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沈阳市作为辽宁省重点粮食生产基地,水稻病虫害防治关系到当地农民收益和粮食安全。有效防控水稻病虫害,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沈阳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给沈阳市开展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提供技术参考,分析了沈阳市水稻主要病虫害种类、危害症状、发生规律等,提出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辽宁省沈阳市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12
沈阳市位于辽宁省中部,东临辽东半岛,西靠华北平原,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年均降水量600~800 mm,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近年来,沈阳市水稻种植面积超过12万hm2,总产量超过100万t,形成了规模化生产,水稻产业链产值超过140亿元,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然而,由于水稻病虫害危害日趋严重,平均每年造成10%~20%的减产,制约了沈阳市水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针对沈阳市水稻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开展系统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确保沈阳市水稻高产优质,增加农民收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
1 沈阳市水稻生产概况
近年来,沈阳市水稻种植面积持续扩大,重点打造了一批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推广了机械化插秧、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覆盖等绿色增产模式,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持续提高,已成为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1]。随着水稻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沈阳市水稻产业链条日趋完善,形成了育苗、种植、收获、加工、仓储、流通一体化发展格局,产业链产值超过140亿元,对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巨大。然而,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沈阳市水稻的产量和品质,2023年沈阳市主要水稻病虫害中,水稻纹枯病、稻瘟病、二化螟、灰飞虱发生严重,部分重大病虫害在局部地区存在偏重发生风险,加之迁飞性害虫入侵,使病虫害防控形势严峻。因此,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控水平,确保水稻高产稳产已成为当务之急。
2 沈阳市水稻主要病害
2.1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是沈阳市水稻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症状是水稻叶鞘、叶片、茎秆和穗部出现水渍状病斑,后期扩大成不规则的云纹状大病斑,病斑中央枯白,严重时整株枯死,谷粒发育受阻。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持续阴雨天气是水稻纹枯病高发期,低温多雾有利于病原菌分生孢子形成和扩散[2]。此外,施肥过多导致水稻植株过于肥壮、长势旺盛,通风透光差会加重病害发生。水稻纹枯病病原菌主要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形成初始侵染源。
2.2 稻瘟病
稻瘟病在水稻全生育期均可发生,表现为叶瘟、苗瘟、节瘟、穗瘟等多种症状。其中,穗瘟危害最为严重,可导致整穗枯萎,甚至全穗腐烂变白。稻瘟病的发生与温湿度条件密切相关,气温在25 ℃左右、相对湿度在93%以上的环境最利于稻瘟病病原菌侵染扩展,水稻孕穗期至抽穗期碰上阴雨连绵天气是稻瘟病高发期。此外,连作重茬、施肥不当、品种抗性差等会加重稻瘟病发生。稻瘟病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有病稻谷和稻草上越冬,成为翌年初始侵染源。
2.3 稻曲病
稻曲病也是沈阳市水稻生产中一种严重的病害。稻曲病主要侵染水稻穗部,导致谷粒扭曲变形、米质变差。稻曲病易在水稻抽穗期发生和蔓延,一旦谷粒被侵染,外壳即被霉菌包裹,表面布满淡黄绿色小菌核,沈阳市夏季多雨潮湿,利于病菌生长繁殖,因此稻曲病一旦发生就极易大面积流行。稻曲病病原菌主要通过病谷和病株残体在田间越冬,翌年形成初始感染源。
3 沈阳市水稻主要虫害
3.1 稻飞虱
