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简介

known 发布于 2025-07-17 阅读(493)

摘 要 内蒙古通辽市玉米的产值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玉米的有效供应、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推动玉米种植的现代化进程,全面提升玉米产量和品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从科学角度出发,通过对通辽市玉米栽培现状及气候条件进行分析,进而针对性提出精选品种、精选种子、整地作业、底肥施用、科学播种、合理除草、科学追肥、精准灌溉、科学控旺、病虫害防治及适时收获等方面的措施,制订新形势下适宜在通辽市推广和应用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内蒙古通辽市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2.005

内蒙古通辽市因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土质丰富等优势成为我国玉米主产区之一。2022年,通辽市玉米种植面积超过112万hm2,占全市粮食总种植面积的90%左右,占全国玉米总种植面积的2.6%;通辽市玉米的总产量为878万t,占该市粮食总产量的93.20%,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3.17%。近年来,为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值,农业技术人员从改良土壤、科学播种与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方面,构建稳定的科学种植体系,组建现代化技术服务体系,为打造玉米现代化种植示范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玉米科学栽培概述

通辽市玉米的科学栽培是以地理环境、栽培模式、气候条件等为基础,以玉米病理学、玉米昆虫学、玉米种植学、玉米生态学、植物保护学等学科知识为支撑,通过在玉米的整个生长周期引入现代化管理措施,创造利于玉米萌发、拔节、抽穗、灌浆的环境条件,并有效节省玉米管理过程中的劳动力,从而构建投入减少、产量增加、品质提升的现代化玉米栽培模式[1]。

2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2.1 精选品种

选择与通辽市气候条件、土壤土质匹配性较高的玉米品种是保障高产丰收的基础,可通过充分发挥品种优势,实现高产、优质、丰收,助力国家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在通辽市备案的玉米品种较多(仅2023年就备案超过600个品种),多数农牧民并不能对玉米品种特性进行有效掌握,从而造成栽培密度不合理或者病虫害发生严重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近3年来,当地的技术人员通过筛选试验,选育出耐密植、高抗病虫害、与机械收获匹配性较高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如高抗茎基腐病、玉米黑穗病、玉米灰斑病的登海1769(国审玉20196147);抗大小叶斑病、弯孢菌叶斑病、茎基腐病、玉米螟的迪卡159(蒙认玉2016004);高抗茎基腐病、穂腐病、黑穗病的隆平259(国审玉20176022)等。当地农民要依据土壤土质、光热资源,结合当地农业部门的推广目录,科学选择栽培品种[2]。

2.2 精选种子

农户应到农业农村局指定的、具有种子销售资质的门店进行购买,从而保障种子的质量和品质。如果农户使用自留种,则需晾晒后进行拌种作业,主要拌种药剂推荐以下2种。1)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40 g兑水400 g,拌种20 kg。2)11%精甲霜灵·咯菌腈·嘧菌酯悬浮种衣剂30 g兑水300 g,拌种15 kg。拌种不仅可以有效杀灭种皮、胚中携带的病原孢子、虫卵,而且可以抑制土壤中有害菌对种子及幼根的危害。通辽市农业技术人员通过总结发现,采用上述种衣剂进行拌种后,玉米黑穗病、锈病、根腐病的发生率降低15%~25%,蓟马、蚜虫的虫口基数降低20%左右。

2.3 整地作业

整地作业主要是破除深层耕作障碍、提高土壤松软度、创造利于种子萌发和植株生长的优良环境。由于玉米连茬种植现象较为普遍,通辽市部分种植区土壤出现板结、硬化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当地技术人员总结出“耕、旋、耙、耢”等操作方法,以“地势平坦、土块细致、无残留根茬”为基本要求。1)土壤深翻35 cm左右,提高底层土壤的透气性。2)将较大的硬土块进行破碎,避免土壤跑墒[3]。

