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小陇山林区林业技术推广现状问题及对策

known 发布于 2025-07-21 阅读(424)

摘 要 甘肃省小陇山林区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于推动区域绿色发展、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林农增收具有关键作用。但目前,小陇山林区林业技术推广面临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推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资金投入不足和基础设施落后等突出问题,制约了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效能。为助力林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出完善推广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推广;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甘肃省小陇山林区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8.063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升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深入实施,林业作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关键领域,其技术创新与技术推广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甘肃省小陇山林区作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兼具生态屏障功能与林产品供给任务的重要林区,其林业技术推广状况不仅关乎区域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效能提升,也对我国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保护格局产生直接影响。自1962年成立以来,小陇山林区历经数十年的发展与改革,逐步形成了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等多种林种结构,且在林木种苗繁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资源调查与规划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成果[1]。然而,面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科技进步带来的创新挑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业多元功能的需求升级,小陇山林区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仍面临诸多瓶颈与挑战。此次研究聚焦小陇山林区的林业技术推广现状,深入剖析其体系构建、人力资源、资金支持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旨在揭示制约林区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与辐射带动能力的关键因素。

1 小陇山林区林业技术推广现状

小陇山林区作为甘肃省重要的森林资源基地和西北内陆的生态屏障,其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在促进林区绿色发展、保障生态安全及推动林农增收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2]。整体而言,小陇山林区林业技术推广呈现出以下特点。1)技术推广内容广泛而多样,涵盖了森林培育、病虫害防治、林下经济开发、森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多个领域,体现了林区对林业全链条技术需求的积极响应。近5年来,小陇山林区共引进、示范、推广各类林业实用新技术超过百项,其中不乏良种选育、高效节水灌溉、无人机巡护监测等前沿科技成果,显示出林区对先进技术的积极接纳与转化应用能力。2)技术推广形式逐渐丰富,既有传统的培训讲座、现场观摩、技术手册发放等形式,也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媒体宣传、手机APP推送等手段,实现了信息传播的时空突破,扩大了技术覆盖范围。虽然小陇山林区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在技术内容、推广形式上展现出一定的活力与创新性,但在体系构建、人才支撑、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以全面提升技术推广效能,更好地服务于林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尽管小陇山林区在林业技术推广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但仍暴露出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的问题。1)基层推广机构布局不合理,服务网络覆盖不均衡。由于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加之历史原因,小陇山林区内部分基层林业站、技术服务中心等推广机构设置不足或地理位置偏僻,难以有效覆盖所有林区和服务广大林农,导致部分边远山区、生态敏感区等重点区域的技术推广服务出现空白或薄弱环节。目前,小陇山林区平均每100 km2仅有0.8个基层推广站点,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近30%的站点位于交通不便的深山地带,服务半径过大,无法满足周边林农及时获取和应用新技术的需求[3]。2)部门间协作机制欠缺,未能形成合力。林业技术推广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建立有效的跨部门沟通协调机制以确保技术推广工作的顺畅进行。然而,各部门间信息共享不畅、资源整合不足、职责分工模糊等问题突出,导致推广项目立项、执行、评估等环节缺乏统筹协调,影响了技术推广的整体效率与效果。

2.2 推广人员素质与能力参差不齐

小陇山林区林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与能力的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年龄结构老化、培训机会少、服务意识淡薄等方面,这些问题相互交织,共同制约了林业技术推广质量与效率的提升[4]。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大部分推广人员受专业背景限制,往往专注于特定领域的技术推广,如林木育种、病虫害防治等,而对于森林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导致在推广过程中难以从全局视角理解和处理复杂的林业问题,也无法有效回应林农对综合性、多元化技术需求的期待。在推广人员年龄结构方面,小陇山林区推广队伍中,45岁以上人员占比高达65%,年轻专业人才严重短缺,这不仅导致推广队伍整体活力不足,更使团队在吸收、消化、应用前沿科技知识,以及开展创新性、适应性技术推广活动时面临较大困难。在推广人员的服务意识方面,部分推广人员过于依赖行政指令进行技术推广,缺乏主动服务意识和深入了解林农需求的动力,导致推广活动与林农实际需求脱节,技术采纳率不高。

2.3 资金投入不足与设施落后

小陇山林区在开展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时面临的另一大问题是资金投入不足与设施落后,这对技术推广的广度、深度和时效性产生了直接制约。1)财政投入相对有限,难以为大规模、高质量的技术推广活动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近年来,尽管国家对林业科技推广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相较于林区广阔的地域面积、丰富的林种类型及众多林农的实际需求,现有的财政拨款显得捉襟见肘。资金短缺会进一步导致推广项目规模受限,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培训等环节的实施力度不足,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此外,市场化融资渠道不畅,社会资本参与度也较低。虽然国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林业技术推广,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激励政策和稳定的回报预期,社会资本对投资林业技术推广项目的积极性不高。2)推广设施陈旧,无法满足现代林业技术推广的需求。许多基层推广站点缺乏必要的实验室、演示田、培训教室等硬件设施;通信设备、交通工具等辅助设施也存在老化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推广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范围。

