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有博白林场桉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

known 发布于 2025-07-24 阅读(480)

摘要桉树是广西国有博白林场最主要的用材林树种,对推动当地林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广西国有博白林场桉树林发生多种病虫害,对桉树的正常生长和木材品质造成了严重危害。为提高广西国有博白林场桉树病虫害防治水平,确保桉树生产的高质量发展,分析了当地常见的桉树病虫害种类及为害情况,提出了农艺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对策,并就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技术人员培训、科技投入等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桉树;病虫害防治;广西国有博白林场

中图分类号:S763.7文献标志码:B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24.063

广西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条件适宜,森林覆盖率高达62.55%,是我国主要的人工用材林基地。桉树作为一种速生用材树种,生长速度快,单位面积产量高,木材品质优良,在广西种植面积持续扩大。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广西桉树种植面积303.33万hm2,蓄积量1.86亿m3,均位列全国首位。然而,桉树幼龄林抗逆性差,极易受到病虫害的危害,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桉树生长和产量。广西国有博白林场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直属的大型林场,是广西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近年来,受气候变化、林分连片增加等因素影响,广西国有博白林场桉树病虫害种类和发生面积逐年上升,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提高防治水平,已经成为确保林场桉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1林场概况

广西国有博白林场创建于1962年,位于广西东南部的玉林市博白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9°38′~110°17′、北纬21°39′~22°30′。林场下辖10个营林分场和2个场外造林部,现有职工1242人,经营总面积5.06万hm2,森林蓄积量317.3万m3,森林覆盖率达88.1%。近年来,广西国有博白林场大力实施森林培育工程,造林树种以桉树、马尾松、湿地松、加勒比松、杉木等为主,已完成营造林面积3.33万hm2,抚育面积12万hm2[1]。其中,桉树作为林场主要经营树种,在2020年已通过森林认证的3.65万hm2林地中占比达50.14%。2019年以来,该林场以每667m2产量在15m3以上为目标,大力推进桉树精品林培育工程,到2022年已培育精品林面积达9666.67hm2。初步测算显示,2年生桉树每667m2蓄积量4.84m3,4年生桉树蓄积量达11.28m3,预计生长到第8年时将实现15m3的单位面积产量目标。

2桉树病虫害发生情况

2.1主要病害种类及危害

广西国有博白林场桉树林主要遭受的病害包括桉树青枯病、桉树叶斑病、桉树焦枯病、桉树溃疡病和桉树生理性病害等。其中,桉树青枯病是由青枯极毛杆菌引起的一种为害维管束系统的细菌性病害。急性青枯病会导致桉树叶片迅速脱水枯萎,根系腐烂、树皮脱落,最终全株死亡;慢性青枯病则使桉树发育不良、矮小,下部叶片先变紫红色再枯死。桉树叶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边缘出现小红斑,后逐渐扩大并转变为红褐色不规则病斑,病情加重时会导致叶片干枯落叶,影响光合作用[2]。桉树焦枯病会造成桉树叶片出现红褐色渍状病斑,叶片失水快速枯萎落叶;嫩梢皮孔增粗,出现溃疡状坏死,严重时整株枯死。桉树溃疡病主要为害幼龄林,导致桉树树干和枝条流胶,严重时树皮开裂木质部空洞。而桉树生理性病害则主要由缺乏营养元素引起,会使叶片失绿、枝干枯死变形。

2.2主要虫害种类及危害

广西国有博白林场桉树林主要虫害包括油桐尺蛾、桉蝙蛾、白蚁和桉树枝瘿姬小蜂等。油桐尺蛾是鳞翅目尺蛾科食叶害虫,是影响广西国有博白林场桉树正常生长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以啃食桉树嫩叶为主,初龄时只啃食叶肉使叶片呈半透明状,3龄后则可将叶片啃食殆尽。油桐尺蛾发生高峰期可在短时间内将大面积桉树林的叶片啃食殆尽,使树冠呈“火烧状”,严重影响桉树生长。桉蝙蛾属鳞翅目蝙蝠蛾科蛀干害虫,其幼虫蛀入桉树干内钻孔,切断了养分和水分的运输通道,导致树木生长衰弱、木材品质下降。桉蝙蛾一旦大规模发生,不仅影响桉树正常生长,还易导致树木变成“风倒木”,不利于其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白蚁是为害桉树根系的主要地下害虫,会蛀食桉树的根茎部和地表部分,严重时还会啃食树皮和部分木质部,最终导致树木枯死。桉树枝瘿姬小蜂是膜翅目姬小蜂科寄生性害虫,主要寄生于幼龄桉树的叶片、叶脉和叶柄上,导致植株矮化、倒伏、叶片枯落等,严重影响桉树的生长发育和木材产量。

