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普及,农村跨境电商得到极大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带来了新机遇。为给全面推进广西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提供新动能,立足广西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分析广西农村跨境电商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产业基础设施布局不平衡、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产业规模偏小等问题,相应提出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改进人才培养方式、延长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改进对策,并说明广西跨境电商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跨境电商;乡村振兴;发展机制;广西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8.026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广西也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促进乡村产业的优质发展,并且培养新的乡村产业和业态。广西地处东盟、华南、西南三大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唯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省区,也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关键环节和窗口。广西具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充足等诸多优势,是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理想之地。在跨境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趋势下,结合广西实际情况,利用优势和机遇,克服困难和挑战,创新广西农村跨境电商发展的机制与路径,将有效助力广西农村发展。
1 发展现状
1.1 农村电商行业蓬勃发展
广西农村电商行业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市场环境迅速发展壮大,“十三五”时期,广西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年均增长率达28.9%。目前,广西共有66个县被批准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累计建设电商配送及运输服务站点近5 000家,信息流通条件已处于我国农业市场第一方阵,促进了广西电子商务的繁荣。2019年,南宁市、崇左市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2020年,崇左市、钦州市、北海市获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试点;2020年,南宁市海关区获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企业(Business-to-Business,B2B)向外输出试点,多个自贸试验区开始建设并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对广西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1]。2021年,广西跨境电商发展继续维持强劲上升势头,其中南宁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77.7亿元,同比上升2.6倍;崇左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23.8亿元,同比上升10倍。
1.2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广西农村三产融合的经济结构调整颇具成效,为电商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第一产业方面形成南宁火龙果、百色芒果、柳州螺蛳粉等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并打造160多个“桂字号”系列品牌。其中,“桂粉”品牌的柳州螺蛳粉产销突破100亿元,“桂酒”“桂茶”“桂果”等产品紧跟其后。同时,政策上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创建实施工作,打造“广西好嘢”品牌。第二产业正在大力发展蔗糖、中草药、果蔬、水禽产品、预制菜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以及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机械、有色金属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带。第三产业发展以乡村红色旅游为“径”融合农文旅、以农村电商促销售为“网”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创建了以武宣县为例的红色旅游示范县,打造了“产业振兴+电商+农文旅融合”的路径。广西通过扩大产业发展促进资金链流动、人才聚集,帮助当地农民持续增收,为农村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3 跨境物流体系逐步完善
广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不断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带一路”重要关口,在凭祥综合保税区开通了22条跨境公路物流专线和13条跨境铁路班列专线,实现了中南半岛跨境物流覆盖;以广西钦州港为基点,开通东盟各国海上航线,开通陆、海、空和海陆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为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建设做出巨大贡献[2]。2022年,首列国际货运列车正式从南宁市开出,柑橘等特色农产品首次出口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3]。
2020年8月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这一规划的实施有助于加强广西北部湾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展了面向东盟的海运航线,提升了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航运服务中心的功能,为广西发展跨境电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政策支持。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生效,广西积极推动中国—中南半岛跨境陆路运输体系建设。这一战略举措不仅深化了广西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和物流合作,还为双方合作搭建了新的交流平台;同时加快建设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基地和服务中心,进一步推动我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和物流合作,促进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高效互通[3]。通过多式联运,广西将能够实现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无缝衔接,提高物流效率并降低成本,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更加便捷的物流服务。
2 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基础设施布局不平衡
广西农村地区的物流水平整体较差,主要问题是产业基础设施布局不均衡。广西的冷链物流中心、电商物流枢纽等各类优质资源集中于南宁市、柳州市等主要城市,其他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大多数收购商直接与农户协商,低价收购其农产品,然后通过二次加工或者辗转进行企业对企业的出售,赚取高利润差价;而由于交通运输不便,大多数农民也选择直接将农产品出售给收购商。这样的方式只能增加收购商的经济收益,大部分农民的经济收入并未得到提升,导致出现谷贱伤农的现象[4]。这一问题进一步导致很多农民为了养家糊口放弃从事农业生产,而选择进城打工,极大地降低了农产品创收的作用和价值,也对农村跨境电商的发展产生一定阻碍。广西大多数农村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网络覆盖率不高,对开拓农村跨境电商市场极为不利[5]。此外,广西平均每单物流费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广东省、浙江省等发达省份之间仍存较大差距,增加了农民利用跨境电商销售农产品的成本,降低了农民的收入,导致跨境电商在农村地区发展困难。
