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经济循环推动京津冀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07 阅读(258)

摘 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推动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深入剖析京津冀县域商业发展态势,发现当前政策支持为其发展筑牢根基,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市场主体积极探索转型,消费市场规模扩张且结构优化。然而,在发展中仍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场主体竞争力弱、城乡流通网络衔接不畅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要强化交通与物流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商贸与电商企业竞争力,畅通城乡商品与信息流通渠道,加强区域合作并优化资源配置,以促进京津冀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京津冀;县域商业;城乡经济循环;交通物流;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4(b)--04

1 引言

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京津冀地区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其发展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县域商业作为连接城乡经济的关键纽带,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深入探究城乡经济循环对京津冀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机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是顺应国家战略导向、回应现实经济发展需求的迫切之举。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城乡经济循环。2021年,商务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 2025 年,建立完善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框架下,三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县域商业的扶持力度。

从数据来看,京津冀地区县域商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根据相关统计数据,2023年,京津冀三地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62.7亿元、3820.7亿元、1504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7.0%和9.6%,显示出县域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然而,与发达地区相比,京津冀县域商业在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主体活力、消费环境优化等方面仍存在差距,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商业的发展效率。同时,县域商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限制了商业服务的辐射范围和质量提升。

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城乡经济循环对推动京津冀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促进城乡经济循环,可以有效整合城乡资源,打通城乡商品流通渠道,提高县域商业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一方面,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县域流动,能够为县域商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县域商业业态创新与升级;另一方面,县域丰富的农产品和特色商品通过畅通的流通渠道进入城市市场,既满足了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又带动了农民增收,形成城乡经济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2 京津冀县域商业发展的现状

2.1 政策支持与引导

为推动京津冀县域商业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国家层面,《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京津冀地区商贸物流一体化发展,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在地方层面,北京市出台了《关于推进商业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的工作方案》,强调要加强农村商业网点建设,提升农村消费便利性;天津市发布了《天津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强京津冀区域商贸流通合作,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河北省制定了《河北省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在全省打造一批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县,实现县乡村商业网络逐步完善、流通渠道更加畅通”的目标。

2.2 商业基础设施建设

(1)交通网络建设

交通是县域商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京津冀地区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县域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截至2024年底,区域内高铁总里程从2013年的1284公里跃升至2669公里,实现对所有地级市的全覆盖,铁路营业里程超1.1万公里,“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基本成形,京津冀“1 小时交通圈”初具规模。

(2)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物流配送是县域商业流通的关键环节。京津冀地区积极推动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以河北省为例,截至2024年,全省已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20个,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高达100%,村级快递服务站覆盖率达90%以上。一些地区还通过整合邮政、快递、供销等资源,打造了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提高了物流配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例如,肃宁县通过建设电商物流园,整合了多家快递企业,实现了快递的集中分拣、配送,提高了物流配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肃宁县还与多家电商平台合作,建立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有效解决了农产品保鲜、运输难题,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

2.3 市场主体发展

(1)传统商贸企业转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商贸企业面临着巨大挑战。京津冀地区的传统商贸企业积极探索转型之路,通过引入线上销售模式、开展数字化运营等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例如,廊坊市的一些传统商贸企业,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线上销售,拓展了销售渠道。同时,企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消费者需求进行分析,优化商品采购、库存管理等环节,提高了运营效率。

(2)电商企业崛起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京津冀地区的电商企业迅速崛起。以河北省为例,截至2024年,全省注册电商企业高达5.6万家,同比增长15.3%。一些县域通过发展电商产业,打造了特色电商品牌,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和县域经济发展。

例如,肃宁县大力实施“电商兴县”战略,推动线上和线下、域内和域外、生产和直播相互融合,不断加快当地产业“以销促产、以产促转”进程。目前,肃宁县注册网店4万余家,带动就业8万余人。肃宁县渔竿、渔具线上销售率达85%,纺织服装线上销售率达80%,乐器线上销售率达40%,年销售额超150亿元。