3综合防治措施

3.1农艺防治

农艺防治是通过调节栽培环境和优化管理措施,提高林木抗性、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的一种综合防治方法。在广西国有博白林场桉树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可采取以下农艺防治措施。1)合理控制林分密度,保持适宜的通风透光条件。林分过密会造成林内空气流通不畅、光照不足、湿度过高,有利于病虫害的滋生蔓延。广西国有博白林场一般将桉树种植密度控制在每667m2保留80株左右,最少不少于70株,最多不超过90株[3]。2)加强林地管理,改良土壤环境。采取深翻狭行操作,保持林地土壤的疏松通气;同时可将虫蛹翻入土壤30cm以下,杀死虫卵和虫蛾。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平衡土壤养分和微量元素,提高土壤肥力。一般每株桉树每年施用桉树专用肥500~1000g。3)选育抗病虫害品种。针对常见病虫害,积极筛选具有抗性的优良桉树品系,如广林9号、DH3226等,逐步替代易感品种,提高林分的综合抗性。4)建立混交林分。单一树种易形成纯林,一旦发生病虫害易大面积蔓延。可营造桉树与杉木、红锥等树种的混交林,利用混交林内较高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风险。

3.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因素的作用对病虫害进行直接防治的一种方法,操作简单、无公害,但防治效果有限。广西国有博白林场可采取以下物理防治措施。1)剪除病部。人工剪除患病枝叶,病情严重的植株整株拔除,并进行集中焚毁,阻断病原的传播途径。2)诱捕杀虫。针对桉蝙蛾,可在林地内每667m2均匀布置2~3盏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对成虫进行诱杀。一般在4—6月桉蝙蛾羽化高峰期的夜间进行诱捕,每7d检查清理一次诱捕灯下的成虫。对白蚁,可在林地四周每20m设置一处糖醋液(糖醋体积比例1∶1)诱捕装置,每7d更换一次诱饵液[4]。3)钢丝刺杀。针对桉蝙蛾幼虫蛀干,要加大检查力度,一旦发现被蛀枝干,可用直径3~5mm、足够硬度且能弯曲的不锈钢丝从蛀孔口插入,沿虫道缓慢前行20~30cm,反复捅刺4~5次,以物理杀伤沿途的幼虫。物理防治易操作、环保,但防治效率和范围有限,一般只适用于防治小面积发生或重点部位的病虫害。

3.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等化学制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一种传统方法,具有见效快、操作便捷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1)针对桉树青枯病,可使用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根防治。对叶斑病、焦枯病等,可喷施50%代森锰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50倍液。2)针对油桐尺蛾等食叶害虫,可喷施90%敌百虫晶体悬浮剂1000倍液或20%螨克乳油1000倍液等农药。3)针对桉蝙蛾,可在树干基部环涂25%溴氰菊酯、氧化乐果和废机油的混合药液(体积比1∶1∶10)形成毒环;也可将77.5%敌敌畏乳油500倍液等注入虫道内。4)防治白蚁,可在白蚁活动区域喷洒10%吡虫啉悬浮剂100~125倍液进行毒杀。5)防治桉树枝瘿姬小蜂,可混合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0%毒死蜱乳油和25%噻虫嗪水分散粒,用其拌种后上山造林[5]。化学防治操作相对简便,但应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剂量,并合理轮换使用,避免病虫害产生抗性。同时,要密切关注其对林分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实现精准可控防治。

