好的生存空间,起到加固水土的作用,实现动植物的多样性保护。
1.2原则
(1)可持续发展。在当前时代下,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在开展森林培育工作时,要注重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分析地区森林资源情况,从地区森林资源未来发展角度,制定森林培育工作方案,这样能提升森林培育工作实效,助力地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2)生态保护。在森林培育工作中,要注重遵循生态保护原则,针对森林培育工作情况,制定生态保护评价指标,从森林资源情况、生态环境角度着手,评估森林污染程度,及时找出危害森林资源的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3)生物多样性。森林培育工作的实施,要遵循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在地区森林资源中,可能存在单一品种树木较多的情况,这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开展森林培育工作过程,要注重遵循生物多样性,提前调研地区森林资源种类,之后拟定森林培育工作方案,丰富地区森林资源的品种,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保护,推动地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2森林资源保护前提下的森林培育技术
2.1林木品种选择
森林培育技术中,林木品种选择是第一步,关系着森林培育的效果。选择合适的林木品种,对构建稳定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林木品种选择中,需要遵循地区适宜性原则、功能性原则和健全性原则。
(1)地区适宜性原则。在森林培育的林木品种选择阶段,森林培育工作人员需要预先做好地区林木品种的调查工作,了解地区林木品种的类型、数量等,同时也要了解地区气候状况、土壤状况、水文环境状态等,为森林培育的林木品种选择提供参考,从而选择符合地区生态的林木品种。
(2)功能性原则。在林木品种选择过程,要考虑林木品种的功能性,如防风固沙功能、净化空气功能、绿化城市功能等,从功能性角度进行林木品种选择,能提升选择实效性,助力地区林业长久发展。
(3)健全性原则。在林木品种选择过程,工作人员要做好地区调研工作,选择一些对病虫害抵御能力较强的林木品种,同时在林木品种选择时,要注重苗木的完整性,提升林木品种选择质量[3]。
2.2土壤土质改良
在森林培育过程,土壤土质改良是关键一步。土壤土质改良的目的是为苗木的生长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保证苗木栽植的成活率。在土壤土质改良过程,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在栽植前,对区域的杂草进行清理,同时运用专业设备对土壤进行深耕,从而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进一步释放土壤中的养分,并杀灭土壤中的一些微生物。
(2)在栽植之前,要做好深耕、土块碎化作业,并做好土壤中pH的检查,如果发现pH超出正常标准,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进行改良,从而为苗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3合理修剪树木
合理修剪树木是森林培育工作的关键步骤,在苗木生长的过程,工作人员需要对苗木进行合理修剪,以保障苗木更好地生长。在合理修剪树木环节,一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轻度修剪、保留大枝”原则。在修剪环节要减少修剪的量,尽可能保留苗木的大枝,以提升苗木的透光性与通风性,从而保障苗木更好地生长。
(2)适宜性原则。根据苗木实际生长情况以及周围环境情况,合理拟定修剪方案。例如,根据品种类型合理拟定方案,针对阔叶类林木,首次修剪时间是林木移栽后的第2年或第3年,且以后每隔2年进行修剪。
(3)功能性原则。如果相关地区属于观光旅游范围,可以结合观光旅游的需要合理修剪树木,从而提升森林资源的社会效益。
2.4培育后期管理
森林培育结束之后,需要做好后期管理工作,如灌溉、施肥、除草、防病虫害等。
(1)在灌溉环节,要结合苗木品种、生长周期、栽培密度、地区气候等合理设置灌溉方案,在实施阶段可以采用微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方式,从而增强灌溉的效果。
(2)在施肥方面,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苗木生长情况以及土壤情况,合理制定施肥方案,以满足苗木生长的营养物质需求。
(3)在除草环节,要根据苗木生长需求以及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定期以及不定期的除草方案,以保障苗木的健康生长。同时,应尽量避免使用铁锹等农用器械,从而增强除草的效果。
(4)在预防病虫害方面,要结合地区病虫害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控方案。例如,在病虫害监测环节,可以引入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及时发现森林苗木的病虫害问题,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病虫害防控方案;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可以采用物理、生物等多种防范手段,增强苗木病虫害防治效果,从而保障苗木健康生长。
3森林资源保护前提下做好森林培育工作的建议
3.1制定森林培育方案
在森林培育工作中,为了满足森林资源保护的要求,相关部门要制定森林培育方案,做好合理规划,以解决森林培育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提升森林培育工作成效。具体措施如下。
(1)做好战略规划。在森林培育工作开展之前,地区相关部门要做好战略规划,从地区森林资源情况出发,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战略规划方案,从而提升森林培育工作水平。同时,相关部门也要结合一些优秀的规划方案,对现有的战略方案进行优化,以提升战略规划的水平。
