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山地苹果栽培技术要点

known 发布于 2025-07-21 阅读(289)

摘 要 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资源丰富,为发展山地苹果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大力推广优良栽培管理技术,对于实现内蒙古山地苹果产业的可持续高效发展、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意义。为给内蒙古山地苹果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实践指导,在介绍内蒙古自然环境条件及产业现状的基础上,阐述内蒙古山地苹果栽培管理中的关键技术环节,从品种选择、园地选择与整地、苗木选择与栽植、水肥管理、修剪与疏果、病虫害防治及采后处理与贮藏等方面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 山地苹果:栽培;技术要点:内蒙古

中图分类号:S66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0.007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适中,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内蒙古山地苹果产业发展迅猛,截至2022年,全区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4万hm2,产量超过650万t,产值逾180亿元,已成为内蒙古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1]。然而,与其他主产区相比,内蒙古山地苹果尚存在品种单一、产量波动大、贮藏保鲜能力差等问题,制约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山地苹果栽培技术的研究,对于内蒙古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 自然条件

1.1 地理环境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东西横跨经度28°,南北跨越纬度16°,总面积118.3万km2,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2.3%。内蒙古地形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平均海拔在1 000 m,地貌复杂多样,东部及东北部有大兴安岭、阴山山脉等,中西部则为广阔的高原、丘陵和荒漠。内蒙古境内有大小河流上千条,黄河自西北向东北横贯中部,形成马蹄形环绕鄂尔多斯高原。内蒙古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暂炎热,冬季寒冷漫长。综合自然地理条件,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比较适合发展山地苹果产业。

1.2 气候特征

内蒙古气候条件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全区年平均气温6.3 ℃,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均较大;降水量稀少,年均降水量为200~450 mm,且时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全年日照时间长,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间在2 700 h以上,光能资源极为丰富。内蒙古还是我国风能资源大省,年平均风速在4~6 m·s-1,局部地区在8 m·s-1以上,大风日数可在50 d以上。虽然气候环境较为严酷,但内蒙古夏季高温多晴、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等特点,有利于苹果的开花结果和果实着色,适宜山地苹果生长。

1.3 土壤条件

内蒙古土壤资源极为丰富,种类繁多,共有9个土纲、22个土类,土壤正处于钙积过程,有机质含量较高。最东为黑土带,向西依次为暗棕壤、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黑垆土、灰钙土、风沙土及灰棕漠土等土壤带。其中,黑土和黑钙土耕作质量最佳,自然肥力较高,结构良好,非常适宜发展农林业生产。栗钙土、棕钙土等则分布于内蒙古中西部山地丘陵,质地疏松、排水性能好,适于种植经济作物,如苹果等。总的来说,内蒙古中西部山地地区土壤质量优良,为发展山地苹果产业奠定了基础。

2 技术要点

2.1 山地苹果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是内蒙古山地苹果栽培的基础环节。内蒙古具有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植物生长期短等特点,适宜发展早熟型和耐旱型苹果品种。目前,在内蒙古山地苹果示范园和主产区,主要种植有以下4个品种。

1)红富士苹果是内蒙古山地苹果生产主栽品种。红富士苹果果实直径普遍在60~70 mm,单果质量为200~300 g,外观色泽红艳,果肉细嫩多汁,糖度14%~16%,贮藏期5~6个月;树冠自然圆锥形,结实力强,适生区域广。

2)秋红是一种早熟露地红色苹果品种,在内蒙古9月中下旬可成熟上市。秋红果实直径在50~65 mm,单果质量为150~250 g,外观红亮,果肉细嫩、香甜、多汁,糖度13%~15%,贮藏期2~3个月;树势中庸,结实力较高。

3)龙钧为一早熟高糖苹果品种,在内蒙古7月下旬成熟采收。龙钧果实直径在54~64 mm,单果质量为170~230 g,外观红黄两色,果肉脆嫩、香甜、多汁,糖度15%~18%,贮藏期1~2个月;树势矮密,结果力极强。

4)新红星为耐旱型苹果新品种,有耐盐碱、耐贫瘠的特点。新红星果实直径可在50~60 mm,单果质量为180~220 g,果皮红色,果肉细嫩、香甜,糖度14%~16%,贮藏期4个月以上;树冠开张大,生长力强。

