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园林绿化中花卉栽植及养护管理技术要点

known 发布于 2025-07-24 阅读(282)

摘 要 花卉具有形态优美、色彩艳丽和气味芳香等特性,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发挥着独特的美学点缀作用,有助于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进一步提升北京市园林绿化水平,在分析园林绿化中花卉应用原则的基础上,从花卉种类选择、选地整地、起苗移栽、合理浇灌、科学施肥、中耕除草、整形修剪、防寒越冬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具体分析了花卉栽植及养护管理技术要点。

关键词 园林绿化;花卉栽植;养护管理;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2.052

随着物质条件的持续改善,人们对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园林花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能够有效满足居民的观赏需求,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北京市持续推进园林绿化工作,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园绿地500 m服务半径指标不断提高,顺利实现全域森林城市建设目标。2024年,北京市加快开展花园城市建设,花卉栽植面积持续扩大。为保证园林绿化建设效果,工作人员应合理选择与搭配花卉植物,依据地区自然条件与花卉生长习性,科学制订栽植和养护方案,确保花卉顺利成活,并具备较高的观赏价值。

1 园林绿化中花卉的应用原则

1.1 地域性

花卉品种的选择直接决定花卉植物的成活率,进而关系到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效果。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工作人员应充分考虑北京市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应性较强的花卉。北京市处于我国北部,境内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根据北京市的环境条件,工作人员应尽量选择抗寒、耐旱的花卉。其中,紫菀、翠菊、剪秋罗等乡土花卉的抗逆性较强,可作为首选。如果需要引进外地花卉品种,可采用试种方式检验其是否适应北京市的地域条件。

1.2 生态性

园林绿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因此在选择花卉植物时,工作人员应充分考虑花卉搭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工作人员需要分析各类花卉的生态功能,而后合理选择与搭配花卉、树木等植物,在保证花卉、树木顺利成活的基础上,有效提升空气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确保有效发挥园林绿化的生态功能[1]。

1.3 美观性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工作人员要依据花卉生长特性、园林环境等合理搭配不同类型的花卉,提高园林景观的美观度,具体可从2个方面着手。1)搭配不同季相的花卉。不同种类的花卉具有不同的花期,通过合理搭配各季节的代表性花卉,可实现各季有景的设计效果。例如,搭配栽植水仙、诸葛菜、福禄考、菊花等花卉,可满足居民在不同季节的观赏需求,形成多变的艺术环境。2)搭配不同色彩的花卉。色彩搭配是园林花卉设计的重中之重,合理搭配不同色彩的花卉,既可以调节人们的心情,又可以营造优美的环境空间[2]。例如,在城市公园入口位置,可以搭配栽植暖色调的花卉植物,以营造热闹的氛围;在园林构筑物附近区域,可以搭配红色月季等色彩浓重的花卉,以营造具备稳定感的景观空间;在秋冬季节,优先栽植红、黄等暖色花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2 花卉栽植及养护管理技术要点

2.1 花卉种类选择

不同种类的花卉在生长习性、适应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有些花卉适宜在黏土中生长,有些花卉适宜在砂壤土中生长;一些花卉喜阳,一些花卉耐阴湿等。因此,工作人员在栽植花卉时,应充分考虑栽植区域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应性较强的花卉,确保其栽种后顺利成活。例如,对于路边、墙边等绿化区域,一般疏于管理,可选择生长力强、易开花的花卉,如萱草、射干等;对于花园花坛、公园入口等区域,可选用菊花、芍药等花卉,这些花卉颜色鲜艳,花朵硕大,可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对于林下或其他阴凉区域,尽量选择玉簪等耐阴植物。

2.2 选地整地

在园林绿化中,工作人员应合理选择种植地块,确保地块土壤肥沃和排灌便利。尽量不要在低洼区域栽植花卉,否则易出现积水情况,影响花卉成活与生长。在选定地块后,将各种杂草、碎石、垃圾等清理干净,开展深耕松土作业。一般可依据花卉种类合理确定翻耕深度。以宿根花卉为例,通常按照40~50 cm的标准控制整地深度。在整地过程中,作业人员要及时清理直径过大的石块等杂物,清除可能影响花卉生长的植物,包括小树苗、杂草等。