2.4 消费市场规模与结构

(1)消费市场规模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县域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以河北省为例,2024年全省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500亿元,同比增长8.5%,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随着县域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县域消费市场潜力不断释放。

(2)消费结构变化

在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京津冀地区县域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食品、衣着等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占比逐渐下降,而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消费支出占比不断上升。例如,河北省县域居民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占比从2019年的12.5%上升到2024年的14.2%,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从2019年的10.8%上升到2024年的12.6%。这表明县域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品质化、个性化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3 城乡经济循环推动京津冀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完善

(1)交通网络通达性有待提高

尽管京津冀地区县域交通网络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偏远地区的交通网络通达性仍有待提高。部分山区县域的公路等级较低,道路狭窄,通行能力有限,影响了物资运输和人员流动。此外,部分县域之间的交通连接不便,存在断头路、瓶颈路等问题,制约了区域间的商贸往来。

(2)物流配送设施不足

虽然京津冀地区在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物流配送设施仍存在不足。部分县级物流配送中心规模较小,设施设备简陋,信息化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一些乡镇和村级物流网点存在配送车辆不足、配送频次低等问题,导致物流配送时效性差,影响了商品的流通效率。

3.2 市场主体竞争力较弱

(1)传统商贸企业经营困难

京津冀地区的一些传统商贸企业受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部分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仍然依赖传统的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滞后,无法有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导致经营成本高、利润空间小,经营困难。

(2)电商企业发展面临挑战

尽管京津冀地区电商企业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部分电商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建设不足,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电商企业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存在短缺。电商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但京津冀地区县域电商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电商企业的发展。此外,电商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县域电商企业融资渠道有限,资金短缺问题较为突出。

3.3 城乡流通网络衔接不畅

(1)城乡商品流通渠道不畅通

在京津冀地区,城乡商品流通渠道存在诸多不畅。一方面,农产品进城面临诸多困难。农村地区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品牌建设滞后,加上物流配送成本高、冷链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农产品在进城过程中损耗大、销售难。另一方面,工业品下乡也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农村市场分散,消费需求多样化,传统的流通渠道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同时,一些企业对农村市场重视不够,产品供应不及时,售后服务不到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体验。

(2)信息流通不对称

城乡之间信息流通不对称是制约京津冀县域商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部分农民网络应用能力有限,导致农村市场信息获取渠道不畅。农民难以了解市场需求、产品价格等信息,无法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生产和销售策略。同时,城市消费者也难以获取农村优质农产品的信息,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此外,城乡之间商贸流通企业的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导致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沟通不畅,协同效率低下。

3.4 区域发展不平衡

(1)商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京津冀地区县域商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靠近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县域,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能够充分承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商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一些远离大城市的县域,商业发展相对滞后,市场规模较小,商业业态单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例如,廊坊市的固安、三河等县域,由于靠近北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下,商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商业体系。而河北省的一些偏远山区县域,商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挑战。

(2)资源配置不均衡

京津冀地区县域商业发展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不均衡问题。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优势资源通常向经济发达的县域倾斜,而经济欠发达县域资源匮乏,发展动力不足。例如,在资金方面,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向商业发展前景好、风险低的县域投放贷款,导致部分经济欠发达县域的商贸企业融资困难。在人才方面,优秀的商业人才更愿意选择在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县域就业,经济欠发达县域人才短缺问题严重,制约了商业的发展。

4 政策建议

4.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优化交通网络布局

加大对京津冀地区县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交通网络布局。重点加强偏远地区和县域之间的交通连接,提高公路等级,拓宽道路,消除断头路、瓶颈路等问题。推进高速公路、铁路向县域延伸,加强县域与城市的快速连接。例如,加快建设连接河北省偏远山区县域与周边城市的高速公路,提高区域交通通达性。同时,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为农产品运输和农村居民出行提供便利。

(2)完善物流配送设施

加大对县域物流配送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物流配送体系。鼓励各地建设大型县级物流配送中心,配备先进的设施设备,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乡镇和村级物流网点建设,增加配送车辆,提高配送频次,提升物流配送时效性。例如,在河北省县域建设一批智能化物流配送中心,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同时,整合邮政、快递、供销等资源,建立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4.2 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

