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致远 罗潇月 庞家幸
摘 要:饮食消费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础,研究居民饮食消费结构对优化农牧业生产、激发消费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部五省居民饮食消费结构为研究对象,以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为理论基础,利用SPSS等软件对中部五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饮食消费结构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中部五省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在逐年提升,但在省际之间存在差异。(2)中部五省居民饮食消费中边际消费倾向最大的种类普遍为高品质的饮食如奶及奶制品类,大多数超过0.01。(3)中部五省居民对肉禽蛋水产品类的基本需求普遍较高,均在0.35以上,属于刚需饮食品,干鲜瓜果类较低。(4)各类饮食消费受价格变动影响不同,价格弹性较小的普遍为粮油类。(5)饮食消费交叉价格弹性均为负值,各类饮食之间属于互补品。
关键词:饮食消费结构;ELES模型;中部五省;价格弹性;收入弹性
本文索引:毛致远,罗潇月,庞家幸.[J].中国商论,2023(17):-085.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9(a)--05
1 引言
近20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居民的饮食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饮食消费种类更加多样化,如肉类消费迅速增长、植物性食物消费逐渐增加等。饮食消费结构的变动带来了前端供应市场的变化,如农业规模、比例等,对环境压力、消费成本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促进经济高水平发展,以扩大国内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要抓手,为国内大循环提供动力。居民饮食消费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对餐饮业的扶持,对扩大餐饮内需,提高服务业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厘清居民饮食结构以辅助农牧业生产、改善餐饮市场供应、优化饮食消费政策导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背景下,研究居民饮食消费结构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在饮食消费研究方面,基于消费结构的研究日益增多。刘忠广(2021)[1]、全正楠和肖海峰(2015)[2]利用ELES模型,分别对河南省城镇、中国城市居民饮食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闫豪祎、穆月英(2022)[3]认为,应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形成饮食消费良性循环。也有学者利用ELES模型研究了饮食消费的对比效应[4]、结构[5]。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一省或整个中国区域,缺乏对省际之间的比较,同时主要分析更大类的消费,如饮食消费、出行消费等,基于小类如水产品、食用油等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关于ELES模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在全国商品粮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中部五省作为研究区域,以回归结果分析对比各省的基本需求支出、边际消费倾向等具体指标,对后续饮食消费结构研究关于省域差异、结构分析具有指导作用。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模型理论
美国计量经济学家Liuch经过对线性支出系统的改良,提出了ELES(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该模型假定某一时期人们的收入和各种商品的价格决定着人们对各种商品的需求量,且人们对各种商品的需求有基本需求和超出基本需求两部分,认为基本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人们在满足基本需求后才将剩余收入按照边际消费倾向进行各种非基本消费支出[6]。
2.2 模型公式
根据模型理论,该公式可变形为线性方程形式:,进而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参数的估计值。
其中,piqi是第i类饮食的消费支出,该数据来源于统计年鉴,pi为第i类饮食的价格,qi为第i类饮食的基本需求量;为边际消费倾向;Y为各省人均可支配收入。
2.3 饮食消费结构参数
2.3.1 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的含义是保持其余变量恒定,收入变动1%所引起的需求变动的百分比[7],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本文中饮食需求弹性具体意义为,其数值小于0时,该类饮食为低档品;介于0~1时,为生活饮食必需品;大于1时,表明该类饮食为高档品。
2.3.2 基本需求支出
基本需求支出是指居民为了保证劳动力正常的再生产,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所具有的对商品需求进行支付的能力[8]。根据ELES模型公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进而得到各类饮食基本需求支出:
