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跨境电商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known 发布于 2025-08-07 阅读(264)

摘 要:跨境电商作为外贸新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关键性和颠覆性技术突破,为跨境电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实际操作中,跨境电商企业在利用新质生产力进行转型升级时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旨在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跨境电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跨境电商企业在行动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有效的途径选择。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跨境电商企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跨境电子商务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跨境电商企业;高质量发展;电子商务;产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061.3;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5)05(a)--04

1 引言

党中央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领域内规模最大、活跃度最高、增长势头最为强劲的新业态与新动能,构成了新发展格局蓝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必将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跨境电商企业正是加速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推动贸易迈向高质量阶段的关键力量。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这一桥梁,中国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冲破地域限制,向全球消费者展示其独特魅力,不仅为全球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选择、提供更高质量和更低成本的产品,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国际形象的提升,同时推动全球贸易的繁荣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然而,国际市场环境复杂多变,跨境出口电商企业需要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出口业务受货币汇率波动、跨国法规遵循及供应链稳定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面临着一系列巨大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并指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凭借其高效能、高质量、高科技的特征,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开辟了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新质生产力根植于现代科技与创新驱动之上,借助数字化、智能化及绿色化策略,促进了生产效率的飞跃与商业模式的革新,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跨境电商企业可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尖端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流程、实施精准营销策略及智能化客户服务,进而增强运营效能并优化客户体验。通过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深入应用,分析消费者行为模式,企业能够实现产品的个性化设计与定制,精准对接不同消费者的独特需求,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形成显著的优势地位。同时,物流行业因新质生产力而焕发出新的活力,如智能仓储、自动化分拣、无人机配送等技术应用,提高了跨境电商企业的物流运输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此外,跨境电商企业可以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多元化的支付习惯,使得交易更加便捷安全。新质生产力是推动跨境电商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品牌全球化奠定了坚实基础[1]。

对于新质生产力赋能跨境电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作用,本文基于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深入研究新质生产力推动跨境电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实施过程中的行动困境及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

2 新质生产力赋能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的内在逻辑

2.1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

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各界学者研究的热点。新质生产力的“新”体现在技术创新、服务升级和商业模式变革方面,即三“新”——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质”表现为要素结构及生产资料质态的跃升、质效的提升和质量的攀升,即三“质”——高质态、高质效、高质量。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突破了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关键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契合新发展理念。其核心要义在于对劳动者、劳动手段及劳动对象的组合模式进行优化升级,依托技术创新激发新产业形态、新运营模式及新增长动能,驱动新质生产力持续进步。在此过程中,劳动对象已从传统自然界物质范畴,转型为具备数字化、智能化与信息化特点的新式对象,大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已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壮大的重要基石。在跨境电商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典型表现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手段的深度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的提升。

2.2 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现状

世贸组织发布的《2024年世界贸易监测报告》指出,2024年上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同比增长2.3%,预计2025年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这表明全球贸易正在从疫情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影响中逐渐恢复。

据商务部数据,截至2024年一季度,全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2万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超1000个,这些企业构成了跨境电商行业的庞大基础,推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海关总署最新初步测算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8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其中,出口1.48万亿元,增长15.2%;进口3991.6亿元,下降0.4%。数据显示,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当前正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同时也迎来了诸多挑战与潜在机遇。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受到了不同国家政策与法律框架的限制,数字服务贸易壁垒[2]的出现更是加剧了这一问题。其次,鉴于跨境电商涉及跨国界的商品流通,物流路径通常较长且流程繁复,需应对国家间、文化间及法规上的差异,不仅使得运输周期延长,还提高了物流成本。再次,跨国支付体系错综复杂、汇率波动风险及跨境支付所伴随的高昂手续费等,均为跨境电商的支付与结算流程增添了重重挑战。最后,不同国家和地区间文化与消费习惯的差异,导致消费者在价值观、审美观念、购买习惯及支付倾向等方面呈现出多样性,这都对跨境电商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与商品销售策略产生了直接影响[3]。

2.3 新质生产力赋能跨境电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

2.3.1 新质生产力以关键性和颠覆性技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跨境电商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而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加速了生产方式的转变,为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力。在跨境电商领域,新质生产力主要表现为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优化供应链结构[4],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全球供应链各环节无缝对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例如:跨境电商领头企业希音(Shein)运用新质生产力,进行全球供应链构塑,以“小单快反”为核心构建柔性供应链中心,其上新周期被缩短至7天,远快于同行业其他品牌,提高了企业的响应速度和市场适应性,降低了库存成本。此外,Shein引入了智能化客服体系,该体系不仅可以即时响应消费者的咨询需求,还能有效搜集并解析消费者所反馈的问题,据此对供应链管理和产品质量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在提升客户服务效率与质量的同时,依托数据分析手段对供应链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成本降低及效益增收。