3.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生物或生物农药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环境友好型措施。广西国有博白林场桉树病虫害综合防治过程中,可开展以下生物防治措施。1)利用天敌防治。针对桉树食叶害虫如油桐尺蛾,可人工饲养和释放土蜂等捕食性天敌昆虫,每667m2林地每年至少释放3000头天敌昆虫。针对桉蝙蛾蛀干虫,可释放姬蜂等寄生性天敌,每667m2林地每年不低于1000头。2)使用生物农药。可使用90%苏云金杆菌杀虫可湿性粉剂等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对油桐尺蛾、桉蝙蛾等害虫进行防治,喷施浓度一般为500~1000倍。此外,对于桉树青枯病等细菌性病害,可使用由拮抗菌构成的生物菌剂进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具有安全环保、对生态系统影响小的优点,但其防效往往不及传统化学药剂,且成本偏高。因此,需要与其他防治措施相结合,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4管理措施

4.1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

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是提高广西国有博白林场桉树病虫害防治能力的重要基础。该体系应覆盖全林场,通过布设测报点、加强巡林巡护、引进先进监测手段等方式,实现对病虫害情况的全面动态监测。针对不同病虫害特点,可采取不同的监测方法。对叶斑病、焦枯病等病害,需要定期调查林分发病率;对油桐尺蛾、桉蝙蛾等虫害,则应结合虫体发育周期,开展卵苗踩查、测报、虫情预测等工作。监测数据应及时上报病虫害管理部门,建立数据库并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科学研判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同时,需要加大对林区环境因子的监测力度,包括气象因子、林地理化性质等,为预测预报提供依据。配合林业专家和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及时分析研判虫情形势,制订防控决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预警响应机制,通过林场广播、微信群等多种途径向林农发布预警信息。

4.2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

提升病虫害防治能力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更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广西国有博白林场要定期组织各项专业培训,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对最新防治理论和技术进行系统讲解,使技术人员了解前沿动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还要加大实操培训力度,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现场,在专家的指导下熟练掌握各项防治技能,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加大病虫害防治宣传力度也是提高全员防治意识的关键一环。林场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如制作橱窗展板、发放宣传手册、制作宣传视频等形式,向工作人员及附近居民全方位普及病虫害防治知识;还可开展面向当地居民的科普宣讲活动,提高公众的防治意识,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参与。

4.3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广西国有博白林场要密切跟踪国内外病虫害防治新理论新方法,主动对接高校、科研机构的最新研究成果,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林场应重点投入生物农药、绿色防控新技术研发。例如,联合开发高效生物杀虫剂,利用具有选择性、环境友好的天敌真菌进行生物防治;或研制新型诱捕利用剂,开发性外激素诱捕技术,有效监测、减少病虫害危害。同时,林场应加大对现代智能防控装备的投入力度,通过引进无人机、遥感设备等现代化设备,实现对林区的高效监测,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并结合大数据分析,对病虫害发生规律进行建模,实现精准化、智能化防控决策。也可探索机器人、自动化喷施设备等先进手段,减少人力投入。对于成熟技术则应加快产业化进程,并将其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持续提高防治能力和效率。

5结语

桉树作为广西国有博白林场的主要林木树种,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严重威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至关重要。广西国有博白林场应当采取农艺、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综合防治措施,系统预防和控制桉树病虫害。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新技术研发,不断提高防治能力。持续的防治将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维护桉树林木的健康生长,保证林场的可持续经营和发展,为当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日平.广西壮族自治区桉树幼林抚育管理措施探讨[J].新农民,2024(10):84-86.

[2]韦应强.广西地区桉树病虫害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J].新农民,2024(9):63-65.

[3]石驭天,莫烔松,阳晶晶,等.广西13家国有林场桉树资源变化分析[J].桉树科技,2024,41(1):64-76.

[4]余玉珠,石国欢,苏强,等.广西国有钦廉林场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评价[J].广西林业科学,2022,51(2):249-254.

[5]莫勤秋,卢美荣,黄知娜,等.桉树高产造林及其栽后管理技术措施[J].广东蚕业,2024,58(4):62-64.

(责任编辑:张春雨)

标签:  桉树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