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软枝油茶育苗技术探析

known 发布于 2025-07-21 阅读(495)

摘 要 岑溪软枝油茶是我国第一个油茶良种,具备速生、早实、高产、稳产等特点,而且油质优良,深受种植户的喜爱。为进一步提高广西岑溪软枝油茶育苗成活率和苗木质量,促进岑溪市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简要介绍当地岑溪软枝油茶育苗现状,重点从圃地准备、基质配制、砧木培育、接穗选择、科学嫁接、盖膜保湿、及时除草、砧木除萌、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苗木出圃等方面总结岑溪软枝油茶育苗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软枝油茶;圃地准备;科学嫁接;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广西岑溪市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11

广西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成为我国油茶重点产区之一。在众多的油茶品种中,岑溪软枝油茶凭借独特的生长优势和卓越的产油性能脱颖而出。岑溪软枝油茶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采用实生繁殖、经过连续15年系统品种比较试验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属普通油茶的一个农家品种。该品种于2002年通过国家林木良种审定,是我国第一个油茶良种[1]。岑溪软枝油茶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挂果早、产量高及含油率高等优点。尤其是在岑溪市,历经数十年的精心选育和推广,岑溪软枝油茶产业已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名片,带动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有效改善。鉴于此,系统总结岑溪软枝油茶育苗技术,不仅有助于提升当地及周边地区的油茶种苗质量,而且有助于推动广西乃至全国油茶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方向转型升级,从而为实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1 岑溪软枝油茶育苗现状

岑溪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地处东经110°3′~111°22′、北纬22°37′~23°13′,是我国重要的油茶产区之一。近年来,岑溪市始终坚持“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的基本理念,引导当地林木种苗行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林木种苗生产供应能力和良种化水平。在软枝油茶育苗方面,岑溪市取得了显著长效,先后选育了国家级软枝油茶无性系良种2个、自治区级良种6个,年生产良种穗条500万条以上,可供嫁接育苗1 500万株以上,全区油茶“双千”项目造林所用苗木97%以上为岑溪软枝油茶[2]。2022年,岑溪市林木种苗育苗总面积为83.67 hm2,培育苗木

1 812.3万株,其中岑溪软枝油茶系列良种无性系容器苗668.3万株;全市已办理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林木种苗苗圃有30个,其中生产经营岑溪软枝油茶的苗圃有6个。经广西评审通过,梧州市共有5家单位分别获得广西星级苗圃称号并授牌,其中,岑溪市软枝油茶种子园获“四星级苗圃”称号,岑溪市岑软油茶苗圃场获“三星级苗圃”称号。

2 岑溪软枝油茶育苗技术

2.1 圃地准备

正确选择圃地是保证岑溪软枝油茶育苗成功和苗木质量的基础。理想的油茶育苗圃地应位于地势平坦或稍有坡度的地方,以便于排水,避免因积水导致涝害。同时,选择向阳背风的位置,以保证光照充足并避免强风损害幼苗。优选土壤肥沃、疏松透气、具有良好保水保肥性能的微酸性黄壤或红壤地,土壤pH值在5.5~6.5,非常适合岑溪软枝油茶幼苗生长发育。严禁在高湿易涝、排水不良或过于黏重、板结的地块建立苗圃,同时应避开干燥易旱、土壤贫瘠的砂土或碱性过重地块。选定圃地后,进行彻底的清理工作,除去石块、残根及其他杂物,平整地块。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岑溪软枝油茶幼苗生长的小气候环境,需要在圃地搭建简易的遮阴设施,安装和维修喷淋喷灌设施等,以便能正常开展育苗工作。

2.2 基质配制

岑溪软枝油茶苗木培育主要采用适合其生根生长的轻基质。轻基质主要以椰糠、泥炭土、炭化谷壳或炭化木糠为原材料。其中,椰糠富含有机质且通气性好;泥炭土质地松软,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和保肥能力,能够吸附并存储大量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炭化谷壳或炭化木糠则可提供一定的缓释碳源和通气孔隙。将新鲜椰糠铺放在水泥地面上,保证摊开厚度适中,用水充分淋透椰糠,使其吸饱水分并进入堆沤阶段。堆沤过程中,每隔30 d左右翻动一次椰糠,让椰糠内部充分发酵,释放有益微生物。通常,堆沤时间为2~3个月,以达到最佳的有机质转化状态。所有基质原料准备完毕后,将椰糠、泥炭土、炭化谷壳(或炭化木糠)按照6∶3∶1或4∶4∶2的体积比混合,形成结构合理的育苗基质。之后将轻基质装入规格为8 cm(杯面直径)×15 cm(杯高)的无纺布容器中,搬运到圃地并摆成苗畦,以备芽苗定植使用[3]。

