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字经济已成为助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渗透,旅游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测算数字经济水平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依托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深入探究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驱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效应显著,相比产业数字化水平,数字产业化水平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赋能作用;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个体差异表现明显,数字经济变动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财政支持度、对外开放度和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对旅游高质量发展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关键词:数字经济;旅游高质量发展;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旅游经济;区域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2(b)--04
1 引言
数字经济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于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应用具有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旅游业正处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如何依托数字技术提升旅游业效率,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高质量发展备受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数字经济时代下,围绕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也日渐丰富。目前,学术界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赋能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数字经济助力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以及数字经济对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三个方面。理论内涵方面,赵磊(2022)[1]从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机制、市场机制和组织变革三个维度阐述数字经济的赋能内涵。严伟(2023)[2]认为数字经济从技术体系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社会制度结构三个维度实现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递进和演化。路径探索方面,陈琳琳等(2022)[3]发现数字技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为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产业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何红等(2022)[4]认为数字技术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路径是通过微观企业、中观产业和宏观区域全面作用于旅游供给侧,进而实现产品、服务、结构及管理四个方面的升级与供需的有效对接。王丹宇(2023)[5]以甘肃省为例对数字经济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的路径进行研究,并得出以数字经济推动质量变革、效率提升和动力变革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作用机制方面,冀雁龙等(2022)[6]利用固定效应非线性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得出两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数字经济发展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袁惠爱等(2023)[7]采用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数字产业化对东部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更显著,而产业数字化对西部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明显。马丽君等(2023)[8]通过测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发现,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且对邻近地区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现有研究成果为探究数字经济驱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问题提供了富有价值的理论支撑,但在实证检验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鉴于此,本文利用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测算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探索数字经济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为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赋能作用、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
由于2021年以来部分旅游数据存在缺失,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准确性,本文选取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以下简称: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文化和旅游部和国家统计局,其中部分指标数据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结果利用熵权法测算得到。对于个别含有缺失值的数据指标,采用线性插值法补齐。
2.2 变量描述
2.2.1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Td)
通过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理论[7][9][10],基于研究内容和数据特征以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五个方面,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确定了15项指标,具体包括专利授权量、Ramp;D经费投入强度、企业新产品开发数量、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占比、居民消费指数、湿地面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造林面积、博物馆数量、国际旅游收入、入境过夜游客、公共服务支出、文化艺术演出场次、铁路、公路、水运客运量。
2.2.2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Dig)
参考《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研究和分析,结合冀雁龙(2022)[6]、杨慧梅(2021)[11]和刘英基等(2023)[12]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成果,根据数据可获得性和代表性的原则,选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一级指标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具体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固定资产投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电信业务总量、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电子商务销售额、有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企业数、快递业务量等14项指标。
2.2.3 控制变量
考虑到参数估计可能带来的误差问题,模型在构建过程中引入控制变量。通过从不同层面分析影响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本文选取以下控制变量:财政支持度(Gov),利用财政支出与GDP的比重计算;对外开放度(Open),采取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度量;公共交通服务能力(Tour),通过公路客运量对数化得到。
2.3 模型构建
基于数字经济水平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算结果,结合袁惠爱(2023)[7]和冀雁龙(2022)[6]、刘英基等(2023)[12]对数字经济驱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整理并得到以下模型:
其中,式(1)和式(2)分别反映了数字经济总水平和数字经济分水平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直接影响,式(3)和式(4)分别反映了数字经济总水平和分水平变动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影响。i和t分别表示地区和年份,被解释变量(Td)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通过熵值法测算得到;核心解释变量(Dig、Di、Id)分别是数字经济总水平、数字产业化水平和产业数字化水平,通过熵值法测算得到;Z为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控制变量;ε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随机误差项;γ为反映不同省市区差异变量的个体影响;β、η和δ为结构参数,即不同截面个体所对应的模型参数。根据上述模型分别从多角度考察数字经济变动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
3 实证研究
本文选取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等相关指标数据,利用上述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表1为面板回归结果。