(2)制定森林培育工作体系。森林培育工作中,需要有标准化、规范化的森林培育工作体系,这也是森林培育工作开展的关键。相关部门需要从地区森林资源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流程清晰、职责明确的森林培育工作体系,并在工作中设计评价指标,对森林培育工作的流程、职责等方面进行不断优化,以提升森林培育工作开展实效,达成森林资源保护目标。
3.2建设专业培育队伍
在森林资源保护背景下,为了提升森林培育工作实效,需要建设专业培育队伍,以提升培育工作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1)技术人才引进。在组建专业化森林培育工作队伍时,要注重技术人才引进。结合森林培育工作的要求,分析技术人才需求情况,包括培育后期管理人才、栽植人才、管理监督人才等。做好技术人才分析,为森林培育人才引进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在技术人才引进过程,要注重多角度的选聘,从人才的职业观念、工匠精神、现代化技术运用等角度进行选聘。通过多角度选聘方式,能提升人才选聘实效,达成组建专业化队伍的目标。
在技术人才引进之后,要重视人才的保障工作,例如,从技术人才需求角度,合理调整薪酬福利、绩效考核、奖惩激励等,以提高技术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升森林培育工作成效。
(2)培训教育。基于森林资源保护背景,在开展森林培育工作时,可以从培训教育角度组建专业化队伍,利用培训教育方式,能帮助工作人员掌握森林培育的要领,从而提升森林培育工作开展水平。一方面,可以结合森林培育工作的各个环节设计培训教育课程,如苗木栽植课程、苗木病虫害防控课程、苗木施肥与除草课程、苗木选种课程等,通过不同培训课程的制定,帮助工作人员掌握森林培育要领,从而达成森林资源保护的目标。同时,在制定培训教育课程时,也从工作人员角度出发,结合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与不足,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课程,以提升森林培育工作人员的素养能力,从而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从培训教育方式出发,例如,在线上平台设置一些课程,利用线上课程方式丰富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提升工作人员的素养能力。同时,也要注重开展一些实践培训活动,帮助工作人员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提升工作人员的能力素养,达成森林培育工作目标。
在培训教育结束之后,要做好培训考核,可根据培训教育要点制定考核指标,利用考核方式反馈培训考核结果,并对不足的地方进行完善,以增强培训教育效果,达成森林培育工作目标。
3.3做好培育技术保障
基于森林资源保护背景,在森林培育工作中要做好一些保障措施,如数字化转型保障、现代化制度体系保障等,具体如下。
(1)数字化转型保障。传统森林培育工作主要以人工为主,这种方式不仅效率较低,也无法及时发现森林苗木生长阶段的一些问题。而将数字化技术引入其中,不仅能推动传统森林培育工作的改革,也能降低工作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有助于达成森林培育工作目标。因此,相关部门在森林培育工作中,要注重数字化技术的投入,积极运用数字化理念进行森林培育工作,从而提升森林培育工作效率,达成森林资源保护目标。
(2)现代化制度体系保障。在开展森林培育工作的过程,需要制定现代化制度体系,以提升森林培育工作成效,达成森林资源的保护目标。一方面,可以从绩效考核机制出发,根据森林培育工作的要点,设计一些绩效考核指标,利用绩效考核方式规范森林培育工作,及时找出相关工作中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达成森林培育工作的开展目标。另一方面,可以从奖惩激励机制出发,根据森林培育工作要点,设计一些奖惩指标,利用奖惩方式激励工作人员,使其在森林培育工作中认真负责,从而提升森林培育工作的开展实效。
4结语
我国森林资源保护面临新的挑战,为了推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森林培育工作至关重要。为此,本文以森林资源保护为前提,对森林培育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包括从地区森林资源情况出发,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战略规划方案;制定流程清晰、职责明确的森林培育工作体系,并在工作中设计评价指标,对森林培育工作的流程、职责等方面进行不断优化;设计苗木栽植课程、苗木病虫害防控课程、苗木施肥与除草课程、苗木选种课程等,通过不同培训课程帮助工作人员掌握森林培育要领;注重数字化技术的投入,积极运用数字化理念进行森林培育工作,提升森林培育工作效率;根据森林培育工作要点,设计一些奖惩指标,利用奖惩方式激励工作人员,使其在森林培育工作中认真负责等。希望能够通过这些建议提升森林培育工作成效,达成森林资源保护目标。
参考文献
[1]梁建荣.基于森林资源保护前提下的森林培育工作[J]中国林业产业,2023(8):80-81.
[2]李泽干.基于森林资源保护前提下的森林培育工作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5):225-226.
[3]何建国.基于森林资源保护的森林培育探究实践[J].新农业,2022(21):33-35.
[4]马淑风.森林资源保护前提下的森林培育工作分析[J].南方农业,2022,16(8):71-73.
[5]李树巧.基于森林资源保护的森林培育工作[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2,25(1):107-108.
[6]王晓静,于莎莎,郭建民.森林资源保护前提下的森林培育与管理[J].农业与技术,2021,41(5):61-63.
作者简介:刘珂(1973一),女,汉族,山西大同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荒山造林、森林资源培育、病虫害防治、森林培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