2.3.3 需求价格弹性
价格弹性指某一消费品价格发生变动时,该消费品需求量对此反映的灵敏程度,包括自价格弹性和互价格弹性[9]。其中,自价格弹性描述某类消费品价格变动对该类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互价格弹性反映某类消费品的数量对其他消费品数量变动的灵敏程度。
2.4 数据来源
中部五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各类饮食消费支出的数据来自各省统计年鉴。为达到反映各类饮食消费支出特点的目的,使拟合的回归方程更加准确、显著,且由于相关统计数据的限制,不同省份搜集的时间范围略有差异。其中,河南省、湖北省为2009—2020年,江西省、安徽省、山西省为2003—2013年。
3 中部五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分析
在研究时间段内,中部五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明显差异,但整体水平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山西省在研究时间内是江西省、山西省、安徽省三省中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省份,在2010年以前,江西省与安徽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不大,但从2010年之后安徽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更快,未来可能会替代山西省,成为最高的省份,而江西省在三个省份中始终保持较低位次,可能与山西省为资源主导型,同时安徽省在2010年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有关。从湖北省与河南省的对比中可以看到,随着年份的增加,除了2020年新冠疫情原因,两省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差值越来越大。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对于饮食的消费将会有更多的可支配空间,饮食消费结构的优化、饮食消费市场的合理开发尤为重要(见图1、图2)。
4 ELES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ELES模型的相关定义,以各省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自变量,以饮食总支出及各类饮食支出为因变量。为更好地体现出各省饮食消费结构及对比性,本研究将饮食种类进行了分类:根据具体数据的时间属性,将湖北省、河南省归为一类,其中饮食结构分为粮油类,肉禽蛋水产品,干鲜瓜果类,奶、糖果糕点、烟酒、饮料四类。江西省、安徽省、山西省归为一类,其中共有的饮食种类为粮油类、肉禽蛋水产品类、干鲜瓜果类、蔬菜类。根据具体省份特点,江西省还包括奶及奶制品类;安徽省还包括糖烟酒饮料类、糕点、奶及奶制品类;山西省还包括糖烟酒饮料类、调味品、糕点、奶及奶制品等。
本文运用SPSS26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并对中部五省居民饮食消费结构进行参数估计与检验。根据前文的公式,利用参数估计值计算中部五省各类饮食消费的价格弹性、基本需求等消费支出参数,并对中部五省居民饮食消费结构的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与归纳总结。
4.1 ELES模型估计结果及检验
首先进行经济意义检验,回归参数β为各类饮食消费支出的增加量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其值越大说明居民对该项饮食消费偏好程度越高。中部五省的估计结果表明,所有饮食种类的边际消费倾向均大于0,符合生活经验,也符合饮食消费作为正常品的经济意义,可以进一步计算相关参数,均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的统计学检验,同时说明各类饮食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正向显著关系,表明利用ELES模型对中部五省饮食消费结构进行估计是可行的。
中部五省整体的边际消费倾向数值都较小,普遍小于0.03。湖北省、河南省边际消费倾向最小的均为干鲜瓜果类,其值分别仅为0.009与0.007,可能居民收入增加时并不会过多购买该类饮食,而是转向其他种类的消费。安徽省、江西省、山西省边际消费倾向较小的普遍为奶及奶制品,表明这三省的居民对该类需求相对较小。从饮食消费种类来看,河南省、湖北省边际消费倾向最大的为奶、糖果糕点、烟酒、饮料类,分别为0.029、0.027;江西省、安徽省、山西省边际消费倾向最大的为肉禽蛋水产品类,分别为0.067、0.055、0.023。其中肉禽蛋水产品类边际消费倾向最高的江西省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研究时间段内普遍位于三省的最低位。由此,湖北省、河南省的居民在人均收入增加的情况下,对传统饮食之外的饮食种类需求较为旺盛;而在研究时间段内,江西省、安徽省、山西省居民正餐类饮食消费欲望高。从具体省份来看,江西省各类饮食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均较高,表明当江西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对饮食的消费意愿普遍较高;湖北省的各类饮食消费边际倾向较小,大部分在0.02以下,表明当该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时,相较饮食消费,居民对其他方面的消费意愿更强烈(见表1、表2)。
4.2 各类饮食需求收入弹性