稻飞虱是沈阳市水稻生产中一种危害极为严重的迁飞性虫害,主要有白背飞虱、褐飞虱和灰飞虱等种类,分布广泛,繁殖力强。稻飞虱通过吸食水稻嫩叶、嫩茎汁液,直接导致水稻植株营养代谢受阻,其排出的蜜露还会引发煤烟病,间接影响水稻植株光合作用。此外,稻飞虱是重要的病毒媒介昆虫,能传播水稻黑条矮缩病等病害,一旦大规模暴发,将造成水稻严重减产。稻飞虱在沈阳市一年发生2~3代,以5月上旬至6月下旬为发生高峰期,天气炎热多雨,水稻植株叶绿肥壮、种植过密等情况均有利于虫口数量迅速增长,会加重稻飞虱发生。
3.2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主要以幼虫为害水稻,主要行为是卷食水稻嫩叶,造成大量空壳,影响稻穗数量和粒质量。稻纵卷叶螟在沈阳市一年发生2代,7月中下旬为稻纵卷叶螟发生高峰期,炎热潮湿的环境最利于稻纵卷叶螟生长,在雨量充沛年份危害往往更重。此外,施肥过多导致植株过于肥壮、叶片营养丰富,会加重稻纵卷叶螟发生。
3.3 二化螟
二化螟以幼虫期为害水稻最严重,既吞食谷粒造成空壳,又啃食叶尖和叶片中脉,导致谷粒发育不良。二化螟在沈阳市一年只发生1代,于6月底至7月上旬孵化,7月中下旬达到危害高峰,高温潮湿多雨的环境是二化螟适宜发生条件。除气候因素外,连作重茬、施肥过多使植株肥壮、田间残留杂草多也会加重二化螟发生。
4 沈阳市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措施
4.1.1 选用抗病虫害品种
沈阳市已选育出一批抗性较强的优质水稻品种,如沈稻505、辽粳433、沈农508等,其中沈稻505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等主要病害有较强抗性,辽粳433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虫害具有较好的抗性[3]。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根据农田病虫害发生情况,合理配置水稻品种,避免重复种植单一品种,保证抗病虫害品种种植比例占50%以上,与普通高产对照品种间作或套作,既可减轻病虫基数,又能保证水稻高产稳产。
4.1.2 科学育秧
在沈阳市水稻生产中,可在秧苗移栽前20 d撒施多菌灵或代森锰锌,以有效预防水稻纹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水稻白叶枯病等病害。秧苗移栽前,可喷施嘧霉胺或甲氨基阿维菌素等药剂,以预防稻飞虱等虫害。育秧时,控制好浇水量,相比深水育秧,浅水育秧可增强秧苗抗病虫害能力。此外,保持园艺卫生,及时清除杂草和病株,可有效阻断病虫害传播途径。
4.1.3 合理密植
在沈阳市水稻生产中,播种方式一般采用条播或穴播,株行距控制在18 cm×30 cm或30 cm×16 cm较为合适。水稻植株种植过密会导致通风透光性差,易发生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等病害;过疏则使植株徒长,叶绿过肥,利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虫害发生。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不同水稻品种分调节种植密度,对于株型粗壮的品种如辽优1052应适当密植,株行距15 cm×30 cm;对于株型细小的品种如沈优1号则适当疏植,株行距20 cm×30 cm[4]。同时,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控制合理的分蘖数和有效穗数,一般以每丛10~15个有效穗为宜,有利于水分管理和田间通气,减少病虫害发生。
4.2 生物防治措施
4.2.1 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具有高效、安全、无公害的特点,在沈阳市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对于病害防治,常用的生物农药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等。其中,芽孢杆菌可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建议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喷施芽孢杆菌生物制剂2~3次,防效可在70%以上;多抗霉素则对稻瘟病有较强防治作用,在水稻抽穗期喷施多抗霉素生物制剂,防效可在65%~75%。对于虫害防治,主要采用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其中,白僵菌对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苏云金杆菌可持效控制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虫害60 d以上,防效在80%以上。综合利用这些高效环保的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可最大程度减轻污染,实现水稻病虫害的绿色可持续防控。
4.2.2 天敌防治
沈阳市常见水稻害虫的天敌昆虫主要有草蛉、姬蜂、瓢虫等。其中,草蛉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其幼虫和成虫均以稻飞虱、蚜虫为食,田间一般保持15只·m-2为宜,防效可在60%~80%;姬蜂是重要的寄生性天敌,对稻纵卷叶螟等有很强的寄生能力,田间保持10只·m-2左右即可发挥较好防治作用[5];瓢虫等广食性天敌对多种害虫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为增加天敌昆虫种群数量,可采取投放虫卵或幼虫的方式,进行适度增殖补充,如投放草蛉卵80万粒·hm-2,可使该地块草蛉种群快速形成。此外,避免化学农药的不当使用,保护好天敌昆虫生存环境,为其创造良好条件。
