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桉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known 发布于 2025-07-24 阅读(226)

摘 要 桉树是广西柳州市重要的经济林木之一,但其在生长过程中面临诸多病虫害的威胁。为有效减少病虫害影响,确保桉树健康生长,重点分析青枯病、焦枯病、灰霉病、茎腐病、白蚁及蛴螬等桉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关键词 桉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广西柳州市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4.070

桉树广泛栽培于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用于纸浆、木材、燃料等生产。然而,桉树在种植过程中常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扰,尤其是在湿润、温暖的气候条件下,病虫害的发生尤为严重。病虫害不仅影响桉树的生长,还可能引发经济损失。因此,深入研究桉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基于此,笔者以广西柳州市为例,分析桉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1 柳州市桉树种植现状

柳州市的桉树种植呈现出大规模、高效益的特点。桉树作为广西人工林的主要树种,已取代传统的松树和杉木,成为重要的生态和经济资源。柳州市桉树种植面积约25.6万hm2,区域气候条件为桉树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柳州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高湿、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少雨,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有利于桉树的快速生长。目前,柳州市推广种植的桉树品系(种)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东门林场的DH系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的广林系列。这些品系(种)经过优选优育后,具有速生丰产、轮伐期短等优点,每667 m2平均年生长量为2.0~2.5 m3,最高可达3.6 m3,充分展现了优良品系(种)的高经济效益

2 桉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2.1 青枯病

2.1.1 发生规律

柳州市桉树青枯病的发生与当地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在柳州市,青枯病全年均有发生,尤其在每年5—10月,温度和湿度较高时,病菌的繁殖和传播速度更快。桉树的根部是病菌入侵的主要入口,可在短时间内导致植株出现枯萎症状。病株的表现通常是叶片迅速萎蔫、下垂、干枯,枯叶常常挂在树上。若在干燥天气下,切开病株的根部或木质部,会看到浅乳白色的菌脓渗出,病根和木质部则表现为水渍状腐烂,伴有恶臭味。青枯病的发生极为迅速,一旦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可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2.1.2 防治措施

2.1.2.1 预防措施

为预防青枯病,应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桉树品种,减少青枯病的发生风险。在生产实践中,柳州市各林场应定期观察桉树生长状况,及时淘汰易感病品种,并确保苗木来源安全。选择当地未种植过农作物的土地作为苗圃和林地,避免病菌残留在土壤中影响桉树生长。如果无法避免,柳州市各林场需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

2.1.2.2 治疗措施

5—10月,柳州市各林场应加强病害动态监测,一旦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并带离林地进行烧毁处理。周围的病灶区域可用生石灰粉进行消毒,减少病菌的残留和传播。对于受台风影响的倒伏树木,应及时修剪、培土,恢复树势,减少病菌侵入风险。在青枯病高发的融安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黄冕林场,对于幼树和苗圃地,可以选择水合霉素、中生菌素等药物进行防治。推荐使用水合霉素浸泡桉树根部,浓度为500 mg·L-1,每667 m2用药量为10~15 L,喷施时应覆盖桉树根部周围的土壤。

2.2 焦枯病

2.2.1 发生规律

柳州市桉树焦枯病主要发生在4年生以下的幼林,病菌通常在当地每年3月开始侵染,并持续到11月。7—10月,在柳州市气温升高、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病菌更易繁殖并迅速传播。高温、高湿的环境特征有利于焦枯病的发生,因此该病害在造林密度过大、林间湿度较高的融水县、鹿寨县易暴发。

2.2.2 防治措施

2.2.2.1 苗圃消毒

柳州市各林场应做好苗圃地的卫生和消毒工作,减少连作,避免病菌在土壤中残留。在苗木扦插过程中,不可使用带病的枝条作为扦插材料。扦插前,需用8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泡扦插条约30 s进行杀菌。严禁病株出圃、上山定植,避免将病源带入新环境。

