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洮河流域的林业发展过程中,病虫害对林业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为推动洮河流域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对当前洮河流域林业种植中病虫害综合防治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强化病虫害防治意识,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提高防治技能水平;创新防治技术手段,推动广泛高效应用;促进防治与种植有机结合等防治对策,增强防治工作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关键词 林业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防治对策;洮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06.075
洮河流域林业种植在推动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在林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病虫害不仅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森林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严重受损。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加剧,洮河流域林业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给当地林业生态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基于此,对洮河流域林业种植中的病虫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推动洮河流域林业可持续发展。
1 洮河流域林业种植现状
洮河流域林区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势高差小,沟谷开阔,海拔在2 000~3 300 m,气候高寒,降水充沛,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在林业资源方面,洮河林区是甘肃省乃至我国西北地区宝贵的绿色宝库,林分以天然林为主,同时拥有大片人工林。由于历史原因和人为活动频繁,洮河流域的森林资源曾遭受过度消耗,近年来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措施,林区生态状况有所改善。在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方面,洮河流域林区面临多种林业病虫害的威胁,如叶锈病、煤污病、落针病、松大蚜、落叶松球蚜等。这些病虫害的发生会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发育,进而限制森林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发挥。例如,叶锈病在海拔2 600 m以上的云杉林中较为常见,通常情况下当地技术人员会通过清除杂草、摘除病叶、合理控制采伐量及喷洒药剂等措施进行防治。又如,落叶松球蚜是洮河流域林区常见的害虫之一,能够对云杉、落叶松等树种造成严重危害。在防治过程中,技术人员一般采取化学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措施,以有效降低若虫的成活率。整体来看,洮河流域林业种植发展过程中,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较多挑战。
2 洮河流域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存在的问题
2.1 病虫害防治意识薄弱,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洮河流域林业种植中,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病虫害防治意识薄弱及管理体系不健全。洮河流域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林业资源丰富,但同时成为多种病菌和害虫的滋生地。但是当前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充分认识,从管理层到基层种植户,普遍缺乏主动预防和积极治理的意识。同时,当地缺乏一套科学、系统的病虫害防治管理体系,导致防治工作无序、低效。例如,病虫害的监测预警机制尚未建立或完善,无法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初期迹象,往往等到病虫害大规模暴发时才采取措施,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机[1]。同时,防治计划的制订和执行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往往依据经验或主观判断,缺乏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使得防治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对于病虫害防治的投入不足,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都难以满足实际防治工作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了病虫害防治的难度。
2.2 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防治技能水平不高
洮河流域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面临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防治技能水平不高。林业病虫害防治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然而在当前洮河流域林业种植领域,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许多基层林业工作站或种植个体缺乏专业的病虫害防治人员,虽然有部分人员接受过简单的培训或经历过自学,但其专业性仍然不足,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病虫害问题。这导致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可能出现误诊、误治的情况,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可能加剧病虫害的蔓延。同时,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种植户在防治过程中往往盲目使用农药,不仅效果不佳,而且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提高防治技能水平,是当前洮河流域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3 防治技术手段落后,缺乏创新和应用
洮河流域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还存在防治技术手段落后的问题。当前,虽然当地应用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传统的化学防治手段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导致病菌和害虫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逐渐下降,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影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保、高效的防治技术手段在洮河流域林业种植中的应用不够广泛,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实践[2]。例如,生物防治中天敌的引进和利用、微生物制剂的研发和应用等方面还有待加强;物理防治中灯光诱杀、性诱剂等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力度也有待加大。因此,加强防治技术手段的研发和创新,推动环保、高效的防治技术在洮河流域林业种植中的应用,是当前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2.4 病虫害防治与林业种植脱节,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
在洮河流域林业种植中,病虫害综合防治还存在与林业种植脱节的问题。林业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病虫害防治与林业种植脱节的情况。1)林业种植过程中缺乏对病虫害防治的考虑和规划,如在树种的选择、种植密度的确定、林分结构的调整等方面,没有充分考虑病虫害防治的需求,为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提供了条件。2)病虫害防治工作往往脱离林业种植的实际,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例如,在制订防治计划时,没有充分考虑林业种植的特点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导致防治措施缺乏针对性。在开展防治工作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往往与种植户缺乏沟通和协作,难以形成合力。因此,加强病虫害防治与林业种植的有机结合,提升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是当前洮河流域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的重要方向。
3 洮河流域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有效对策
3.1 强化病虫害防治意识,健全管理体系