(1)推动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

引导京津冀地区传统商贸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引入线上销售模式,开展数字化运营,拓展销售渠道。支持企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消费者需求,优化商品采购、库存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例如,廊坊市的传统商贸企业可以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精准推送商品信息,提高销售转化率。此外,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降低企业转型成本。

(2)培育壮大电商企业

加大对京津冀地区电商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电商市场主体。鼓励电商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核心竞争力。支持电商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例如,河北省可以设立电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电商企业开展品牌培育、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活动。同时,加强电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在县域职业院校开设电商相关专业,开展电商技能培训,为电商企业提供人才支持。此外,拓宽电商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电商企业的金融产品,为电商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4.3 畅通城乡流通网络

(1)打通城乡商品流通渠道

加强京津冀地区城乡商品流通渠道建设,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一方面,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降低农产品损耗。建立农产品产地直供直销机制,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例如,在河北省县域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仓,实现农产品的分级、包装、冷藏等功能,直接将农产品配送到城市销售终端。另一方面,优化工业品下乡渠道,鼓励商贸企业深入农村市场,开展定制化生产和销售,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加强农村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满意度。

(2)加强信息流通共享

加强京津冀地区城乡信息流通共享,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对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开展农村居民网络应用培训,提高农民网络应用能力。建立城乡商贸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农产品供求信息、工业品销售信息、市场价格信息等,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例如,搭建京津冀城乡商贸信息服务平台,为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城市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和流通。同时,推动商贸流通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提高协同效率。

4.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加强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

加强京津冀地区县域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鼓励经济发达县域与欠发达县域开展结对帮扶,在产业转移、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例如,廊坊市的固安、三河等县域可以与河北省其他偏远山区县域开展结对帮扶,将先进的商业发展经验和技术带到欠发达县域,帮助其发展商业。同时,加强京津冀区域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商业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推动京津冀地区县域在交通、物流、信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互联互通,促进区域间的商贸往来。

(2)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京津冀地区县域商业发展的资源配置,促进资源向经济欠发达县域流动。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产业扶持政策等手段,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向经济欠发达区域倾斜。例如,设立京津冀县域商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经济欠发达县域的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主体培育等项目。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县域商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此外,加强人才政策引导,鼓励优秀商业人才到经济欠发达县域就业创业,为县域商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5 结语

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推动京津冀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尽管京津冀地区县域商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市场主体竞争力较弱、城乡流通网络衔接不畅、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网络布局,完善物流配送设施;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推动传统商贸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电商企业;畅通城乡流通网络,打通城乡商品流通渠道,加强信息流通共享;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望进一步推动京津冀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未来发展中,还需持续关注市场变化和政策导向,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田蕾.县域商业发展水平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 基于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双重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25(4): 52-55.

彭云,倪晓畅,刘佳昊.中国县域消费发展的特征、困境及路径: 基于美团全国县域消费大数据的分析[J].消费经济, 2025(2): 1-12.

王烨冰.探索构建加快发展县域数字商务公共服务体系[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5(1): 22-24.

李德鹏.点燃商业新引擎激活县域新动能[N].汕头日报,2025-01-04(002).

刘健,邓琳钰,杨永泉.阳朔:高标准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N].桂林日报,2024-12-17(005).

俞树红.安定区:县域商业领跑发展新速度[N].甘肃经济日报,2024-11-18(001).

王江宇.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激发县域消费活力[N].乌海日报,2024-10-23(002).

刘文梅.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24 (30):14-16.

张志宁,孔国学,马宁.县域商业“跑”出经济新活力[N].德州日报,2024-09-05(003).

县域市场成为拉动消费增长“新蓝海”[N].中国食品报,2024-09-04(001).

培育百个乡村e镇促进县域商业高质量发展[J].前进, 2024(7): 51-54.

彭建交,王燕,刘邦凡.经济一体化与京津冀协同[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7): 422.

标签:  县域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