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林业病虫害频繁发生,给当地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损失。为全面提升潍坊市林业病虫害防治能力,为林业生态安全提供保障,在分析潍坊市林业病虫害概况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监测预警技术落后、防治方法单一、专业人才缺乏、科研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并提出了引进先进监测预警技术、推广综合防治方法、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促进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等对策。
关键词 林业病虫害;防治;生态安全;山东省潍坊市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2.079
林业病虫害是威胁森林健康、破坏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之一[1]。潍坊市作为山东省重要的林业基地,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发展林业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近年来潍坊市林业病虫害频繁发生,给当地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有效遏制林业病虫害的危害,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急需加强对潍坊市林业病虫害的防治研究。
1 潍坊市林业病虫害概况
潍坊市地处山东省中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适宜多种林木生长。潍坊市现有林地面积286 666.67 hm2,森林覆盖率约为14.2%。其中,以安丘市、昌乐县等地的林木资源最为丰富,主要树种有侧柏、刺槐、国槐、旱柳、杨树、落叶松等。近年来,潍坊市大力实施生态林业建设,完成新造林约6 666.67 hm2,林地面积稳步增加。同时,潍坊市积极发展林下经济,采取“林粮间作”“林菜间作”等模式,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林业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然而,随着林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树种结构的日益单一化,林业病虫害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潍坊市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潍坊市以美国白蛾、落叶松毛虫、松墨天牛等为代表的虫害和以松材线虫病、落叶松癌肿病等为代表的病害发生最为普遍。林业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不仅造成了潍坊市林业经济损失巨大,还严重破坏了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急需引起高度重视。
2 潍坊市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2.1 监测预警技术落后
当前,潍坊市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主要依靠传统的人工巡查和定点观测,存在技术手段落后、监测效率低下、预警不及时等问题。1)监测范围有限,难以实现对林业病虫害的全面监控[2]。由于潍坊市林地分布广泛,人工巡查受到地形、交通等因素的限制,许多偏远山区和林区林业病虫害得不到有效监测。2)监测手段单一,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目前,潍坊市主要采用目视观察、诱捕器诱集等方式对林业病虫害进行监测,难以准确判断虫情和病情的发生发展趋势,导致预警不及时、不准确。3)数据采集和处理效率低下。林业病虫害监测数据的收集、录入、分析等环节均依赖人工操作,工作量大,容易出错,难以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同时,各级林业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信息传递不畅,导致监测数据的利用率较低[3]。
2.2 防治方法单一
目前,潍坊市林业病虫害以化学防治为主,防治方法单一,存在生态风险高、防治效果差、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1)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增加了林业病虫害防治成本,还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隐患[4]。部分林区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过度依赖高毒、高残留农药,导致林木受害,林业生态系统失衡。2)忽视了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其他方法的应用,未能充分发挥综合防治的优势。例如,由于缺乏优良天敌昆虫的繁育推广,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应用,生物防治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3)林业相关部门对林业病虫害防治重视不够,未能在育林造林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密度控制、抚育管理等手段,提高林分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抗逆性[5]。单一的防治方法,不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林业病虫害问题,还制约了林业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2.3 专业人才缺乏
林业病虫害防治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然而,当前潍坊市在林业病虫害防治领域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影响了防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1)基层林业工作者整体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许多林业工作者是从事林业多年的林农,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水平有限,对林业病虫害的识别、监测、防治等专业知识掌握不够,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需要。2)高层次专业人才十分紧缺。目前,潍坊市缺乏林业病虫害防治领域的高级专家和科研人才,难以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的研究工作,解决关键性技术问题。相关职能部门缺乏精通管理和防治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统筹协调和指导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困难。3)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亟待完善。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的林业病虫害防治相关专业设置不够,难以为基层输送充足的专业人才。4)职业培训体系不健全,缺乏对基层林业工作者和农民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林业病虫害防治专业技能提升渠道不畅。
2.4 科研与实践脱节
当前,潍坊市林业病虫害防治领域存在科研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潍坊市林业部门在林业病虫害基础研究方面投入不足,科研力量薄弱,缺乏对重大林业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成灾机理等方面的深入研究。科研部门受制于经费不足、条件落后等因素,难以开展长期、系统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无法很好地阐明林业病虫害的生物学特性、种群消长动态等重要科学问题。2)林业病虫害防治领域的应用研究严重滞后,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一些先进的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技术、防治方法等研究成果,由于林业部门缺乏必要的示范推广和应用指导,未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在基层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不佳。3)高校、科研院所与基层防治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科研人员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实际需求了解不够,难以开展针对性强的科研攻关。