2.3.2 新质生产力通过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推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的涌现推动了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的创新性变革,从而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基于这种新型生产关系,一系列跨境电商的创新性商业模式应运而生。①全托管模式[5]:这种模式下,跨境电商平台承担从原料采购、生产控制、库存监管到物流运输的全过程,卖家只需专心打磨品牌与产品,无需担心运营、配送等事务。Temu、TikTok Shop等平台推出了全托管模式,吸引了大量中小卖家入驻。②直播电商模式:直播电商为商家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和流量入口,能够更直观地展示商品特点,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淘宝直播、抖音海外版等平台在跨境电商领域广泛应用直播电商模式。③社交电商模式: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电商销售,通过社交属性增强用户黏性,提高销售成功转化率和用户忠诚度。Pinterest的“Buyable Pins”功能允许用户在浏览图片时直接购买商品,将社交与购物无缝连接。④“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依托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带优势,整合供应链资源,实现高效协同运作,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满足海外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广州女装、深圳消费电子等产业带在跨境电商行业成绩斐然。

2.3.3 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型与产业升级的概念颇为接近,通常被合并表述为产业转型升级。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产业转型升级特指运用“互联网+”战略促进不同产业间的融合与重组,调整各价值链节点的价值分配,乃至对整个产业集群的生态格局进行重塑,以实现转型并催生新的业态与经济增长点[6]。跨境电商作为传统产业变革的直接成果,体现出信息技术以网络化手段推动制造业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的过程。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跨境电商企业可通过引入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推动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转型,以达成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同时,可通过产业融合、产业交互和产业整合等途径延伸产业链,深化与制造业、物流业等行业的协同合作,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跨境电商平台京东为例,其凭借“责任供应链”理念,成功构建了涵盖货网、仓网、云网的“三网融合”体系,通过数字化社会供应链的构建,与制造业和物流业实现深度整合,显著提高了供应链协同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此外,京东在仓储、运输、包装等环节使用可降解包装袋、推广电子面单等,降低能耗和污染,推广绿色减碳措施,实现可持续发展[7]。

3 跨境电商企业在行动中面临的挑战

3.1 专业人才供给存在滞后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扩大,我国国际贸易创新发展,跨境电商行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然而,在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引进与使用相脱节的问题,人才供应滞后性凸显:一方面,教育培训体系滞后,现有的教育制度往往侧重于传统国际贸易或电子商务知识的理论讲解,而针对跨境电商这一新兴领域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相对滞后。另一方面,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缺乏与跨境电商企业紧密合作,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行业需求脱节。跨境电商企业近年来呈现爆炸式增长,但相应的人才储备却未能跟上,跨境电商企业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在实际操作中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及迅速适应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而现有的人才储备往往缺乏专业素养和实操能力,难以满足企业要求[8]。

3.2 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品牌意识不强

众多跨境电商企业倾向于将精力集中于运营策略的优化,却往往忽视了产品质量的根本性提升。同时,技术创新的缺失导致产品设计缺乏独特性,难以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以扩大市场版图。此外,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附加值偏低,进一步加剧了价格战的白热化。当前,不少企业缺乏原创性特色产品,仅是将市面上的热门商品照搬至自身跨境电商平台,通过差价赚取微薄利润。在跨境电商领域,时尚配饰与服装作为热销品类,因时尚潮流瞬息万变,市场上涌现大量跟风产品。为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凸显优势,部分跨境电商企业采取降价促销策略吸引消费者。然而,若企业仅依赖无品牌同质化产品,即便运营技巧出众,也终将陷入价格战泥潭,导致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形成恶性循环。

相比之下,跨境电商中的品牌商家展现出显著优势。即便某些企业通过优化搜索关键词、商品图片等运营手段成功推出市场接受度高的产品,长远来看,若忽视品牌建设,市场上会迅速涌现大量低价的同类竞品,导致订单分流,企业被迫降低产品价格,但从长此以往,难以在成熟的跨境电商平台站稳脚跟。例如,Amazon平台对入驻商家设有品牌与产品审核门槛,优先扶持品牌商家,并提供品牌专区、专属活动等支持措施,助力品牌商家提升产品曝光度与销量。反之,无品牌或低质量产品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与竞争压力[9]。

4 新质生产力赋能跨境电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选择

4.1 引进人才,共创未来

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对跨境电商发展至关重要。坚持人才优先,壮大高质量跨境电商人才队伍[10],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需求的培养体系,需在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实践平台等多方面创新。