上述品种综合了早熟、高糖、耐贫瘠等特性,符合内蒙古山地特殊的环境条件,是目前当地较为优良并且应用较为广泛的品种。

2.2 园地选择与整地

由于内蒙古地形复杂,种植户选择种植地时应遵循“背阳向阳、通风良好、避免冰雹、交通便利”的原则。应选择光照充足的缓坡地带,避免在阴面及冷湿地块进行种植。种植地海拔宜控制在1 000~1 600 m,海拔过低会增加霜冻风险,过高则热量不足;同时应远离河谷地带和低洼区域,防止冷凝雾的形成。尽量避开易发生冰雹的地段,如峡谷出口、沟口、冰雹天气多发地等。此外,场地周需要有便捷的交通路线,利于后期管理和运输。

选址确定后,即可开展整地工作。先对场地进行清理平整,将杂草、砾石等清除干净[2]。然后按梯田的形式分层修建宽5~8 m的水平面,并在外侧设置挡水沟或护墙,防止水土流失。接下来需要将表层

30 cm的熟化土翻耕细碎,与基肥混匀后回填,形成深30~50 cm的耕作层。同时,辅以深翻整地、土壤消毒等措施,以利于植株根系生长和土壤通气。为了防止土壤板结和失水,可在梯田表面覆盖无纺布或显色地膜,并适当增施有机质。经过精心选址和整地,可为苹果的正常生长和高产营造一个良好的园地环境。

2.3 苗木选择与栽植

在选择苗木时,应充分考虑内蒙古特殊的环境条件,选择具备抗旱、抗寒、矮化等性状的优良种源。苗龄以1~2年生苗木为宜,主干直径在0.8~1.2 cm,高度控制在1.2~1.8 m。粗壮的主干有利于幼树早日建冠,矮化砧木更适合密植。同时,要严格检查苗木的通直度、分枝角度、植株根系等,保证外植体无病虫害,根系疏密适中、分布均匀。栽植前需要将苗木根系浸泡24 h,剪去部分侧根并涂抹生根粉。栽植时,种植穴尺寸以60 cm×60 cm×60 cm为宜,底部摊铺5 kg熟化有机肥作基肥。定植时可用泥浆蘸根或直接用土回填,并在穴周围形成20 cm高的环池,利于后期浇水保墒[3]。栽植密度根据品种和砧木情况而定,通常矮砧树种行距、株距控制在4 m、2 m,高砧树种行距、株距5 m、3 m左右,错落分布更利于植株对环境的利用和自身发育。入秋后要对新植苗木采取防护措施,如环树围沙、堆粪或覆盖保温被等,防止苗木冻害和失水致死。次年2—3月底,及时清理树盘周围的被覆物,清除附近杂草,同时对苗木进行浇水、除草、打杈等普修,以促进新梢生长。

2.4 水肥管理

科学合理的水肥管理是保证内蒙古山地苹果高产优质的关键环节。由于内蒙古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确保适度的水分供应尤为重要。同时,因土壤贫瘠,需要配合合理施肥以满足果树生长需求。水分管理方面,要因地制宜采取滴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其中,滴灌是目前最为先进的节水灌溉模式。一般可沿树冠滴水线布置滴灌设施,双侧各设一行,每米布置2~3个滴头,日供水量以树龄为依据控制在每株20~60 L。同时,搭配免耕覆盖,可将供水效率提高30%以上。灌溉时间方面,在4—10月选择在早晚进行,避免日间高温导致水分蒸发过快。越冬期间应暂停灌溉,保持土壤相对干燥状态。肥料供应方面,应科学测算苹果不同时期的肥料需求量,制订合理的施肥方案。一般新栽苹果在前5年需要重点补钾,之后以施氮肥为主,并兼顾磷肥。成园后的年施肥量为每株纯氮150~300 g、磷100~200 g、钾180~360 g。可采用深沟环状或滴灌同步施肥的方式,分3~4次补充。同时,要适当施入有机肥,如农家肥、生物有机肥等,以改良土质,长期维持肥力。

2.5 修剪与疏果

适当的修剪不仅有利于调控树体营养分配,还能优化光照条件,同时预防病虫害发生。而及时疏果则可减轻树冠负荷,提高果实品质。修剪时间方面,通常分为翌年1—2月的冬季大修、5—6月的绿肥修理、8月下旬的夏季修剪3个阶段。其中,冬季大修为主修环节,目的是疏枝透光,调节结果母枝,保留60%以上一年生带果枝条,建立适度开张树冠形态[4]。绿肥修理重点在于去除徒长枝、垂直枝等,同步施用氮素类肥料。夏季修剪则微调枝叶,以保证果实光照充足。