3 对策
3.1 引进先进监测预警技术
针对潍坊市林业病虫害监测预警技术落后的问题,急需引进先进技术手段,提升监测预警能力。1)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对林业病虫害的全面监控。通过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和低空无人机航拍,快速获取林区信息,并利用图像识别算法对林业病虫害进行自动识别和提取,大大扩展监测范围,克服地形、交通等障碍。例如,通过植被指数差异分析,结合光谱特征曲线匹配,准确识别美国白蛾等害虫的为害区域。2)加强物联网技术在林业病虫害监测中的应用。在林区部署无线传感器网络,通过环境参数采集、图像捕获、虫情诱捕等多源数据感知,并利用智能算法分析,实时掌握林业病虫害发生发展动态。同时,各级林业部门应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加强数据汇聚与关联分析,提高数据利用效率。3)加快监测预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通过构建林业病虫害发生的环境因子与危害程度之间的关系模型,并结合长期监测数据不断优化和校正,提前预测林业病虫害暴发的时间、区域和程度,实现精准预警。总的来说,引进先进监测预警技术,构建全面覆盖的立体化监测网络,并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和智能分析模型,可以有效弥补当前林业病虫害监测手段的不足,实现对林业病虫害的精准监测和早期预警,为林业病虫害防治提供可靠的
信息支撑。
3.2 推广综合防治方法
为解决潍坊市林业病虫害防治方法单一的问题,应大力推广综合防治技术,从而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高防治效果和可持续性。1)林业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开展林业病虫害天敌昆虫的调查、筛选、饲养、繁育等工作,建立天敌昆虫资源库,并优选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生物药剂进行推广应用。以利用赤眼蜂等寄生性天敌昆虫防治美国白蛾为例,通过大量释放赤眼蜂,有效降低美国白蛾的虫口密度,减轻其危害程度。2)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协作,在育林造林各环节积极开展农业防治,通过科学合理的密度控制、抚育管理等手段,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木自我调节能力和抗逆性,从源头上控制林业病虫害发生。3)在林业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加强不同防治技术的优化组合,发挥综合防治的系统效应。根据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和林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将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优化组合,形成综合防治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项防治技术的优势和效能,从而全面提升林业病虫害的防控水平。
3.3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潍坊市林业部门应加强林业病虫害防治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升防治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打好林业病虫害防控攻坚战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1)大力开展基层林业工作者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聘请林业病虫害防治领域的专家学者,定期开展理论知识讲座、现场示范指导等多样化的培训活动,帮助基层林业工作者掌握林业病虫害识别、监测、防治等关键技术,提高防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2)林业部门应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通过设立林业病虫害防治相关专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优秀毕业生到基层林业病虫害防治一线工作,不断充实专业技术人才队伍。3)建立健全的职业培训体系,强化对基层林业工作者和广大林农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和培训。通过开办田间学校、建设科技示范基地等形式,广泛普及林业病虫害防治知识,提高林农的防治意识和技能水平,培育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职业林农队伍,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3.4 促进科研与实践结合
潍坊市林业科研部门应促进林业病虫害防治领域的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1)加大对林业病虫害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人员深入林区一线,开展林业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成灾机理等方面的系统研究。通过建立完善的科研项目资助机制,优化科研条件和环境,为科研人员提供长期、稳定的研究支持,促进基础研究向纵深发展。2)加快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与基层防治部门加强合作,促进先进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推广应用。3)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与基层防治部门、林业企业的紧密协作机制。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联合攻关项目等方式,促进科研与生产的深度融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林业部门应牵头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定期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与林业企业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交流和需求对接,促进科研人员深入了解林业病虫害防治实际需求,以需求为导向开展科技攻关。
4 结语
潍坊市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急需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全面提升防控能力。未来,潍坊市林业部门应紧紧围绕“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全民参与”的方针,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科技支撑,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通过着力提升监测预警水平,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快构建全面覆盖的立体化监测网络;大力推广综合防治方法,整合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多种手段,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提高防治效果和可持续性;大力培养专业人才队伍,提高基层防治能力和林农防治意识;深入推进科研与实践结合,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林业病虫害防治的良好局面。只有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才能不断开创潍坊市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绿色生态潍坊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楠.天敌昆虫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24,47(10):59-60.
[2] 郭明轩.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精准度提升方法[J].现代园艺,2024,47(8):70-72.
[3] 廖堂清,王竹信.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策略[J].安徽农学通报,2024,30(6):53-56.
[4] 景建伟.浅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农药污染问题及无公害防治措施[J].中国林业产业,2024(1):48-50.
[5] 王芳.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和实践[J].新农业,2023(20):34-35.
(责任编辑:张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