由表1可知,从核心解释变量来看,数字经济总水平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其他控制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数字经济每提高1个单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平均提高0.32个单位,这也说明数字经济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有效的驱动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旅游业高质量持续发展;数字产业化水平的影响系数为正,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促进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体现出较强的赋能作用;产业数字化水平的回归系数为0.001,但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这说明其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作用并不明显,数字化技术与旅游业的有效融合度、数字技术发展的地区均衡性和普及度以及数字技术在产业应用中的安全保障等问题都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从控制变量来看,财政支持度的回归系数为0.03,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说明财政支持作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于旅游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都发挥着显著作用。对外开放度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影响系数为负,说明其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着抑制作用。公共交通服务能力的系数显著为正,但其影响程度对比其他控制变量表现较低,说明数字时代下公共交通服务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因素,也对旅游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进一步地,从各地区层面出发,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分别探究数字经济总水平和数字经济各维度发展水平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差异。首先进行模型设定检验,仅考虑数字经济及其各水平影响的前提下,分别构建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以及截距、系数不变模型,计算得到三个模型的对应统计量。通过分析可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无论从数字经济总水平角度,还是从数字经济分水平出发,都应选择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进行研究。考虑到不同地区模型的随机项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本文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来估计以保证模型更加有效。
表2中,表示各地区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表示各地区数字经济的回归系数。从不同地区个体差异的角度来看,在各省市区数字经济变动相同的假设下,除数字经济总水平外的其他因素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同方向和程度的影响。相比其他地区,河北、山西、黑龙江和海南等地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水平高于与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平均水平,而上海、福建、贵州、青海等地区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则低于与其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平均水平,这也侧面反映出部分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发展的融合还不够充分,地区旅游业的数字技术发展存在不均衡等问题;从数字经济的作用效果来看,大部分地区数字经济变动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都有显著的不同强度的正向影响。对于近年来旅游业持续繁荣或提升的地区,如上海、福建、贵州、青海、新疆等地,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说明数字经济变动对于当地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然而,对于东北部和中部部分地区,数字经济的影响系数并不显著,说明这些地区的数字经济变动对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并不突出,数字技术与旅游业的融合以及发展的均衡性有待加强。
同时,本文利用对应模型计算各地区数字产业化水平和产业数字化水平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系数发现,辽宁、湖南和甘肃等地的数字产业化水平对当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且统计意义上显著;上海、安徽、福建、四川、云南等地的产业数字化水平能够显著促进当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的数字产业化水平和辽宁的产业数字化水平对当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说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变动的不平衡可能导致其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产生负向效应。
4 结语
本文基于数字经济驱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以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和建议:
(1)数字经济总水平能够有效驱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数字产业化水平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强的赋能作用,而产业数字化水平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不显著。因此,应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对旅游业发展的助力作用,因地制宜地提升各地区数字技术对旅游业的渗透能力,优化旅游业结构和布局,借助数字手段提升旅游服务效率与体验,促进旅游产品智能化升级,以提高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我国30个地区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地区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际水平和质量与其数字经济发展相当的地区的平均水平并不一致。由于数字经济变动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应着力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能够更快接受和应用数字技术的经济发达地区,持续释放旅游产业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融合效能,结合旅游资源禀赋打造多元化旅游产业结构,提升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力推动数字经济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业数字化创新,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有效改善数字经济对旅游业发展的地区差异,推动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3)我国30个地区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还受到财政支持度、对外开放度和公共交通服务能力等因素的作用,三者的作用强度表现为财政支持度gt;对外开放度gt;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因此,应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建设和推广创新旅游项目等方面给予更多财政和政策支持。同时,推动旅游业创新与转型升级,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与国际竞争力,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和旅游体验的便捷性,从而更好地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赵磊.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维度[J].旅游学刊,2022,37(4):5-6.
严伟.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演化机理及政策协同[J].社会科学家,2023(1):42-48.
陈琳琳,徐金海,李勇坚.数字技术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与路径探索[J].改革,2022(2):101-110.
何红,拓守恒,寇敏.新一代数字技术赋能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J].商业经济,2022(4):35-39.
王丹宇.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政策: 以甘肃省为例[J].社科纵横,2023,38(5):43-50.
冀雁龙,李金叶.数字经济发展对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6):13-18.
袁惠爱,赵丽红,岳宏志.数字经济影响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理论机制与经验证据[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3,39(5):16-31.
马丽君,敖烨.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J].地理科学进展,2023,42(12):2296-2308.
孙晓,刘力钢,陈金.中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J].统计与决策,2021,37(17):126-130.
杨丽,王姣姣.新疆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障碍因素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23(7):74-83.
杨慧梅,江璐.数字经济、空间效应与全要素生产率[J].统计研究,2021,38(4):3-15.
刘英基,邹秉坤,韩元军,等.数字经济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机理、渠道与经验证据[J].旅游学刊,2023,38(5):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