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干安县地处吉林省西北部,是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对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林业科技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科学合理的推广策略能够提高林业科技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效率和成效。为给干安县科学编制林业科技推广方案,以助力当地生态文明建设,以干安县为例,分析了当前林业科技在该县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应用情况及存在的科研投入不足、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林农接受度不高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建立长效推广机制、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加强宣传培训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林业科技;生态林业建设;推广策略;吉林省干安县
中图分类号:F316.2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2.066
干安县作为吉林省松原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地处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嫩江汇合处以南。县域总面积3 616 km2,森林覆盖率仅9.4%,生态环境压力较大。近年来,干安县因地制宜,通过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等,着力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林地面积不断扩大,但整体上林业科技水平不高,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既是干安县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绿色转型、打造生态文明样板的必然选择,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1 现状
1.1 生态林业建设概况
近年来,干安县高度重视区域生态林业建设,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发展导向。在落实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的过程中,干安县因地制宜,沿公路、农田、湖泊等区域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打造各类生态景观林,2020年完成造林面积0.43万hm2,建成护路林340 km。
同时,该县结合民俗村、园林村建设,打造绿化美化林5处,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推进国有林场超过2 200 hm2工资田还林,推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干安县不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推进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多项生态修复工程,促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1.2 林业科技应用现状
1.2.1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在干安县生态林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干安县林业部门建立了基于GIS的林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林区范围、林种分布、立地条件、交通线路等数据的精确表达和多源数据汇总管理,为森林资源优化配置、经营方案制订、林分质量分析等提供了有力支持。该系统清晰展现了干安县各林区的详细信息,林业部门可基于GIS数据进行林区经营决策和林业生产过程监控,实现智能化、精细化管理[1]。同时,GIS技术在制图、测算、空间分析等方面的优势使其能够高效辅助林业规划设计,为干安县林业可持续经营和科学决策提供技术保障。
1.2.2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通过对地表目标进行无接触探测获取相关信息,是干安县开展林业资源调查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干安县对全县森林资源进行了调查,获得了森林类型、蓄积量、分布范围等数据,为林业生产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除获取基础数据外,遥感技术还能对林区植被生长状况、病虫害动态及森林火灾等实施动态监测。针对干安县林业环境条件较为复杂的情况,遥感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高监测效率,减少人力物力投入。同时,遥感数据具有时相连续、更新快的优势,能为林业决策提供实时数据支持。可以说,遥感技术在干安县林业资源普查、生产监测、灾害防控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该县不可或缺的现代林业科技支撑。
1.2.3 无人机技术
无人机可实现较大范围的低空作业,干安县林业部门利用无人机对森林病虫害实施精准植保作业,避免了人工作业存在的劳动强度大、作业面积有限、喷洒不够精准等问题,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和效果。除植保作业外,搭载光学相机的无人机还可开展林区遥感监测,获取高分辨率林木生长影像,实现对林区植株生长动态的快速掌控。干安县正在建设无人机林区巡林防火体系,未来还将开展无人机播种试验,建立智能无人机森林灭火系统,实现林火早期预警和智能高效扑救。无人机作业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恰好契合干安县生态林业建设的实际需求。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科研投入不足
林业科研投入不足一直制约着干安县林业科技创新的步伐。长期以来,当地政府对林业科研的经费支持严重匮乏,林业科研经费占林业总投资比重远低于发达地区水平,直接影响了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能力。同时,干安县林业企业由于规模偏小、科研意识淡薄,很少自主投入科研资金,导致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2]。此外,干安县林业科研平台建设滞后,仪器设备陈旧老化,专职科研人员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缺乏,系统性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数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科研投入不足直接制约了干安县的林业自主创新能力,林业科技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受阻,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
2.2 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
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也是影响干安县林业科技推广效能的一大短板。该县尚未成立统一的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所各自为政,各部门间也缺少畅通的交流渠道,技术推广缺乏统筹协调。推广队伍建设同样面临困境,缺乏专职技术推广人员,主要依赖一线技术人员兼任,队伍稳定性较差,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同时,技术推广所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政府支持有限,企业投入微乎其微,无法支撑持续深入的推广工作;现有的推广方式也过于单一,主要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和组织培训会等传统形式,新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不足,技术支撑能力有待加强。
2.3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也严重制约干安县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林业技术人员数量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技术服务需求,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力量。现有技术人员知识结构不全面,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匮乏,无法适应现代林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新要求。同时,林业技术骨干外流的情况较为严重,造成科研力量和技术团队建设缺乏延续性。新入职的年轻技术人员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经验不足,短期内难以胜任林业科技推广的重担[3]。基层林业技术推广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直接影响基层单位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人才短缺问题导致干安县难以形成一支高水平的林业科技推广队伍,无法满足现代林业建设对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推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无法得到根本保证,制约了干安县生态林业的高质量发展。
