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北地区果树上苹果蠹蛾的防治技术

known 发布于 2025-07-09 阅读(208)

DOI:" 10.13855/j.cnki.lygs.2024.03.021

摘" 要:简介了苹果蠧蛾对辽宁北部地区果树生产的危害,总结了生产中防治苹果蠧蛾的技术集成: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关键词:果树 苹果蠧蛾 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910(2024)03-0084-02

收稿日期:2023-09-05

作者简介:赵爽(1982-),女,辽宁铁岭人,高级农艺师,从事果树、植保研究工作。E-mail:zhaoshuang926@163.com

苹果蠹蛾属鳞翅目、小卷叶蛾属[1],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钻蛀害虫之一,属国家进出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全国一类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苹果蠹蛾的成虫体长8 mm,整体颜色灰褐色略带紫色光泽,其翅基部外缘略呈三角形,且色较浅,边缘有较深的波状纹[3],这是苹果蠹蛾区别于其他害虫的重要标志。苹果蠹蛾的繁殖能力、抗逆性和适应性都很强,卵、幼虫和蛹都可以随果品、包装物及运输工具实现远距离传播。

辽北地区位于松辽平原中部,属杂果区,栽种的果树有苹果、梨、桃、李、杏等。近几年,辽北地区有5个县区发生过苹果蠹蛾疫情,受苹果蠹蛾危害最为严重的果树为南果梨和鸡心果,以幼虫钻蛀危害,使果实在成熟前脱落,失去食用和商品价值。经过辽宁省防控资金的大量投入和植保人员的宣传,全市进行几次统防统治和应急防控后,果农认识到防治苹果蠹蛾的重要性,2023年发生面积约为6.67 hm2,均为轻度发生。因此,重视防治苹果蠹蛾危害对保障果品产量和品质作用重大,总结了其防治技术,供参考。

1" 农业防治技术

1.1" 果树清园

苹果蠹蛾蛀食的果实极易脱落,应随时随地清除地面落果和树上的虫果。苹果蠹蛾会选择在具有缝隙的地方,如干裂的老树皮、树干分支处和树洞等场所,通过吐丝作茧来进行越冬休眠。每年春季结合果树复剪,做好果树的清园工作,果树花芽开始萌发前,刮除主干和枝条上的老翘皮,伤口和剪锯口,涂刷5 °Be的石硫合剂或保护剂。修剪的残枝翘皮要带出果园并集中烧毁。

1.2 "集中诱杀

每年6月上旬诱杀越冬代老熟幼虫,8月上旬诱杀第1代老熟幼虫,在果树的主要枝干上,绑缚秸秆草、旧布条或瓦楞纸壳(20 cm宽),吸引幼虫聚集,发生期内用高浓度杀虫药剂灭杀苹果蠹蛾的幼虫。果实采收后至清园之前,取下诱虫的秸秆等材料,最好能先调查诱杀的虫量为来年防虫提供数据参考,然后集中销毁诱虫材料。

1.3" 果实套袋

通过对蠹蛾的监测,推测越冬代成虫的产卵盛期,并在此之前完成果实的套袋工作。套袋时间一般是南果梨花后20 d左右,鸡心果花后30 d左右,套袋时要选择发育良好的果实,果袋完全包裹果实,扎紧袋口。

2" 理化诱控防治

2.1" 灯诱

利用苹果蠹蛾的趋光性捕杀成虫,降低虫口密度,建议使用频振式杀虫灯,每1~2 hm2设置1台杀虫灯,集中连片的平地或是缓坡果园可成棋盘式或四周闭环式设置。杀虫灯安装高度要高于树冠。对杀虫灯的灯管定期保养,对于诱杀的害虫随时清理,保证杀虫灯的使用效率。辽北地区一般每年4月下旬开始使用,此时是越冬代成虫盛发期,到9月下旬使用结束。把杀虫灯的电池等易损件拆卸放置室内,翌年再安装使用。杀虫灯最好设置晚7时开,12时关,早2时开5时关,这两个时段是害虫活动的高峰期,这样既诱杀了害虫又保护了天敌。

2.2" 性诱捕器

在诱捕器中放置含有苹果蠹蛾雌蛾性信息素的诱芯来诱杀雄蛾,性诱捕器的使用时间和灯诱一致,每666.7 m2放3~4个,一般采用屋脊式诱捕器,诱芯每2~3个月更换1次。虫情发生较重的地方,诱捕器的密度可适当增加。放置后要随时查看粘虫板的诱蛾情况,也可用作监测虫情使用,当粘虫板上的树叶、灰尘等物导致粘虫板空间和粘力不足时应重新更换新的粘虫板,诱芯未到两个月不需更换。