2.3 起苗移栽

在移栽时,工作人员要选择长势旺盛的花卉苗木,并确保苗木没有感染病虫害。为提升花卉苗木移栽成活率,尽量采用带土球移栽方式。移栽前1 d,充分浇灌,保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以降低移栽难度。若苗木植株较高大,可将其主根切断,降低植株整体生长高度,预防倒伏、徒长等问题的发生。而后依据花卉种类与生长习性,确定移栽密度[3]。目前,主要采用缝植法、穴植法和沟植法等方法栽植花卉。1)对于株型较大的苗木,尽量选用穴植法,将苗木放入穴底,回填1/2左右的土壤,轻轻上提苗木,使幼苗根系充分伸展。之后,回填剩余土壤,踩实表层土壤。2)对于株型较小但根系旺盛的苗木,可采用沟植法,依据栽植方案提前开沟,结合苗木根长控制沟深,在松散的沟土中放入幼苗,覆盖土层。在这一过程中,应避免出现窝根等问题。3)对于主根较发达的苗木,可采用缝植法,依据提前规划的行距开锥孔或切口,在空隙或孔内植入苗木。

2.4 合理浇灌

花卉一般需水量较大,在定植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及时浇水。通常情况下,要在移栽后、移栽后3 d、移栽后5 d分别浇一次水,以满足花卉的生长需求。在具体实施中,应综合考虑花卉的生长习性与环境条件,灵活确定浇水时间与浇水量,尽量避免在正午时分浇水。这是因为此时段光照强烈,地表温度较高,水分易蒸发,从而影响浇灌效果。在后续生长期内,工作人员应依据花卉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具体需求,合理控制浇水间隔,灵活制订浇水计划。北京市夏季雨水较多,一般无须浇水,但要做好防涝工作,避免花卉生长区域出现积水情况。春秋季气候干燥,可适当增加浇灌频率。冬季来临前,可浇灌越冬水。每次浇灌后,应及时覆土,减缓水分蒸发速度。在浇灌过程中,要灵活选择浇水方式,尽量运用滴灌法,向花卉根部精准输送水分,减少水资源浪费问题。

2.5 科学施肥

为促进花卉植株茁壮生长,工作人员要依据花卉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及时科学地开展施肥工作。1)施足基肥。一般将动物粪肥、饼肥、堆肥等作为基肥,其能够改善土壤条件,为花卉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在种植穴底部或种植沟底部直接施入基肥,注意需要根据土壤肥力水平与花卉生长特性,灵活确定基肥施肥量,通常控制在1~2 kg·m-2[4]。2)科学追肥。花卉的生长速度较快,从而产生了较大的营养需求。因此,工作人员要密切关注花卉生长状况,及时开展追肥工作,满足花卉对养分的需求,加快茎叶生长速度。在花卉生长期,一般追肥3~4次即可,春季、开花前、开花后及休眠后分别进行一次追肥。根据花卉生长情况,可在开花初期、生长旺盛期追施叶面肥,使用0.1%~0.3%的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等液体肥喷施花卉叶片。对于美人蕉等具有较长开花期的花卉,可适当增加追肥次数,延长花卉的开花时间。

2.6 中耕除草

受自然降水、人工浇灌、人工施肥等因素的影响,花卉生长区域的土壤易出现板结问题,缺乏良好的透气性,对花卉生长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要及时开展松土作业,依据花卉根系深浅、生长状况合理确定松土深度,在改善土壤条件的基础上,避免花卉根系受到损伤。通常情况下,依据3~5 cm的标准控制松土深度,适当减小近植株位置的松土深度,增加行间位置的深度。在中耕过程中,还要同步开展除草作业。这是因为杂草不仅与花卉争抢有限的水分、养分,还会影响花卉景观的美观度。工作人员要依据“除早、除小”的原则开展除草作业,全面清除花卉种植区域及周边的各类杂草。尽量采取人工方式除草,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避免对花卉植物生长、区域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7 整形修剪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大部分花卉保持自然生长状态即可。但一些花卉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枝条茂盛,如果不及时修剪,易出现枝叶枯黄、杂枝丛生等问题,影响花卉景观的美观度。针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修剪,适当控制花卉植株整体高度,清理乱枝、黄叶,营造美观的绿化空间。在具体实施中,应根据花卉植株的生长情况,综合运用摘心、除芽、去蕾、修枝等修剪方法。1)整形。对于长势旺盛的花卉,可采取单干式、丛生式等方法对其进行整形处理。例如,独本菊适宜采用单干式整形方法,在保留主干的基础上,将所有分枝清除掉,确保顶蕾能够吸收充足的养分,长出硕大的花朵;早小菊适宜采用丛生式整形方法,经过摘心修剪后,植株的枝条增多,以低矮丛生状生长。对于墙面装饰类花卉,可采用悬崖式整形方法,确保植株下垂伸展方向一致,营造优美的观赏景观[5]。2)修剪。摘心是花卉养护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修剪方法,摘心的目的是增加花卉的开花次数,提升花卉景观的观赏价值。以宿根花卉为例,一般在开花前实施摘心作业,增加开花枝条的数量,一般在宿根花卉苗高6~10 cm时实施摘心作业,保留3~4片叶。对于盆栽花卉,经过3~5周生长后,可实施摘心作业;当侧枝长6~8 cm时,可再次进行摘心处理,摘除侧枝顶部,保留下方叶片即可。