2.3 砧木培育

油茶砧木种子采自岑溪市国家油茶良种基地的11 hm2种子园。油茶果皮绒毛脱落,呈乌黑色或深棕色时,表明种子已经成熟,可采集种子。将种粒大、饱满且无病虫害的种子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泡30 min,洗净后再用40 ℃温水浸种24~28 h,之后采用湿沙层积法催芽。湿沙层积法催芽的步骤如下。1)准备好宽约1 m的长条形沙池,在沙池底部铺第1层厚度为10 cm的湿河沙,其上均匀摆放5 cm厚的油茶种子,再使用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种子,以进一步消毒并保持湿润。2)在种子上覆盖第2层厚度为10 cm的湿河沙,在第2层河沙上再次摆放5 cm厚的油茶种子,同样使用7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消毒处理。3)在第2层种子上覆盖厚度为15 cm的湿河沙,使得整个沙池堆高达到45 cm[4]。待在沙池催芽的油茶种子萌芽并长为2~5 cm长时,起芽苗、分级、切去1/3的芽苗主根,并移栽至无纺布容器,移栽深度至芽苗子叶处,每个无纺布容器移栽芽苗1株。芽苗移栽应在早、晚进行。移栽后随即浇透水,同时用塑料薄膜密封覆盖拱棚,并适当遮阴。当小苗生长6~8个月,地径大于0.25 cm、苗高大于20 cm时,移苗分级,待嫁接。

2.4 接穗选择

油茶接穗采自岑溪市国家油茶良种基地的18 hm2油茶采穗圃。在树冠外围中上部剪取穗条,所选穗条应为当年生、直径约为0.25 cm的枝段,并带有饱满的叶芽。剪取穗条时,应去除多余的叶片,仅留下靠近芽点的一小部分叶片以供光合作用。剪下的穗条应及时进行保湿处理,可用湿布包裹,防止水分过快蒸发,确保接穗不失活力。对于远距离运输的穗条,将几十根穗条一起打包,基部用浸湿的药棉包裹,以保持其湿润状态并减缓呼吸作用和消耗养分。在运输过程中,尽量避免穗条受到挤压,降低机械损伤风险。送达目的地后,应尽快解开包裹,将穗条存放在阴凉、通风且湿度适宜的地方,或者将其插于湿润的细沙中,储存在暗处,以最大限度地延长穗条的生命力。接穗的保存周期应严格控制在7 d以内,以确保嫁接时穗条仍然保持高度的生理活性。

2.5 科学嫁接

岑溪市油茶嫁接时间宜选择4月中旬至5月中旬的晴天,避开阴雨天。此时砧木即将展叶,接穗接近半木质化状态,有利于提高嫁接成活率。岑溪软枝油茶育苗主要采用单芽接穗、切接的嫁接方法。具体的嫁接步骤如下。1)将砧木距离基部大约5 cm的部位截断,用刀片在砧木断面一侧向下进行斜切,需要严格斜切控制深度,一般深度短于直径的1/2,切口长度1 cm左右,切口可略大于接穗削面[5]。2)对接穗进行相应的削面处理,在芽基部下方2~3 cm处斜切一刀,使之形成楔形,削面必须平滑并与砧木切口相匹配;在芽上方0.3 cm处横切一刀,切断接穗。3)迅速将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使二者形成层紧密结合。4)使用专用的嫁接薄膜对嫁接部位进行严密包扎,既能有效防止水分蒸发和病菌入侵,又能促进伤口愈合,同时不会限制砧木和接穗之间的生长。包扎时要确保薄膜紧贴而不至于过紧,尤其在芽眼处只需包裹一层薄膜,以免影响芽眼破膜和接穗正常生长。嫁接后随即摆苗,在圃地摆成苗畦,并浇透一遍水。

2.6 苗期管理

2.6.1 盖膜保湿

岑溪软枝油茶苗木嫁接成功后30 d内为伤口愈合关键期,此阶段应用薄膜覆盖拱棚保湿保温,保证基质湿润和拱棚内湿度适宜。嫁接30 d后,接穗开始萌芽,待接穗全部抽芽展叶时,开始逐渐揭膜炼苗,即前期晚上通开小拱棚的两头,次日早上喷雾补水后盖回到晚上再通开小拱棚,次日不盖回,中午太阳猛烈时盖回,最后待抽出的接穗叶片开始转绿老熟后可全部揭开薄膜。

2.6.2 及时除草

全面揭开保温保湿膜后,及时清除苗圃的杂草,以避免杂草争夺养分和水分,保证油茶幼苗得到充足的营养供给和生存空间。通常,采用手工除草的方式,以避免化学除草剂对油茶幼苗产生负面影响。除草期间,将不成活的死苗或实生苗挑出,并适当进行移杯,有条件的可将嫁接苗移至育苗托上,防止苗木根系大量穿杯。除草后应及时清理杂草残体,防止病虫害传播。