2.3" 迷向技术

迷向技术通过向空气中释放人工合成的雌蛾性信息素,迷惑、扰乱、阻碍雌雄之间通过性信息素的联系,从而减少雌雄相遇的机会,降低雌雄交配繁殖概率,最终降低虫口密度。在第1次监测诱捕到越冬代成虫时(羽化初期4月中下旬),开始悬挂迷向条于树冠1.7 m高处,密度为每666.7 m2悬挂45~60个。2个月后防治第1代成虫可把密度降为30~45个。栽培面积超过6.67 hm2(100亩)的大型果园,为减少人工量,可选择新型高剂量交配干扰释放器,定时定量释放性信息素干扰雌雄成虫相遇,每2 000 m2(3亩)设置1个迷向释放器,果园的不同方向放置迷向设备。释放药剂时间为成虫活动的高峰期,下午4时至第2 d清晨6时,间隔10 min喷1次,每瓶性信息素可使用一个生长季,设备可使用2年。

3" 生物防治技术

3.1" 释放天敌

利用天敌防治,根据测报结果确定释放天敌的时间,在苹果蠹蛾一代、二代卵期(6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投放赤眼蜂,可采用蜂卡和蜂球投放,在果树的背阴处放蜂,每666.7 m2果树放4~6块蜂卡或5个蜂球,间隔7~10 d进行第2次放蜂,保证出蜂量在2万头以上。在放蜂之前和放蜂之后都需要避开防治其他病虫害的的农药,且放蜂应避开雨天,保证赤眼蜂的成活率,提高寄生率。

3.2" 生物药剂

根据测报结果,一般在6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当诱捕到第1头苹果蠹蛾成虫10~15 d后,选择苏云金杆菌、颗粒病毒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研究表明,8 000 IU/mg苏云金杆菌SP 1 000倍液的防效在药后30 d能达到80%以上[4]。

4" 化学防治技术

在苹果蠹蛾大量发生时,化学防治仍是防治苹果蠹蛾的最有效手段。防治适期为苹果蠹蛾卵孵化至低龄幼虫期,施药应选择此时间段,要防早防小,每年春季的第1次化学防治适期应为春季诱捕到第1头苹果蠹蛾成虫后10~15 d,辽北地区正常年份为6月上中旬和8月上中旬。化学药剂可选择已登记和经试验筛选的有效试剂,如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和10%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5%溴氰菊酯乳油、6%阿维高氯乳油和50%辛硫磷乳油等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辽北地区监测到苹果蠹蛾发生的的果园经2次化学用药后,每次用药3 d和30 d后的防效都能到达90%和80%以上,大大的减少了蛀果率和落果率,效果显着,增加了果实的产量,提升了果品的质量。

5" 小结

苹果蠹蛾具有传播快、防治难、危害大的特点,防治果树上的苹果蠹蛾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高果树抗病抗虫能力,优先采取物理和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苹果蠹蛾的天敌,建设良好的果园生态系统,关键时期科学安全施用化学农药,提高防治效果,降低苹果蠹蛾的危害,减少果品损失。2022年对开原市发生苹果蠹蛾疫情的南果梨园,进行了植保无人机喷施氯虫苯甲酰胺防控工作,施药面积144.16 hm2,笔者于2023年4月下旬在其中4个南果梨园设置了苹果蠹蛾性诱捕器(每个果园设置5个诱捕器),5月上旬开始调查,每周的平均诱蛾量分别为1.88头/板、1.16头/板、1.66头/板、0.33头/板,秋天调查因蛀果引起的落果数量比前一年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 杨富银. 苹果蠹蛾生物学特性及不同寄主植物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 2009.

[2]" 全国苹果蠹蛾研究协作组. 查清我国东部地区无苹果蠹蛾发生[J]. 植物保护学报, 1994(2):169-175.

[3]" 翟小伟. 苹果蠹蛾发生规律和化学生态调控技术[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2010.

[4]" 杨建强, 赵骁, 严勇敢, 等. 7种药剂对苹果蠹蛾的防治效果[J]. 西北农业学报, 2011, 20(9):194-196.

标签:  苹果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