2.4 林农接受度不高
林农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并不高,也给干安县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带来一定阻力。部分基层林农由于受教育程度有限、思想观念陈旧,对新型林业技术持观望态度,容易产生保守心理,坚持传统的生产方式,对新技术的应用不够积极主动。林农群体分散、流动性强的特点,也给科技推广带来难度。干安县林区较为偏远,科技推广力量有限,不少林农对林业新技术缺乏了解和认识。加之林农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因此常存在“经验主义”倾向,认为科技人员不了解地方实际,对科技人员的指导意见难以完全信服。此外,林业科技推广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致使林农应用新技术的主动性不高,即使对某些技术有一定了解也未能付诸实际行动。针对大部分林农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的现状,部分有优势的林业新技术难以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3 对策建议
3.1 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生态功能区和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干安县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1)合理提高林业科研经费投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多元化投入的科研投入体系,加大财政资金对林业科研的支持力度。可制定完善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特别是林业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形成多元化科研投入格局[4]。2)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持续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努力突破林业关键共性技术瓶颈,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结合干安县实际,重点培育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围绕特色林业和生态林业两大主攻方向,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3)加快林业现代化科研平台和基地的建设,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硬件支撑。
3.2 建立长效推广机制,完善推广体系
干安县应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整合各方面力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构建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1)成立专门的林业科技推广中心,作为全县推广工作的综合管理和统筹协调机构。中心负责制订推广规划、组织试验示范、开展培训交流,为科技成果转化搭建高效平台。2)加强基层推广网络建设,合理设置乡镇林业技术推广站和村级推广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推广网络体系,确保科技真正惠及广大林农[5]。3)重视林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渠道补充专业推广人才,探索建立一支专职推广人员队伍,并定期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提升专业水平。4)建立完善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5)不断创新推广形式和途径,更多运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媒体手段,与传统方式相结合,确保推广工作的时效性和普及度。
3.3 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加强人才队伍
干安县应从顶层设计着手,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进行系统谋划。1)重视本土人才培养,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开展定向委托培养,输送更多林业专业毕业生进入干安县林业系统。同时,大力开展在职人员再教育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补充教育,帮助一线技术人员获得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应用创新能力。2)加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力度,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可采取柔性引进、项目合作等灵活方式,引进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跨界视野的高端人才,为当地技术队伍注入新的活力。3)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提供合理的职业发展通道,为优秀人才施展才华创造条件。同时,注重产学研协同育人,推动高校、科研机构、林业企业加强协作,搭建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平台,促进科研成果高效转化。只有持续夯实技术人才基础,打造一支复合型人才队伍,干安县林业科技推广才能行稳致远,为生态林业建设贡献力量。
3.4 加强宣传培训,增强林农科技意识
干安县可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引导林农主动学习和应用新技术、新理念。1)充分利用新媒体和新技术手段,扩大林业科技宣传覆盖面。可制作生动有趣的微视频、动漫等,利用移动互联网传播林业科普知识,以林农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同时,可在乡村地区设置数字化远程教育点,为林农提供在线培训课程。2)持续加强面对面的培训指导服务。打造一批科技示范园、示范基地,通过现场参观和实践锻炼,让林农切身感受新技术的实用价值。对于条件成熟的农户,可邀请专家上门进行个性化技术指导,并根据实际情况,推荐合适的新品种、新工艺。3)注重发挥乡土人才和致富能手的引领示范作用,培养一批科技示范户,让他们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周边农户学习新技术。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多种宣传培训途径,能够不断提升林农的科技素养,为推广工作扫清观念障碍,推动林业科技高效转化。
4 结语
干安县应当充分认识林业科技推广对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长效推广机制,完善推广体系;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宣传培训,增强林农科技意识。通过实施上述一系列策略,干安县将形成科技创新与推广转化的良性循环,为生态林业建设提供有力科技支撑,推动林业科技高质量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福海.林业科技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价值及策略[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4(4):92-94.
[2] 刘柏余,韦帅,韦宏宇,等.林业科技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作用与策略[J].中国林业产业,2024(1):81-83.
[3] 李英爽,王娜,王晓丹,等.林业科技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价值及策略[J].中国林副特产,2022(6):110-112.
[4] 郭亚民.试析林业科技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性及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0):50-52.
[5] 尹文丽.林业科技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推广应用[J].山西林业,2022(S1):16-17.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丁海燕(1976—),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E-mail:7547954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