在洮河流域林业种植中,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首要任务是强化病虫害防治意识,并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鉴于洮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林业资源,必须充分认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1)从管理层到基层种植户,都必须树立主动预防和积极治理的理念。其中,管理层应加大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提高种植户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3]。2)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病虫害防治管理体系,确保防治工作的有序和高效进行。具体而言,应完善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即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对林区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初期迹象,为防治工作赢得宝贵时间。同时,制订科学合理的防治计划,如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林区的实际情况,明确防治目标、防治措施和防治时机,确保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制订计划时,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防治经验和技术成果,并根据洮河流域地区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论证和试验示范,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此外,加大对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投入力度,确保人力、物力、财力充足,满足实际防治工作的需求。3)在实际操作中,还应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林业部门应设立专门的病虫害防治机构,负责统筹协调防治工作,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加强对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或不定期对林区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违反防治规定的行为,应依法进行处罚,确保防治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2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提高防治技能水平
针对洮河流域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中专业技术人员短缺、防治技能水平不高的问题,必须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提高防治技能水平。1)加大对林业病虫害防治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具体可以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定向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同时,鼓励和支持现有技术人员参加培训和进修,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提高技能水平。2)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当地林业部门应制定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洮河流域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具体可以通过提高薪酬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等方式,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4]。3)加强对基层林业工作站和种植户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病虫害防治能力和水平。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将先进的防治技术和理念传授给基层林业工作人员和种植户,帮助他们更好开展防治工作。4)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分享。组织技术人员和种植户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分享成功的防治案例和经验教训,促进相互学习。同时,鼓励和支持技术人员开展科研活动,探索新的防治技术和方法,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有力支撑。5)在具体实践中,应注重对技术人员的考核和评价,即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技术人员的工作表现、技能水平、科研成果等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通过考核和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技术人员存在的不足,激励其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
3.3 创新防治技术手段,推动广泛高效应用
在洮河流域林业种植中,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必须注重创新防治技术手段,推广环保、高效的防治技术。1)在生物防治方面,应加强对天敌的引进和利用研究。引进天敌控制害虫的数量和种类,是一种天然、环保的防治方法。在实践中,可以对洮河流域地区的天敌资源进行调查和分析,筛选出适合当地林区的天敌种类,并进行人工繁殖和释放。同时,加强对微生物制剂的研发和应用。微生物制剂具有靶向性、高效性、环保性等优点,可以对特定的病菌或害虫进行针对性防治。因此,可以加大对微生物制剂的研发力度,筛选出更多具有防治效果的微生物种类,并开发出相应的制剂产品[5]。2)在物理防治方面,推广使用灯光诱杀、性诱剂等技术。灯光诱杀是指利用害虫的趋光性,通过设置诱虫灯吸引和杀灭害虫。性诱剂则利用害虫的性信息素诱杀雄虫,减少害虫的交配和繁殖。这些物理防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环保高效等优点,可以在洮河流域林业种植中广泛应用。3)除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外,还应积极探索其他新的防治技术手段。例如,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转基因树种,提高树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利用遥感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林区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了解病虫害的蔓延趋势;利用智能机器人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精准施药和防治作业,提高防治效果和效率等。需要注意的是,在推动环保高效防治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为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保障。
3.4 促进防治与种植有机结合,增强系统性和综合性
洮河流域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必须与林业种植有机结合,增强系统性和综合性。1)在树种选择方面,应注重选择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树种。具体可以通过对不同树种的抗病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筛选出适合洮河流域地区种植的抗病树种,并进行大面积推广和种植。同时,注重混交林的建设。营造混交林,可以增加林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2)在种植密度和林分结构调整方面,应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特性和病虫害防治需求,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和林分结构,改善林区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同时,加强对林区的抚育管理,及时清除枯死木、病弱木和过密木,为健康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3)在确定防治计划时,应充分考虑林业种植的特点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相关管理主体可以通过对林区的病虫害进行调查和监测,掌握病虫害的种类、数量、分布和危害程度等信息,为制订防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在此过程中,需要注重防治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即需要根据不同的病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和方法。4)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过程中,应加强与种植户的沟通和协作,通过组织种植户参加培训班、提供现场示范和技术咨询服务等,提高种植户的病虫害防治能力和水平,同时鼓励和支持种植户积极参与防治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病虫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4 结语
洮河流域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林业生态的安全与稳定,也影响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认识到洮河流域林业种植中面临的病虫害问题,并提出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为洮河流域林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展望未来,洮河流域林区应继续推进病虫害综合防治工作,不断创新防治技术和方法,保障林业健康稳定发展,为构建美丽和谐的生态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石艳艳.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南方农业,2024,18(16):196-198.
[2] 孙瑞江.甘肃洮河林业病虫害防治现状及防治措施[J].中国林副特产,2024(2):97-99.
[3] 线忠诚.林业有害生物的发展现状及防治策略:以甘肃莲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农村科学实验,2024(13):126-128.
[4] 张世刚.洮河林区常见林业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乡村科技,2023,14(13):98-100.
[5] 漆云霞.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病虫害防治策略[J].乡村科技,2023,14(5):117-119.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简介:石艳艳(1986—),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林业病虫害防治。E-mail:4060120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