4.3 物理防治措施
4.3.1 色板诱杀
色板诱杀是利用害虫对特定颜色的趋性差异,使用合成树脂制成的彩色板进行诱杀的一种物理防治方法。在沈阳市,色板诱杀主要用于防治稻飞虱、二化螟等水稻常见害虫。实际操作中,一般在稻田周围或田间设置诱虫色板,颜色以黄色为主,色板下方挖小沟,内衬塑料薄膜,沟内注入一定量的杀虫剂,使害虫趋向色板后落入沟中即被杀死。结合多年实践,每667 m2水田一般需要放置2~3个诱虫色板,色板尺寸以30 cm×40 cm为宜,沟深10 cm、宽10 cm。在水稻虫害发生高峰期,每7~10 d补充1次杀虫剂。利用色板诱杀害虫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对环境友好,已成为沈阳市水稻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6-8]。
4.3.2 杀虫灯诱杀
在沈阳市水稻虫害防治中,常使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这类杀虫灯无须外接电源,环保省电。杀虫灯一般在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安装,即4—6月,每间隔50~100 m摆放1盏杀虫灯。杀虫灯灯罩上方装有粘蝇纸,下方则设置有凹形诱虫盆,内侧涂抹有高效杀虫剂,可杀死诱捕的害虫。在沈阳市水稻害虫危害高峰期,每公顷田块至少需要安装5~8盏杀虫灯,方可真正发挥防虫作用。同时,注意定期清理诱虫盆和更换粘蝇纸,保持灯具清洁完好,以确保诱杀效果。
4.4 化学防治措施
在沈阳市水稻生产中,发生重大病虫害时,及时、适量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可快速控制病虫害,减少危害扩散。对于病害防治,常用的化学农药有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等。其中,多菌灵是一种高效的内吸传导型杀菌剂,在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喷施多菌灵,可预防水稻纹枯病等病害;苯醚甲环唑则对稻瘟病有较强防治作用,在稻瘟病高发期喷施苯醚甲环唑,防效可在75%以上。对于虫害防治,常用的化学农药有溴氰菊酯、啶虫脒等。其中,溴氰菊酯对稻飞虱、蛴螬等有较强防治作用,一般在虫害发生高峰期可喷施溴氰菊酯1~2次;啶虫脒对稻纵卷叶螟等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虫害发生初期喷施1~2次。在水稻病虫害化学农药防治中,需要根据田间实际情况和病虫害发生程度,科学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使用时期,并注意药物轮换使用,避免病菌、害虫产生抗药性。同时,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说明和安全间隔期,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合理的化学防治,与其他防治措施的配合,可实现水稻病虫害的整体高效防控。
5 结语
沈阳市实现水稻病虫害高效综合防治,需要多管齐下,统筹兼顾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措施。各种措施相互配合、环环相扣,有机统一,方能真正实现水稻病虫害的整体高效控制,确保沈阳市水稻高产稳产,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参考文献:
[1] 申秀丽.东北地区水稻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家参谋,2021(24):58-59.
[2] 崔孝东.东北地区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2,25(10):125-127.
[3] 樊萍.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技术现状分析[J].新农业,2024(3):8-9.
[4] 林立文.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福建热作科技,2022,47(4):35-38.
[5] 蒋君.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探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2,2(18):60-62.
[6] 谭帅.绿色优质米生产过程中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河北农机,2024(8):142-144.
[7] 贠鲁财,杨闯.吉林地区水稻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4,27(1):111-113.
[8] 唐华学.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种子科技,2023,41(23):103-105.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简介:霍晓阳(1982—),硕士,农艺师,研究方向为作物育种和栽培技术。E-mail:huoxiaoy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