2.4 底肥施用

底肥主要是以撒施、掩埋的方式施放,将营养物质撒在土壤深层,为玉米的各生长阶段提供持续性营养。对通辽市的土壤进行检测发现,氮、磷、钾含量较低,有机质含量不足。为保障营养物质的有效供应,一般每667 m2施用磷酸二铵15.0~16.0 kg+硫酸钾7.0~7.5 kg+尿素3.0~3.5 kg,或者施用同等含量的复合肥,配合豆粕或者农家粪肥进行撒施。相对贫瘠的地段可以进行测土施肥,在保障所用肥料能有效满足玉米生长需求的同时,避免肥料浪费或者土壤板结[4]。

2.5 科学播种

通辽市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气温较低,再加上土壤以砂壤土为主,易出现低温较低、苗期受冻害的情况。2020年,由于倒春寒地温未回升,通辽市部分地区出现出苗率较低而重播的情况。为缓解这一问题,通辽市技术人员通过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种植方案。1)播种时间要合理。10~20 cm土层处最低气温稳定在10 ℃以上时进行播种,一般在3月中下旬种植,种植前要关注天气变化。2)种植密度要适宜。于静辉等研究发现,在通辽市种植表现较好的迪卡159、科沃8901、天育108,每667 m2种植量以5 000~5 500株为宜,以萌发率90%计算,则每667 m2播种量为5 600~6 200粒[2]。3)播种深度要合理。通辽市农业技术人员在对当地土壤黏度、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试验发现,玉米播种深度控制在5 cm左右较为适宜,过深易影响幼苗出土,过浅则种子易被灌溉水冲出土层,影响发芽率。4)种植模式要科学。现阶段,通辽市主要以起垄、无膜、浅埋的方式种植玉米,起垄规格为40~60 cm,玉米种植在垄上。

2.6 合理除草

通辽市玉米杂草主要包括马唐、牛筋草、马齿苋、具芒碎米莎草、小飞蓬等,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极大。针对这种情况,通辽市农业技术人员多采取“封地式”除草及“苗后”除草,在保障玉米安全的基础上,实现杂草的科学清除。1)“封地式”除草,主要是喷施62%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300倍液或者20%敌草快二氯盐水剂300倍液进行地面杂草的清除。为避免对玉米生长造成影响,一般在播种前15 d进行除草剂的喷施。2)“苗后”除草,喷施药剂为30%烟嘧磺隆·硝磺草酮·莠去津水剂300倍液。在玉米苗后除草剂喷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3点:①喷施时间为玉米的3~5叶期,不可过早或者过晚,避免影响玉米的新叶萌发或者拔节;②喷施过程中,要使用防飘移喷头,并压低喷头;③如果喷洒除草剂后出现新叶发黄的情况,可以喷施0.01%芸苔素内酯1 000倍液和螯合钙镁硼,即可有效恢复[5-6]。

2.7 科学追肥

科学追肥是指在玉米不同的生长阶段,采用合理的技术,进行各种肥料的合理追加。在通辽市,依据土壤土质及玉米的生长周期,技术人员制订了以下施肥方案。1)每667 m2按照磷酸二铵35 kg的用量进行添加,在拔节期追肥10 kg、大喇叭口期追肥20 kg、吐丝期追肥5 kg;或者拔节期追肥7 kg、大喇叭口期追肥17 kg、抽雄期追肥3 kg、吐丝期追肥3 kg、灌浆期追肥5 kg,具体追肥的用量和时间要根据土壤肥力及玉米长势而定。2)在玉米的抽穗、灌浆期,每667 m2施用磷酸二氢钾2 kg,不仅促进花芽分化,增加雄花和雌花的数量,提高籽粒数,还促进营养向籽粒转移,增加千粒重。上述施肥方案不仅保障了营养物质的有效供应,而且使玉米产量提升5%~10%,适宜在通辽市推广应用。