4.1.1 革新教育理念,侧重实战导向

新质生产力融合了国际宏观背景和国内发展态势,催生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中,可采用实战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入企业实际案例,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商业情境中研习与实践,深化他们对知识的领悟与应用。

4.1.2 创新教学模式,融入新兴科技

利用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等高新技术,开发虚拟仿真软件和教具,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例如,利用AIGC技术进行产品选品、社交媒体投流、客服AI训练等模拟实训,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同时,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生态系统,突破时空界限,让学生灵活安排学习时间与地点。此外,线上平台还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互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优化了教学效果,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动力。

4.1.3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操作

结合一线工程师与高校专家的经验,设计开发跨境电商专业课程。通过跨境电商独立站建站与运营、直播与短视频运营等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同时,还可以设置产教融合项目、引产入校服务,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接触到真实的企业任务,实现从实训到就业的无缝对接。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4.2 自主创新,强化品牌

新质生产力根植于现代科技与创新机制的深度融合,借助数字化、智能化及绿色化转型,促进跨境电商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建立品牌效应,扩大市场份额,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大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企业可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和购买习惯,从而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和市场调整。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辅助产品设计,通过算法和模型优化产品的结构、功能和外观。运用智能设计可以提高产品的创新性和竞争力,此外,人工智能生成的设计方案还能更加精准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智能推荐系统基于消费者的历史购买、浏览轨迹及兴趣倾向,精准推送匹配产品,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和满意度。同时,云计算技术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业务的快速部署和扩展,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在跨境电商领域,物联网技术可应用于产品的跟踪、监测及管理流程,有效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区块链技术凭借去中心化、透明性及不可篡改性,为企业运营构建了稳固的信任基石。依据品牌理论,强大的品牌形象对购买决策具有正面效应,品牌价值的提升能显著增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11]。因此,产品原创度,保证质量过关,依托营销手段从而提升品牌形象与知名度,跨境电商企业可以在国际知名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Instagram、TikTok等)创建高质量的内容,讲述品牌故事,以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情感连接,同时,与行业内有影响力的KOL(关键意见领袖)和网红合作,通过他们的推荐和分享,扩大品牌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逐步建立起强大的品牌效应。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跨境电商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随着科技革命的加速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新质生产力成为跨境电商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以其高新技术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盈利水平,通过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推动企业进行商业创新,促进跨境电商产业转型升级,解决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问题。首先,企业应将人才战略放在首位,积极引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内部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提升培训效率和效果,同时构建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员工内在的工作动力与创新潜能,为企业的持续前行注入强劲内生动力。其次,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走自主创新之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进行精准的产品设计与创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同时,对海量消费者数据进行筛选分析,挖掘出消费者潜在的需求和偏好,从而开发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与市场调整。通过自主研发新产品、改进产品功能与包装,进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摆脱同质化竞争的困境,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双管齐下”助力品牌建设,跨境电商企业还可以通过在国际知名社交媒体平台发布高质量内容、讲述品牌故事,以及与行业KOL合作等方式,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企业的国际影响力,进而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变化,新质生产力将继续为跨境电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和机遇,企业应顺应时代发展之势,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并内化于企业的运营过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王磊.新质生产力赋能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研究: 基于价值链重塑视角[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4,22(5):110-118.

马述忠,李彦陈,张道涵,等.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与跨境电子商务出口: 来自中国跨境电商运单数据的证据[J/OL].国际经贸探索,1-17[2024-11-10].https://doi.org/10.13687/j.cnki.gjjmts.20241104.002.

潘思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境电商的发展趋势与机遇探讨[J].商展经济,2024(19):21-24.

杨胜刚,谢晋元,成程.跨境电商、供应链优化和企业国际化: 基于大数据文本分析的经验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23(10):1-18.

王如玉,柴忠东,林家兴.全球供应链空间重构下的中国外贸“三新”:新格局、新动能与新质生产力[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0(3):18-35.

张夏恒,赵崤含.墨守成规还是化蝶重生: 跨境电商对传统产业转型的影响[J].中国流通经济,2022,36(5):42-54.

梁雅楠,张成,王小广.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民营企业转型发展: 困境、溯源和对策[J/OL].当代经济管理,1-12[2024-11-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356.F.20240711.1513.002.html.

郑春花,李志锋.山西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J].上海商业,2023(11):44-46.

魏晖荣.后疫情下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运营困境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22(10):286-288.

曹孟熙.新质生产力助力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增“数”提“质”的策略研究[J].商展经济,2024(17):69-72.

宋晶,李琪,徐晓瑜.基于fsQCA的中国跨境电商品牌竞争优势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J].软科学,2023,37(7):118-125.

标签:  跨境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联系我们。

.