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2017—2023年852家国有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研究了研发投入和数字经济对国有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发现研发投入显著提升绩效,数字经济不仅直接提升绩效,且正向调节研发投入与绩效的关系。本研究拓展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视角,并提出了加强研发投入激励、推动数字经济融合、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政策建议,为国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数字经济;国有制造业;研发投入;经营绩效;企业创新
中图分类号:F124;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2(b)--04
国有制造业作为中国经济的传统基石,对国家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贡献。它不仅奠定了国家的经济基础,还显著提升了综合国力。然而,国有制造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成本负担重、发展不平衡及抗风险能力弱等(魏琪嘉,2022)。在此背景下,研发投入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研究与实验发展(Ramp;D)的人员和经费支出均显著增加,表明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为制造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数字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张,其对各产业的赋能效应日益显著,尤其对制造业而言,有望通过优化结构实现降本增效,在此背景下,探究研发投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以及数字经济作为新生产要素的调节作用,对于促进国有制造业企业的持续发展,进而推动行业整体进步和国家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综述
研发投入对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深远影响,一直是学术界持续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话题。李文筑(2022)特别针对信息技术公司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指出研发人员的高投入对经营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这一效应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数字技术作为新兴生产要素,正逐步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为国有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沈运红(2020)、王瑞荣(2022)等进一步揭示了数字经济通过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这两条重要路径,如何显著推动了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此外,司增绰等(2023)的研究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数字经济的独特价值。他们指出,数字经济在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拓宽融资渠道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制造业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研究成果共同构成了对研发投入与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关系的全面深入理解。
理论界关于研发投入与经营绩效关系的探讨日趋深入,揭示了其包含正负向在内的复杂作用,且在不同行业背景、绩效维度等因素上存在差异。然而,现有研究对国有制造业这一关键领域的关注相对不足,多聚焦于信息技术等行业。同时,数字经济作为新兴因素,在研发投入与经营绩效关系中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旨在聚焦国有制造业,引入数字经济作为调节变量,探讨其如何通过促进技术和流程创新,影响研发投入与经营绩效的关系,以期为国有制造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2 研究设计
2.1 计量模型构建
2.1.1 基准模型构建
为直接评估研发投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本文设计了一个基准回归模型。
PEi,t=α0+β1*Ramp;Di,t+β*controlsi,t+εi,t(1)
式(1)中:PEi,t表示企业经营绩效,Ramp;Di,t代表研发投入;controlsi,t为企业规模等一系列控制变量的集合;ɑ0为常数项,εi,t为随机误差项。
2.1.2 调节效应模型
为进一步探究数字经济在研发投入影响国有制造业经营绩效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本文基于模型(1)构建回归模型(2)。
PEi,t=α0+β1*Ramp;Di,t+β2*DEi,t+β3*Ramp;Di,t+β*controlsi,t+εi,t(2)
式(2)中:Ramp;D*DE表示中心化后研发投入与数字经济的交乘项,i表示企业。调节效应模型旨在探究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研发投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是否会被增强或减弱。如果交乘项的系数显著为正,则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确实强化了研发投入对企业经营绩效的正向作用,从而验证了数字经济在其中的积极调节作用。
2.2 变量选取
2.2.1 被解释变量
企业经营绩效(PE):评估企业绩效水平的指标非常丰富,比较常用的有ROE、ROA、托宾Q值等。参照任宗强等(2022)的做法,本文以总资产报酬率(ROA)作为企业经营绩效的代理变量,同时ROE较好反映了商业银行的总体运营效率和利润水平,因此选择该指标进行稳健性检验。
2.2.2 解释变量
研发投入(RD):在衡量此项指标的研究中,多位学者如阳秋林等(2023)、王慧敏等(2024)均采用研发投入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作为标准。本文遵循这一惯例,采用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的比例来衡量研发投入水平,以保证分析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2.2.3 控制变量
由于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众多,为控制其他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通过参考许莹莹等人的研究,将对研发投入、企业绩效产生重要作用的其他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加入模型中。
企业规模(Size):一般而言,规模较大的企业在资金实力上更具优势,其研发支出也相对较高,对于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也更加显著。资本结构(Lev):反映资金偿还能力的重要指标,通常以资产负债率来衡量。该比率越高,意味着企业财务风险越大,从而对研发投入产生抑制作用。股权集中度(Share):通过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来衡量,对于企业的决策过程具有关键性影响。大股东在研发创新等核心事务上的态度与决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创新能力与发展方向。
2.2.4 调节变量
数字经济(DE):本文参考吴非等(2021)的做法,通过文本分析法分析公司的年报内容,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数字化、互联网六个关键词频进行统计,以此来衡量数字化发展程度。
2.3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依据证监会2012版分类标准,选择2017—2023年共7年时间产权性质属于国有制造业的上市企业,其中剔除带有st、*st符号的公司及关键变量指标数据缺失的企业,最终筛选出852个样本。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实证分析选择Stata14.0工具。
3 实证分析
3.1 研发投入的经营绩效效应分析
针对基准模型,本文使用随机效应(RE)和固定效应(FE)两种估计方法进行分析,通过豪斯曼(Hausman) 检验发现,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更为恰当。
根据基准回归结果,本文对研发投入对国有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展开深入分析。具体结果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仅包含研发投入(RD)这一核心解释变量,而第二部分则是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经营绩效的因素。在第一部分中,研发投入(RD)的系数为0.056,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t值为2.769),表明研发投入对国有制造业经营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来说,研发投入每增加1个单位,经营绩效平均提高0.056个单位。第二部分进一步引入其他控制变量,包括股权集中度(Share)、资产负债率(Lev)和企业规模(SIZE)。在加入这些控制变量后,研发投入(RD)的系数仍然为正(0.043)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t值为3.141)。虽然系数略有下降,但依然表明研发投入对经营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股权集中度(Share)的系数为正且显著,说明股权结构越集中,企业经营绩效越好;资产负债率(Lev)的系数为负且显著,表明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经营绩效越差;企业规模(SIZE)的系数为正且显著,说明企业规模越大,经营绩效越好。两个模型均控制了公司和年份的固定效应,说明回归结果较为稳健,不受公司和年份特定因素的影响。另外两个模型的R²值均较高,说明模型拟合度较好,能够较好地解释国有制造业经营绩效的变异。