由公式(2)可得如表3、表4所示的需求收入弹性,各类饮食的需求收入弹性均为正值,表明各类饮食为普通品或奢侈品。肉禽蛋水产品、干鲜瓜果类、糖烟酒饮料类的需求收入弹性数值较大,大部分在0.4以上,表明当中部五省居民收入提高时,对这几类饮食的需求比较旺盛。奶、糖果糕点、烟酒、饮料是河南省、湖北省需求收入弹性最高的一类,表明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满足奶、糖果糕点、烟酒、饮料的供给已成为饮食消费中的重要一环。对另外三个省份而言,需求收入弹性的峰值分别处在不同的类别,安徽省需求收入弹性的峰值位于蔬菜类,为0.982;江西省位于粮油类,为1.198;而山西省则位于干鲜瓜果类,为1.129。这表明在研究时间段内,江西省、安徽省对于正餐类饮食的需求较高,山西省倾向消费更多的餐后饮食。中部五省饮食消费需求收入弹性较小的种类存在差异,其中河南省、湖北省均为肉禽蛋水产品类,在其他三个省份中,安徽省为肉禽蛋水产品类,江西省为奶及奶制品类、而山西省为蔬菜类,省份之间的差异可能是地方农牧业发展现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观念等因素共同造成的。同时,由表4发现,存在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的饮食种类,即江西省的粮油类、干鲜瓜果类,山西省的干鲜瓜果类,表明对于当地居民来说,这几类饮食属于较高层级的消费;然而在同一研究时间段内,安徽省没有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的饮食种类。因此,江西省和山西省应加快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保障相应饮食的充足供应,促进饮食消费大众化、品质化。
4.3 各类饮食基本需求支出
按照公式(3)可得各饮食的基本需求支出占比,结果分析如表5、表6所示。中部五省居民饮食基本需求支出比例分配不尽相同,但占比最大的均为肉禽蛋水产品类,需求占比均在0.35以上,表明该项属于居民饮食消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类。除了山西省外,基本需求支出占比最小的类别均为干鲜瓜果类,仅有0.1左右,由于居民一日三餐中干鲜瓜果并不属于必需品,所以其占比较小,而山西省由于统计时考虑了调味品,而调味品属于使用周期较长的产品,故其基本需求支出占比最小。
河南省各饮食结构比例(表5从左至右)分别为4∶3∶1∶2,湖北省为9∶5∶2∶4,两省之间总体消费结构相似,差异点主要是湖北省对肉禽蛋水产品的基本需求更加旺盛,河南省对粮油类的消费更多。江西省饮食结构比例(表6从左至右)为9∶5∶2∶2∶2,安徽省为8∶4∶1∶2∶3∶2,山西省为8∶4∶3∶2∶3,可以看到不同省份由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观念等的不同,饮食消费需求结构也有所不同。山西省对蔬菜类的需求更多,江西省对肉禽蛋水产品、粮油类的需求更多,而安徽省对糖烟酒饮料类的副食商品消费更多。
4.4 饮食需求价格弹性分析
按照公式(4)计算得到各省各类饮食的价格弹性如表7所示。其中对角线上的数字代表饮食的自价格弹性,非对角线的数字代表互价格弹性。中部五省居民各类饮食的自价格弹性均为负值,表明这些消费品需求量与自身价格之间呈负相关[10]。其中各省自价格弹性最小的饮食分别为湖北省的粮油类、河南省的粮油类,其值分别为-0.442,-0.333;安徽省的肉禽蛋水产品类、江西省的粮油类、山西省的粮油类,其值分别为-0.781,-0.703,-0.368。表明当粮油类价格上升时,居民对其的需求并不会减少太多,属于生活饮食必需品,这与粮油类这种饮食的特点相一致。自价格弹性最大的分别为湖北省的干鲜瓜果类、河南省的奶、糖果糕点、烟酒、饮料,其值分别为-0.578,-0.720;安徽省、山西省的干鲜瓜果类、江西省的蔬菜类,其值分别为-0.916,-0.957,-0.942。表明对应省份的居民对这些饮食价格变动最为敏感,在优化饮食消费市场时应注重价格的调整。
中部五省的各类饮食交叉价格弹性均为负值,即各类饮食均为互补品,各类饮食消费之间不存在挤出效应,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的提高,饮食消费趋向均衡。各类饮食间交叉价格弹性均较小,表明各类饮食间虽为互补品但相互之间作用较小。其中,互补程度最大的饮食种类各省均不相同,湖北省、河南省、安徽省为肉禽蛋水产品类与干鲜瓜果类,其值分别为-0.039、-0.021、-0.049;江西省为肉禽蛋水产品类与奶及奶制品类,山西省为调味品与糕点、奶及奶制品,其值分别为-0.076,-6.729。具体来看,肉禽蛋水产品类与干鲜瓜果类的互价格弹性普遍较高,表明中部五省居民在饮食消费时普遍会同时购买这两类商品。本文分析山西省时,由于考虑调味品属于长期使用、价格较低的产品,所以与各类饮食的互价格弹性都较高。
5 结语
5.1 总结
本文基于ELES模型、各省统计年鉴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中部五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整体情况与省域差异、各类饮食消费结构进行回归建模,并对分析结果进行对比总结,得到以下结论:
(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可以显著优化饮食消费结构,促进饮食消费转型升级。在研究时间段内,人均可支配收入处于更高水平的湖北省对高品质饮食,如奶、糖果、糕点、烟酒饮料,干鲜瓜果类的边际消费倾向更大。
(2)肉禽蛋水产品、干鲜瓜果类、糖烟酒饮料类属于中部五省需求收入弹性最高的饮食类别,需求收入弹性大致位于0.4以上。当中部五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时,普遍倾向购买这些饮食种类。
(3)肉禽蛋水产品是中部五省居民饮食消费基本需求占比最高的一类,占比普遍高于0.35,是居民在日常饮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类别。干鲜瓜果类饮食基本需求占比较少,占比普遍低于0.1。
(4)自价格弹性较大的饮食种类有奶、糖果糕点、烟酒、饮料,干鲜瓜果类等,普遍位于-0.5以上,受市场价格波动明显,这两类饮食因为不是生活必需摄入的主食,所以当价格上升时,居民的需求减小较为突出。