2.8 防寒越冬

北京市冬季寒冷,花卉易出现冻害。对此,工作人员应提前采取防寒措施,确保花卉安全越冬。1)覆盖法。在霜冻来临前将塑料膜、落叶、干草等覆盖于花卉种植区域,待春季温度升高后再撤除,以提高地温,预防冻害的发生。2)培土法。例如,牡丹、芍药等花卉在冬季已进入休眠期,根茎生长点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可采取培土法进行保温,依托四周培土保护花卉越冬。3)保护地越冬法。例如,美人蕉等球根类花卉,冬季温度较低时,根茎易遭冻伤。因此,工作人员可将其挖出栽植于室温环境中,待来年气温升高后,再将其栽植于对应区域。

2.9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对花卉生长的威胁较大,如果未能及时治理,可能会造成花卉死亡,影响园林绿化效果。因此,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并根据北京市常见的花卉病虫害类型,提前制订针对性的防治方案。1)黄化病。黄化病可侵染杜鹃、绣球等花卉,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2种类型。北京市常见的为生理性黄化病,由土壤湿度过大、养分不足等因素导致。针对此类病害,应根据花卉生长需求,及时开展追肥工作;严格控制浇水量,避免土壤湿度过大;夏季雨水较多,注意及时排水。2)白粉病。月季花、玫瑰、蔷薇、菊花等花卉均可感染白粉病,受害植株的叶片、嫩枝弯曲枯死,影响花卉整体的美观性。该病害由细菌感染引起,氮肥施入过多、栽植密度过大、通风条件不佳等均可加重病害。针对此类病害,应优化花卉栽植过程,严格控制花卉栽植密度,均衡施用氮磷钾肥,避免花卉植株出现徒长情况。当发生病害后,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喷药间隔控制在7 d左右[6]。3)蚜虫。蚜虫在花卉生长过程中十分常见,其往往聚集在植株嫩梢上,吮吸植株汁液,严重影响花卉长势。针对蚜虫,可用20%呋虫胺水分散粒剂3 000~4 000倍液、1.2%苦·烟乳油800~1 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4)叶螨。叶螨往往在夏秋季节出现,通常聚集在花卉叶片背面,被害叶片变黄卷曲。针对此类虫害,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2 5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3 结语

花卉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在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城市园林绿化实践中,工作人员要根据地区环境条件,选择适应性强、观赏性高的花卉品种。同时,依据花卉的生长习性科学制订栽植方案,做好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养护工作,有效提升花卉的生长质量,营造优美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 俞毛毛.浅析园林绿化中花卉栽植技术与养护管理[J].南方农业,2022,16(5):168-171.

[2] 汪亮.浅析园林绿化中花卉栽植技术与养护管理[J].农村科学实验,2022(23):117-119.

[3] 陶武杰,王小慧.城市园林绿化中花卉栽植方式及运用探究[J].区域治理,2023(3):295-298.

[4] 李勇胜.城市园林绿化苗木栽植和养护管理[J].花卉,2022(18):79-81.

[5] 刘杨.北京野生花卉资源在园林绿化中运用分析[J].花卉,2023(8):64-66.

[6] 谢恒娟.北方月季栽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22,40(23):61-63.

(责任编辑:刘宁宁)

标签:  花卉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