研发投入是技术创新的源泉,通过不断的研发活动,企业能够积累丰富的技术知识和经验,进而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些核心技术不仅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壁垒,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还为企业构建了长期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往往能够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研发投入还促进了企业的产品创新。通过研发新产品或改进现有产品,企业能够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这种基于客户需求的产品创新不仅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为企业带来了差异化竞争优势。随着产品线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地位也会进一步提升,从而推动企业经营绩效的持续增长。此外,研发投入还有助于企业培养和吸引高素质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之一。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企业能够吸引更多科研人才,形成高素质的研发团队。这些人才不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为企业带来创新思维和前沿技术,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2 数字经济的调节效应分析
回归结果显示,研发投入的系数分别为0.063和0.043,均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再次验证了其对企业经营绩效的正向影响。数字经济的系数分别为0.088和0.101,同样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也是提升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
研发投入与数字经济的交互项(RD*DE)系数显著为正,为0.054,在1%水平下显著,意味着数字经济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即当企业处于数字经济环境中时,其研发投入对经营绩效的提升作用会更加显著。这一发现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提供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分析工具和平台支持,促进了研发投入的有效转化和应用,进而放大了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正面效应。模型的R²值从0.489提升至0.638(基准模型到调节效应模型),进一步证明引入数字经济调节变量后,模型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解释能力显著增强。这再次证明了数字经济在国有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数字经济不仅通过提供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分析工具和平台支持,促进了研发投入的有效转化和应用,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信息不对称等方式,增强了国有制造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体而言,数字经济使企业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数字经济还促进了企业间的协同合作,通过构建供应链生态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整体行业的运营效率。此外,数字经济通过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为国有制造业企业开辟了新的增长路径。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可以通过数据驱动的精准营销、个性化定制等新型商业模式,拓展市场空间,增加收入来源。这些新型商业模式不仅有助于企业提升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还能为企业的研发投入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形成良性循环。
3.3 稳健性检验
本文的稳健性检验部分,通过采用替换被解释变量的策略,进一步巩固了研发投入与数字经济对国有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的研究结论。具体而言,本文选择净资产收益率(ROE)这一财务指标,以替代原先的总资产报酬率(ROA)作为被解释变量,旨在从不同维度全面评估企业的经营绩效。通过这一替换,本文重新运行了基准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回归检验。
结果显示,研发投入的系数在两种情况下分别为0.051、0.048,均显著为正,表明研发投入对国有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的正向影响是稳健的。同时,数字经济的影响也依旧显著,验证了数字经济对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的直接作用。在调节效应模型中,研发投入与数字经济的交互项系数为0.060,在0.001水平上呈现显著性,说明数字经济对研发投入与绩效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具有稳健性。总之,无论是从总资产报酬率还是净资产收益率的角度来看,研发投入和数字经济都是影响国有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且数字经济能够显著增强研发投入对绩效的正面效应。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健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经济、研发投入和经营绩效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三个重要支点,目前学术界主要侧重于对两两关系的讨论,且集中在信息科技行业等领域,而本文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将数字经济发展、研发投入与国有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纳入同一研究框架,拓展了数字经济促进国有制造业企业经营绩效的研究视角,丰富了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经验证据。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研发投入显著提升企业经营绩效,数字经济不仅直接提升企业绩效,还显著正向调节研发投入与绩效的关系。数字经济通过增强信息处理能力、推动生产智能化、拓宽销售渠道及优化工作环境,有效促进研发投入转化为经营成果。稳健性检验进一步验证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综上,结合国有制造业实际,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启示:(1)强化研发投入激励。政府应设立专项基金,对国有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活动给予补贴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增加长期研发投入,形成稳定的研发经费保障机制。同时,加强对研发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确保资金有效利用。(2)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应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企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支撑。此外,还应鼓励企业建立数字化研发平台,促进研发资源的共享与协作,提高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3)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鼓励国有制造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长久稳定的合作,共同进行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构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提高国有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同时,知识产权是企业创新的核心资产,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至关重要。政府应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同时,还应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对于提升国有制造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积极推动企业参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交流活动,引进国外先进的研发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市场设立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拓展国际业务。在国际合作与交流过程中,企业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成果,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李文筑.研究发展与信息通信技术对企业绩效影响之研究: 以沪深上市公司为例[J].投资与创业, 2022, 33(1): 217-219.
沈运红,黄桁.数字经济水平对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 基于浙江省2008—2017年面板数据[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3):147-154.
王瑞荣,陈晓华.数字经济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实证检验: 来自浙江的考察[J].系统工程,2022,40(1):1-13.
司增绰,刘世泉.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及其实证检验[J].科学管理研究, 2023, 41(6): 80-89.
任宗强,黄奥,虞曦凯.高新技术企业资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基于研发投入和成长性的双重门槛效应分析[J].华北金融, 2022(2): 38-52.
阳秋林,刘婕,唐洋.研发投入、碳排放权交易与企业绩效: 来自碳交易试点省市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会通讯, 2023(1): 60-65.
王慧敏,陈玉荣.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绩效影响研究[J].中国市场, 2024(13): 151-154.
吴非,胡慧芷,林慧妍,等.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 来自股票流动性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 2021,37(7):13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