(5)各类饮食间的互价格弹性均为负值,均属于互补品,但绝大部分饮食互价格弹性小于-0.01,互补效应较弱。中部五省各类饮食互补性存在差异,但肉禽蛋水产品与其他饮食互补性较强。
5.2 政策建议
5.2.1 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发展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对饮食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由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显著高于农村居民,相较农村居民有着更广泛、多样的消费种类。在高品质饮食消费方面,农村居民对于肉蛋奶制品价格弹性较高,而城镇居民则可以看作普通的消费品。中部五省居民对奶、糖果糕点、烟酒饮料类,干鲜瓜果类的需求收入弹性大部分位于0.8以上,相较正餐饮食如粮油类,消费需求受价格影响更大。因此,应完善收入分配体系,提升城镇化水平,进而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解放居民的消费力与消费观念,以促进饮食消费,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5.2.2 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生产,优化饮食供给结构
从农牧业生产的角度来看,中部五省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产品为肉禽蛋水产品类与奶、糖果糕点、烟酒饮料类,为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饮食消费需求,在未来饮食供给方面应首先满足这两类饮食的供给,因此应进一步发展肉禽蛋水产品产业,同时积极引导高规格的奶制品、糖果糕点制品企业入驻,形成完整的生产链。在饮食消费市场中,满足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饮食需求,对促进居民幸福感、消费经济增长、农牧业稳定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优化饮食供给结构,政府可以鼓励相应地区在适宜条件下发展农牧、副食产品产业链,以减轻交易成本。
5.2.3 规划高水平饮食消费市场,引导高品质饮食消费经济
从饮食消费市场来看,中部五省居民饮食消费结构正在从满足基本需求到更高水平需求的转变。在边际消费倾向方面,表现为居民在正餐饮食之外的饮食消费更加强烈,奶、糖果糕点,干鲜瓜果类的边际消费倾向普遍是饮食消费种类中最大的,大部分在0.01以上,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与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饮食消费市场规划应在满足居民对正餐类饮食如粮油类、肉禽蛋水产品类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居民饮食消费的省域差异、省内特征,特别是高品质饮食的消费特点,合理安排饮食产品的生产与定价销售,同时结合经济发展政策,优先发展高品质饮食市场。
参考文献
刘忠广. ELES模型下河南省城镇居民饮食消费结构分析 [J]. 北方经贸, 2021(7): 55-57.
全正楠, 肖海峰. 基于ELES模型的中国城市居民食品消费系统分析 [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5, 26(9): 102-105+88.
闫豪玮,穆月英.基于ELES模型的中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需求系统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2,28(2):33-36.
WU X, MA Y. Research on the comparison effect of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23, 160.
BIN X, RENJING X.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Town Residents, Jiangxi Province—Based on the Extende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 Model (ELES) [J]. Physics Procedia, 2012, 24: 660-666.
臧旭恒,孙文祥.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基于ELES模型和AIDS模型的比较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122-126.
程婧,臧日宏.新时代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及优化研究:基于ELES模型[J].商业经济研究,2022(20):44-48.
宁满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地区差异分析:基于Panel Data的经验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84-87.
陈伟, 程洁. 基于ELES模型的我国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6(1): 34-39.
邵月花, 谈存峰. 基于ELES模型的甘肃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研究 [J]. 物流科技, 2021, 44(10): 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