2.2.2.2 定期巡查

新造林区和往年发生过焦枯病的林场需做好定期巡查工作,避免焦枯病发生。每年7—10月,柳州市各林业部门应定期进行病害巡查,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的天气条件下,检查频率应控制在10 d一次。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病株,确保及时处理,做到“治小、治少”。对于处于发病初期的桉树,可通过修剪去除受害枝叶,并将病叶带出林外烧毁,以减缓病菌传播。

2.2.2.3 化学防治

针对焦枯病,可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如果桉树出现明显的落叶现象,可在药液中加入0.1%的尿素,形成混合液后进行喷施。药液喷洒时要求全树枝叶喷湿,且确保喷施后6 h内不下雨,以便药效更好地发挥。如果气候干旱,可将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与优质滑石粉混合后进行喷粉作业,选择在毛毛雨或大雨后的清晨露水未干时进行,确保药粉能够覆盖树冠,且喷后6 h内不受雨水冲刷。

2.2.2.4 追肥恢复

对于已经发生焦枯病的桉树林,次年应及早进行追肥,恢复树势并增强其抗病能力。适时追肥不仅可以帮助桉树恢复树势,还能提高其对病害的抵抗力,从而减少下一轮焦枯病的发生风险。

2.3 灰霉病

2.3.1 发生规律

灰霉病由灰霉病菌引起,菌丝或菌核能在病株、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并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开始侵染。每年初春,病菌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湿度的增加开始活跃。当环境温度在13~23 ℃,且相对湿度超过80%时,灰霉病菌能迅速繁殖并开始为害[1]。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尤其是在阴雨交替、湿度高的气候环境中,灰霉病的发生尤为严重。如果环境相对湿度低于80%,则病害较轻或不发病;而当温度超过

24 ℃时,即使湿度较高,病害的发生也会受到抑制。桉树的伤口也是灰霉病菌入侵的重要途径,受伤的植株比健康的植株更易感染灰霉病。

2.3.2 防治措施

2.3.2.1 栽培管理

为有效预防灰霉病的发生,柳州市各林业部门应避免在发生过病害的地段育苗。在育苗前,需要对苗木进行常规消毒处理,以防病菌传播。确保苗圃地排水良好,特别是在雨天,不可积水。如果使用营养钵育苗,可在基质中加入适量的火烧土,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减少病菌的滋生。入冬后,施肥应以磷钾肥为主,少施或不施氮肥。因为氮肥过多会促进病菌生长,增强其致病性。

2.3.2.2 综合防治

降温前,柳州市各林场应及时对苗木喷施1∶1∶100的波尔多液,防止病菌为害。降温后,可使用农膜覆盖苗木,防止冻伤并减少病菌的传播。晴天时,应揭开农膜,让苗木得到适当的光照,促进其生长并降低田间湿度,从而限制病菌的扩散[2]。对于病害发生较严重的桉树林,可喷洒70%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以杀灭病菌并抑制其传播。喷药时应注意药剂喷施均匀,并且根据柳州市的气候情况,适当轮换使用不同种类的杀菌剂,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2.4 茎腐病

2.4.1 发生规律

茎腐病易在土壤温度升高、环境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发生。夏季炎热、高温,土壤温度升高,苗木的茎基部易受到灼伤,有利于病菌为害。高温、高湿的环境是病菌生长繁殖的理想条件,柳州市每年5月下旬至9月中旬,茎腐病发生较为严重,特别是在6—8月的高温期,病害发生率最高。

2.4.2 防治措施

2.4.2.1 栽培管理

为有效预防茎腐病,柳州市各林场要避免将曾种植过农作物的土壤作为苗圃土壤。因为此类土壤中可能残留病原菌,增加了桉树感染的风险。在进行苗木扦插时,提前2~3 d对苗圃土壤进行常规杀菌处理,如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保证苗圃土壤无病菌滋生。对于扦插枝条,也应按照防治焦枯病的措施,先用8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泡,再进行扦插,以防止病菌通过伤口入侵苗木。