3 对策建议

3.1 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完善小陇山林区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是解决当前体系不健全问题、提升技术推广与应用效果的关键举措。针对基层推广机构布局不合理、服务网络覆盖不均衡的现状,应根据林区地理特征、林农分布与技术需求热点,科学调整并增设基层推广站点。例如,可依据林区人口密度、林地类型及生态重要性指数等因素,制订精细化的基层推广机构布点方案,特别关注边远山区、生态敏感区等重点区域,填补服务空白,缩短服务半径,确保林农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取到所需技术支持。同时,可借鉴“一站多能”模式,通过整合现有站点资源,赋予其综合服务职能,实现一地多用,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5]。为了强化部门间协作,打破信息孤岛,有必要构建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可以设立由科研、教学、生产、管理等部门代表组成的林业技术推广协调委员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就重大推广项目立项、执行进度、成效评估等议题进行集中研讨与决策,确保各环节紧密衔接。此外,应用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打造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实时更新各部门间的技术研发、项目进展、市场反馈等数据,实现信息的无缝对接与动态共享,消除信息壁垒,提升推广工作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3.2 加强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加强小陇山林区林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对于解决当前人员素质与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提升推广工作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首要任务是优化人才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具备复合型知识背景的推广人才。为此,应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跨学科培训项目,设计涵盖森林生态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领域课程体系,通过短期研修班、专题研讨会、网络公开课等形式,提升推广人员的理论素养与综合分析能力。设定每年至少举办两期跨学科培训班,确保50%以上的推广人员在3年内完成1轮系统学习,并通过考核评估确保知识更新与技能提升的实际效果。针对年龄结构老化问题,急需实施人才引进与梯队建设战略,优化队伍年龄构成。通过提高薪酬待遇、提供职业发展空间等措施,吸引具有前沿知识与实践经验的青年专业人才投身林区技术推广工作。建立健全老中青传帮带机制,鼓励资深推广人员与年轻人才结对合作,通过经验传授、项目共担等方式,加速年轻人才的成长进程,确保知识与经验的有效传承。强化服务意识与能力培养是提升推广人员综合素质的另一关键环节。应定期组织推广人员奔赴一线开展实地调研与驻点服务,增进对林农实际需求的理解与把握,培养问题导向与需求驱动的服务思维。设立“林农需求响应基金”,每年拨付专项资金支持推广人员开展针对性强、实效明显的定制化技术服务项目,确保每个推广人员每年至少参与一项此类项目,以此激发主动服务意识,提高技术服务的精准度。

3.3 提高资金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提高小陇山林区林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破解资金匮乏与设施落后的困境,保障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开展与效能提升的基础条件。针对资金投入不足问题,须着力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资金筹措机制。争取中央与省级财政加大对林区技术推广专项的支持力度,根据林区面积、林农数量、生态功能等因素,科学核算年度资金需求,确保基础推广活动的经费充足。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模式等市场化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技术推广项目。例如,设立林业技术推广引导基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规定基金投放项目中社会资本占比不得低于30%,并通过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予以扶持。引导林农以合作社等形式组建技术推广合作组织,内部筹集部分资金用于购买技术服务或参与小型推广项目,实现多方共建共享。

在设施更新与现代化改造方面,应制定相应的规划,明确未来5~10年的设施建设目标、重点与路径。优先对地处偏远、设施老旧的基层推广站点进行升级改造,确保每个站点配备必要的实验室、演示田、培训教室等硬件设施,以及先进的通信设备、交通工具等辅助设施。同时,加大信息技术设施投入,加快推进线上服务平台、移动终端应用的迭代升级,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确保线上技术咨询、远程教育等功能有效运行。

4 结语

小陇山林区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面临着体系不健全、人才队伍建设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等诸多挑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林业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效能,阻碍了林区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步伐。展望未来,全面优化完善小陇山林区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势在必行。这需要通过科学布局推广机构、构建部门协同机制来完善推广服务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化队伍结构以提升推广队伍整体素质;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财政投入,同时加快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造以满足推广需求。只有解决好这些根本性问题,林业先进适用技术才能真正惠及广大林农,促进小陇山林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修复和可持续发展。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科技创新的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小陇山林区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必将迎来新的飞跃,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娜.甘肃小陇山地区植树造林技术与林业病虫害防治分析[J].河北农机,2023(15):76-78.

[2] 王凤楼.生物农药防治技术在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的应用探析[J].南方农业,2022,16(20):77-79.

[3] 胡晓霞.小陇山林区常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现状及防治技术[J].甘肃林业,2020(5):28-30.

[4] 毛永丽,张杰,叶文斌.小陇山林区乌龙头苗木培育与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5):179-181.

[5] 马喜迎.小陇山林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生物防治技术初探[J].现代园艺,2016(18):43.

(责任编辑:刘宁宁)

标签:  技术推广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