疏果从果实初期生理落果后开始,一般在果实直径1.0~1.5 cm时进行化学疏果,辅以人工疏果。利用六氰合钾等化学药剂,可有效去除大小果及畸形果,并控制疏果强度。使用化学药剂疏果后可人工疏除部分密集果团,大型果枝果比控制在(4~5)∶1,叶果比以(50~60)∶1为宜。此后仍需要持续进行人工疏果,遵循“疏上留下”的原则,使单果间距在10 cm以上。

2.6 病虫害防治

内蒙古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为一些病虫害的高发区。因此,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遏制病虫害流行。主要病虫害有黑星病、炭疽病、红蜘蛛、苹果蚜虫等。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构建以物理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主导、化学防治为辅助的多手段并举防治体系。物理防治方面,在园区内种植具有阻隔、诱捕功能的绿色植被,或利用树干粘虫板、诱杀罐等,有效隔离外来病虫侵害。生物防治方面,可引入天敌生物,如瓢虫等,或选用高效广谱的苏云金芽孢杆孢菌等生物农药,发挥其对病虫害的防治和驱避作用。化学防治仅作为辅助手段,在使用时要求因时制宜、精准施药。年末可喷施一次48%毒死蜱1 000倍液+5%辛菌胺水剂400倍液;4—5月可喷施杀菌剂如多菌;7月下旬喷施25%敌百虫防治红蜘蛛[5]。注意要每季更换不同类型药剂,避免病菌、害虫产生抗药性。同时,要及时清除枯枝败叶,保持园内良好通风,注意田间卫生,有助于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科学用药、注意环保,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手段,将极大提高内蒙古山地苹果的抗病抗害能力,为优质高产奠定坚实基础。

2.7 采后处理与贮藏

山地苹果采收时间和方式是关键。内蒙古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较为合适,此时果实着色良好并易于贮藏。采收要在10:00后气温回升时进行,避免在清晨和夜间采摘。采果要轻拿轻放,防止机械损伤。单手持果柄采摘较好,也可使用“人”字形钳子小心夹取。采摘后进行筛选分级是首要加工环节。先将畸形果、虫蛀果、严重机械损伤果等残次品剔除,然后根据果实的大小、色泽、质量等进行分类,操作时注意轻拿轻放。目前,内蒙古普遍采用自动化分选设备,选果效率可达5 000 kg·h-1。筛选后需要对优质果实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时水温控制在50~55 ℃,每100 L水加入3 g二氧化氯溶液;清洗后立即使用5 mg·kg-1的农抗120喷雾消毒。贮藏前还需要再次人工把关,剔除遗漏的伤果和次品。之后即可分类堆码贮藏,贮藏温度控制在0~1 ℃,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通风良好的冷库可有效延长贮藏期,适度喷施1-甲基环丙烯等保鲜剂还可进一步延缓果实呼吸代谢,延长货架期。贮藏过程中还需要定期检查库温库湿,注意防霉防菌。如发现病果,需要及时挑出并隔离。贮运时最好选用小箱包装,减少震动和挤压造成果实损伤。

3 结语

内蒙古山地气候环境虽然较为恶劣,但只要科学选择适宜品种,严格执行各项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完全可以在这片特殊的区域发展出高产优质的山地苹果产业。种植户应该秉承适度用水、合理施肥、科学修剪、规范采收等一系列先进理念,并加强病虫草的综合防治,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当地独特的光热资源优势。如此一来,必将为内蒙古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使内蒙古山地苹果产业成为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富民惠民的绿色

产业。

参考文献:

[1] 王秋萍.内蒙古:宁城县多措并举打通塞北苹果产销供应链[J].中国果业信息,2023,40(12):59.

[2] 杜芳宁,高浩浩.山地苹果栽培管理技术要点探究[J].果农之友,2023(8):1-3.

[3] 张艺,王耀.内蒙古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中国果树,2023(4):136-140.

[4] 郝建辉.山地密植苹果幼树常见三个问题及解决办法[J].西北园艺(综合),2022(4):66.

[5] 朱虹.山地精品苹果生产关键技术[J].果农之友,2022(7):7-9.

(责任编辑:刘宁宁)

标签:  内蒙古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