2.4.2.2 化学防治

为预防茎腐病,可喷施1∶1∶100波尔多液,防止病菌侵入。喷药频率可保持在每15~20 d一次,而在柳州市雨水多的6—8月要提高喷药频率。对于已经发病或易发病的区域,可喷施甲基托布津于苗木的枝叶和茎基部,特别是易受感染的部位,喷药时间为7~10 d一次[3]。在大雨或连续阴雨后,应立即补喷杀菌剂,不必考虑上一次喷药的时间间隔,确保病菌的有效防控。可在连续阴雨或湿度较高的天气条件下,将由石灰粉和草木灰配制而成的粉剂撒施在病灶及其周围,以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滋生。

2.5 白蚁

2.5.1 危害

柳州市各林场桉树白蚁危害主要发生在桉树定植后的6个月,尤其是在当地干旱或雨季交替时,白蚁活动频繁,给幼苗带来严重威胁。白蚁主要通过咬食桉树的根茎交接处和地下的须根进行为害,易发生于泥土封盖或雨后湿润环境下。当柳州市冬季气温低于10 ℃时,白蚁活动减缓,深入土壤深处生存,危害程度显著降低。

2.5.2 防治措施

针对白蚁,可通过投放毒饵、喷施药剂防治。毒饵诱杀是将桉树皮浸泡药剂(如杀虫双、福美双、红糖混合物),然后放置在白蚁活动区域,用树叶覆盖,诱导白蚁食用并致死。在蚁路明显区域,可喷施0.2%克蚁星1 000倍液防治白蚁[4]。为保证新造林区苗木安全,可通过灌根防治白蚁,常用药剂有45%~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 000倍液。对于一些耐药性较强的白蚁,可以使用3%丙硫克百威颗粒剂防治,施于每株桉树根颈部3~5 g,并与土壤拌匀,在雨前施药。

2.6 蛴螬

2.6.1 危害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主要栖息在桉树根部,特别是根系下方,通过取食须根来为害植株。蛴螬的危害通常表现为苗木或母株突然枯死,尤其是在采穗圃中,蛴螬常会导致母株枯死。蛴螬的危害特征是它通常只在一个植株的根系附近活动,吃光该植株的根系后,则转移到相邻的植株根部开始为害。在夜间和清晨,蛴螬会从土壤中爬出并转移到相邻植株进行取食。蛴螬偏爱疏松的砂土或砂壤土,适生于半干半湿的土壤环境。如果苗木枯死或出现突然枯萎的情况,可通过挖掘苗木根系来判断是否由蛴螬引起。如果发现苗木根系严重受损且叶片易脱落,则可确认是蛴螬为害。

2.6.2 防治措施

为有效防治蛴螬,柳州市各林场可采取化学防治措施。例如,可将5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 000倍液喷洒于桉树根际土层,确保药剂能够渗透到蛴螬栖息的根部区域[5]。此外,可将5%丙硫克百威(安力克)颗粒剂、3%氯唑磷(米乐尔)颗粒剂或50%辛硫磷颗粒剂制成毒土,每667 m2使用30~40 g,与土壤拌匀后撒施在苗床表面,确保蛴螬能够接触到毒土,从而达到杀虫的效果。在定植桉树后,如果发现蛴螬为害,可使用4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进行灌根,杀灭蛴螬并保护桉树根系免受进一步侵害。

3 结语

桉树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柳州市各林场在防治焦枯病、灰霉病、茎腐病、白蚁及蛴螬等桉树常见病虫害时,需科学采取防治措施,合理使用化学药物。柳州市各林场应通过精准施药、合理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杀菌剂与杀虫剂,以及对环境因素的调控,有效降低病虫害对桉树生长的影响,提升桉树成活率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赖斌.速生桉树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J].农家科技,2024(22):115-117.

[2] 徐友发.速生桉树的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J].农家科技,2023(3):60-62.

[3] 谭毅.速生桉树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J].广东蚕业,2023,57(4):78-80.

[4] 覃善门.桉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探讨[J].农家科技,2023(3):97-99.

[5] 甘金城.桉树病虫害种类与防治技术探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东门林场为例[J].农家科技,2024(7):97-99.

(责任编辑:刘宁宁)

标签:  桉树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