2.6.3 砧木除萌

油茶苗木嫁接后,砧木仍有可能继续萌发新芽,与接穗争夺养分和水分。除萌可以确保接穗获得更多的营养资源,促进其快速生长和发育,提高油茶苗木成活率,并且保持接穗作为主要生长点,有利于塑造理想的树形结构,保证油茶树未来能够良好结果。在嫁接后的生长季节里,需要不定期检查嫁接苗,一旦发现砧木上有新芽或枝条萌发,立即进行除萌操作。除萌时,应用手或修枝剪轻轻去除砧木上的萌芽,避免损伤接穗或砧木的皮层。对于已长成的枝条,需要使用锋利的工具贴近砧木基部剪除,切口应平整,减少感染风险。除萌后,应将剪下的芽和枝条及时清理出苗圃,避免其在苗床上腐烂,减少病原体传播。

2.6.4 水肥管理

水肥管理是岑溪软枝油茶苗期管理的核心环节,对促进苗木健康生长、提高苗木品质至关重要。在苗木嫁接成活并适应外界环境后,水肥管理应与剪除砧木萌芽、除草等工作相结合,形成一套综合管理方案。每隔10~15 d施一次0.2%~1.0%三元复合肥和0.2%~1.0%氮素水肥,施肥量需要根据苗木实际生长情况灵活调整,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烧苗或苗木生长过旺。在苗木速生期,所施肥料应以氮肥为主,以促进叶片生长。进入苗木生长后期,应逐渐减少氮肥施用量,增加磷肥和钾肥施用量,以促进根系生长发育、增强苗木抗逆性,并促进接穗木质化,为越冬做好准备。施肥宜在傍晚进行,此时气温较低,有利于肥料吸收,减少蒸发损失。施肥后,需要用清水冲洗接穗的叶面,以防肥料残留灼伤叶片。除了施肥,水分管理也不容忽视。应根据天气状况和土壤湿度,适时适量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确保根系的透气性良好,促进根系健康生长发育。

2.6.5 病虫害防治

苗木嫁接成活后,每隔10~15 d,使用一次广谱高效的杀菌剂预防病害发生。常用的杀菌剂有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百菌清和敌克松等,使用浓度为杀菌剂有效成分的0.10%~0.13%。同样地,每10~15 d喷一次氧化乐果、敌杀死等杀虫剂,避免虫害发生。为了防止病原体和害虫产生抗药性,应轮换使用杀菌剂及杀虫剂。岑溪软枝油茶嫁接苗苗期病虫害主要有炭疽病和蚜虫等,一旦发现,应立即予以防治。例如,在炭疽病发生初期,可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雾一次,连续喷雾2~3次;发现蚜虫为害时,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 d喷雾一次,视虫情连续喷雾2~3次。

2.7 苗木出圃

待嫁接苗嫁接口上方接穗正常部位直径大于等于0.30 cm,嫁接口以上苗高大于等于20 cm时,即可出圃造林。在苗木出圃前,如果苗木分化严重,需要对苗木进行移苗分级,分级标准及苗木质量标准均可参照《油茶容器育苗技术规程》(DB 45/T 625—2009)。

油茶“双千”计划3年行动项目造林苗木标准:2年生大苗,容器规格为直径(填充基质后)大于等于12 cm、高大于等于16 cm,苗高大于等于50 cm、地径(嫁接口以上)大于等于0.50 cm,分枝3个以上,冠幅20 cm×20 cm以上,根系发达,形成良好根团,苗木均有花蕾或开花;3年生大苗,容器规格为直径(填充基质后)大于等于15 cm、高大于等于20 cm,苗高大于等于80 cm、地径(嫁接口以上)大于等于0.80 cm,分枝5个以上,冠幅30 cm×30 cm以上,根系发达,形成良好根团,苗木均有花蕾、开花或挂果。

3 结语

笔者从圃地准备、基质配制、砧木培育、接穗选择、科学嫁接、盖膜保湿、及时除草、砧木除萌、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苗木出圃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岑溪软枝油茶育苗技术要点。总体而言,岑溪软枝油茶育苗是一项复杂、精细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是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的,任何一项技术措施的疏漏都可能影响整体育苗成效。因此,在岑溪软枝油茶育苗过程中,不仅需要遵循科学的育苗技术流程,而且需要紧密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等,灵活调整育苗管理措施,确保技术方案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陆成兵.油茶低产林高接换冠关键技术及效益分析[J].南方农业,2021,15(8):114-115.

[2] 潘登,李碧燕.油茶花开香满山[N].广西日报,2021-12-28(16).

[3] 龙伟,姚小华,王开良,等.油茶直播嫁接容器育苗技术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6,38(4):674-680.

[4] 梁明.油茶根接技术研究[J].绿色科技,2021,23(1):153-154.

[5] 黎向农.油茶小苗嫁接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7,37(12):132.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陆荣辉(1993—),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E-mail:3298583979@qq.com。

标签:  油茶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