2.2 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和基础,但在广西整个跨境电商行业,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口,农村地区的表现更加明显。虽然我国的高校都相继开设了跨境电商专业,但作为一个新兴专业,跨境电商相关课程及培育方案均不完善。同时,农村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很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毕业之后,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选择留在城市工作;专业的电商人才也会为了高薪倾向于前往发达地区从事电商行业,因此乡镇电商市场存在严重的人才缺口。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不具备相关新媒体经营销售、品牌建立与推广、多渠道运营等专业知识和能力,导致跨境电商在广西农村地区发展受阻。
2.3 产业规模偏小
广西跨境电商企业主体数量少且规模小,与上海市、深圳市等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尚未形成一个良性结构。从跨境电商的主体来看,经营主体以物流供应链、仓储企业为主,缺少具有引领作用的跨境电商平台、供应链企业和出口电商企业,导致农产品电商化程度低、外销数量少。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但网络适销产品少、加工产品不足,产品产业链短,品牌附加值较低。此外,对农产品的质量很难制定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且不同人群对同一产品的要求存在差异,导致部分客户在电商平台上购买的农产品,实际品尝的口感与电商平台上的描述不一致,不利于跨境电商的长期发展[4]。
3 对策建议
3.1 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广西可从完善物流网络、扩大“互联网+”覆盖面、降低电商物流成本等方面,营造良好的农村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环境。1)建立村级农产品集中仓储和物流中心,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速度,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真正实现“产—储—销”一体化[6]。2)为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实施县域统筹,推动农村流通设施和业态全面融入现代流通体系,以供应链和物流配送为主线,以数字化、连锁化、标准化为方向,进一步引导资源要素向农村市场倾斜,加快补齐农村商业设施短板。3)完善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引导县域流通企业转型升级,改善产业基础设施布局和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现象,促进县域商贸优质发展。4)加快4G网络、5G网络相关通信设施的建设,实施政府补贴政策,提高网络覆盖率。
3.2 改进人才培养方式和引进政策
1)多方收集信息,做好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积极与地方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进行人才交流,营造区域内高校联合培养农村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局面。例如,打造“校-企-村”联合培养模式,在校园内开展实训,由企业提供实践指导,服务农村电商发展。2)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形成专职、兼职相结合的师资力量,并在重视引进的同时,培养已有的教师队伍。3)积极建设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等基本设施,适当提高农村地区补贴,增加收入留住人才;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挥地域优势,提高地区经济水平,实现农村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的目标。4)加强对当地村民的教育培训,通过线上指导、实地授课等方式,普及电商入门知识及技能,培养多类型电商新农人。
3.3 延长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1)加快培育广西农产品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强对以跨境电商形式出口农产品的企业的扶持,促进当地相关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以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企业关注广西农产品,逐步建设广西农产品跨境出口产业园,提高产业集聚度,鼓励企业通过
“公司+产业园+农户”的方式,带动广西农产品跨境出口。2)立足广西优势产业,发掘广西特色产品,建设广西地域农产品品牌,积极通过网络社交媒体进行宣传,提升品牌认可度。3)利用机械设备,组织农村地区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寻找优质品种,对标国际标准,促使当地农产品品质达到国际水平,为广西农村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优质产品。4)积极开展对原始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加大科研力度,研发相关系列农副产品,以拓展产品产业链、提升产品价值。5)利用地域优势,积极与东盟国家合作,加快推进中国—东盟农产品跨境产业链发展,以形成边境特色产业链。在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提档升级的目标[7]。
4 发展方向
4.1 打造跨境电商海外仓的业务新模式
1)创新发展海外仓模式,积极争取国家试点,逐步实现1210、9610、9710、9810等新型跨境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全面覆盖。2)升级广西跨境电子商务公司的备货功能,创新开展高质量售后、供应链金融、合规咨询、营销推广等增值服务,依托广西边境跨境保税仓建设项目,推动广西跨境电子商务转型升级。3)引导广西品牌企业进行合作,共享资源,持续优化海外仓布局,完善全球服务网络,推动广西品牌走向国际。
4.2 建立“跨境电商+国际联运”通道机制
依托南宁国际铁路港海关监管作业,实行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一次申报的监管模式;建立“泰国—钦州保税港—南宁综保区”海陆联运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进出口通道,完成广西至金砖国家陆海联运跨境电子商务出口订单;建立钦州港与南宁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公海联运出口物流通道,简化通关手续,优化场站装卸模式等,打造“海、陆、空、铁”四位一体的跨境电商出口物流通道,提升跨境电商物流通道的畅通能力。
4.3 探索“电商+旅游”新路径
做好顶层设计,根据特色产业,凝聚“旅游+电商”合力,积极探索“电商+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筑牢产业基础,形成集农业生产、加工、休闲观光旅游、特色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体系支柱产业链条,以农文旅融合实现“线上+线下”双线闭环的供销贯穿体系,利用“四生四共四融”的发展理念,共创共生共赢,走出一条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体的乡村振兴之路。
5 结语
广西已搭上跨境电商的顺风车,积极打造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基地、建设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为推动广西乡村振兴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新机遇意味着新挑战,广西农村地区在抢抓发展机遇的同时,必明确在物流、专业人才、市场规模等方面面临的挑战,结合地域和经济、政策优势,创新广西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机制,探索广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为加快实现农业强区建设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余度.跨境电商成为中国—东盟贸易发展新引擎[J].中国对外贸易,2021(1):66-67
[2] 谢梦.广西跨境电商的发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23(15):49-51.
[3] 何珊.用好RCEP红利提升广西农村跨境电商发展水平[J].当代广西,2023(4):18.
[4] 林佳.乡村振兴背景下电商助力广西农村发展的对策研究[J].商情,2022(5):43-45.
[5] 唐万欢,黄晓燕.后疫情时代广西跨境电商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22(9):169-172.
[6] 孙涵,吴梦晨.电子商务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经贸实践,2019(12):58
[7] 王钦.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研究[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5):99-100.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