2.8 精准灌溉

通辽市农业技术人员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土质,通过连年的跟踪,总结出一套相对完善的灌溉方案,满足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各生长器官对于水分的需求。1)构建完善的灌溉体系。播种后当天,及时结合地形地势、栽培面积,连接灌溉管,保障玉米出苗、萌发所需的灌溉水用量充足。现阶段,通辽市玉米灌溉以轮灌为主,一般每667 m2安装18~20套轮灌组。2)选择合理的灌溉节点。一般依据不同季节的降水量,结合土壤墒情,进行合理的灌溉,苗期为促进根系深扎,提高幼苗的抗旱、抗寒能力,尽量减少浇水量和灌溉次数;拔节后,依据实际情况灌溉7次左右,每667 m2灌溉用水量为30 m3,保持土壤墒情在50%~80%。

2.9 科学控旺

科学控旺主要是以预防茎叶徒长为基本原则,促进营养向籽粒转移,其主要措施为在玉米吐丝期和灌浆期,每667 m2按照50~70 g的用量喷施磷酸二氢钾或者70~80 g的用量喷施亚磷酸钾,连续喷施2次。

2.10 病虫害防治

通辽市技术人员通过调研发现,有害生物在玉米栽培地的发生与扩散是造成玉米减产及品质降低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黑穗病、蚜虫等病虫害的危害日益严重。针对这种情况,通辽市技术服务团队以“预防为主、精准防控”为基本理念,构建一套相对完善的病虫害综合防控体系。

2.10.1 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是以人为干预的方式,抑制病原微生物、靶标害虫的扩散,从而降低其对玉米的危害。1)选用抗病虫害玉米品种,各地区种植户可以依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筛选。2)做好监测工作,针对玉米螟等鳞翅目害虫,可以引入黑光灯技术,对其进行实时监测及发生基数、发生虫态的分析,从而为科学防治方案的制订奠定基础;对于大小斑病、黑穗病,则需要技术人员定期到田间进行调查,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2.10.2 生物防治技术

现阶段,在通辽市玉米种植地应用相对比较成功的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有以下2种。1)生物天敌。主要是释放芽茧蜂、捕食螨、草蛉等有益生物,对有害昆虫进行寄生、捕食。通辽市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无人机投放卵球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相对完善的“食物链”体系,使玉米螟、蚜虫等有害昆虫基数控制在较低范围内。2)生物农药。主要是喷施

300亿·g-1白僵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10亿·g-1绿僵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亿·g-1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12%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及10%多抗霉素B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进行玉米多种病虫害的防治。与其他技术相比,生物防治技术具有持效期长、不易产生抗药性、对环境相对安全等方面的优势。

2.10.3 化学防治技术

玉米病虫害暴发以后,以喷施化学农药的措施杀灭病原菌、有害昆虫。1)喷施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 5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33.3%松脂酸铜1 500倍液,进行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的防治;喷施2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悬浮剂1 500倍液+33.3%松脂酸铜悬浮剂1 500倍液或者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1 500倍液进行玉米黑穗病的防治。2)叶面喷施70%吡虫啉水分散颗粒剂

2 000倍液+25%啶虫脒水分散颗粒剂1 500倍液或者20%呋虫胺悬浮剂1 500倍液+5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进行蚜虫防治;喷施23%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2 500倍液+10%茚虫威悬浮剂1 500倍液进行玉米螟防治。上述防控方案已经进行了试验验证,农户可以依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用药。

2.11 适时收获

玉米成熟后进行采收、脱粒作业。1)玉米成熟标准是籽粒乳线消失,表面出现黑层。对于进入成熟期的玉米,农户应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晚收获,降低籽粒含水量,降低籽粒破损率。2)如果采用机械收获,则需保持玉米籽粒含水量在20%~25%。3)对收获的玉米进行晾晒,当水分含量在10%~15%时,即可脱粒入库贮藏。

参考文献:

[1] 宁宝峰.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8):230-232.

[2] 于静辉,战海云,李晓娜.多个玉米新品种在通辽的种植比较[J].中国农技推广,2022,38(5):27-28.

[3] 刘建光.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灾害研究,2022,10(9):1-2.

[4] 姜河.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新农民,2020(28):60.

[5] 那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推广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当代农机,2023(3):92-93.

[6] 郑华梅,高令越,李革.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1):194-195.

(责任编辑:刘宁宁)

标签:  玉米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